双轮后轮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917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双轮后轮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涉及一种车轮的组成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轮的带有容纳流体腔室的散热器。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对车辆的双轮后轮轮胎及其上的刹车鼓、轴承进行散热的双轮后轮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包括散热器壳体和边盖(2),散热器壳体包括第一环形板部(11)、过渡部(12)、筒形部(13)、第二环形板部(14)和轮缘部(15),过渡部的外侧面上设挡圈避让槽(121),第一环形板部上设至少两个第一环形板螺栓孔(111),第二环形板部上设至少两个第二环形板螺栓孔,边盖上设边盖螺栓孔,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和边盖螺栓孔内对应插接固定有螺栓(3),边盖上设加水孔(21),加水孔内设封堵件(4)。
【专利说明】双轮后轮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的组成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轮的带有容纳流体腔室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轮辋的辐板上一般沿环向均匀设有多个螺栓孔,轮辋通过辐板上的螺栓孔进行安装。轮胎的轮辋一般通过轴承安装在车辆的轴上,并一般附带安装有刹车鼓,轮胎在运行时,由于轴承、刹车鼓的摩擦而生热。在炎热的夏季,轮胎过热时会导致爆胎,引发交通事故。所以,需要对轮胎进行散热以防止爆胎。另一方面,温度过高也会加剧轴承、刹车鼓的磨损,使它们的使用寿命降低(温度会使零部件热胀冷缩,改变间隙)。轮胎因为安装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区别,位于车体前端的为前轮轮胎,其轮辋的辐板在安装时一般位于外侧,轴承和刹车鼓安装在辐板的内侧。而对于一些大型车辆,车体后端的后轮轮胎一般采用双轮,一般在轴的两端各安装两个轮子(即一根轴上安装四个轮子),两个轮子的辐板背靠背安装,位于外侧的轮子的辐板靠里设置。不论是前轮轮胎,还是双轮后轮的轮胎,其安装了轴承、刹车鼓之后,辐板上螺栓孔之间围绕的区域一般都是无孔的或者是由轴承盖等部件封闭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车辆的双轮后轮轮胎及其上的刹车鼓、轴承进行散热的双轮后轮散热器。
[0004]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其包括散热器壳体和边盖,所述散热器壳体包括第一环形板部、过渡部、筒形部、第二环形板部和轮缘部,第一环形板部、过渡部、筒形部、第二环形板部和轮缘部均同轴设置,所述筒形部的内径大于第一环形板部的外径,所述过渡部的后端连接在第一环形板部的外边缘上,所述过渡部的前端连接在筒形部的后端上,所述过渡部的外侧面上设有挡圈避让槽,所述轮缘部的后边缘连接在所述筒形部的前端,所述第二环形板部连接在所述筒形部内壁面的前端,所述第一环形板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环形板螺栓孔,所述第二环形板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环形板螺栓孔,所述边盖与所述第二环形板部同轴设置,所述边盖上设有边盖螺栓孔,边盖螺栓孔与第二环形板螺栓孔的个数相等,边盖螺栓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环形板螺栓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和边盖螺栓孔内对应插接固定有螺栓,所述边盖上设有加水孔,所述加水孔内设有封堵件。
[0005]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板部和所述边盖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0006]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其中所述边盖上还设有泄压阀孔,所述泄压阀孔内安装有泄压阀。
[0007]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环形板螺栓孔的个数为十个,十个第一环形板螺栓孔在环向均匀分布。
[0008]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板螺栓孔的个数为二十个,二十个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在环向均匀分布。
[0009]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壳体和边盖,散热器壳体的第一环形板部通过第一环形板螺栓孔利用轮辋辐板上本有的螺栓进行固定,边盖利用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和边盖螺栓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在固定安装后,轮辋辐板、散热器壳体和边盖共同构成能够容纳水的容腔,之后通过边盖上的加水孔即可向其中加水,水能吸收辐板上的热量而蒸发,从而利用水进行散热。过渡部、筒形部和轮缘部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安装在轮辋的圈内并与轮辋的形状相适应,过渡部上的挡圈避让槽作用是避让轮辋上的挡圈。由于降低了轮辋、轴承、刹车鼓的温度,所以也能减少它们的磨损。
[0010]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中第二环形板部和边盖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时能够增强第二环形板部和边盖之间的密封效果。边盖上还设有泄压阀孔,泄压阀孔内安装有泄压阀时能够保证散热器内的压力不至过高,使得水能够持续蒸发。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第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剖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第一个实施例的后侧视角立体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第一个实施例的前侧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双轮后轮散热器第一个实施例包括散热器壳体和边盖2,如图1所示,散热器壳体包括第一环形板部11、过渡部12、筒形部13、第二环形板部14和轮缘部15,第一环形板部11、过渡部12、筒形部13、第二环形板部14和轮缘部15均同轴设置,筒形部13的内径大于第一环形板部11的外径,过渡部12的后端一体连接在第一环形板部11的外边缘上,过渡部12的前端一体连接在筒形部13的后端上,过渡部12的外侧面上设有挡圈避让槽121,轮缘部15的后边缘一体连接在筒形部13的前端,第二环形板部14 一体连接在筒形部13内壁面的前端。参见图2,第一环形板部11上设有十个第一环形板螺栓孔111,十个第一环形板螺栓孔111在环向均匀分布。第二环形板部14上设有二十个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图中未标出),二十个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在环向均匀分布。如图1所示,边盖2与第二环形板部14同轴设置,边盖2上设有二十个边盖螺栓孔(图中未标出),边盖螺栓孔与第二环形板螺栓孔一一对应,这二十对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和边盖螺栓孔内对应插接固定有螺栓
3。如图3所示,边盖2上在中心位置还设有加水孔21,参见图1,加水孔内设有封堵件4。
[0016]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板螺栓孔111的个数和位置与双轮后轮中位于外侧的轮胎的辐板上的螺栓的个数和位置相对应,在使用时,先将二十个螺栓3拆卸,将边盖2拆下。然后将双轮后轮中位于外侧的轮胎辐板上的螺栓的螺母拆下,将各第一环形板螺栓孔111对应套在辐板上的各螺栓上,之后将辐板螺栓的螺母重新旋上,从而就利用辐板上面本身已有的螺栓和螺母将第一环形板部11固定在辐板上了。然后重新利用之前拆卸的二十个螺栓3将边盖2固定。这样整个散热器就固定到轮胎的辐板上了。于是散热器壳体、辐板和边盖三者共同构成了能够容纳水的空腔,取下封堵件4,通过加水孔向该空腔内加入水,之后重新堵上封堵件4,即可通过水吸收轮胎轮辋上的热量,从而降低轮胎的温度。过渡部12、筒形部13和轮缘部15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安装在轮辋的圈内并与轮辋的形状相适应,过渡部12上的挡圈避让槽121作用是避让轮辋上的挡圈。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密封效果,减少漏水,第二环形板部14和边盖2之间设有密封垫圈6。另外由于水蒸发产生蒸汽后,散热器内的气压会增大,所以如图3所示,边盖2上还设有泄压阀孔22,如图1所示,泄压阀孔22内安装有泄压阀5。当压力增大至泄压阀5的额定压力后,散热器内的水和蒸汽会从泄压阀5内溢出,从而减小散热器内的压力。
[001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轮后轮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壳体和边盖(2),所述散热器壳体包括第一环形板部(11)、过渡部(12)、筒形部(13)、第二环形板部(14)和轮缘部(15),第一环形板部(11)、过渡部(12)、筒形部(13)、第二环形板部(14)和轮缘部(15)均同轴设置,所述筒形部(13)的内径大于第一环形板部(11)的外径,所述过渡部(12)的后端连接在第一环形板部(11)的外边缘上,所述过渡部(12 )的前端连接在筒形部(13 )的后端上,所述过渡部(12)的外侧面上设有挡圈避让槽(121 ),所述轮缘部(15)的后边缘连接在所述筒形部(13)的前端,所述第二环形板部(14)连接在所述筒形部(13)内壁面的前端,所述第一环形板部(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环形板螺栓孔(111),所述第二环形板部(14)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环形板螺栓孔,所述边盖(2)与所述第二环形板部(14)同轴设置,所述边盖(2)上设有边盖螺栓孔,边盖螺栓孔与第二环形板螺栓孔的个数相等,边盖螺栓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环形板螺栓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和边盖螺栓孔内对应插接固定有螺栓(3),所述边盖(2)上设有加水孔(21),所述加水孔内设有封堵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后轮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板部(14)和所述边盖(2 )之间设有密封垫圈(6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后轮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盖(2)上还设有泄压阀孔(22 ),所述泄压阀孔(22 )内安装有泄压阀(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轮后轮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螺栓孔(111)的个数为十个,十个第一环形板螺栓孔(111)在环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轮后轮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板螺栓孔的个数为二十个,二十个第二环形板螺栓孔在环向均匀分布。
【文档编号】B60T5/00GK203611661SQ20132084856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忠岭, 周堰 申请人:王忠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