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9302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开关按钮安装于乘员舱内;限位塞固定于总呼吸管上;双气囊发生器安装于后行李箱盖外板上;双气囊对称分布并固定连接于悬浮块两侧;总呼吸管收纳盒安装于后行李箱盖内板上;总呼吸管的一端穿过后行李箱盖预先设置的出管口与双气囊发生器中的悬浮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总呼吸管收纳盒上的侧边孔进入乘员舱,与乘员端呼吸管连接;悬浮块上的进气弯管、出气弯管分别与总呼吸管中的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相连通;防水气筒通过单向阀,分别与流进和流出防水气筒的乘员端呼吸管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为被水淹没的车内乘员提供应急呼吸,保证救援时间,且装置易于控制、安装,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专利说明】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被水淹没后的乘员应急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落水或暴雨天气车辆被淹的事故时常发生,当水深超过车身的高度时,落水事故的危险程度会急剧增加。车辆在刚浸入水中的一段时间,是逃生的最佳黄金时间,但往往由于汽车电路进水后发生短路而导致车门无法打开,严重影响乘员的逃脱。虽然现有的安全锤在原则上可以敲碎车窗玻璃的,但在紧急情况下,乘员往往由于过于紧张,导致现场混乱,很难使用正确的敲击方法,再加上现在的车窗是特殊工艺制成的钢化玻璃打造,防撞、抗击打能力较强,乘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打开玻璃,这种弊端对于女性驾乘人员或身体瘦弱的乘员来说尤为突出。当汽车落入深水中,只有较短的时间就会被深水淹没。因此,汽车落水或暴雨天气车辆被淹事故发生后,如何有效增加救援时间,稳定车内乘员的心态,成为减少事故伤亡率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应用于汽车上的防水淹应急装置,在发生汽车落水 或暴雨天气车辆被淹的事故后,保证乘员的呼吸,从而保证救援时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包括开关按钮、双气囊发生器、总呼吸管、总呼吸管收纳盒、限位塞、乘员端呼吸管、呼吸面罩、呼气含管、防水气筒、两个单向阀、悬浮块、进气弯管、出气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安装于乘员舱内,由乘员进行操作;所述限位塞固定于总呼吸管上,对总呼吸管的运动进行限定;所述总呼吸管内包含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所述双气囊发生器安装于后行李箱盖的外板上;所述双气囊发生器触发后产生两个气囊,对称分布并固定连接于悬浮块两侧;所述总呼吸管收纳盒安装于后行李箱盖的内板上,开有侧边孔;所述总呼吸管的一端穿过后行李箱盖预先设置的出管口与双气囊发生器中的悬浮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总呼吸管收纳盒上的侧边孔进入乘员舱,与乘员端呼吸管相连接;所述悬浮块上的进气弯管、出气弯管分别与总呼吸管中的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相连通;所述防水气筒通过单向阀,分别与流进和流出防水气筒的乘员端呼吸管相连;所述呼吸面罩佩戴后,呼气含管含于佩戴者口中,方便气体呼出。
[0005]本实用新型比较现有技术的优点:
[0006]1、乘员遇到汽车落水或暴雨天气车辆被淹的事故后,开启装置,保证了乘员的呼吸,从而极大的减少乘员的紧张心理,增加自救的可能性。如果乘员仍无法自救,该装置亦可保证乘员的呼吸,为救援提供了时间保证。
[0007]2、车辆被深水淹没后,往往由于无法确定车辆在水下的具体位置而影响救援时间,该装置开启后,双气囊装置会始终浮于水面,以帮助营救人员快速定位车辆的具体位置,从而有效增加救援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气囊发生器触发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乘员端呼吸管、呼吸面罩和防水气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流动方向)。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的电路控制工作示意图。
[0012]1、双气囊发生器;2、后行李箱盖;3、侧边孔;4、总呼吸管;5、乘员端呼吸管;6、呼吸面罩;7、防水气筒;8、限位塞;9、总呼吸管收纳盒;10、出管口 ;11、进气弯管;12、悬浮块;13、进气支管;14、出气支管;15、出气弯管;16、气囊;17、单向阀一 ;18、单向阀二 ;19、呼气含管;20、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包括:开关按钮20、双气囊发生器1、后行李箱盖2、总呼吸管4、乘员端呼吸管5、呼吸面罩6、防水气筒7、限位塞8、总呼吸管收纳盒9、进气弯管11、悬浮块12、进气支管13、出气支管14、出气弯管15、气囊16、单向阀一 17、单向阀二 18、呼气含管19等。
[0015]当不幸发生汽车落水或暴雨天气车辆被淹事故时,车内乘员若不能成功脱困,应通过开关按钮20触发安装于后行李箱盖2外板上的双气囊发生器1,双气囊发生器I触发后产生两个充气气囊16,气囊16对称分布并固定连接于悬浮块12两侧。由于气囊16内充满空气,且悬浮块12为密度较小的材料,因此,随着车辆进水下沉,安装于悬浮块12上的进气弯管11和出气弯管15始终保持在水面以上。总呼吸管4中有进气支管13和出气支管14,分别与进气弯管11和出气弯管15相连通,随着车体的下沉,悬浮于水面的气囊16和悬浮块12会将收纳于总呼吸管收纳盒9中的总呼吸管4从后行李箱盖2上预先设置的出管口10中拉出。总呼吸管4的另一端通过总呼吸管收纳盒9上的侧边孔3进入乘员舱与乘员端呼吸管5相连。固定于总呼吸管4上的限位塞8,对总呼吸管4从出管口 10的最大拉出长度进行限定,以保证乘员舱内总呼吸管4的长度。防水气筒7,配合单向阀一 17和单向阀二18使用,可由乘员在水下手动操作,克服水底压力对呼吸干扰,有助于外界新鲜空气沿进气弯管11、进气支管13的流入,有助于乘员呼出的气体沿出气支管14、出气弯管15的排出。
[0016]具体的,外界空气进入呼吸面罩6之后,一部分空气被乘员用鼻呼吸之后通过含于乘员口中的呼气含管19排出到总呼吸管4中的出气支管14 ;另一部分空气流经进气单向阀一 17进入到防水气筒7中,然后流经出气单向阀二 18排入到总呼吸管4中的出气支管14。进入出气支管14中的气体最终通过出气弯管15排出水面。
[0017]始终悬浮于水面的气囊16同时可以起到标示车辆沉入水中具体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救援效率,为困于乘员舱内无法脱困的乘员提供时间保证。
[0018]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车辆被水淹没后的乘员应急自救装置,以提高汽车落水或暴雨天气车辆被淹事故中乘员的安全性,本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以应用于乘用车为例,同样也可以通过改进应用于其他车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本质的情况下,可将防水淹应急装置的结构布置或电路控制做相应改动,但这些相应的改动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防水淹应急装置,包括开关按钮、双气囊发生器、总呼吸管、总呼吸管收纳盒、限位塞、乘员端呼吸管、呼吸面罩、呼气含管、防水气筒、两个单向阀、悬浮块、进气弯管、出气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安装于乘员舱内,由乘员进行操作;所述限位塞固定于总呼吸管上,对总呼吸管的运动进行限定;所述总呼吸管内包含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所述双气囊发生器安装于后行李箱盖的外板上;所述双气囊发生器触发后产生两个气囊,对称分布并固定连接于悬浮块两侧;所述总呼吸管收纳盒安装于后行李箱盖的内板上,开有侧边孔;所述总呼吸管的一端穿过后行李箱盖预先设置的出管口与双气囊发生器中的悬浮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总呼吸管收纳盒上的侧边孔进入乘员舱,与乘员端呼吸管相连接;所述悬浮块上的进气弯管、出气弯管分别与总呼吸管中的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相连通;所述防水气筒通过单向阀,分别与流进和流出防水气筒的乘员端呼吸管相连;所述呼吸面罩佩戴后,呼气含管含于佩戴者口中,方便气体呼出。
【文档编号】B60R21/02GK203611916SQ201320855464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许钦华, 庄蔚敏, 常静, 张梦溪, 李兵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