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2241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滑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滑轨,将异物排出用的引导部件以相对于滑轨简便且不易脱落的状态安装。一种滑轨(10),将交通工具用座椅以相对于地板能够滑动的状态连结,具有安装在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并具有倾斜面(20A)的引导部件(20),该倾斜面(20A)通过向滑动方向的移送而将落入到底面部(11A)上的异物(Li)从底面部(11A)上向上推的方向移动引导。引导部件(20)成为如下状态:将形成于其中间部的卡合部(21)从上方侧压入形成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的四方孔(11A1)内而卡合成防脱的状态,并且通过在该倾斜面(20A)的正下方区域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之间形成的凹凸的嵌合构造(凸部23和圆孔11A2)与上述的压入一起嵌合而安装到底面部(11A)上。
【专利说明】滑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轨。详细地说,涉及将交通工具用座椅以相对于地板能够滑动 的状态连结的滑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车辆用座椅的滑轨,公知的有与车辆用座椅连结的上轨道以能够前后 滑动的方式组装于在地板上设置的下轨道而构成的结构(专利文献1)。上述滑轨上还设有 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具有滑梯状的斜面,在异物落入下轨道上时,通过使上轨道滑动的动 作,该斜面以使异物不与下轨道上的障碍物(紧固螺栓的头部)干涉地向外部排出的方式进 行引导。上述引导部件嵌入下轨道的底面部上而设置。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6572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引导部件相对于下轨道的嵌入方向与上轨道的滑动方 向为相同方向,因此成为由于上轨道的滑动而引导部件容易脱落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为了 解决上述问题而创作,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将排出异物用的引导部件以相对于 滑轨简便且不易脱落的状态安装。
[0007]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滑轨采用如下手段。
[0008] 第一实用新型是将交通工具用座椅以相对于地板能够滑动的状态连结的滑轨,其 具有:安装在地板上的下轨道;上轨道,以能够滑动的状态组装于下轨道而安装于交通工 具用座椅;以及引导部件,安装在下轨道的底面部上并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通过向滑动方 向的移送而将落入到该底面部上的异物以从底面部上向上推方向排出的方式引导。引导 部件成为如下结构:将形成于引导部件的滑动方向的中间部的卡合部向与滑动方向垂直的 方向压入并弹性地钩挂于在下轨道的底面部形成的被卡合部而卡合成防脱的状态,由此安 装在下轨道的底面部上。而且,在上述引导部件的倾斜面的正下方区域与下轨道的底面部 之间,形成有与将卡合部压入被卡合部而卡合的动作一起相互压入而嵌合的凹凸的嵌合构 造。
[0009] 根据该第一实用新型,通过将引导部件按压到下轨道的底面部上的简单的操作, 能够将引导部件以不易脱落的状态安装到下轨道的底面部。详细地说,通过上述压入而弹 性地钩挂于下轨道从而防脱的卡合部形成在引导部件的滑动方向的中间部,从而与形成在 端部的情况相比,成为引导部件以相对于下轨道不易横向振动的状态安装的状态。另外,形 成于引导部件和下轨道的底面部之间的凹凸的嵌合构造形成在引导部件的倾斜面的正下 方区域,从而能够较好地抑制作为异物排出用的引导面起作用的倾斜面的晃动。这样一来, 能够将异物排出用的引导部件以相对于滑轨简便且不易脱落的状态安装。
[0010] 第二实用新型在上述的第一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结构。在引导部件形成有 将倾斜面的开始立起的区域的横向宽度扩大的扩展部,凹凸的嵌合构造在通过扩展部将横 向宽度扩展后的引导部件的倾斜面的正下方区域与下轨道的底面部之间形成。
[0011] 根据该第二实用新型,通过形成于引导部件的扩展部,将异物排出用的引导面扩 展,并且提高形成凹凸的嵌合构造的倾斜面的附近部的构造强度,因此能够将引导部件以 相对于滑轨更不易脱落的状态安装。
[0012] 第三实用新型在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结构。上述卡合部 具备左右一对卡定爪,通过将上述卡合部向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压入,上述卡定爪向左 右方向弹性地变形,并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
[0013] 第四实用新型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用新型中的任一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形成如 下结构。上述引导部件具备沿着下缘部使引导部件向横向宽度方向扩展的侧肋。
[0014] 第五实用新型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实用新型中的任一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形成如 下结构。上述下轨道通过紧固部件紧固到固定于地板的腿部,上述紧固部件从下轨道底部 突出,上述引导部件相比从下轨道底部突出的紧固部件更高且具有更宽的横向宽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例1的滑轨的座椅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滑轨整体的立体图 [0017] 图3是滑轨的俯视图。
[0018] 图4是滑轨的侧视图。
[0019]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0020] 图6是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0021] 图7是引导部件的侧视图。
[0022] 图8是表示将引导部件安装于滑轨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3] 图9是表示将引导部件安装于滑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4] 图10是表示将引导部件安装于滑轨后的状态的仰视图。
[0025] 图11是表示异物落入到滑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6] 图12是表示通过上轨道的滑动而将异物向引导部件上上推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使用【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
[0028] 【实施例1】
[0029] 首先,使用图1?图12说明实施例1的滑轨10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 滑轨10在作为汽车的副驾驶座而构成的座椅1与地板1之间按左右一对设置,并以座椅1 相对于地板F的位置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调节的方式构成。在此,座椅1构成为具备:座椅靠 背2,其作为就座乘员的靠背;以及座垫3,其作为就座部。座椅靠背2形成为其左右两侧的 下端部与座垫3的左右两侧的后端部连接并被支撑的状态。另外,座垫3形成为其底面部 将上述左右一对滑轨10夹在中间而以能够前后滑动的状态连接于地板F并被地板F支撑 的状态。
[0030] 上述各滑轨10始终保持为它们的滑动动作被锁定的状态,就座者通过进行拉起 在座垫3的前下部设置的U字状的环状手柄14的中央操作部14A的操作,而切换为能够前 后滑动的状态。并且,通过解除上述环状手柄14被拉起的状态,各滑轨10通过弹力而返回 到滑动锁定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动作,各滑轨10能够使座椅1相对于地板F沿着前后方向 滑动,或者固定于其滑动到的各位置。
[0031] 以下利用图2?图12对上述各滑轨1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图 4所示,各滑轨10分别构成为具有:安装在地板F上的下轨道11 ;安装于座垫3的下部的上 轨道12 ;将这些导轨11、12之间的滑动锁定的锁定机构;以及安装在下轨道11上的引导部 件20。引导部件20的详细内容在下文中叙述,如图11?图12所示,引导部件20构成为, 当打火机等异物Li落入到上述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时,以使该异物Li伴随着上轨道 12向后方的滑动而不与下轨道11上的障碍物(紧固螺栓的头部11E)干涉地顺畅地排出到 不与该障碍物(紧固螺栓的头部11E)干涉的后方侧区域的方式引导异物Li的排出移动。
[0032] 下轨道11通过将一片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呈长条状的钢板材料在短边方向上多 处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以前后侧的各端部分别经由腿部11L螺栓紧固于地板F上而一体 固定的状态设置。上述下轨道11形成为其横截面形状沿着长边方向大致相同的轨道形状。 具体地说,下轨道11如图5所示形成为具有底面部11A和左右一对下侧飞边部11B、11C的 横截面形状,其中,底面部11A面向上方侧设置于地板F,上述左右一对下侧飞边部1 IB、11C 从底面部11A的左右两侧部向着上方侧延伸并向着相互内向的侧呈倒U字状折回并延伸。 另外,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下轨道11的后端部,沿着该后端部的形状嵌入的树脂制的 盖部11D从后方嵌入并安装。通过该盖部11D,下轨道11的后端部形成为以相对于外部避 免使角立起的方式被保护的状态。
[0033] 上轨道12如图2?图4所示,与上述下轨道11同样地,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呈 长条状的一张钢板材料在短边方向上多处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上述上轨道12从上述下 轨道11的长边方向的任一方侧的开口端部插入下轨道11内,从而以能够沿着长边方向滑 动的状态组装于下轨道11。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上轨道12形成为具有左右一对纵面部 12A、上面部12B以及左右一对上侧飞边部12C、12D的横截面形状,其中,左右一对纵面部 12A穿过上述下轨道11的左右的下侧飞边部11B、11C之间的间隙11F,并且沿着高度方向 延伸形状,上述上面部12B以架设于这些纵面部12A的上端部之间的形式延伸,上述左右一 对上侧飞边部12C、12D从各纵面部12A的下端部向着相互相反的外侧呈U字状向上翘曲地 折回并延伸。
[0034] 上述上轨道12相对于上述下轨道11以如下方式沿着长边方向插入而进行组装: 即呈U字状折回的左右两侧的上侧飞边部12C、12D分别与下轨道11的呈倒U字状折回的 左右两侧的下侧飞边部11B、11C的内侧挂合。通过这样进行插入,利用上述左右的各上侧 飞边部12C、12D与下侧飞边部11B、11C的挂合构造,上轨道12以由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 从下方侧支撑并且防止向上方侧脱落(防止剥离)的状态组装于下轨道11。
[0035] 在上述上轨道12的左右的上侧飞边部12C、12D的两外侧的底部与下轨道11的底 面部11A的两外侧的角部之间,分别有多个具备作为滚动体的多个钢球的轴承(省略图示) 介于其间而设置。另外,在上轨道12的左右的上侧飞边部12C、12D的各上部与下轨道11 的左右的下侧飞边部11B、11C的两内侧的上角部之间,也分别有多个具备作为滚动体的多 个钢球的未图示的轴承介于其间而设置。通过这些轴承的配置,上轨道12为以在上下左右 等各横截面方向上不会产生较大晃动并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顺畅地滑动的方式支承于下 轨道11的状态。
[0036] 另外,如图3?图4所示,树脂制的盖部12E从后方嵌入而安装于上述上轨道12 的前后侧的各端部。通过这些盖部12E,上轨道12的前后侧的各端部形成为以相对于外部 避免使角立起的方式被保护的状态。另外,如图11?图12所示,嵌入上轨道12的后端部 的盖部12E的形状为以避免在上轨道12滑动时与后述的设置在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 的引导部件20干涉的方式部分贯穿地形成有使引导部件20穿入其中的通孔12E1,。
[0037] 接着,对锁定机构13的结构进行说明。锁定机构13如图5所示,设置成安装与在 上述上轨道12的上面部12B设置的安装板12F上。具体地说,锁定机构13构成为具有:爪 部件13A,通过旋转轴13B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枢轴连接于上述安装板12F ;以及扭簧13C,挂 接于爪部件13A与安装板12F之间并对于爪部件13A施加锁定动作方向(图示逆时针旋转 方向)的旋转弹力。上述爪部件13A始终通过从上述扭簧13C受到的图示逆时针旋转方向 的旋转弹力而保持为将形成于其爪尖的三个锁定爪13A1穿入在上轨道12的纵面部12A以 及上侧飞边部12C上贯穿形成的三个通孔12C1内的状态。上述爪部件13A始终通过使上 述上轨道12形成为对准其通孔12C1与形成于下轨道11的下侧飞边部11B的沿着滑动方 向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锁定孔11B1中的三个对齐的滑动位置的状态,其锁定爪13A1形成 也穿过下轨道11的锁定孔11B1内的状态,形成将上轨道12相对于下轨道11的滑动保持 在锁定状态的状态。
[0038] 上述锁定爪13A1中,通过将图2中的上述环状手柄14拉起的操作,露出到其上轨 道12的外部并延伸的按压部13A2被环状手柄14的下压部14B压下,从而解除将上述两轨 道11、12之间的滑动锁定的状态。具体地说,上述锁定爪13A1如图5所示,按压部13A2被 上述环状手柄14的下压部14B压下,从而以旋转轴13B为中心沿着图示顺时针旋转方向被 按压旋转,其爪尖的锁定爪13A1从上述下轨道11的锁定孔11B1脱离,滑动锁定状态得以 解除。并且,通过上述环状手柄14的抬起操作状态的解除,锁定爪13A1由于扭簧13C的弹 力而再次返回将其爪尖的锁定爪13A1穿入下轨道11的锁定孔11B1内的状态(锁定动作状 态)。因此,通过使上轨道12的滑动位置对准上述通孔12C1与下轨道11的锁定孔11B1对 齐的滑动位置,爪部件13A的锁定爪13A1穿入上述锁定孔11B1内,返回上轨道12的滑动 被锁定的状态。
[0039] 在此,上述环状手柄14如图2所示是将一根长条的钢管材料弯曲加工成U字状而 形成的,其左右两端侧的向座椅后方侧延伸的各臂部形成为穿过并挂接于设置在上述各滑 轨10的上轨道12上的支撑件12G的状态,它们的后端侧的压溃的各下压部14B的状态是 设成设置在上述锁定机构13的爪部件13A的按压部13A2的上面部的状态。
[0040] 具体地说,上述环状手柄14的各臂部穿过上述各支撑件12G的插入口 12G1,从而 各支撑件12G的卡定金属丝12G分别弹性地挂接于在各臂部的中途部位形成的切口 14C内 而形成防脱状态,形成被各支撑件12G支撑为能够以上述各插入口 12G1为支点将中央操作 部14A沿着上下方向摆动操作的状态的状态。因此,通过就座者把持中央操作部14A而进 行向上方侧拉起的操作,如上所示地设置的环状手柄14以上述各臂部以各支撑件12G为支 点将这些后端侧的下压部14B向下方侧压下的方式被操作,从而以将上述锁定机构13的爪 部件13A的按压部13A2向下方侧压下的方式进行操作。
[0041] 接着,参照图3?图12对设置于上述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的引导部件20的 结构进行说明。引导部件20由树脂材料形成,如图11?图12所示,例如在上轨道12向前 方侧滑动而下轨道11的后部侧区域露出到外部的状态下,打火机等异物Li落入到该露出 的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时,以使该异物Li伴随着上轨道12向后方的滑动而不碰到下 轨道11上的障碍物(紧固螺栓的头部11E)地顺畅地排出到障碍物(紧固螺栓的头部11E) 的后方侧区域的方式引导异物Li的排出移动。
[0042] 具体地说,引导部件20设置于在上述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设置的成为障碍 物的紧固螺栓的头部11E的前侧的区域部,形成为具有比该紧固螺栓的头部11E更高的高 度和更宽的横向宽度的形状。并且,引导部件20构成为在其前侧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面20A, 该倾斜面20A对从前方侧推动来的打火机等异物Li进行移动引导,以将其上推到比上述紧 固螺栓的头部11E的高度更高的上表面上的位置。上述倾斜面20A形成为倾斜地面向座椅 上前方向的形状,其以在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之间不形成高度差的方式,形成为连续 地顺滑地从引导部件20的上表面到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接地的下表面倾斜的状态。
[0043] 上述引导部件20如图11?图12所示,落入上述紧固螺栓的头部11E的前侧的区 域部的异物Li随着上轨道12向后方的滑动而被向后方侧推动,从而该异物Li沿着该倾斜 面20A上顺滑地被推上上表面上,形成被抬起到比成为障碍物的紧固螺栓的头部11E高的 位置的状态。由此,引导部件20中,即使被抬起到其上表面上的异物Li随着上轨道12向 后方的滑动而被向后方侧推动,也能够使该异物Li不与紧固螺栓的头部11E干涉地穿过紧 固螺栓的头部11E的上方侧区域而向后方侧排出。
[0044] 在此,上述成为障碍物的紧固螺栓的头部11E是将为了将腿部11L紧固到下轨道 11的底面部11A的下表面而从上方侧插入底面部11A并紧固的紧固螺栓的头部11E,其中, 腿部11L是为了将上述下轨道11的后侧的端部固定于地板F上而设置的。该紧固螺栓的 头部11E成为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突出的状态并残留,因此在将上述打火机等异物 Li沿着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向后方侧滑动时会成为移动的障碍。另外,在本实施例 中,该紧固螺栓的头部11E的后侧区域中不存在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突出的其他的 障碍物,因此即使打火机等异物Li落入该区域内,也不存在伴随着上轨道12向后方的移动 而异物Li碰到障碍物的危险。
[0045] 上述引导部件20如图6?图7所示,形成为沿着作为上轨道12的滑动方向的座 椅前后方向呈长条状的细长块的形状,形成为从座椅上方侧压入并安装于下轨道11的底 面部11A上的状态。具体地说,上述引导部件20形成为通过形成于其滑动方向的中间部的 卡合部21从座椅上方侧压入形成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的四方孔11A1内,并弹性地钩 挂,以防脱的状态卡合,从而安装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的状态。另外,上述引导部件 20随着上述卡合部21被压入到下轨道11上的四方孔11A1内的动作,在其前端下部呈圆筒 状突出形成的凸部23被压入并嵌合于形成在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的圆孔11A2内,通过 该嵌合,引导部件20形成以相对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旋转方 向上分别不易晃动地被限制位置的状态安装的状态。在此,四方孔11A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 的"被卡合部",凸部23与圆孔11A2的嵌合构造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凹凸的嵌合构造"。
[0046] 并且,上述引导部件20在通过向上述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的压入而进行安 装之后,还从上方侧向形成在其中间部靠后侧的区域部的螺钉孔24内插入螺钉24A而紧固 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由此能够形成强固地一体地结合到上述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 上的定位的位置上。通过上述安装,引导部件20形成为笔直地面向滑动方向地配置于上述 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的汽车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状态(参照图8?图9)。
[0047] 上述凹部23或卡合部21如图8所示分别形成在形成有上述引导部件20的倾斜 面20A的前后区域的正下方部。并且,螺钉孔24形成在从上述引导部件20的倾斜面20A 的形成区域向后方侧错开的区域部。并且,如图6所示,在上述引导部件20的前端部,在其 左右两侧部,上述倾斜面20A开始立起的区域的横向宽度扩大的扩展部25以部分变大的形 式形成。另外,在引导部件20的后部区域的左右两侧的下缘部形成有沿着这些下缘部的形 状而沿着前后方向呈长条状并且使该部的形状沿着横向宽度方向扩展的侧肋26。通过这些 扩展部25及侧肋26,引导部件20的前端部及后部区域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接地的 接地面的横向宽度被扩展,引导部件20以承受横向倒下的方向的负荷较强的状态设置于 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并且,通过上述扩展部25,倾斜面20A的开始立起的区域的横 向宽度被扩大,从而异物Li容易搭上倾斜面20A上(参照图12)。
[0048] 另外,上述引导部件20的形成有上述扩展部25的前部区域与形成有侧肋26的 后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形成为横向宽度相比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收缩变窄的形状,在该 收缩区域的底部形成有通过弹性地压入形成于上述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的四方孔11A1 内而以防脱状态卡合的卡合部21。并且,在形成有该卡合部21的引导部件20的中间部的 底面部区域上还形成有通过与上述卡合部21 -起插入四方孔11A1内并在四方孔11A1内 对齐形状来抑制引导部件22的晃动的嵌合肋22。通过这些嵌合部21和嵌合肋22 -起插 入并卡合于四方孔11A1内的结构,引导部件20以相对于四方孔11A1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 向、旋转方向上分别不易晃动地被限制位置的状态安装。
[0049] 上述卡合部21包括:从引导部件20的中间部的左右两侧的壁部向下方侧延伸, 在其前端形成有向两外侧突出的三角形的爪形状的左右一对卡定爪21A;以及为了使这些 卡定爪21A相对于引导部件20的左右两侧的壁部容易向内外方向挠曲变形而切入的狭缝 21B。各卡定爪21A如图7所示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形成于其前端的向两外侧突出的三角形 的爪形状相比四方孔11A1的横向宽度更向外侧较大地突出,并且向着各卡定爪21A的前 端,前端之间的横向宽度以比四方孔11A1的横向宽度小的方式成为尖细状。由此,各卡定 爪21A如图8?图9所示,通过压入上述四方孔11A1内,这些爪形状向着内侧被压窄地挠 曲变形以收纳于四方孔11A1的形状内之后,进一步各爪形状插入到越过四方孔11A1的内 侧的位置,从而各爪形状的被压窄的状态得以复原,各爪形状形成弹性展开的状态以钩挂 于四方孔11A1的内侧,形成以无法从四方孔11A1脱离的状态卡合的状态(参照图10?图 11)。
[0050] 嵌合肋22如图11所示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以穿过上述左右一对卡定爪21A 之间的壁部;以及在该壁部延伸的前侧和后侧的各端部分别以与四方孔11A1的形状对齐 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侧的壁部和后侧的壁部,形成有向下方侧呈Η字状突出的板 形状。上述嵌合肋22在上述各卡定爪21Α弹性地压入四方孔11Α1内时一起压入四方孔 11Α1内,其前侧和后侧的各壁部形成紧贴四方孔11Α1的前侧和后侧各内周面的状态,从而 将引导部件20相对于四方孔11Α1以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旋转方向上分别无晃动地保 持在限制位置的状态。
[0051] 如图6?图8所示,上述引导部件20构成为在形成有上述扩展部25的前部区域和 形成有侧肋26的后部区域之间的横向宽度收缩的中间区域形成有卡合部21,从而能够把 持该收缩部简便地进行将引导部件20压入形成在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的四方孔11A1 内并进行安装的操作。即,进行上述安装作业的作业者进行把持引导部件20并将卡合部21 压入下轨道11的四方孔11A1内的作业时,能够以较小的把持宽度简单地抓住作为卡合部 21的形成区域的中间区域,并且能够认识到卡合部21位于该收缩的区域部,能够从卡合部 21的正上方施力而简便地进行将卡合部21压入四方孔11A1内的操作。
[0052] 这样一来,引导部件20的结构是,形成于其滑动方向的中间部的卡合部21从与滑 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从上方侧到下方侧)压入形成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的四方孔11A1 (被卡合部)内,并弹性地钩挂,以防脱的状态卡合,从而安装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进 而,在上述引导部件20的倾斜面20A的正下方区域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之间,形成有 随着卡合部21压入并卡合于四方孔11A1的动作而相互压入并嵌合的凸部23和圆孔11A2 的嵌合构造(凹凸的嵌合构造)。
[0053] 通过形成这种结构,通过将引导部件20按压到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的简单 的操作,能够将引导部件20以不易脱落的状态安装到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详细地说, 通过上述压入而弹性地钩挂于下轨道11的四方孔11A1从而防脱的卡合部21形成在引导 部件20的滑动方向的中间部,从而与其形成在端部的情况相比,成为引导部件20以相对于 下轨道11不易横向振动的状态安装的状态。另外,形成于引导部件20与下轨道11的底面 部11A之间的凹凸的嵌合构造(凸部23与圆孔11A2的嵌合构造)形成在引导部件20的倾 斜面20A的正下方区域,从而能够较好地抑制作为异物Li排出用的引导面起作用的倾斜面 20A的晃动。这样一来,能够将异物Li排出用的引导部件20以相对于滑轨10简便且不易 脱落的状态安装。
[0054] 另外,在引导部件20上形成有将倾斜面20A的开始立起的区域的横向宽度扩大的 扩展部25,凸部23与圆孔11A2的嵌合构造形成于通过上述扩展部25而将横向宽度扩大后 的引导部件20的倾斜面20A的正下方区域与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之间。通过形成这种 结构,通过形成于引导部件20的扩展部25,异物Li排出用的引导面(倾斜面20A)得以扩 展,并且形成有凸部23与圆孔11A2的嵌合构造的倾斜面20A的附近部的构造强度提高,因 此能够将引导部件20以相对于滑轨10更不易脱落的状态安装。
[0055] 以上,使用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实用新型除 了上述实施例之外还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的"滑轨"可设置成将适用 于汽车以外的车辆的座椅或者供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用的座椅以相对于地板能够滑动的 状态连结。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滑轨"也可以如日本特开2006-298271号公报等文献所公 开的结构那样,是经由电动式的进给丝杠机构使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滑动或停止滑动的结 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滑轨"还可以如日本特开2010-195269号公报等文献所公开的结 构那样,是将环状手柄的端部插入上轨道内,形成于环状手柄的端部的齿与形成于下轨道 的齿啮合从而进行滑动锁定的类型的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滑轨"也可以是将交通工 具用座椅以相对于地板能够沿着横向滑动的状态连结的结构。
[0056] 另外,形成于引导部件的倾斜面也可以是向下侧凹陷的形状的弯曲面或向上侧鼓 起的形状的弯曲面。另外,也可以是一点点地呈阶梯状倾斜形成的倾斜面。另外,在上述实 施例中,作为形成于引导部件与下轨道的底面部之间的凹凸的嵌合构造,示例了在引导部 件20上形成有凸部23,在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形成有凹部(圆孔11A2)的结构,但也可 以是在引导部件上形成有凹部,在下轨道的底面部上形成有凸部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 例中,作为排出异物Li时成为障碍物的部件,示例了在下轨道11的底面部11A上突出的紧 固螺栓的头部11E,但也可以将从下轨道切开并立起而形成的切起部或其他的与下轨道结 合设置的结合物作为障碍物,设置引导部件以使异物不碰到该障碍物。另外,引导部件也可 以是以通过上轨道向前方的滑动而将异物向前方侧排出的方式设置于下轨道上的结构。
[0057] 标号说明
[0058] 1 :座椅
[0059] 2 :座椅靠背
[0060] 3 :座垫
[0061] 10 :滑轨
[0062] 11 :下轨道
[0063] 11A:底面部
[0064] 11A1 :四方孔(被卡合部)
[0065] 11A2 :圆孔(嵌合构造)
[0066] 11B:下侧飞边部
[0067] 11B1 :锁定孔
[0068] 11C:下侧飞边部
[0069] 11D:盖部
[0070] 11E:紧固螺栓的头部
[0071] 11F:间隙
[0072] 11L:腿部
[0073] 12 :上轨道
[0074] 12A :纵面部
[0075] 12B :上面部
[0076] 12C下侧飞边部
[0077] 12C1 通孔
[0078] 12D :上侧飞边部
[0079] 12E :盖部
[0080] 12E1 :通孔
[0081] 12F:安装板
[0082] 12G :支撑件
[0083] 12G1:插入口
[0084] 12G2 :卡定金属丝
[0085] 13 :锁定机构
[0086] 13A :爪部件
[0087] 13A1:锁定爪
[0088] 13A2 :按压部
[0089] 13B :旋转轴
[0090] 13C :扭簧
[0091] 14 :环状手柄
[0092] 14A:中央操作部
[0093] 14B :下压部
[0094] 14C:切口
[0095] 20:引导部件
[0096] 2〇A :倾斜面
[0097] 21 :卡合部
[0098] 21A :卡定爪
[0099] 21B :狭缝
[0100] 22 :嵌合肋
[0101] 23:凸部(嵌合构造)
[0102] 24 :螺钉孔
[0103] 24A:螺钉
[0104] 25 :扩展部
[0105] 26 :侧肋
[0106] F:地板
[0107] Li :异物
【权利要求】
1. 一种滑轨,将交通工具用座椅以相对于地板能够滑动的状态连结,其特征在于,具 有: 安装在地板上的下轨道; 上轨道,以能够滑动的状态组装于该下轨道而安装于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 引导部件,安装在上述下轨道的底面部上并具有倾斜面,上述倾斜面通过向滑动方向 的移送而将落入到该底面部上的异物以从该底面部上向上推方向排出的方式引导, 上述引导部件成为如下结构:将形成于上述引导部件的滑动方向的中间部的卡合部向 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压入并弹性地钩挂于在上述下轨道的底面部形成的被卡合部而卡 合成防脱的状态,由此安装在上述下轨道的底面部上, 而且,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倾斜面的正下方区域与上述下轨道的底面部之间,形成 有与将上述卡合部压入上述被卡合部而卡合的动作一起相互压入而嵌合的凹凸的嵌合构 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导部件形成有将上述倾斜面的开始立起的区域的横向宽度扩大的扩展部,上 述凹凸的嵌合构造在通过上述扩展部将横向宽度扩展后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倾斜面的 正下方区域与上述下轨道的底面部之间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具备左右一对卡定爪,通过将上述卡合部向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压入, 上述卡定爪向左右方向弹性地变形,并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件具备沿着下缘部使引导部件向横向宽度方向扩展的侧肋。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轨道通过紧固部件紧固到固定于地板的腿部,上述紧固部件从下轨道底部突 出,上述引导部件相比从下轨道底部突出的紧固部件更高且具有更宽的横向宽度。
【文档编号】B60N2/075GK203832291SQ20142014900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森信人, 山口恭平, 杉浦由希规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