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9443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感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感测装置,适于配置于运载工具的方向灯控制杆上。此感测装置包括壳体、感测单元、信号传送单元与固定单元。感测单元配置于壳体内,感测单元用以感测方向灯控制杆的操作状态,以产生感测信号。信号传送单元配置于壳体内且连接感测单元,用以接收并传送感测信号。固定单元连接壳体,用以固定壳体于方向灯控制杆上。
【专利说明】感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感测装置,特别是一种适于配置于运载工具的方向灯控制 杆的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生活在人口众多、景气繁荣的大城市中,汽车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然而 随着行驶车辆数量的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也渐增。为了使事故或纠纷发生时,可提出 有利于使用者本身的证据或是理清事故发生的原因,行车记录器已成为多数车辆上不可或 缺的配备之一。
[0003] 然而,行车记录器仅能记录使用者的行车状态,以便理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但是, 现今的大多数的使用者在驾驶时,常常会有变换车道而不打方向灯的情况发生,以导致后 方车辆追撞的情况发生。虽然,现在已有厂商设计出行车记录器可以在车道偏离时发出警 报来提醒使用者,但是不论是使用者是在预期或不预期变换车道的情况下仍然产生警报, 将会使得此警报功能形同虚设,也有可能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因此,行车记录器发出对应车 道偏离的警报功能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测装置,藉以感测方向灯控制杆的操作状态,以 提供对应的感测状态,可选择性地搭配行车记录器使用,以有效地在不预期变换车道且未 打方向灯的情况下产生警报,进而减少使用者的困扰以及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测装置,适于配置于运载工具的方向灯控制杆上。此感测 装置包括壳体、感测单元、信号传送单元与固定单元。感测单元配置于壳体内,感测单元用 以感测方向灯控制杆的操作状态,以产生感测信号。信号传送单元配置于壳体内且连接感 测单元,用以接收并传送感测信号。固定单元连接壳体,用以固定壳体于方向灯控制杆上。
[0006]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感测单元为加速度感测器。
[0007]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信号传送单兀为无线信号传送器。
[0008]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信号传送单元更通过信号连接线连接行车记录器,以传送感 测信号至行车记录器。
[0009]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感测装置更包括电源开关。电源开关配置于壳体上,且暴露于 壳体外,用以产生启动信号。
[0010]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感测装置更包括供电单元。供电单元耦接电源开关、感测单元 与信号传送单元,用以接收启动信号,以提供电力给感测单元与信号传送单元。
[0011]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壳体更包括二支撑架。二支撑架延伸于壳体的相对两侧,且二 支撑架与壳体之间分别具有容置空间,用以容置固定单元,使固定单元与壳体连接。
[0012]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固定单元为一弹性结构。
[0013]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测装置,藉由将感测装置配置于方向灯控制杆上,并通过感 测单元感测方向灯控制杆的操作状态,而据以产生对应的产生感测信号。如此一来,当行车 记录器侦测到运载工具偏离原车道时,若使用者并未拨动方向灯控制杆(即方向灯未被致 能),表示使用者并没有预期要变换车道或是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而没有打方向灯,此时行 车记录器会对应产生警报信息,以告知使用者所驾驶的运载工具正在偏离原车道,进而增 加行车的安全。
[0014] 以上的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行车记录装置与运载工具的配置关系示意 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感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行车记录装置的电路方块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行车记录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0019] 【符号说明】
[0020] 100行车记录装置
[0021] 110感测装置
[0022] 112 壳体
[0023] 114感测单元
[0024] 116信号传送单元
[0025] 118固定单元
[0026] 120电源开关
[0027] 122供电单元
[0028] 124 二支撑架
[0029] 126容置空间
[0030] 150行车记录器
[0031] 152信号接收单元
[0032] 154感测单元
[0033] 1δ6处理单元
[0034] 1δ8警报单元
[0035] 190运载工具
[0036] 191方向灯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 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 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 畴。
[0038] 如在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可理解,硬体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 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 贝1J。如在通篇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 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 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 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 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 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 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 者为准。
[0039]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 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 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 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 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0] 以下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中,将以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构件。
[004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行车记录装置与运载工具的配置关系示意 图。行车记录装置100适于配置于一运载工具190上,且运载工具190例如为汽车等。行 车记录装置100包括感测装置110与行车记录器150。感测装置110例如配置于运载工具 190的方向灯控制杆191上,用以感测方向灯控制杆191的操作状态。行车记录器150例如 配置运载工具190的前方挡风玻璃处,如『图1』所绘示,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使用者仍可 视其需求自行调整行车记录器150配置于运载工具190内的位置。
[004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感测装置1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行车记录装置100的电路方块图。感测装置110包括壳体112、 感测单元114、信号传送单元116与固定单元118。感测单元114配置于壳体112内,用以 感测方向灯控制杆191的操作状态,以产生一感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感测单元114例如 为加速度感测器(G-sensor)。
[0043] 信号传送单元116连接感测单元114,用以接收并传送感测信号。在一实施例中, 信号传送单元116可为一无线信号传送器,例如为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 Wi-Fi)信 号传送器、2. 4GHz无线信号传送器等,用以将感测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送出去。在另一实 施例中,信号传送单元116例如通过一连接线与行车记录器150连接,用以将感测信号传送 给行车记录器150。另外,感测装置110进一步包括电源开关120与供电单元122。电源开 关120配置于壳体112上,且暴露于壳体112外,用以产生一启动信号。供电单元122耦接 电源开关120、感测单元114与信号传送单元116,用以接收启动信号,而据以决定是否提供 电力给感测单元114与信号传送单元116,进而使得感测单元114与信号传送单元116进入 工作模式或是关机状态。
[004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2还具有二支撑架124,此二支撑架124延伸于壳体 112的相对两侧。并且,此二支撑架124与壳体120之间分别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使固定 单元118放置于前述容置空间,以与壳体连接。此外,固定单元118可为一弹性结构,例如 一伸缩带或松紧带等,且壳体112相对配设电源开关120的一侧的另一侧具有一凹槽,而此 凹槽与固定单元118形成一容置空间126,用以使方向灯控制杆191可穿过容置空间126并 容置于容置空间126中,以便通过固定单元118将感测装置110固定于方向灯控制杆191 上,进而感测方向灯控制杆191的操作状态。
[0045] 行车记录器150包括信号接收单元152、感测单元154、处理单元156与警报单元 158。信号接收单元152连接信号传送单元116,用以接收并传送感测信号。在一实施例中, 信号接收单元152也可为一无线信号传送器,例如为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 Wi-Fi) 信号传送器、2. 4GHz无线信号传送器等,用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接收感测信号。在另一实施例 中,信号接收单元152例如通过一连接线连接信号传送单元116,用以接收感测信号。
[0046] 感测单元154用以产生另一感测信号。感测单元154例如也为加速度感测器 (G-sensor)。处理单元156连接感测单元154与信号接收单元152,用以接收感测信号与另 一感测信号,并依据感测信号与另一感测信号,产生一初始化后的感测信号,再依据前述感 测信号、初始化后的感测信号与一车道偏离信息,以产生一处理信号。其中,车道偏离信息 例如可先藉由配置于行车记录器内的影像获取器取得行车影像,再依据前一张与后一张行 车影像进行比对而取得。警报单元158连接处理单元156,用以接收处理信号,并依据该处 理信号,产生一警报信息。
[0047] 在本实施例中,在处理单元154产生初始化的感测信号后,会持续接收来自感测 单元114所产生的感测信号,处理单元154会将感测信号与初始化的感测信号进行比较,并 搭配车道偏移信息,以决定是否产生处理信号。进一步来说,处理单元会先取得感测信号 与初始化的感测信号中的垂直向量与水平向量,并将所取得的垂直向量与水平向量进行比 对,以确定方向灯控置杆191是否已拨动。
[0048] 举例来说,当处理单元154判断出垂直向量与水平向量相同(表示使用者并未拨 动方向灯控制杆191,即方向灯未被致能),并且车道偏移信息显不车道已偏移时,表不使 用者没有预期要变换车道或是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而没有打方向灯,处理单元154会产生 处理信号至警报单元158,以产生警报信息,进而告知使用者所驾驶的运载工具正在偏离原 来的车道。当处理单元154判断出垂直向量与水平向量不同(表示使用者已拨动方向灯控 制杆191,即方向灯已被致能),并且车道偏移信息显示车道已偏移时,处理单元154不会产 生处理信号至警报单元158,使得警报单元154不会产生警报信息。
[004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揭露的行车记录装置的操作流程图。在步骤S402 中,通过感测单元114,感测方向灯控制杆191的操作状态,以产生一感测信号。在步骤S404 中,通过信号传送单元116,传送感测信号。在步骤S406中,通过信号接收单元152,接收并 传送感测信号。在步骤S408中,通过感测单元154,产生另一感测信号。
[0050] 在步骤S410中,通过处理单元156,接收感测信号与另一感测信号。在步骤S412 中,依据感测信号与另一感测信号,以产生一初始化的感测信号。在步骤S414中,依据前述 感测信号、初始化后的感测信号与一车道偏离信息,以产生一处理信号。在步骤S416中,通 过警报单元158,接收处理信号,并依据处理信号,产生一警报信息。
[005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测装置,藉由将感测装置配置于方向灯控制杆上,并通过感 测单元感测方向灯控制杆的操作状态,而据以产生对应的产生感测信号。如此一来,当行车 记录器侦测到运载工具偏离原车道时,若使用者并未拨动方向灯控制杆(即方向灯未被致 能),表示使用者并没有预期要变换车道或是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而没有打方向灯,此时行 车记录器会对应产生警报信息,以告知使用者所驾驶的运载工具正在偏离原车道,进而增 加行车的安全。
[0052]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 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感测装置,适于配置于一运载工具的一方向灯控制杆上,该感测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感测单元,配置于该壳体内,该感测单元用以感测该方向灯控制杆的一操作状态,以 产生一感测信号; 一信号传送单元,配置于该壳体内且连接该感测单元,用以接收并传送该感测信号;以 及 一固定单元,连接该壳体,用以固定该壳体于该方向灯控制杆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装置,其中该感测单元为一加速度感测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装置,其中该信号传送单元为一无线信号传送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装置,其中该信号传送单元更通过一信号连接线连接一行 车记录器,以传送该感测信号至该行车记录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装置,更包括: 一电源开关,配置于该壳体上,且暴露于该壳体外,用以产生一启动信号。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测装置,更包括: 一供电单元,耦接该电源开关、该感测单元与该信号传送单元,用以接收该启动信号, 以提供一电力给该感测单元与该信号传送单元。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装置,其中该壳体更包括: 二支撑架,延伸于该壳体的相对两侧,且该二支撑架与该壳体之间分别具有一容置空 间,用以容置该固定单元,使该固定单元与该壳体连接。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装置,其中该固定单元为一弹性结构。
【文档编号】B60Q9/00GK203832344SQ201420255838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9日
【发明者】宋之纲, 林琮彦, 谢易真 申请人:佳明瑞士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