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破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9959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紧急破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紧急破窗装置,包括按压部件、撞击部件和底座,其中,所述按压部件下表面的中心设有凸块,凸块的中心设有第一凹槽,凸块的外围沿与按压部件下表面相垂直的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凸条,凸条底端的外侧设有突起;所述底座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一凹槽同轴设置,底座的内侧壁设有供突起相对于底座上下滑动的第二凹槽,底座的底表面积大于按压部件上表面的表面积;所述撞击部件设于第一凹槽内,撞击部件的外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位于第一凹槽下端与第二凹槽上端之间,复位弹簧的内径大于底座上的通孔的内径。本实用新型采用精简结构设计,整个操作过程极为简便,以一个近似自然生理反应的拍击动作或蹬踹动作,即可完成整个破拆车窗玻璃的操作。
【专利说明】紧急破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逃生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急破窗装置。
[0002]

【背景技术】
[0003]目前,大多数公共交通工具中都配有逃生锤,以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顺利逃生,但是现有的逃生锤存在以下不足:
[0004]第一,装备数量少,甚至有的逃生锤为防止被盗,而用钢丝将其固定在车身上,出现紧急情况时乘客由于恐慌,大多手忙脚乱,无法保证可以快速打碎所有车窗玻璃让乘客迅速逃离;
[0005]第二,操作不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即使可以保持冷静而进行自救的乘客,也必须首先通过拥挤的人群找到安装逃生锤的位置,再取下逃生锤来打碎车窗玻璃来进行自救,而如果遇到用钢丝固定在车身上的安全锤时,必须先解开钢丝绳才能将安全锤取下,找准关键位置用力砸下才能砸碎玻璃以自救;
[0006]第三,无法掌握操作要领,对于钢化玻璃的破拆有一定的难度,必须掌握操作要领,才能顺利将其击碎,而一般市民和乘客大多无法掌握操作要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猛砸猛撞,而高速交通工具使用的钢化玻璃越来越坚固强韧,乘客如果没有掌握操作要领,可能自己受伤也未必能够完成破拆而逃生。
[0007]公共交通工具在出现爆燃、纵火等紧急情况时,以上问题均有可能导致乘客无法快速撤离,从而增加大量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8]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紧急破窗装置,该紧急破窗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单,可快速高效地击碎车窗玻璃。
[0009]技术方案: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部件、撞击部件和底座,其中,所述按压部件下表面的中心设有凸块,凸块的中心设有第一凹槽,凸块的外围沿与按压部件下表面相垂直的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凸条,凸条底端的外侧设有突起;所述底座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一凹槽同轴设置,底座的内侧壁设有供凸条相对于底座上下滑动的第二凹槽,底座的底表面积大于按压部件上表面的表面积;所述撞击部件设于第一凹槽内,撞击部件的外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位于第一凹槽下端与第二凹槽上端之间,复位弹簧的内径大于底座上的通孔的内径。
[0010]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中,所述撞击部件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内。
[0011]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保险栓,保险栓穿入底座,阻挡撞击部件向下移动。
[0012]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中,所述撞击部件为设有尖端的合金锤头。
[0013]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贴合UV玻璃固化粘结层。
[0014]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部设有突起,其与凸条底端外侧突起相对应,形成卡扣结构。
[0015]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中,所述凸条的数量为3?4个。
[0016]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上表面设有警示标志。
[0017]有益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的紧急破窗装置采用精简结构设计,硬质合金的击锤嵌入紧急按钮中,拍下按钮时击锤直接借助拍击的冲力,将最大压强全部集中在击锤的顶尖上,击碎车窗钢化玻璃。整个操作过程极为简便,以一个近似自然生理反应的拍击动作或蹬踹动作,完成整个破拆车窗钢化玻璃的操作;
[0018]第二,可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每个车窗上安装一个本装置,出现紧急情况时方便乘客快速使用,以完成自救;此外,乘客可同时对所有车窗进行破碎操作互不干涉,可以让更多的乘客以更快的速度撤离,减少人员伤亡;
[0019]第三,该装置可采用UV固化的专业玻璃粘接剂直接将其安装在钢化玻璃车窗上,位置可根据钢化方向等参数选取定位,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钢化玻璃容易破拆,让乘客尽快撤离;此外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在粘结剂固化后除非暴力拆除很难取下,不必担心破窗装置的日常盗失问题;
[0020]第四,该装置底座内侧设有凹槽,不仅可使按压部件和撞击部件相对底座上下滑动,还可防止按压部件和撞击部件随意旋转;
[0021]第五,该装置采用卡扣的方式,在受到外力时,使按压部件相对于底座发生上下位移,当一次按压完成后,保证了二次按压时按压部件不会从底座脱落,精简了结构,便于实际加工;此外,本装置底座的底表面积大于按压部件上表面的表面积,增加了本装置与车窗玻璃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本装置更牢固的固定于车窗玻璃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垂直方向剖视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按压状态时的剖视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公交车或长途大巴车辆上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6的垂直方向剖视图;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0030]其中,I为按压部件,2为底座,3为UV玻璃固化粘结层,4为撞击部件,5为复位弹簧,6为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车窗玻璃,7为保险栓,8为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和图2所不,紧急破窗装置,包括按压部件1、撞击部件4和底座2,其中,所述按压部件I下表面的中心设有凸块8,凸块8的中心设有第一凹槽,凸块8的外围沿与按压部件I下表面相垂直的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凸条,凸条底端的外侧设有突起;所述底座2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一凹槽同轴设置,底座2的内侧壁设有供突起相对于底座上下滑动的第二凹槽,底座2的底表面积大于按压部件I上表面的表面积;所述撞击部件4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内,撞击部件4的外围设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位于第一凹槽下端与第二凹槽上端之间,复位弹簧5的内径大于底座2上的通孔的内径,所述撞击部件4为设有尖端的合金锤头,所述底座2的底部贴合UV玻璃固化粘结层3,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部设有突起,其与凸条底端外侧突起相对应,形成卡扣结构,所述凸条的数量为3?4个,所述按压部件I的上表面设有警示标志。安装时,通过UV玻璃固化粘结层3将该装置粘附固定于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车窗玻璃6上。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6和图7所不,紧急破窗装置,包括按压部件1、撞击部件4和底座2,其中,所述按压部件I下表面的中心设有凸块8,凸块8的中心设有第一凹槽,凸块8的外围沿与按压部件I下表面相垂直的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凸条,凸条底端的外侧设有突起;所述底座2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一凹槽同轴设置,底座2的内侧壁设有供突起相对于底座上下滑动的第二凹槽,底座2的底表面积大于按压部件I上表面的表面积;所述撞击部件4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内,撞击部件4的外围设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位于第一凹槽下端与第二凹槽上端之间,复位弹簧5的内径大于底座2上的通孔的内径,所述底座2上设有保险栓7,保险栓7穿入底座2,阻挡撞击部件4向下移动,所述撞击部件4为设有尖端的合金锤头,所述底座2的底部贴合UV玻璃固化粘结层3,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部设有突起,其与凸条底端外侧突起相对应,形成卡扣结构,所述凸条的数量为3?4个,所述按压部件I的上表面设有警示标志。安装时,通过UV玻璃固化粘结层3将该装置粘附固定于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车窗玻璃6上,使用时,先将拔出保险栓7,再进行按压破窗。
【权利要求】
1.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部件(I)、撞击部件(4)和底座(2),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I)下表面的中心设有凸块(8),凸块(8)的中心设有第一凹槽,凸块(8)的外围沿与按压部件(I)下表面相垂直的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凸条,凸条底端的外侧设有突起; 所述底座(2)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一凹槽同轴设置,底座(2)的内侧壁设有供凸条相对于底座上下滑动的第二凹槽,底座(2)的底表面积大于按压部件(I)上表面的表面积; 所述撞击部件(4)设于第一凹槽内,撞击部件(4)的外围设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位于第一凹槽下端与第二凹槽上端之间,复位弹簧(5)的内径大于底座(2)上的通孔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部件(4)固定设置于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有保险栓(7),保险栓(7)穿入底座(2),阻挡撞击部件(4)向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部件(4)为设有尖端的合金银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底部贴合UV玻璃固化粘结层(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部设有突起,其与凸条底端外侧突起相对应,形成卡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数量为3?4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I)的上表面设有警示标志。
【文档编号】B60R21/02GK203996089SQ20142048686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李文杰 申请人:李文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