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刹车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0760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可调刹车踏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刹车踏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踏板、连杆、固定支架,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杆、活动杆以及转动杆,所述固定杆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杆套设在固定杆的外侧壁上,所述活动杆与固定杆滑移连接,所述活动杆远离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套设在活动杆的外侧壁上,所述转动杆与活动杆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靠近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凸起,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供凸起转动的环形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杆可以使活动杆与固定杆发生滑移,从而改变踏板的位置,满足驾驶者对踏板位置的要求。
【专利说明】 可调刹车踏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踏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刹车踏板。

【背景技术】
[0002]汽车是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每个正常人更有驾驶汽车的权利,驾驶也是一种乐趣。而现在的汽车都在追求舒适,大空间的同时也忽视了一部分人的感受,那就是身材矮小的人,其中女士占了绝大多数。她们在驾驶小轿车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状况,不利于驾驶的安全性。比如:双脚够不到离合、刹车、油门或者踩不到底;如果前移座椅那就会靠方向盘太近,不利于转向,而且还看不到车头,给驾驶带来很多不便。
[0003]中国专利号201120258725.2的实用新型一种踏板面位置可调的制动踏板,包括踏板臂、踏板支架和设在踏板臂上的踏板面,所述踏板在其长度方向分成踏板臂I和踏板臂II,所述踏板臂II和踏板支架转动连接,踏板面设在踏板臂I上,踏板臂I和踏板臂II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呈一体,在踏板臂I和踏板II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该实用新型通过螺栓穿设踏板臂I和踏板臂II上的不同连接孔,从而改变了踏板面的位置,方便了驾驶员的使用。但是该实用新型调节踏板面的位置时,需要通过螺栓穿设不同的连接孔,拆卸装设螺栓比较麻烦,具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调节踏板位置的可调刹车踏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刹车踏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踏板、连杆、固定支架,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杆、活动杆以及转动杆,所述固定杆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杆套设在固定杆的外侧壁上,所述活动杆与固定杆滑移连接,所述活动杆相对于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与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套设在活动杆的外侧壁上,所述转动杆与活动杆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相对于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凸起,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供凸起转动的环形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踏板的位置时,用手转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杆的凸起绕着固定杆的环形槽转动,转动杆与固定杆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由于固定杆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固定杆位置保持不变,因此转动杆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活动杆沿着固定杆轴向滑移,从而转动所述转动杆就可以很方便的改变踏板的位置,大大简化的拆卸装设螺栓的麻烦。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动杆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且内螺纹的长度短于外螺纹的长度。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杆,内螺纹啮合外螺纹转动,由于转动杆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活动杆沿着固定杆外侧壁滑动,实现活动杆运动出转动杆,通过调节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的长度,从而控制活动杆运动出转动杆的最大距离。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螺纹靠近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休止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转动杆使活动杆现在固定杆的外侧壁上滑移时,休止部可以有效的避免了不停转动所述转动杆使活动杆与固定杆发生脱离的现象,如此在转动所述转动杆调节踏板的位置时,可以放心大胆的转动所述转动杆,不必担心过度转动,使活动杆脱离,从而踏板不能正常工作。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的内侧壁沿其轴向凸设有滑块,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置于滑槽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从而实现活动杆在固定杆的外侧壁上滑移,滑块沿着活动杆的内侧壁轴向设置,从而活动杆只能在固定杆的外侧壁轴向运动,从而限制了活动杆的运动轨迹,使活动杆的运动更加可靠稳定。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设置有多块,且周向均匀分布在活动杆的内侧壁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与滑槽一一对应,通过多对滑块与滑槽的连接,从而使活动杆与固定杆的滑移连接更加可靠。
[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转动杆,使活动杆在固定杆的滑槽内移动,从而改变踏板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驾驶员对踏板位置的要求,从而解决了矮小人士够不到踏板的,前移座位不易转向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刹车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连杆的剖视图;
[0018]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19]【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1、踏板;2、连杆;21、固定杆;211、滑槽;212、环形槽;22、活动杆;221、外螺纹;2211、休止部;222、滑块;23、转动杆;231、内螺纹;232、凸起;3、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可调刹车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1]一种可调刹车踏板,包括踏板1、连杆2、固定支架3,连杆2的一端与踏板I连接,连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3连接,连接杆包括固定杆21、活动杆22以及转动杆23,固定杆21与固定支架3连接,活动杆22套设在固定杆21的外侧壁上,活动杆22与固定杆21滑移连接,活动杆22相对于固定支架3的另一端与踏板I固定连接,转动杆23套设在活动杆22的外侧壁上,转动杆与活动杆螺纹连接,优选转动杆2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231,活动杆22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231相啮合的外螺纹221,内螺纹231位于转动杆23的开口端,且内螺纹231的长度小于外螺纹221的长度,通过内螺纹231与外螺纹221的长度差,从而控制活动杆22运动出转动杆23的最大长度,转动杆23相对于固定支架3的一端设置凸起232,固定杆21设置有供凸起232转动的环形槽212。调节踏板I的位置时,用手转动所述转动杆23,转动杆23的凸起232绕着固定杆21的环形槽212转动,转动杆23与固定杆2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优选凸起232为沿着转动杆23内侧壁径向设置的环形凸起232,由于固定杆21与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固定杆21位置保持不变,因此转动杆23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活动杆22沿着固定杆21轴向滑移,优选当转动杆23正向转动时,活动杆22向远离固定支架3方向运动,当转动杆23方向转动时,活动杆22向固定支架3方向运动,从而转动所述转动杆23就可以很方便的改变踏板I的位置,大大简化的拆卸装设螺栓的麻烦。
[0022]外螺纹221靠近固定支架3的一端设置有休止部2211,休止部2211为与外螺纹221的齿根相平齐的一段,在旋转转动杆23使活动杆22在固定杆21的外侧壁上滑移时,休止部2211可以有效的避免转动所述转动杆使活动杆22与固定杆21发生脱离现象,休止部2211优选与内螺纹231不啮合的齿,如此在转动所述转动杆23调节踏板I的位置时,可以放心大胆的转动所述转动杆23,不必担心过度转动,使活动杆22脱离,从而踏板I不能正常工作。
[0023]活动杆22的内侧壁沿其轴向凸设有滑块222,固定杆21的外侧壁设置有供滑块222滑移的滑槽211,优选滑块222设置有多块,且周向均匀分布在活动杆22的内侧壁上,滑块222与滑槽211——对应,通过滑块222在滑槽211内移动,从而实现活动杆22在固定杆21的外侧壁上滑移,滑块222沿着活动杆22的内侧壁轴向设置,从而活动杆22只能在固定杆21的外侧壁轴向运动,从而限制了活动杆22的运动轨迹,时活动杆与固定杆的运动更加稳定可靠,优选滑块222呈“T”字形结构设置,滑槽211也呈“T”字形结构设置,从而使滑块222与滑槽211连接更加紧密可靠。
[002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刹车踏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踏板、连杆、固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杆、活动杆以及转动杆,所述固定杆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杆套设在固定杆的外侧壁上,所述活动杆与固定杆滑移连接,所述活动杆远离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套设在活动杆的外侧壁上,所述转动杆与活动杆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靠近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凸起,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供凸起转动的环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刹车踏板,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动杆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且内螺纹的长度短于外螺纹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刹车踏板,其特征是:所述外螺纹靠近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休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调刹车踏板,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杆的内侧壁沿其轴向凸设有滑块,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置于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刹车踏板,其特征是:所述滑块设置有多块,且周向均匀分布在活动杆的内侧壁上。
【文档编号】B60T7/06GK204037535SQ20142053487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林国林 申请人:温州市瓯海瞿溪摩托车配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