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敞篷车的可伸缩硬顶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7909阅读:35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汽车可伸缩硬顶的方法。

运行敞篷车的可伸缩硬顶系统的方法,这意味着将车顶从中间分开,将后窗移动到行李箱盖上以及将车顶的其他剩余部件紧密折叠在行李箱侧面区域内。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为敞篷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可伸缩软顶

——可伸缩硬顶

可伸缩软顶是具有柔性布或塑料外皮的铰接结构框架。

在伸出位置,铰接框架的前端连接到挡风玻璃框架的顶部,外皮延伸覆盖乘客舱。

在缩回位置,具有外皮的铰接框架,在乘客舱和行李箱之间的区域中折叠成紧凑形式。

与非敞篷车比较,敞篷车的软顶有以下几点弊端:

——较差的绝热性

——较差的隔音性

——缺少防闯入企图的能力

汽车行业为敞篷车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可伸缩硬顶系统。这包括将硬顶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刚性机械铰接的元件,并且它们可以重新定位到乘客舱后面的存储区域中。

关于硬顶的移动元件的数量和这些元件的移动、折叠和堆叠的方式,存在几种设计变化,并且最常见的是翻盖设计和堆叠设计。

堆叠设计被认为是提供了提高存储效率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案。在这个系统中,硬顶被分为三块元件。

当使用非常复杂的混合机构使硬顶缩回时,顶部元件被移动和堆叠,使得一部分的内表面(具有凹形)被放置在另一部分的凸起表面上(具有凸形)。将一部分的凹面放置在另一部分的凸面附近,导致更有效的空间利用。

然后通过打开行李箱盖,将三个堆叠位置的组合存储在行李箱中。

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

——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械,电气和电子系统,这会导致增加生产和研发成本

——降低可靠性

——当硬顶缩回时,该硬顶系统会占据行李箱的大部分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硬顶分开的方式以及移动部分相对于车身重新定位的方式,从而当行李存放在行李箱内时,能够为其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更简单的存取方式。

硬顶的水平区域由两个横向区域组成,它们分别位于前柱和后柱之间,中间部分的两个对称元件在中间分裂开来,从挡风玻璃框架的顶部延伸至后窗框的顶部。

打开过程的第一步是,通过抬高硬顶水平部件的外部边缘,使其远离连接前柱和后柱的两段,从而将硬顶的水平部件分裂开。

具有全方位框架的后窗,通过两个移动臂,被放置在行李箱盖的顶部。框架的形状使其在后部形成小型副翼。

车辆后翼的顶部横向敞开,形成两个进入到行李箱侧面部分的区域。

前柱和后柱的连接段从前柱的顶部脱离,后柱随着其基座上的旋转点转动到车辆的后部。连接段绕着旋转点与后柱的接合点,向车辆的前端旋转,靠近后柱。

后柱,连接段以及水平部件紧凑地折叠,并通过后翼顶部的入口区域,进入设置在行李箱侧部的存储区域。

打开过程中,关闭车辆后翼的顶部。

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硬顶的关闭过程。

在硬顶处于打开位置,为了能够操作行李箱盖,用于移动后窗及其框架的移动臂的基座,与周围区域分离。通过这种方式,在打开和关闭盖子时,固定到行李箱盖上的后窗及其框架可以随着行李箱盖移动。

当硬顶的关闭过程开始时,移动臂的基座固定回到周围区域。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它显着增加了行李箱的可用面积

——它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地存取行李箱的方式

——它需要一种较为简单的铰接机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伸缩的硬顶,且硬顶处于闭合状态的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

图2是当系统的第一部件移动时,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它是硬顶打开过程的起始阶段。

图3是当后窗及其周边的框架向行李箱盖运动时,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

图4是当硬顶的水平部件升高,且后窗及其框架向行李箱盖运动时,车辆的一部分的左视图。

图5是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示出了后窗及其框架在行李箱盖上的最终位置。

图6是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示出了车辆后翼顶部打开的状态图。

图7是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示出了硬顶部件从前柱分离并朝向车辆后部的移动。

图8是没有行李箱盖的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示出后柱的旋转点。

图9和图10是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示出了硬顶部件在进入行李箱的左右侧存储区域之前的运动和折叠。

图11是车辆的一部分的左后侧视图,示出了硬顶部件在行李箱中的最终位置。

图12是车辆后端部的右上侧视图,示出了行李箱盖打开时的,硬顶部件在行李箱中的最终位置。

图13是车辆左后端的俯视图,示出了当后翼的顶部关闭时,打开过程的结束。

图14是车辆的左后端的剖视图,示出了硬顶组件在行李箱打开位置的最终位置。

图15是车辆左后端的俯视图,示出了当行李箱盖打开时,与周围区域分离的后窗移动臂的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敞篷车的硬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后窗及其周围的框架区域保持在车身的外部,其中,后窗被移动并固定在行李箱盖上,硬顶的其它部分紧密地折叠在行李箱内侧的左右两侧。

下面结合附图1-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闭合硬顶状态下的可伸缩系统的主要部件。

天花板由相同的水平元件2a、2b,连接水平元件段3a、3b,后柱4a、4b以及由框架5和后窗6组成的面板12组成。图1同时示出了后翼7a、7b的上部,行李箱盖8,连接段3a、3b的铰接连接部13a、13b,后柱4a、4b,部件2a、2b之间的连接区域22,挡风玻璃的上部框架1及前柱31a。

图2示出了打开过程的起始阶段,通过抬起2a、2b的外侧区域使其远离连接段3a、3b,同时实现它们在连接区域22分裂。

进一步地,面板12通过移动臂9从后柱4a、4b上分离开,移动并固定到行李箱盖上。

移动臂9a、9b绕着旋转点99a、99b,做朝向车辆后方的旋转运动(图4和图15),同时,活塞10a和10b支撑起面板12使其与行李箱盖平行。

移动臂9a的基座15a和移动臂9b的基座15b(图15)脱离区域99,因此,当行李箱盖8随着硬顶的打开而打开和闭合时,面板12能够跟随行李箱盖8运动。

图5示出了当面板12固定在行李箱盖8时的最终位置。面板12具有与行李箱盖8水平部相同的形状,并且紧跟后翼内侧的形状。在后端,面板12形成小扰流板11。

图6示出了打开过程的下一个阶段,其中,后翼7a和7b的上部随着旋转点14a和14b的向外圆周运动而上升。

由后柱4a、连接段3a以及水平元件2a组成的部件,以及部件4b、3b和2b,从挡风玻璃的上部框架1脱离,并随着其围绕旋转点77a和77b,做朝向车辆后方的旋转运动而上升(图8)。

当连接段3a和3b达到一个垂直位置时,部件2a和2b将其内部鹰嘴朝向车辆的前方移动(图9)。当3a与2a之间以及3b与2b之间形成近似90度的角度时,组件3a、2a和3b、2b以转动点13a和13b开始向下旋转(图10)。

组件4a、3a和2a以及组件4b、3b和2b,通过由旋转点77a、77b和13a、13b施加的轨迹,沿由7a和7b(图11)提供的孔进入行李箱的侧面区域。

硬顶的打开过程,以7a和7b返回到其闭合位置而结束。

通过以相反的顺序运行上述步骤,实现硬顶的关闭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