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049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液压制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液压制动系统,尤其涉及能够衰减从泵排放的制动油的压力脉动以及还能够降低操作噪声的液压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控制输送至车辆制动器的制动液压压力,电气制动系统包括:多个电磁阀,其布置在调制器模块处;低压蓄能器和高压蓄能器,其暂时存储油;泵,其布置在低压蓄能器和高压蓄能器之间以泵送存储在低压蓄能器中的油;电动机,其设置成驱动泵;以及电子控制单元(ecu),其控制这些电气操作部件。

这种电制动系统已经通过采用各种结构而使用,在各种结构中,具有预定阻尼空间的高压蓄能器设置成降低当从泵排放的制动油的液压压力形成在高压中时生成的压力脉动,孔口设置在输出端口处,高压蓄能器通过输送端口进行排放。此处,高压蓄能器设置在液压制动系统中,以便衰减压力脉动,并且可以称为脉动降低装置或者阻尼装置,此处下文将指代阻尼装置。

这种阻尼装置通过提供单独孔口被使用以衰减压力脉动。也即,阻尼装置构造为使得孔口必须被制造或者安装在通过阻尼装置排放的输出端口处以衰减压力脉动。

但是,如上所述,因为孔口应该单独制造或者组装,所以存在的问题在于,为了在阻尼装置中提供孔口,增加了制造以及组装孔口的额外时间,并且还增加了制造成本。

而且,由于因根据泵的泵送进行排放以及抽吸操作所引起的突发流量变化,阻尼装置应该基于排放量来设计以衰减压力脉动,但是,常规液压制动系统中设置的阻尼装置构造为用于简单衰减压力脉动的目的,使得存在的问题在于,难以获得对压力脉动的有效衰减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公开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压制动系统,通过将可变孔口一体地形成在衰减压力脉动的阻尼装置处,其能够降低在调制器模块处额外安装孔口所需的制造以及组装时间,以及通过改善阻尼装置的结构,还最小化从泵排放的容量和由于突发流量变化所引起的压力脉动,并且降低噪声。

本公开的额外方案将部分地陈述于下文的说明书中,部分地将显而易见于说明书,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公开而获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液压制动系统包括:阻尼装置,其构造为衰减根据泵的驱动所排放的制动油的压力脉动,其中,阻尼装置包括:套筒,其固定至镗孔并且具有敞开的一侧,该镗孔连接至泵的排放端;阻尼活塞,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套筒的内部;以及弹性构件,其设置在套筒的内部并且构造为弹性地支撑阻尼活塞,并且其中,具有变化的宽度的槽缝沿制动油流动的方向形成在套筒的内周表面处,使得可变孔口形成在阻尼活塞和套筒之间。

而且,制动油所穿过的可变孔口的截面面积朝向制动油排放的方向逐渐增加。

而且,阻尼活塞设置成当从泵排放的制动油的液压压力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压力时被移动以对弹性构件加压。

而且,阻尼活塞在其一侧包括具有外周表面的凸缘,凸缘沿着套筒的内周表面移动。

而且,阻尼活塞设置为柱形形状并且具有在柱形形状的一侧突出的凸缘,弹性构件设置在柱形形状的外侧,弹性构件的一侧被支撑在凸缘处。

而且,弹性构件由具有线圈形状的阻尼弹簧构造而成。

而且,弹性构件由阻尼管构造而成,在阻尼管内部形成有阻尼空间。

而且,阻尼管由橡胶材料构造而成,以通过阻尼活塞的加压而弹性变形。

而且,液压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止挡件,其联接至套筒的敞开的一侧,并且构造为支撑弹性构件以及限制阻尼活塞的移动距离。

而且,第一联接凹槽形成在套筒的外周表面处,并且第一止挡件包括:主体,其构造为使套筒的敞开孔口的一部分暴露;以及多个杆,其形成为被弯折以及从待联接的主体延伸至第一联接凹槽。

而且,第一联接凹槽由环形凹槽构造而成,其沿着套筒的外周表面形成,并且多个杆中的每个杆设置有联接突起,所述联接突起朝向第一联接凹槽弯折以装配至第一联接凹槽中。

而且,液压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止挡件,其联接至套筒的敞开的一侧以限制阻尼活塞的移动距离,其中,弹性构件的一侧支撑在凸缘处,弹性构件的另一端部支撑在第一止挡件处,阻尼活塞的柱形形状的端部布置成与第一止挡件间隔开。

而且,套筒设置成具有敞开的一侧,液压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止挡件,其联接至套筒的另一侧并且构造为支撑阻尼活塞以及限制其移动距离。

而且,第二联接凹槽形成在套筒的外周表面处,并且第二止挡件包括:主体,其构造为使套筒的敞开孔口的一部分暴露;以及多个杆,其形成为被弯折以及从待联接的主体延伸至第二联接凹槽。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案,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第一液压回路,其构造为将主缸的第一端口连接至第一轮缸以控制液压压力的输送;第二液压回路,其构造为将主缸的第二端口连接至第二轮缸以控制液压压力的输送;泵,其构造为从主缸抽吸制动油以及泵出抽吸的制动油;主流动路径,其构造为将泵的排放出口连接至主缸;辅助流动路径,其构造为将制动油引导至泵的入口以使制动油能够被抽吸;以及阻尼装置,其安装在主流动路径处,并且构造为衰减根据泵的驱动所排放的制动油的压力脉动,其中,阻尼装置包括:套筒,其固定至镗孔并且具有敞开的一侧,镗孔连接至泵的排放端;阻尼活塞,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套筒的内部;以及弹性构件,其设置在套筒的内部并且构造为弹性地支撑阻尼活塞,并且其中,具有沿制动油流动的方向变化的宽度的槽缝形成在套筒的内周表面处以在阻尼活塞和套筒之间形成可变孔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以下实施例的说明书中本公开这些和/或其他方案将变得明显以及更易于理解: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的示意液压回路图。

图2是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中的阻尼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被组装的阻尼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4和图5是截面图,分别图示出这样的状态:压力脉动通过设置在液压制动系统上的阻尼装置被衰减。

图6是图示出在由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的阻尼装置驱动的泵的泵送操作期间突发流量变化的衰减的图。

图7图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中的阻尼装置的截面图。

图8是图示出设置在仍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中的阻尼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9和图10是截面图,分别图示出这样的状态:压力脉动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被衰减。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和200:阻尼装置110:套筒

111:槽缝(可变孔口)120、120’,和220:阻尼活塞

130和230:弹性构件140:止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本公开的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提供以下实施例以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传递本公开的精神。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可实施为其他形式。在附图中,一些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将省略并且不示出了,以便清楚地描述本公开,还有部件的尺寸可以稍微放大以助于理解。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的示意液压回路图。

参考图1,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10,其接收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助力器11,其使用真空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压力差来助力制动踏板10的踏板力;主缸20,其依靠制动助力器11生成压力;第一液压回路40a,其将主缸20的第一端口21连接至设置在两个轮fr以及rl处的轮缸30,以控制液压压力的输送;以及第二液压回路40b,其将主缸20的第二端口22连接至设置在其余两个轮fl以及rr处的轮缸30,以控制液压压力的输送。第一液压回路40a和第二液压回路40b以紧凑尺寸安装在调制器模块40处。

第一液压回路40a和第二液压回路40b中的每个包括:电磁阀41和42,其控制输送至两个轮缸30的制动液压压力;泵44,其依靠电动机45的驱动来抽吸以及泵送从轮缸30或者主缸20流动的制动油;低压蓄能器43,其暂时存储从轮缸30流动的制动油;主流动路径47a,其将泵44的排放出口连接至主缸20;辅助流动路径48a,其将主缸20的制动油引导至泵44的入口,以使制动油能够被抽吸;以及电子控制单元(ecu)(未示出),其控制电磁阀41和42和电动机45的操作。

在该方面,如图所示,电磁阀41和42、低压蓄能器43、泵44、主流动路径47a和辅助流动路径48a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液压回路40a和40b的每个处。

尤其,多个电磁阀41和42连接至轮缸3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它们分为常开类型的电磁阀41,其布置在每个轮缸30的上游侧并且通常是打开的;常闭类型的电磁阀42,其布置在每个轮缸30的下游侧并且通常是关闭的。这种电磁阀41和42的打开及关闭操作可以通过ecu(未示出)控制,常闭类型的电磁阀42根据减压制动被打开,因而从轮缸30流动的制动油暂时存储在低压蓄能器43中。

泵44被电动机45驱动以抽吸和排放存储在低压蓄能器43中的制动油,使得液压压力被输送至轮缸30或者主缸20。

而且,用于牵引控制系统(tcs)的常开类型的电磁阀47(下文,称为tc阀)安装在将主缸20连接至泵44的排放出口的主流动路径47a处。该tc阀47通常保持在打开状态,并且在通常制动情形下通过制动踏板10将形成在主缸20中的制动液压压力通过主流动路径47a输送至轮缸300。

而且,辅助流动路径48a从主流动路径47a分支而出以将主缸20的制动油引导至泵44的入口,以及使制动油能够被抽吸至该入口,梭形滑阀48安装在辅助流动路径48a处以使制动油仅流动至泵44的入口。梭形滑阀48是电气操作的,安装在辅助流动路径48a的中间,并且被操作以通常是关闭的并且在tcs模式下被打开。

同时,未描述的附图标记‘49’是单向阀,其安装在流动路径的适当位置以防止制动油回流,未描述的附图标记‘50’是压力传感器,其感测输送至tc阀47和梭形滑阀48的制动压力。

当上述液压制动系统操作制动操作时,根据电动机45的操作从泵44泵送的液压压力将生成压力脉动。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至液压回路40a和40b中的每个液压回路的泵44的排放出口的阻尼装置100设置成衰减压力脉动。

图2是设置在根据本公开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中的阻尼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的被组装的阻尼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4和图5是截面图,分别图示出这样的状态:压力脉动通过设置在液压制动系统处的阻尼装置被衰减。而且,图6是图示出在由根据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的阻尼装置驱动的泵的泵送操作期间突发流量变化的衰减的图。

参考图2和图5,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阻尼装置100设置在镗孔101处,镗孔101连通输入端口102以及输出端口103,从泵(见图1的‘44’)排放的制动油流入输入端口102,制动油从输出端口103流出。在该方面,阻尼装置100设置在主流动路径处(见,图1的‘47a’),输入端口102连接至与泵44的排放端连接的主流动路径47a,输出端口103连接至与主缸20连接的主流动路径47a。这种阻尼装置100包括:套筒110,其安装在镗孔101处;阻尼活塞120,其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套筒110的内部;弹性构件130,其将弹性力提供至阻尼活塞120;以及止挡件140,其联接至套筒110以限制阻尼活塞120的移动距离。

套筒110构造为筒形形状,其具有敞开的上部以及敞开的下部,并且压嵌入以及固定至镗孔101。槽缝111沿套筒的长度方向形成在该套筒110的内周表面处,也即,沿制动油流动的方向。在该方面,槽缝111形成为宽度是变化的,其宽度形成为朝向制动油排放的方向增加。这种槽缝111形成为用作孔口,该孔口降低制动油的压力脉动以及引导其流动,以及形成为在阻尼活塞120和套筒110之间的可变孔口111,下文将描述。

而且,联接凹槽114形成在套筒110的外周表面处。联接凹槽114形成为联接至以下将描述的止挡件140,下文将对此再次描述。

阻尼活塞120由弹性构件130弹性地支撑,以及可滑动地安装在套筒110的内部。阻尼活塞120依靠从泵(见,图1的‘44’)排放的液压压力被加压而移动。如图所示,阻尼活塞120布置在套筒110的下侧以及形成为阶梯形状,输入端口102位于该下侧并且从泵44排放的制动油在该下侧处流入输入端口102。也即,阻尼活塞120在其一侧包括具有外周表面的凸缘123,凸缘123与套筒110的内周表面进行接触。凸缘123紧密接触套筒110的内周表面以形成作为可变孔口111的槽缝111,并且用于支撑以下将描述的弹性构件130。当这种阻尼活塞120向上侧移动以对弹性构件130加压时,制动油所穿过的可变孔口111的截面面积将增加。

弹性构件130由线圈形状的阻尼弹簧130构造而成,将弹性力提供至阻尼活塞120。阻尼弹簧130的一个端部支撑在阻尼活塞120的凸缘123处,其另一端部由以下将描述的止挡件140支撑。

上述阻尼活塞120设置在由阻尼弹簧130弹性地支撑的状态,使得当从泵44排放的制动油的液压压力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压力时,其移动以对阻尼弹簧130加压。例如,如图4所示,即使阻尼活塞120当从泵(见,图1的‘44’)排放的制动油的压力低而不移动时,阻尼装置100也可以降低通过可变孔口111的压力脉动。也即,当制动油的液压压力是低压时,阻尼活塞120不移动,通过可变孔口111降低了制动油的压力脉动,并且制动油排放至输出端口103。此处,能够理解的是,排放的制动油的压力与阻尼弹簧130的弹性力成比例,应该理解的是,当所排放的压力小于阻尼弹簧130的弹性力时,所排放的压力是低压。

同时,如图5所示,当从泵44排放的制动油的压力大于阻尼弹簧130的弹性力时,阻尼活塞120滑动以对阻尼弹簧130加压并且改变体积以降低压力脉动。在该方面,由于阻尼活塞120的移动使得制动油穿过形成在阻尼活塞120和套筒110之间的可变孔口111的截面面积将增加。

止挡件140支撑布置在套筒110内部的阻尼弹簧130,并且限制阻尼活塞120的移动距离。这种止挡件140安装在套筒110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个中。尤其,止挡件140包括主体141和多个杆143,多个杆143与主体141一体地形成并且安装在套筒110的联接凹槽114处。

主体141具有的截面面积小于套筒110的敞开孔口的截面面积。原因在于,从输入端口102流动的制动油穿过形成在套筒110处的可变孔口111能够排放至输出端口103。也即,主体141具有的截面面积小于形成在套筒110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个中的孔口的截面面积,使得不被主体141阻挡的部分变成制动油流动的流动路径。

多个杆143形成为从主体141弯折。如图所示,杆143向下弯折并且从主体141朝向联接凹槽114延伸以联接至联接凹槽114。在附图中示出三个杆143,但它们不受限制,杆143的数量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只要杆143联接至套筒110并且不会从套筒脱离即可。同时,联接突起144突出至联接凹槽114并且装配在联接凹槽114中,其进一步设置在每个杆143处。联接突起144包括具有倾斜形状的表面以利于通过滑动以及移动止挡件140来联接止挡件140和套筒110。

接下来,将描述上述阻尼装置100根据泵44的泵送操作(抽吸以及排放)来衰减压力脉动的操作。

泵44根据活塞的往复移动依靠安装在电动机45的旋转轴处的偏心轴承来抽吸以及排放制动油。也即,活塞设置成接触偏心轴承以及依靠偏心轴承的偏心旋转进行往复移动。当偏心轴承从0°转动至360°时,这种泵44的抽吸以及排放操作是一个循环,当排放操作切换至抽吸操作时发生突发流量变化。换句话说,如能够见于图6的(a)示出的图,当泵44执行泵送操作时,未设置有阻尼装置100的液压制动系统将不能衰减突发流量变化。

在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阻尼装置100的液压制动系统中,阻尼活塞120移动以对阻尼弹簧130加压并且引起体积变化的发生,从而当制动油根据泵44的泵送操作而排放时衰减压力脉动。在该方面,阻尼装置100可以根据阻尼活塞120的移动具有从泵44排放的恒定的流量体积量,以衰减在泵送操作时产生的突发流量变化。也即,当阻尼活塞120操作以对阻尼弹簧130加压时,在泵44的排放操作时所排放的一半制动油被排放,在泵44的抽吸操作时当阻尼活塞120依靠阻尼弹簧130的弹性力返回至其原始位置时剩余的一半制动油被排放。换句话说,如能够见于图6的(b)示出的图,当泵44执行泵送操作时,突发流量变化被衰减。结果,可以有效最小化因从泵44排放的高压制动油引起的压力脉动以及噪声。

同时,上述描述阻尼弹簧130已经示出及描述为被支撑在阻尼活塞120的凸缘123处,但并不限于此,阻尼弹簧130可以被支撑在阻尼活塞120’的内部以向其提供弹性力。阻尼装置100’具有图7示出的这种结构。

图7图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中设置的阻尼装置的截面图。此处,与上述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的是与上述功能相同的构件。

参考图7,阻尼装置100’包括:套筒110,其安装在镗孔101处;阻尼活塞120’,其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套筒110的内部;弹性构件130,其将弹性力提供至阻尼活塞120’;以及止挡件140,其联接至套筒110以限制阻尼活塞120’的移动距离。

根据本实施例,阻尼活塞120’设置成具有筒形形状,具有敞开的一侧。也即,阻尼活塞120’设置成杯状,其中形成有收纳空间123’。因此,阻尼弹簧130设置成线圈形状,其布置在收纳空间123’中以将弹性力提供至阻尼活塞120’。除了根据阻尼活塞120’的形状的阻尼弹簧130的安装位置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阻尼装置100’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阻尼装置100的每个部件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操作,因而将省略详细描述。

图8是图示出设置在仍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中的阻尼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9和10是截面图,分别图示出这样的状态:压力脉动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被衰减。此处,与一个上述实施例的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的是与上述用作相同功能的构件,因而将省略对其的说明。

参考图8至图10,阻尼装置200包括:套筒110,其安装在调制器模块40的镗孔101处,可变孔口111形成在套筒110处;阻尼活塞220,其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套筒110的内部;弹性构件230,其将弹性力提供至阻尼活塞220;以及止挡件140,其联接至套筒110以限制阻尼活塞220的移动距离。

根据本公开,阻尼活塞220设置成具有筒形形状,具有敞开的一侧。也即,阻尼活塞220设置成杯状,其中形成有收纳空间223。如图所示,弹性构件230设置成阻尼管230,其中形成有阻尼空间232。阻尼管230安装在阻尼活塞220的收纳空间223处,阻尼管230的上部由止挡件140支撑。因此,阻尼管230可以由橡胶材料构造而成以依靠阻尼活塞220的加压而弹性变形。

同时,如图所示,止挡件140可以仅安装在套筒110的上侧。也即,止挡件140联接至形成在套筒110的上部处的联接凹槽114以支撑阻尼管230以及限制阻尼活塞220的移动距离。原因在于,暴露至套筒110的下孔口的阻尼活塞220由形成镗孔101处的调制器模块40支撑。可替换地,止挡件140可以选择性地安装在套筒110的下侧。

当从泵(见,图1的‘44’)排放的制动油的压力低时,具有上述结构的阻尼装置200’可以衰减通过可变孔口111的压力脉动。在该方面,如图9所示,阻尼活塞220从镗孔101的底部稍微间隔开,因而制动油穿过可变孔口111排放至输出端口103以衰减压力脉动。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当从泵44排放的制动油的压力大时,阻尼活塞220滑动以压缩阻尼管230以及改变体积,使得压力脉动降低。在该方面,阻尼管230弹性地变形,还有其内部的阻尼空间232减轻冲击,使得可以有效衰减压力脉动以及噪声。同时,由于阻尼活塞220的移动,制动油所穿过的形成在阻尼活塞220和套筒110之间的可变孔口111的截面面积将增加。

如从上述说明显然可见的,相比于这些常规液压制动系统,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系统通过在阻尼装置的套筒处一体地形成以及设置衰减压力脉动的孔口,有利地降低了组装以及制造时间,省去了在调制器模块处额外安装孔口的步骤。

而且,当从泵排放的液压压力是低压时仅依靠孔口来降低脉动,当从泵排放的液压压力是高压时,阻尼活塞被激活以最小化压力脉动,使得具有如下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压力脉动,还可以降低噪声。而且,不执行阻尼活塞的不必要操作,使得可以最小化操作噪声。

此外,孔口形成为具有油穿过的可变截面面积以通过制动油的速度变化引发压力变化,使得具有如下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压力脉动,以及可以降低操作噪声。

如上述,虽然已经依靠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数个其他改变以及修改,这将落入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以及附随权利要求提出的等同结构的全部范围。

本申请要求在韩国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10月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2015-0139550的利益,该公开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