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94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城市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



背景技术:

近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城市和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交通可分为运载量大的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有公交,地铁等等;还可分为个人交通,如私家车等。个人交通工具方便快捷,成为市民的首选,然而这就加大了交通负担,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我们都知道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优点,但是它不满足个性化出行的要求。因此一种既能在轨道上行驶,又能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的开发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该双用电动车既能在公路路面上行驶亦可在轨道上行驶。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底部的公路用车轮和轨道用车轮,所述公路用车轮和轨道用车轮成对设置,轨道用车轮对设置在公路用车轮对的内侧和/或外侧,所述轨道用车轮对和公路用车轮对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用车轮对为1对以上,所述公路用车轮对为1对以上,每对公路用车轮对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轨道用车轮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相邻公路用车轮对之间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用车轮的直径为公路用车轮直径的1/4~3/4。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用车轮为橡胶轮和/或金属轮,所述公路用车轮为橡胶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用车轮与轨道接触面的外表面呈光滑状或设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用车轮与轨道接触部的内侧设有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将轨道交通和个人个性化交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小型轻质的电动车既能在公路路面上行驶又可以在轨道上行驶,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车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车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包括车体7以及设置在车体7底部的公路用车轮1和轨道用车轮2,公路用车轮1和轨道用车轮2均成对设置,轨道用车轮对设置在公路用车轮对的内侧和/或外侧,轨道用车轮对和公路用车轮对通过连接件3固定连接;轨道用车轮对为至少1对,公路用车轮对为至少1对,每对公路用车轮对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轨道用车轮对,相邻公路用车轮对之间通过传动轴4传动连接,传动轴4的两个端部均连接连接件3,传动轴4能够将发动机动力传输至公路用车轮1和/或轨道用车轮2;或者当公路用车轮对呈奇数对时,如3对或5对,此时两个端部的公路用车轮对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轨道用车轮对,中间的公路用车轮对的内侧和/或外侧也可不设置轨道用车轮对;或者当公路用车轮对呈偶数对时,如4对或6对,此时两个端部的公路用车轮对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轨道用车轮对,中间的公路用车轮对的内侧和/或外侧也可不设置轨道用车轮对。

本实用新型公路轨道双用电动车优选轨道用车轮2的直径为公路用车轮1直径的1/4~3/4,轨道用车轮2为橡胶轮和/或金属轮,公路用车轮1为橡胶轮,当轨道用车轮2为金属轮时,其与轨道5接触面的外表面呈光滑状,当轨道用车轮2为橡胶轮时,其与轨道5接触面的外表面设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从而能够增大轨道用车轮2与轨道5之间的摩擦力;轨道用车轮2与轨道5接触部的内侧设有挡圈6,挡圈6能够在车转弯时起到防止车体7侧翻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