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更替内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92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快捷更替内胎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胎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快捷更替内胎。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自行车或者电动车使用人群较多,但是当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内胎需要更换时,一般需要先卸下车轮,如果换的是后轮的内胎,甚至需要卸下链盒与刹车装置,才可以进行内胎的更换,耗费人力与时间,并且内胎在行驶中容易被锐器扎伤造成漏气或者内胎容易爆裂,给骑行者带来诸多不便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快捷更替内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快捷更替内胎,包括内胎本体,内胎本体为一具有断口的环形袋,内胎本体由若干个气室和连通管组成,气室通过单向阀与连通管连通,单向阀的阀芯位于连通管内部,内胎本体断口侧面设置有若干的胶条凹槽,内胎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门嘴,气门嘴包括气门嘴头和气门嘴座,气门嘴头与气门嘴座螺纹连接,气门嘴头中设有气门芯,气门嘴头与气门嘴座相连通,气门嘴座外侧壁近底端设置有弹簧洞,弹簧洞中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有用于限制气门嘴座位置的凸起,气门嘴与连通管连通,内胎本体包括用于粘接断口之间两个相邻胶条凹槽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为与胶条凹槽匹配的橡胶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气门嘴上套设有用于增加气门嘴与轮毂摩擦力的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更换内胎快捷方便,节约人力与时间,并且胎体在被扎伤时仍可骑行,并且胎体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气门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A点放大意图;

图中:1.内胎本体,2.气室,3.胶条凹槽,4.气门嘴,41.气门嘴头,42.气门嘴座,43.气门芯,44.弹簧洞,45.弹簧,46.凸起,5.连接件,6.单向阀,61.阀芯,7.连通管,8.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附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快捷更替内胎,包括内胎本体1,内胎本体1为一具有断口的环形袋,内胎本体1由若干个气室2和连通管7组成,气室2通过单向阀6与连通管7连通,单向阀6的阀芯61位于连通管7内部,内胎本体1断口侧面设置有若干的胶条凹槽3,内胎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门嘴4,气门嘴4包括气门嘴头41和气门嘴座42,气门嘴头41与气门嘴座42螺纹连接,气门嘴头41中设有气门芯43,气门嘴头41与气门嘴座42相连通,气门嘴座42外侧壁近底端设置有弹簧洞44,弹簧洞44中设置有弹簧45,弹簧45一端连接有用于限制气门嘴座42位置的凸起46,气门嘴座42在插入内胎本体1时,弹簧45顶起凸起46,使气门嘴座42与内胎本体1的连接更为紧密,气门嘴座42不会脱落,气门嘴4与连通管7连通,内胎本体1包括用于粘接断口之间两个相邻胶条凹槽3的连接件5。

连接件5为与胶条凹槽3匹配的橡胶片。

气门嘴4上套设有用于增加气门嘴4与轮毂摩擦力的橡胶圈8。

使用工具将原车内胎从外胎中取出,并剪断原来一体的车内胎,将内胎本体1穿过障碍物放入适合安装的位置,使用连接件5涂抹上胶水,贴覆在胶条凹槽3中,形成一个环形内胎再塞入外胎和轮毂之间,然后将气门嘴4插入轮毂的气门嘴孔中,将橡胶圈8套设在气门嘴4上,然后充气,气体从气门嘴进入连通管7,并通过连通管进入每一个气室2中,使每个气室2内的气压均等,充盈后单向阀6由于气室2内的气压作用而关闭,即可使用。

当骑行中遇到锐器扎伤其中一个气室2时,气室2漏气,内胎本体1内的其他气室2立即向漏气气室2进行挤压,使轮胎不瘪,尚能继续骑行或者推行。

目前市场上英式气门嘴(即使用气门芯连接橡皮管的气门嘴),因为橡皮管容易老化损坏,所以已经被逐步淘汰;现在多采用美式气门嘴(即采用螺旋弹簧支撑的芯杆而形成的气门芯),而美式气门嘴的气门芯需要特殊工具才可以取下;而当需要更换坏的本实用新型内胎本体1时,需要拆除气门芯,通过使用通条插入连通管7进行放气,采用普通的美式气门嘴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变,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门嘴4时,只需要拧下气门嘴底座42上螺纹连接的带有气门芯43的气门嘴头41,使用通条插入气门嘴座42,通条穿入连通管7触碰到阀芯61,阀芯61被打开,各气室2内气体释放,即可拆下损坏的内胎本体1。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