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更换安全内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91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快捷更换安全内胎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胎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快捷更换安全内胎。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自行车或者电动车使用人群较多,但是当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内胎需要更换时,一般需要先卸下车轮,如果换的是后轮的内胎,甚至需要卸下链盒与刹车装置,才可以进行内胎的更换,耗费人力与时间,并且车内容容易被扎破造成内胎泄气不能骑行,远离修理店不能及时修补内胎,只好推行,耗费很大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快捷更换安全内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快捷更换安全内胎,包括第一内胎本体,所述的第一内胎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气门嘴,第一内胎本体为一具有断口的环形袋,第一内胎本体内部设置有易破薄膜,所述易破薄膜和第一内胎本体内壁形成容物空间,容物空间中活动设置有第二内胎本体,第二内胎本体压缩折叠设置在容物空间中,第二内胎本体靠近易破薄膜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刺破易破薄膜的刺破机构,第二内胎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气门嘴,第二气门嘴分别穿过第一内胎本体和第二内胎本体与第一内胎本体和第二内胎本体相连接,第二内胎本体为一具有断口的环形袋,第一内胎本体远离易破薄膜的一端的断口的内侧上设置有用于阻挡刺破机构的挡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内胎本体的直径小于第一内胎本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内胎本体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易破薄膜为塑料薄膜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更换内胎快捷方便,节约人力与时间,并且在内胎破损的情况下可以应急充气,达到骑行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内胎本体,2.凸起,3.第一气门嘴,4.第二内胎本体,5.第二气门嘴,6.易破薄膜,7.容物空间,8.刺破机构,9.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快捷更换安全内胎,包括第一内胎本体1,第一内胎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气门嘴3,第一内胎本体1为一具有断口的环形袋,第一内胎本体1内部设置有易破薄膜6,所述易破薄膜6和第一内胎本体内壁形成容物空间7,容物空间7中活动设置有第二内胎本体4,第二内胎本体4压缩折叠设置在容物空间7中,第二内胎本体4靠近易破薄膜6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刺破易破薄膜6的刺破机构8,第二内胎本体4上设置有第二气门嘴5,第二气门嘴5分别穿过第一内胎本体1和第二内胎本体4与第一内胎本体1和第二内胎本体4相连接,第二内胎本体4为一具有断口的环形袋,第一内胎本体1远离易破薄膜6的一端的断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挡刺破机构8的挡片9。

第二内胎本体4的直径小于第一内胎本体1的直径。

第一内胎本体1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起2。

易破薄膜6为塑料薄膜纸。

使用时,使用工具将原车内胎从外胎中取出,并剪断原来一体的车内胎,将第一内胎本体1穿过障碍物安装至外胎和轮毂之间,利用第一气门嘴3对第一内胎本体1进行充气,当第一内胎本体1内气体充盈时候,第一内胎本体1的两个断口因为外胎形状的限制贴合在一起,第二内胎本体4上的刺破机构8的尖刺部与被压缩存放的第二内胎本体4的表面相平行,并且被易破薄膜6限制在容物空间7中,刺破机构8就不会刺破易破薄膜6,这时的第一内胎本体1形成一个圆形内胎,当第一内胎本体1被尖锐物扎破泄气时,这时候检查清理外胎上残留的尖锐物,检查清理完毕后,用打气筒等充气设备对第二气门嘴5进行充气,气体从第二气门嘴5进入第二内胎本体4中,第二内胎本体4上的刺破机构8对易破薄膜6产生压力,并最终突破易破薄膜6,舒展开胎体,当第二内胎本体4充满第一内胎本体1的内部空间后,挡片9挡住刺破机构8向前运动,使刺破机构8不会对第一内胎本体1造成伤害,即可再次骑行。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