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育苗覆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949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农田育苗覆膜机。



背景技术:

作物育种又称品种改良,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是育种的目标。但特定的育种目标要综合考虑当地品种的现状、育种基础、自然环境、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还要以本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或有代表性的几个品种作为标准,明确需要保持或提高、改进或克服的方向,使育种目标具体化。作物育种方法与作物的繁殖方法密切相关。自交作物群体是一些纯合基因型混合体,也可能是单一的基因型,异质性不大或同质,遗传上高度纯合。这类作物宜采用混合选择、纯系育种、杂交育种和回交育种。

因此,育种时的覆膜在农作物种植中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农田覆膜通常由人工将成卷的薄膜沿整理好的育种床进行敷设,但是在薄膜敷设过程中,薄膜的张力会随人工推送小车的速度变化而变化,而人力推动小车的速度无法始终保持匀速,进而导致育床上的薄膜分布不均,不仅不利于种子的生长,还造成薄膜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田育苗覆膜机,提高覆膜效率的同时,降低农田操作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农田育苗覆膜机,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两个分别设置在前车架两侧的牵引轮、两个分别设置在后车架两侧的从动轮,在前车架上设有扶手,在前车架底部设有覆膜支架,薄膜缠绕覆盖在覆膜支架上,所述前车架的尾端开设有通孔,在后车架上固定有竖直向下延伸限位杆,限位杆贯穿通孔,且在限位杆下端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螺帽,还包括固定在前车架上的连杆,连杆上固定有卷筒,在后车架上设有两个竖直向上延伸的立柱,两个立柱上均开有螺纹通孔,摇柄与两个螺纹通孔螺纹配合,且在摇柄中部设有转盘,钢绳一端缠绕在转盘上,钢绳另一端固定在卷筒上。

使用时,将成卷的薄膜放置覆膜支架上,再由人工手持扶手对车架进行推动行进,此时覆膜支架上的薄膜则开始对育种床进行有效覆盖,而在推行过程中人工推行速度过慢时,当发现育种床上的薄膜分布不均,即出现褶皱时,通过快速转动摇柄,带动钢绳在转盘上缠绕,钢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卷筒上,通过钢绳的牵引拉扯以带动连杆以及前车架的后段开始竖直上移,此时覆膜支架的水平高度相应增加,与此同时,覆膜支架上的薄膜则通过拉扯实现张力回复,随着车架的移动,薄膜重新均匀地覆盖在育种床上;而在推行过程中人工推行速度过快时,薄膜的出料速度低于车架的前进速度则容易出现薄膜过度拉扯变形,严重时容易出现断裂,此时反向转动摇柄,使得缠绕在转盘上的钢绳逐渐释放,此时,前车架的后段的水平高度整体下移,也使得覆膜支架的水平高度降低,此时出料时覆膜支架上的薄膜与薄膜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减小,直接提高了薄膜的出料效率,使得行车速度与薄膜出料速度相匹配,保证育种床上的薄膜覆盖均匀,同时避免薄膜的耗用量过大而增加种植成本。

进一步地,前车架后段通过连杆与后车架连接,而在连杆的末端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螺帽,螺帽可对前车架后段的水平高度进行调整,即在使用前根据育种床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螺帽的位置,以保证覆膜支架上薄膜出料的高度与平均的行车速度相匹配,进而实现覆膜机的使用灵活性。并且,本装置整体重量轻,人工推行负荷小,且不采用重型驱动部件,大大降低了装置的维护和使用成本,且通过对摇柄以及钢绳的调节,可随时实现覆膜支架上薄膜出料的水平高度变化,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所述通孔为圆角矩形孔。作为优选,将通孔设置成圆角矩形孔,且通孔的长边所在的方向与车架的行车方向相同,在保证前车架后段正常上下移动的前提下,可防止连杆与前车架后段在相互移动时产生过大的磨损,避免连杆的局部受损严重而影响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转盘以及卷筒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作为优选,转盘与卷筒的个数至少设置为两个,即在实现前车架后段提升或是下降时,作用至前车架上的受力点至少为两个,使得前车架的升降更加平稳,同时可避免前车架在移动时摆幅过大而影响后车架的移动。

在所述前车架的最前端安装有储存室。作为优选,在前车架前端设置的储存室可用于放置成卷的薄膜,进而保证育苗床覆膜的持续进行,避免操作人员在覆膜支架上的薄膜用完还需到指定的薄膜存放处进行薄膜更换,大大提高了覆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整体重量轻,人工推行负荷小,且不采用重型驱动部件,大大降低了装置的维护和使用成本,且通过对摇柄以及钢绳的调节,可随时实现覆膜支架上薄膜出料的水平高度变化,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2、本实用新型中将通孔设置成圆角矩形孔,且通孔的长边所在的方向与车架的行车方向相同,在保证前车架后段正常上下移动的前提下,可防止连杆与前车架后段在相互移动时产生过大的磨损,避免连杆的局部受损严重而影响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转盘与卷筒的个数至少设置为两个,即在实现前车架后段提升或是下降时,作用至前车架上的受力点至少为两个,使得前车架的升降更加平稳,同时可避免前车架在移动时摆幅过大而影响后车架的移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储存室、2-牵引轮、3-扶手、4-钢绳、5-转轴、6-转盘、7-后车架、8-从动轮、9-覆膜支架、10-薄膜、11-前车架、12-连杆、13-卷筒、14-摇柄、15-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前车架11、后车架7、两个分别设置在前车架11两侧的牵引轮2、两个分别设置在后车架两侧的从动轮8,在前车架11上设有扶手3,在前车架11底部设有覆膜支架9,薄膜10缠绕覆盖在覆膜支架9上,所述前车架11的尾端开设有通孔,在后车架7上固定有竖直向下延伸限位杆15,限位杆15贯穿通孔,且在限位杆15下端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螺帽,还包括固定在前车架11上的连杆12,连杆12上固定有卷筒13,在后车架7上设有两个竖直向上延伸的立柱,两个立柱上均开有螺纹通孔,摇柄14与两个螺纹通孔螺纹配合,且在摇柄14中部设有转盘6,钢绳4一端缠绕在转盘6上,钢绳4另一端固定在卷筒13上。

使用时,将成卷的薄膜10放置覆膜支架9上,再由人工手持扶手3对车架进行推动行进,此时覆膜支架9上的薄膜10则开始对育种床进行有效覆盖,而在推行过程中人工推行速度过慢时,当发现育种床上的薄膜10分布不均,即出现褶皱时,通过快速转动摇柄14,带动钢绳4在转盘6上缠绕,钢绳4的另一端固定在卷筒13上,通过钢绳4的牵引拉扯以带动连杆12以及前车架11的后段开始竖直上移,此时覆膜支架9的水平高度相应增加,与此同时,覆膜支架9上的薄膜10则通过拉扯实现张力回复,随着车架的移动,薄膜10重新均匀地覆盖在育种床上;而在推行过程中人工推行速度过快时,薄膜10的出料速度低于车架的前进速度则容易出现薄膜10过度拉扯变形,严重时容易出现断裂,此时反向转动摇柄14,使得缠绕在转盘6上的钢绳4逐渐释放,此时,前车架11的后段的水平高度整体下移,也使得覆膜支架9的水平高度降低,此时出料时覆膜支架9上的薄膜10与薄膜10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减小,直接提高了薄膜10的出料效率,使得行车速度与薄膜10出料速度相匹配,保证育种床上的薄膜10覆盖均匀,同时避免薄膜10的耗用量过大而增加种植成本。其中,摇柄14包括转轴5以及与转轴5端部连接的Z字型杆,转轴5上设置有外螺纹,同时转轴5与立柱上螺纹通孔配合,可整体带动转盘6轴向移动,进而加快前车架11的上移。

进一步地,前车架11后段通过连杆12与后车架7连接,而在连杆12的末端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螺帽,螺帽可对前车架11后段的水平高度进行调整,即在使用前根据育种床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螺帽的位置,以保证覆膜支架9上薄膜10出料的高度与平均的行车速度相匹配,进而实现覆膜机的使用灵活性。并且,本装置整体重量轻,人工推行负荷小,且不采用重型驱动部件,大大降低了装置的维护和使用成本,且通过对摇柄14以及钢绳4的调节,可随时实现覆膜支架9上薄膜10出料的水平高度变化,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作为优选,将通孔设置成圆角矩形孔,且通孔的长边所在的方向与车架的行车方向相同,在保证前车架11后段正常上下移动的前提下,可防止连杆12与前车架11后段在相互移动时产生过大的磨损,避免连杆12的局部受损严重而影响前车架11与后车架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优选,转盘6与卷筒13的个数至少设置为两个,即在实现前车架11后段提升或是下降时,作用至前车架11上的受力点至少为两个,使得前车架11的升降更加平稳,同时可避免前车架11在移动时摆幅过大而影响后车架7的移动。

作为优选,在前车架11前端设置的储存室1可用于放置成卷的薄膜10,进而保证育苗床覆膜的持续进行,避免操作人员在覆膜支架99上的薄膜10用完还需到指定的薄膜10存放处进行薄膜10更换,大大提高了覆膜的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