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风光互补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已成为现代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但现有的传统汽车大部分是靠燃油和燃气作为能源而行驶工作的,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全球能源形势趋紧,衍生了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的问题;同时,石化能源消耗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成为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采用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成为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士竭力研究的课题。目前,采用电能驱动汽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动汽车已进入市场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电动汽车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有限,不能长距离行驶,因此给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带来了诸多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风光互补电动汽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综合利用了自然的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不仅成本低、可靠性高,而且清洁环保无污染,为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开辟了新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包括车体、太阳能发电装置、风能发电装置和蓄电池组,所述的车体顶部设有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发电机,所述的车体底部设有风能发电装置,所述的风能发电装置包括风道、发电叶片和风能发电机,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机、风能发电机和蓄电池组位于车体尾部的发电箱内,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机和风能发电机下行与整流逆变模块连接,所述的整流逆变模块下行与蓄电池组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下行多组液压伸缩杆,所述的液压伸缩杆下部设有液压马达为其提供动力。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天阳能电池板中部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的光敏传感器感知光照方向,车体顶部设有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上行接收光敏传感器信号下行与液压马达连接并控制其工作状态。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风道在车首位置设有进风口,风道在车尾位置设有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位置设有进风百叶窗,出风口位置设有出风百叶窗。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进风口下行的管道内设有防尘网,所述的防尘网下部设有更换防尘网用的更换门。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发电叶片在风道内自前向后设有三组,所述的发电叶片固定于支撑柱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综合利用了自然的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不仅成本低、可靠性高,而且清洁环保无污染,为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开辟了新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车体,2、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发电机,4、风道,5、发电叶片,6、风能发电机,7、蓄电池组,8、整流逆变模块,9、发电箱,10、液压伸缩杆,11、液压马达,12、光敏传感器,13、控制模块,14、进风口,15、出风口,16、进风百叶窗,17、出风百叶窗,18、防尘网,19、更换门,20、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风光互补电动汽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综合利用了自然的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不仅成本低、可靠性高,而且清洁环保无污染,为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开辟了新路。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包括车体1、太阳能发电装置、风能发电装置和蓄电池组7,所述的车体1顶部设有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和太阳能发电机3,所述的车体1底部设有风能发电装置,所述的风能发电装置包括风道4、发电叶片5和风能发电机6,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机3、风能发电机6和蓄电池组7位于车体1尾部的发电箱9内,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机2和风能发电机6下行与整流逆变模块8连接,所述的整流逆变模块8下行与蓄电池组7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下行多组液压伸缩杆10,所述的液压伸缩杆10下部设有液压马达11为其提供动力。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天阳能电池板2中部设有光敏传感器12,所述的光敏传感器12感知光照方向,车体1顶部设有控制模块13,所述的控制模块13上行接收光敏传感器12信号下行与液压马达11连接并控制其工作状态。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风道4在车首位置设有进风口14,风道4在车尾位置设有出风口15,所述的进风口14位置设有进风百叶窗16,出风口15位置设有出风百叶窗17。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进风口14下行的管道内设有防尘网18,所述的防尘网18下部设有更换防尘网用的更换门19。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发电叶片5在风道内自前向后设有三组,所述的发电叶片5固定于支撑柱20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