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283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净化器主要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离心式风机、净化模块。其中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分别连通设置在空气净化器表面进风口和出风口。以设置在扶手箱上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为例,离心式风机的进出风方式一般设置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其进出风方向呈垂直状态,进风口通过进风通道连通于离心式风机的进风端,出风口通过出风通道连通于离心式风机的出风端。进出风通道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进风口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顶部,出风口设置在空气净化器的侧面,形成“L”形的风道;另一种,进风口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底部,出风口设置在空气净化器的侧面,同样呈“L”形的风道。这两种空气净化器的进出风通道设计均存在不足。首先,当进风口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顶部时,异物容易掉入进风口,影响进风效率甚至损坏净化器。同时,进风口的开口使整个箱盖的承受强度大大减小;而当进风口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底部时,因进风口在下面,而净化器与扶手箱基座贴合使得间隙很小,导致进风风量很小,影响空气的净化效率。而且这两种风道结构使得吸入净化器的空气的通路行程结构复杂,造成净化器的能耗消耗大,同时也引起噪声的增加,造成用户使用空气净化器时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气净化器设计方案,本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气净化器(10),枢接安装于汽车扶手箱基座(2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100)内的滤网(600)、负压发生装置(500);所述壳体(100)设置为扶手箱盖形状并且设置为由所述汽车扶手箱基座(20)的上表面支撑;所述滤网(600)、负压发生装置(500)设置为高于所述汽车扶手箱基座(20)的上表面;一进风口(300)与一出风口(4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侧面;所述进风口(300)与所述出风口(400)的高度不相同;所述进风口(300)内侧设置有与负压发生装置(500)进风端连通的进风通道(700);所述出风口(400)内侧设置有与负压发生装置出风端连通的出风通道(800)所述滤网(600)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700)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100)的最低面由底板(200)组成,所述底板(200)设置为紧贴所述汽车扶手箱基座(20)的上表面;或者所述底板(200)设置为向所述汽车扶手箱基座内部延伸。

优选地,所述壳体(100)朝向中控台的一侧呈现一凸出的握持部;所述进风口(300)设置于所述握持部下方;所述出风口(400)设置为高于所述进风口(300)。

优选地,所述滤网(600)设置于所述负压发生装置(500)进风端的侧旁。

优选地,所述负压发生装置(500)为离心式风机,所述离心式风机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隔板(30)与第二隔板(40),所述第一隔板(30)与第二隔板(40)分别自所述出风口(400)的下沿和所述进风口(300)的上沿向所述空气净化器(10)内部延伸;所述第一隔板(30)延伸至所述负压发生装置500可以被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30)上;所述第二隔板(40)延伸至所述滤网(600);所述第一隔板(30)、出风口(400)、壳体(100)构成所述出风通道(800);所述第二隔板(40)、进风口300、底板200构成所述进风通道(700)。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30)由出风口(400)的下沿呈弧形地向空气净化器(10)内部延伸并趋向于平坦;所述第二隔板(40)由进风口(300)的上沿呈弧形地向空气净化器(10)内部延伸并趋向于平坦。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隔板(50),所述第三隔板(50)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0)和所述第二隔板(40);所述第二隔板(40)延伸至所述滤网(600)的侧面边缘附近,所述第三隔板(50)被设置成贴近所述滤网(600)的侧面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30)、所述第二隔板(40)、所述第三隔板(50)将空气净化器10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A)与第二腔体(B),所述负压发生装置(500)、颗粒物传感器(70)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A),所述滤网(600)、断电保护装置(8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B)。

优选地,还包括第四隔板(60),所述第四隔板(60)从所述底板(200)向上延伸;所述第四隔板(60)设置成贴近所述滤网(600)的侧面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具有结构紧凑简单,运行能耗低;空气流动的效率高,运行噪音低等特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安装于扶手箱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示意图;

图2是安装于扶手箱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打开扶手箱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安装于扶手箱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对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落入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里通过示例的方式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和特定的示例。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安装于汽车扶手箱基座20的实施例,如图所示,空气净化器10固定安装于扶手箱基座20上。空气净化器10的壳体100被设计为大体长方体的任意形状,可选地如设计成扶手箱盖的形状,这样保持了汽车扶手箱的正常功能。优选地,壳体100的一边呈现为凸出的握持部形状,供乘客握持。握持部沿着向壳体100内部方向弯曲的弧形向下延伸至壳体100底部,握持部优选地朝向汽车中控台。

相对于扶手箱基座20,空气净化器10还可以可活动地固定在扶手箱基座20上。例如图3示出了空气净化器10通过一枢接组件可翻转地安装在扶手箱基座20上。该枢接组件包括一固装在扶手箱箱盖中的枢接部、一穿设在枢接部中的转轴和至少一枢套于转轴上的转轴支撑座,该转轴支撑座锁固在扶手箱基座上。应当理解的是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该种方式,任何可以使得空气净化器10可活动地固定在扶手箱基座上的固定方式都可以应用。不同的固定位置还可以使空气净化器10相对于扶手箱基座20从不同的方向翻转,例如扶手箱可以向侧面翻转打开。优选地如图3所示,空气净化器10相对于扶手箱基座20翻转向后打开,使得驾驶者或者乘客方便地使用扶手箱基座20的内部空间。

壳体100的底面设置为紧贴安装于汽车扶手箱基座20的上表面,进一步地,壳体100底面的最低面紧贴于汽车扶手箱基座20的上表面。或者,壳体100底面的最低面可以向汽车扶手箱基座20内部延伸。空气净化器10的所有组件都设置于高于汽车扶手箱基座20的上表面的壳体100内,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空气净化器10不额外占用汽车扶手箱基座20的空间。

进风口300与出风口400设置于空气净化器10的壳体100上。图1和图2所示,进风口300与出风口400分别设置在壳体100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根据空气净化器10的外形或者实际使用的场景的需求,进风口300与出风口400还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同一侧面,或者不同的侧面上。

图4至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的剖面示意图。空气净化器10包括壳体100、底板200、负压发生装置500、滤网600、进风通道700、出风通道800。

壳体100和底板200形成空气净化器10的框架,用于容纳其他组成部分。底板200可以为壳体100的一部分,此时底板200设置为壳体100的最低面。底板200进一步的包括可拆卸的部分,在空气净化器10翻转打开时供用户更换滤网。优选地,壳体100呈扶手箱顶盖的形状,其中壳体100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呈弧形结构。进风口300设置于壳体100后侧面上,出风口400设置于壳体100的前侧面上,进风口300被设置成朝向汽车中控台;出风口400设置成朝向汽车后排座椅。优选地,进风口300设置于壳体100握持部的下方,使得乘客在握持时不遮挡进风口300。进一步地,进风口300延伸至底板200。优选地,以底板200作为参考基面,进风口300设置的高度低于出风口400。进风口300与出风口400的高度典型地为其几何中心相对于底板200的高度。

进风口300内侧设置有与负压发生装置500进风端连通的进风通道700;出风口400内侧设置有与负压发生装置500出风端连通的出风通道800。

负压发生装置500设置于空气净化器10内部,用于在空气净化器10的局部产生低气压环境,使得空气净化器10外部的气压高于内部的气压,进而使得外部空气经过进风口300被吸入到空气净化器10内部。优选地,负压发生装置500为离心式风机,离心式风机设计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具体地,离心式风机的轴向进风端连接进风通道700,离心式风机工作时在进风通道700中产生低气压环境,空气净化器10外部空气被吸入进风通道700,随后流入离心式风机的轴向进风端。

进风通道700、离心式风机、出风通道800形成“Z”字形的风道结构,“Z”字形的风道结构使得空气的流动过程中没有经过额外的障碍物,减少了空气净化器10能量的消耗。

滤网600设置在进风通道700内,用于吸附流入的空气中的颗粒物或者异味以及甲醛等易挥发有害气体等,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滤网600可以为任意形状。为了使得经过滤网600净化后的空气迅速被吸入离心式风机,滤网600优选地被设置在离心式风机轴向进风端的侧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将滤网600设置在“Z”字形的风道结构内的任意位置。而将滤网600设置在进风通道700上,可以使得经过净化的空气迅速地被离心式风机经由出风通道800排出,提高了净化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空气净化器10还包括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40。第一隔板30由出风口400的下沿向空气净化器10内部延伸。优选地,第一隔板30为弧形。具体地,第一隔板30由出风口400的下沿呈弧形地向空气净化器10内部延伸并趋向于平坦。优选地,第一隔板30弧形弯曲的方向与出风口400所设置在壳体100的前侧面的弧形弯曲的方向相同。第一隔板30、出风口400、壳体100具体定义了出风通道800。第一隔板30的弧形设计使出风通道800由负压发生装置500的出风端向出风口400延伸并逐渐扩大,使得经过过滤后的空气能够沿第一隔板30尽快的排出空气净化器10。第二隔板40由进风口300的上沿向空气净化器10内部延伸。优选地,第二隔板40也呈弧形。具体地,第二隔板40由进风口300上沿呈弧形地向空气净化器10内部延伸并趋向于平坦。优选地,第二隔板40弧形弯曲的方向与进风口300所设置在壳体100的后侧面的弧形弯曲的方向相反。第二隔板40、进风口300、底板200具体定义了进风通道700。第二隔板40的弧形设计使进风通道700由进风口300向负压发生装置500的进风端逐渐紧缩,使得进入空气净化器10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500的作用下沿着第二隔板压缩并集中地通过滤网600进行过滤,提高了过滤质量。

第一隔板30与第二隔板40的弧形的设计符合空气流动的特性,使得空气流入进风通道700和流出出风通道800时能够贴合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40,提高了空气流动的效率,从而降低了空气净化器10运行时的噪音,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一隔板30优选地延伸至负压发生装置500可以被安装在第一隔板30上,特别地,负压发生装置500位于第一隔板30呈平坦处。第一隔板30从而起到了支撑负压发生装置500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隔板30还设置有通孔900,供空气流入负压发生装置500,该通孔900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负压发生装置500进风端的孔径。

第二隔板40延伸至滤网600,滤网600优选地设置于负压发生装置500进风端的侧旁,即负压发生装置500的下方。滤网600的有效过滤面积正对通孔900。通过进风通道700流入的空气经过滤网600净化后被及时吸入负压发生装置500,随后通过出风通道800排出。

进一步地,空气净化器10还可以包括第三隔板50,第三隔板50连接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40。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第三隔板50将空气净化器10内部分为第一腔体A与第二腔体B。其中负压发生装置500设置在第一腔体A内,滤网600设置在第二腔体B内。

第二隔板40优选地延伸至滤网600的侧面边缘附近,第三隔板50被设置成贴近滤网600的侧面边缘。

进一步地,空气净化器10还可以包括第四隔板60,第四隔板60从底板200向上延伸。第四隔板60也设置成贴近滤网600的侧面边缘,第一隔板30、第三隔板50、第四隔板60以及底板200形成用于容纳滤网600的紧凑空间。进风通道700连通至滤网600,使得流入进风通道700的空气不会流入到其他空间或者经过复杂的路径,而直接流入滤网600并经过净化,这样的紧凑空间保证了净化效果,也提高了净化效率,降低了净化器10的能耗。优选地,第四隔板60还可以与第一隔板30连接,第四隔板60与底板200大致垂直,从而向上支撑第一隔板30。

根据实际设计生产的需要,第一隔板30、第二隔板40、第三隔板50可以是单独生产安装,也可以一体成型。

空气净化器10还可选地包括颗粒物传感器70,用于检测吸入净化器10的未经过净化前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值。如图4与图5所示,颗粒物传感器70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二隔板上设置有风口(图中未示出),使得通过进风通道600流入净化器的一部分空气通过该风口流到第一腔体内。该风口可以由多个组成为不同形状的细小通孔构成。颗粒物传感器70优选地可以设置在正对所述风口,用于检测流入空气净化器的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为了更精确的检测效果,颗粒物传感器70被设置为贴紧第二隔板的风口位置。具体地,颗粒物传感器70被安装在保护罩70’内。优选地,保护罩70’施加压力,使得颗粒物传感器70紧贴在第二隔板上。保护罩70’固定在第二隔板或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

空气净化器10还可选地包括断电保护装置80,断电保护装置80用于在空气净化器10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例如:空气净化器10被翻转打开时自行断电,防止发生触电意外。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断电保护装置80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具体地,断电保护装置80被设置在出风通道800的下方;该断电保护装置80与滤网600间由第四隔板60隔离。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流动的方向并不限于这种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可以将离心式风机、滤网600的位置互相调换。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由出风口400流入,由进风口300流出,风道结构呈现为反“Z”字形。即空气由壳体100的前立面流入进风通道600,经过滤网600净化经过出风通道700由壳体100的后立面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降低了运行时的能耗;而呈现弧形的进出风道的设计则提高了空气流动的效率,也降低了空气净化器10运行时的噪音,相应地同时也提升了空气净化器10的工作效率。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安装在在扶手箱基座20上,没有占用扶手箱基座20的空间。方便了用户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不难理解,本领域人员可对上述各方案组合、删除或修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