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2825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风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客车风道。



背景技术:

客车是当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乘客在讲究乘坐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同时,对于客车内部内饰件的美观实用、功能多样以及安装的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整车内饰之一的整车风道,它的外形特点及使用特性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乘坐体验。

传统客车风道采用顶部与左右侧围多点连接的安装形式,安装前期必须在顶部与侧围焊接固定所需的止口,总成单件制作工序较多、焊接量大;而且在安装时,必须通过大量的螺栓固定来保证其强度,造成安装的调节工作量也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车内扶手装饰件的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舒适度、降低车身重量的客车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风道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的顶部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方顶部设有顶部骨架,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L形连接件与顶部骨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风道本体的顶部沿长度方向还设有与顶部骨架型材的底部凹槽卡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风道本体的顶部沿宽度方向设有顶盖横梁安装槽,所述顶盖横梁安装槽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风道本体上还设有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客车风道选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挤压成型,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连接件粘接组装,减掉了前单件制作、单片车身骨架焊接处理及涂装工序,并且不需要通过大量螺栓固定来加强强度,从而既保证了车身强度和刚度,又减少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舒适度、降低车身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客车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客车风道的截面图;

图3是客车风道与顶部骨架、顶部骨架型材、内顶板连接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风道本体,2第一连接部,2.1支撑部,2.2第一侧边,2.3第二侧边,2.4内凹弧形边,3第二连接部,3.1插头,4顶盖横梁安装槽,5内顶板卡槽,6限位板,7导风槽,8出风口,9进风口,10车内附件安装部,11L形连接件,12顶部骨架,13顶部骨架型材,13.3凹槽,14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风道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挤压成型,包括风道本体1。风道本体1的顶部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连接部2,顶部沿长度方向还设有第二连接部3,顶部沿宽度方向设有顶盖横梁安装槽4,顶盖横梁安装槽4贯穿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风道本体1上还设有出风口8。

如图2和3所示,第一连接部2为内部中空、且由形成夹角的第一侧边2.2和第二侧边2.3、内凹弧形边2.4组成的结构。第二侧边2.3的顶部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支撑部2.1。支撑部2.1的上方顶部设有顶部骨架12。支撑部2.1通过L形连接件11与顶部骨架12的一侧固定连接。这样,不仅减轻了风道的重量,还加大了整体风道的安装强度,还能加大车顶的受力面积。

如图2和3所示,第二连接部3的底部为内部中空的、截面呈正向布置的三角结构,第二连接部3的顶部设有插头3.1。采用中空结构能减轻风道的重量。

如图3所示,与第二连接部3卡接的顶部骨架型材1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以及由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13.3。凹槽13.3与插头3.1卡接。为进一步紧固插头3.1与凹槽13.3的卡接,可在插头3.1与凹槽13.3之间设置插板14。插板14与第二连接部3的一侧边和插头3.1底部形状相适配,且与凹槽13.3过盈配合。

如图1和2所示,风道本体1的所述一侧的底部设有与内顶板15粘连卡接的内顶板卡槽5。其中,内顶板15的卡接一端为弧形结构。为防止内顶板15的弧形结构变形,内顶板卡槽5的上方一端设有限位板6。

如图1和2所示,风道本体1的顶部上设有与空调连接套筒连接的进风口9。风道本体1的另一侧沿周向均布多个导风槽7,出风口8设置在导风槽7上。在 风道本体1的底部还设有分别与内顶板卡槽5和导风槽7相连的车内附件安装部10。车内附件安装部10用于安装车内的灯带,使得在前期制作中不需要另外预留灯带安装的固定座,节省了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客车风道,结构简单,在安装的过程中只需要将风道上的连接部与车身骨架连接,再通过连接件进行粘接,在减少其安装难度的同时,还对整体的车身顶部起到加强强度的重要作用,其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整车模块化设计,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减少了焊接、前处理及涂装工序,因而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2)节能降耗

在保证车辆强度及刚度的前提上,实现了整车轻量化设计,大大降低了车身自重,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此外,减重的同时等于提高了整车的载重量,可增大客车的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3)提高安全舒适性

轻量化设计减轻了整车自重,车身重心降低,行驶更稳定、舒适。

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