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多功能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560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汽车多功能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是一种能抬升汽车车体,并实现车体水平移动的汽车多功能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机动车的车轮结构,造成机动车在侧方位停车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列复杂的操作过程才能顺利泊车到指定位置,一般的驾驶员要经过长时间的驾驶经验才能快速准确的完成一次正确的侧方位停车作业;而新毕业的驾驶员因为驾驶经验欠缺,不能很好的判断预估汽车各部位在侧位停车过程中的安全位置,在侧方位停车作业中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擦挂事故。另外,在机动车掉头和侧方位停车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足够的道路空间才能完成掉头或者侧位停车作业,而有时道路空间不足,驾驶员要通过多次调整才能完成掉头或者侧位停车作业,也有的时候因为道路空间太少造成机动车根本就无法掉头或者停入空闲的侧停车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简单,使用方便的汽车多功能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汽车多功能升降装置,主要包括旋转座、导轨支架和支撑机构;所述旋转座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和底座通过旋转轴机构连接安装,并且顶座和底座之间相互平行,同时所述顶座和底座之间能以旋转轴为轴心进行相对旋转运动;

所述导轨支架固定安装于底座下部,主要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其结构为沿第一支臂方向的长条形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的开口边沿设置有沿开口边沿方向延伸翻折的内向折边结构;所述第二支臂上设置有第二导轨,其结构为沿第二支臂方向的长条形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的开口边沿也设置有沿开口边沿方向延伸翻折的内向折边结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凹槽结构一侧内侧壁设置有紧贴侧壁的导轨齿条;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在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排列安装,同时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处的水平面为支臂平面;

所述支撑机构有2组,分别安装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导轨中,主要包括齿轮装置、驱动装置和伸缩缸;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轴与齿轮装置同轴连接,并且驱动装置能通过传动轴驱动齿轮装置以传动轴为轴心进行旋转运动;所述齿轮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凹槽结构中,并能与凹槽结构侧壁上的导轨齿条相互啮合,使得齿轮装置能在旋转运动过程中沿导轨的延伸方向在凹槽结构中相对于导轨前后移动;所述驱动装置的底部与伸缩缸的缸体尾部固定连接,使得齿轮装置、驱动装置和伸缩缸依次连接固定并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伸缩缸轴线方向与所述支臂平面垂直,使所述伸缩缸的活塞杆能沿垂直于支臂平面的方向进行伸缩运动。

优选的,所述旋转座为圆形扁平结构,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直流电机驱动齿轮装置同轴旋转,所述支撑机构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臂中的伸缩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支臂中的伸缩缸的活塞杆能伸出的最大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旋转座的顶座上部通过连接座还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夹紧装置。

将4个汽车多功能升降装置分别安装在机动车车桥底部或者车轮悬臂底部靠近车轮的位置,能实现机动车的侧向方向快速平移运动,减少了机动车侧向泊车过程中的道路空间需求,同时降低了机动车在侧方位停车的作业难度,有效的避免了机动车在侧方位停车过程中所造成的擦挂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仰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撑机构在导轨中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齿轮装置与导轨齿条在第一导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正视示意图。

图中1旋转座,2导轨支架,3支撑机构,4导轨齿条,5顶座,6底座,7第一支臂,8第二支臂,9第一导轨,10第二导轨,11齿轮装置,12驱动装置,13折边结构,14伸缩缸,15连接座,16连接杆,17夹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多功能升降装置,主要包括旋转座1、导轨支架2和支撑机构3;其中旋转座1为圆形扁平结构,包括顶座5和底座6,顶座5和底座6通过旋转轴机构连接安装,并且顶座5和底座6之间相互平行,同时顶座5和底座6之间能以旋转轴为轴心进行相对旋转运动。

导轨支架2固定安装于底座6下部,主要包括第一支臂7和第二支臂8,并且第一支臂7和第二支臂8的长度相等;第一支臂7上设置有第一导轨9,其结构为沿第一支臂7方向的长条形凹槽结构,在凹槽结构的开口边沿设置有沿开口边沿方向延伸的内向折边结构13;第二支臂8上设置有第二导轨10,其结构为沿第二支臂8方向的长条形凹槽结构,在凹槽结构的开口边沿也设置有沿开口边沿方向延伸的内向折边结构13:第一导轨9和第二导轨10的凹槽结构一侧内侧壁设置有紧贴侧壁的导轨齿条4;第一支臂7和第二支臂8在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排列安装,同时第一导轨9和第二导轨10相互平行,并且第一导轨9和第二导轨10长度也相等;第一支臂7和第二支臂8所处的水平面为支臂平面。

支撑机构3有2组,为圆柱体结构,分别安装于第一支臂7和第二支臂8的导轨中,主要包括齿轮装置11、驱动装置12和伸缩缸14;驱动装置12通过传动轴与齿轮装置11同轴连接,并且驱动装置12安装有直流电机,能通过传动轴驱动齿轮装置11以传动轴为轴心进行旋转运动;2个齿轮装置11分别设置于第一导轨9或第二导轨10的凹槽结构中,并能与凹槽结构侧壁上的导轨齿条4相互啮合,使得齿轮装置11能在旋转运动过程中沿导轨的延伸方向在凹槽结构中相对于导轨前后移动;驱动装置12的底部与伸缩缸14的缸体尾部固定连接,使得齿轮装置11、驱动装置12和伸缩缸14依次连接固定并形成一个整体;伸缩缸14为液压油缸,其轴线方向与所述支臂平面垂直,使伸缩缸14的活塞杆能沿垂直于支臂平面的方向进行伸缩运动;第一支臂7中的伸缩缸14活塞杆和第二支臂8中的伸缩缸14活塞杆能伸出的最大长度相同。

实施例2:

由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旋转座1的顶座5上部通过连接座15还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6,连接座15与顶座5之间通过旋转轴机构连接,使得连接座15和顶座5能实现同轴相对旋转运动;连接座15和连接杆16之间铰接,使得连接杆16可以相对于顶座5调整连接杆16与顶座5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连接杆16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夹紧装置17,能轻松的把升降装置固定安装在空间比较狭小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