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近光组合式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239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近光组合式调节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近光组合式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中,车灯远近光的调节是通过调节反射镜实现,反射镜通过安装在的调节组件上进行调整。对于多个反射镜的组合式灯具,如果每个反射镜上设置一个调节组件,那么灯具灯光的调节需要分别对每个反射镜进行调节来实现,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装配困难,设计结构复杂,而且调光系统的分配散且乱。这种方案存在太多弊端,那么实现一体式调节结构就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近光组合式调节结构,该调节结构能够对多组反射镜同步调节,简化调节结构,节约生产成本,方便灯具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远近光组合式调节结构,包括灯壳;所述灯壳上安装有发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上连接有调节支架,调节支架上连接有散热支架,散热支架的两端均固定有反射镜,反射镜处于发光源两侧;所述调节支架与灯壳之间通过调节机构相连接,调节支架及其上的散热支架和反射镜能够相对于灯壳活动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和球头座总成;调节支架与灯壳之间通过球头座总成相互铰接,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能够调整灯壳与调节支架之间端部距离,驱使所述调节支架沿球头座总成活动。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整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可以使灯壳与调节支架在该连接处的距离改变,此过程中调节支架沿球头座总成活动,使反射镜的角度发生改变。

作为优选,所述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连接于调节支架的下端部上;球头座总成有两组,两组球头座总成连接于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两侧的调节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主动螺杆和从动螺杆,以及设置在从动螺杆上的调节螺母组件;所述主动螺杆与从动螺杆联动旋转,主动螺杆与从动螺杆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调节螺母组件套设在从动螺杆上,调节螺母组件与从动螺杆螺纹连接,调节螺母组件能够沿从动螺杆轴向移动;所述从动螺杆穿过所述灯壳,调节支架连接在调节螺母组件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采用上述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可实现缩短所需要的调节长度,解决灯具在整车上无法从后方调节的困境,也能够保证调节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的主动螺杆端部上连接有主动齿轮,壳体内的从动螺杆端部上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主动螺杆同轴转动,从动齿轮与从动螺杆同轴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上述方案是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中主动螺杆与从动螺杆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联动,调节时通过驱动主动螺杆即可实现对从动螺杆的驱动,从而驱使调节螺母组件移动,实现调节支架的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是伞齿,主动螺杆和从动螺杆不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开设有方孔,从动螺杆包括与从动齿轮相连接的方形段,以及与调节螺母组件相连接的螺纹段,以及处于方形段和螺纹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穿设在灯壳内。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支架的两端均固定有两片反射镜。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支架是铝制散热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发光源是LED发光源。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远近光组合式调节结构,在该结构中,反射镜固定在散热支架上并处于发光源两侧,散热支架固定在调节支架,调节支架与灯壳之间通过调节机构相连接。操作时,通过调节机构实现调节支架及其上的散热支架和反射镜的活动调节,从而能够对多组反射镜同步调节,具有简化调节结构,节约生产成本,方便灯具设计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远近光组合式调节结构,包括灯壳1;所述灯壳1,灯壳1上安装有发光源,该发光源可以是LED发光源。所述灯壳1上连接有调节支架2,调节支架2上连接有散热支架3,散热支架3优选是铝制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3的两端均固定有两片反射镜4,反射镜4处于发光源两侧;所述调节支架2与灯壳1之间通过调节机构相连接,调节支架2及其上的散热支架3和反射镜4能够相对于灯壳1活动调节。上述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远近光组合式调节结构,在该结构中,反射镜4固定在散热支架3上并处于发光源两侧,散热支架3固定在调节支架2,调节支架2与灯壳1之间通过调节机构相连接。操作时,通过调节机构实现调节支架2及其上的散热支架3和反射镜4的活动调节,从而能够对多组反射镜4同步调节,具有简化调节结构,节约生产成本,方便灯具设计的优势。

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调节机构包括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和球头座总成6;调节支架2与灯壳1之间通过球头座总成6相互铰接,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能够调整灯壳1与调节支架2之间端部距离,驱使所述调节支架2沿球头座总成6活动。进一步的,所述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连接于调节支架2的下端部上;球头座总成6有两组,两组球头座总成6连接于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两侧的调节支架2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整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可以使灯壳1与调节支架2在该连接处的距离改变,此过程中调节支架2沿球头座总成6活动,使反射镜4的角度发生改变。

此外,上述方案中涉及的球头座总成6的具体结构并不是本技术方案的必要特征,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球头座总成6,具体可参考公开号为“CN 104515078 A”的中国专利记载的技术方案。而上述方案中涉及一种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具体如下:所述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包括壳体51,以及设置在壳体51上的主动螺杆52和从动螺杆53,以及设置在从动螺杆53上的调节螺母组件54;所述主动螺杆52与从动螺杆53联动旋转,主动螺杆52与从动螺杆53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调节螺母组件54套设在从动螺杆53上,调节螺母组件54与从动螺杆53螺纹连接,调节螺母组件54能够沿从动螺杆53轴向移动;所述从动螺杆53穿过所述灯壳1,调节支架2连接在调节螺母组件54上。具体地,所述壳体51内的主动螺杆52端部上连接有主动齿轮55,壳体51内的从动螺杆53端部上连接有从动齿轮56;所述主动齿轮55与主动螺杆52同轴转动,从动齿轮56与从动螺杆53同轴转动,主动齿轮55与从动齿轮56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55和从动齿轮56均是伞齿,主动螺杆52和从动螺杆53不平行。所述从动齿轮56的中部开设有方孔,从动螺杆53包括与从动齿轮56相连接的方形段53a,以及与调节螺母组件54相连接的螺纹段53b,以及处于方形段53a和螺纹段之间的连接段53c;所述连接段穿设在灯壳1内。

采用上述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是基于原有调节结构限制于从整灯的后部或者下部调节,但对于车体的后方没有空间设计调节位置时,调节结构就没有办法实现的背景进行改良设计。该方案中,采用上述反向式齿轮调节总成5可实现缩短所需要的调节长度,具体来说主动螺杆52与从动螺杆53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联动,调节时通过驱动主动螺杆52即可实现对从动螺杆53的驱动,从而驱使调节螺母组件54移动,实现调节支架2的调节;该方案可将原有的从动螺杆53的驱动部位设置在主动螺杆52上,减少了从动螺杆53及相应组件的空间,解决灯具在整车上无法从后方调节的困境,也能够保证调节方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