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9161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



背景技术:

汽车侧踏板主要是指安装在皮卡车、SUV等汽车侧边具有功能性及外观性相结合的配件。汽车侧踏板作为汽车改装率最高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皮卡、SUV汽车底盘高,离地间隙大,汽车侧踏板可以方便人员上下车;2、阻止车辆行驶中飞溅的尘土沙石对两侧车身的击打,阻挡来自两侧外来物对车身的摩擦,有效的保护车身;3、增加车辆外型的美观度,使整车的外型更加独特,贴合市场需求。

作为汽车改装率最高的产品,目前传统的侧边类踩踏产品结构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以“管材”为主体,管正面钻孔安装卡簧,用卡簧来固定供踩踏用的塑料踏板;在管的下面钻孔并打上平头铆螺母,通过平头铆螺母来使连接车身的支架和主体相连接。这类传统的产品外观及结构有以下弊端:

1.产品通用性低,每款车连接位置不一样,导致拉姆孔的位置不一样,需专车专用;

2.产品外观单调,外形和杠体结构设计取决于管材形状,限制了产品的设计及创新;

3.采用平头铆螺母的连接结构,安装螺栓时扭力不足的风险概率大,存在安全隐患;

4.管状产品内腔为空心,容易藏水,导致产品内部生锈,锈水外流,同时容易碰凹。

另外一种是以“铝型材”为主体,底部采用滑槽安装结构来满足不同车型的通用性,外观面通过增加一些橡塑类来满足外观的造型要求。此类传统的产品外观及结构有以下弊端:

1.产品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但是终端在安装时需要协助以调整杠体与车身的距离,经常会出现左右杠体安装位置不一致,且无法保证每一辆车杠体安装位置都一样的问题;

2.铝材相对强度偏弱,直接导致产品强度不足;

3.铝材产品单品材料成本以及防护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大部分终端的需求。

亟待研究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通用性强,结构稳固,且安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包括:

板体1和骨架2,骨架2匹配嵌入板体1;板体1中间设有踩踏区,两边以踩踏区为中心对称设有流线包边;踩踏区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镂空部11;骨架2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镂空部22,第一镂空部11包括M个第一凹孔,第二镂空部22包括N个第二凹孔,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能匹配贴合,其中M和N为自然数,且M≥N。

优选的,

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均采用流线形压型,且边缘内部向下凹陷。

优选的,

两个第一镂空部11之间设有logo区12。

优选的,

骨架2一侧设有限位件21,限位件21上设有与第一凹孔匹配的限位孔。

优选的,

板体1底部拉弧种焊螺栓,骨架2上对应设有与螺栓匹配的安装孔;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和垫片,并旋入螺母。

优选的,

板体1为冲压模具一体成型;骨架2为裁剪成型。

优选的,

骨架2侧边焊有加强板。

优选的,

骨架2底部装有第一连接件23和/或第二连接件24,第一连接件23和/或第二连接件24通过安装孔与踏板支架连接安装;

第二连接件24上设有第三镂空部,第三镂空部与所处位置正上方的第一凹孔相通透。

优选的,

板体1和骨架2选用板材包括铁制板材。

优选的,

板体1和骨架2成型后进行喷粉处理。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由板体1包裹骨架2构成,板体1中间设有供上下车使用的踩踏区,两边以踩踏区为中心对称设有仿车身的流线型包边设计,更好的迎合原车身曲线,达到整体的美观。踩踏区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镂空部11,保证该侧踏板的轴对称性,进而实现车左、右两侧均能使用该侧踏板的目的。骨架2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镂空部22,第一镂空部11包括M个第一凹孔,第二镂空部22包括N个第二凹孔,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能匹配贴合使得两者连接更稳固、不易滑动错位,当骨架2内嵌于板体1内时,第一凹孔所处位置对应第二凹孔,保证板体1和骨架2的整体通透性,此种设计不易存水、不影响外观,且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骨架2的宽小于板体1的宽时,第一镂空部11内的部分第一凹孔下无骨架阻挡,此时第一凹孔数量大于第二凹孔数量,此处凹孔的孔径大小、孔间距、孔深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做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通用性强,结构稳固,且安装便捷。

下面参阅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包括:板体1和骨架2,骨架2匹配嵌入板体1;板体1中间设有踩踏区,两边以踩踏区为中心对称设有流线包边;踩踏区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镂空部11;骨架2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镂空部22,第一镂空部11包括M个第一凹孔,第二镂空部22包括N个第二凹孔,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能匹配贴合,其中M和N为自然数,且M≥N。

本实施例中,该通用汽车侧踏板,由板体1包裹骨架2构成,板体1中间设有供上下车使用的踩踏区,两边以踩踏区为中心对称设有仿车身的流线型包边设计,更好的迎合原车身曲线,达到整体的美观。踩踏区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镂空部11,保证该侧踏板的轴对称性,进而实现车左、右两侧均能使用该侧踏板的目的。骨架2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镂空部22,第一镂空部11包括M个第一凹孔,第二镂空部22包括N个第二凹孔,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能匹配贴合使得两者连接更稳固、不易滑动错位,当骨架2内嵌于板体1内时,第一凹孔所处位置对应第二凹孔,保证板体1和骨架2的整体通透性,此种设计不易存水、不影响外观,且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骨架2的宽小于板体1的宽时,第一镂空部11内的部分第一凹孔下无骨架阻挡,此时第一凹孔数量大于第二凹孔数量,此处凹孔的孔径大小、孔间距、孔深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做限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均采用流线形压型,且边缘内部向下凹陷。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均采用流线形压型,保持凹孔边缘内部向下平滑凹陷,既能保证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紧密贴合、增加摩擦力,又能促使表面水渍、污泥等顺利下滑,保持板体1表面的清洁。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两个第一镂空部11之间设有logo区12。

本实施例中,板体1的中间留有logo区域,可根据不同客户需要,布置个性化logo,即使不添加logo仍能保持外观的协调一致。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骨架2一侧设有限位件21,限位件21上设有与第一凹孔匹配的限位孔。

本实施例中,骨架2嵌入板体1,为方便安装可在骨架2一侧增设若干限位件21,嵌入安装后,限位件21撑起外部的板体1,使得两者嵌入结构稳固不松动。需要注意的是,若限位件21所处位置正对有第一凹孔,则限位件21上需加开匹配的开孔,使得第一凹孔与骨架上下通透,避免存水和影响外观。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板体1底部拉弧种焊螺栓,骨架2上对应设有与螺栓匹配的安装孔;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和垫片,并旋入螺母。

本实施例中,拉弧种焊螺栓技术,在没有任何改变板体1外观的前提下,通过螺栓与垫片和螺母配合,将安装结构隐藏在内部,满足产品的安装需求,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板体1为冲压模具一体成型;骨架2为裁剪成型。

本实施例中,一体模具成型在工艺上保证产品的外观,降低了单品的成本价格,同时能够增强产品受力,提高安全性。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骨架2侧边焊有加强板。

本实施例中,骨架2侧边焊接加强板的结构能够加强骨架2和板体1的支撑,增加产品的踩踏受力强度。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骨架2底部装有第一连接件23和/或第二连接件24,第一连接件23和/或第二连接件24通过安装孔与踏板支架连接安装;第二连接件24上设有第三镂空部,第三镂空部与所处位置正上方的第一凹孔相通透。

本实施例中,各类车型供安装侧踏板使用的踏板支架数量和所处位置不尽相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本产品的连接件可以是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的单独或结合使用,每种连接件的数量根据车型选定。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侧踏板整体的上下通透性,当第二连接件24所安装位置正上方有第一凹孔,则需要在第二连接件24上开设第三镂空部,避开第一凹孔和螺栓,保证板体1和骨架2安装的一致性。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板体1和骨架2选用板材包括铁制板材。

本实施例中,板体1和骨架2选用板材包括但不限于铁制板材,其中板体1可以选用2mm的铁制板材。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汽车侧踏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板体1和骨架2成型后进行喷粉处理。

本实施例中,粉末颜色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选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