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解乘用车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153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定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调解乘用车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乘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往往需要在沙漠、冰雪路面、沼泽或者滩涂等易打滑地形上行驶。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橡胶轮胎难以提供足够的附着力,因而导致车轮打滑,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次生事故。例如,在川藏线的越野驾驶过程中,经常发生部分融化的冻土层表面形成泥浆层,进而使得车辆陷入其中,难以脱险的情况。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大雪可能导致路面被覆盖,进而导致车轮打滑,带来大量的交通事故。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一般手段是在轮胎的外侧设置防滑链。然而,防滑链的摩擦力调解效果有限,并且对轮胎带来较大的损伤。更进一步地,在汽车已经陷入泥浆层地形或者雪坑地形时,无法设置防滑链,也很难使得汽车脱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赖于其他汽车拖拽来帮助脱困,这为单独驾驶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摩擦力调节范围大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解乘用车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装置,其由连接杆固定装置(11)、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轴向连接杆(13)、固定轴(14)和周向部分(1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14)设置为可固定到乘用车轮毂,并且插入到轮毂的螺栓孔中;所述的周向部分(16)是圆弧状,并且与所述的固定轴(14)之间通过轴向连接杆(13)来连接,并且周向部分(16)设置为平行于轮毂的边缘;所述的周向部分(16)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包括圆弧表面和防滑棱;当所述的装置通过固定轴(14)固定到乘用车轮毂时,所述的周向部分(16)与车轮的圆形外缘平行,并且位于车轮圆形外缘的外侧;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装置(11)位于轴向连接杆(13)的两侧,所述的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位于周向部分(16)的两端。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轴向连接杆(13)是连接固定轴(14)的1-3根辐条。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装置(11)和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为固定环。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防滑棱为直角棱。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防滑棱相对于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高度为1.5-5mm,相邻的防滑棱之间的距离为15-45mm,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长度为150-300mm。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装置由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橡胶材料、纤维复合材料或者工程塑料所组成。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装置由铝合金、钢或者钛合金所组成。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包括耐磨合金层。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轴向连接杆(13)是可伸缩式的。

本发明的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安装较少的装置的情况下,使得汽车脱离最危险的境地,使得司机或者救援人员能够进行更多的其他解救方式(例如在汽车前方铺设稻草垫或者树枝)。在全部安装装置的情况下,汽车可以轻松地在泥地或者雪地中行驶,从而彻底脱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装置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中:11-连接杆固定装置、12-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3-轴向连接杆、14-固定轴、15-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6-周向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装置由连接杆固定装置(11)、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轴向连接杆(13)、固定轴(14)和周向部分(1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14)设置为可固定到乘用车轮毂,并且插入到轮毂的螺栓孔中;所述的周向部分(16)是圆弧状,并且与所述的固定轴(14)之间通过轴向连接杆(13)来连接,并且周向部分(16)设置为平行于轮毂的边缘;所述的周向部分(16)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包括圆弧表面和防滑棱;当所述的装置通过固定轴(14)固定到乘用车轮毂时,所述的周向部分(16)与车轮的圆形外缘平行,并且位于车轮圆形外缘的外侧;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装置(11)位于轴向连接杆(13)的两侧,所述的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位于周向部分(16)的两端。所述的轴向连接杆(13)是连接固定轴(14)的1根辐条。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装置(11)和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为固定环。所述的乘用车轮是五辐条的车轮,并且所述的装置固定在每个窗口的位置。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防滑棱为直角棱。所述的防滑棱相对于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高度为5mm,相邻的防滑棱之间的距离为15mm,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长度为300mm,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宽度为20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装置由连接杆固定装置(11)、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轴向连接杆(13)、固定轴(14)和周向部分(1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14)设置为可固定到乘用车轮毂,并且插入到轮毂的螺栓孔中;所述的周向部分(16)是圆弧状,并且与所述的固定轴(14)之间通过轴向连接杆(13)来连接,并且周向部分(16)设置为平行于轮毂的边缘;所述的周向部分(16)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包括圆弧表面和防滑棱;当所述的装置通过固定轴(14)固定到乘用车轮毂时,所述的周向部分(16)与车轮的圆形外缘平行,并且位于车轮圆形外缘的外侧;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装置(11)位于轴向连接杆(13)的两侧,所述的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位于周向部分(16)的两端。所述的轴向连接杆(13)是连接固定轴(14)的1根辐条。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装置(11)和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为固定环。所述的乘用车轮是五辐条的车轮,并且所述的装置固定在每个窗口的位置。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防滑棱为直角棱。所述的防滑棱相对于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高度为2mm,相邻的防滑棱之间的距离为45mm,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长度为150mm,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宽度为20mm。

实施例3

由连接杆固定装置(11)、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轴向连接杆(13)、固定轴(14)和周向部分(1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14)设置为可固定到乘用车轮毂,并且插入到轮毂的螺栓孔中;所述的周向部分(16)是圆弧状,并且与所述的固定轴(14)之间通过轴向连接杆(13)来连接,并且周向部分(16)设置为平行于轮毂的边缘;所述的周向部分(16)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包括圆弧表面和防滑棱;当所述的装置通过固定轴(14)固定到乘用车轮毂时,所述的周向部分(16)与车轮的圆形外缘平行,并且位于车轮圆形外缘的外侧;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装置(11)位于轴向连接杆(13)的两侧,所述的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位于周向部分(16)的两端。所述的轴向连接杆(13)是连接固定轴(14)的1根辐条。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装置(11)和周向部分固定装置(12)为固定环。所述的乘用车轮是五辐条的车轮,并且所述的装置固定在每个窗口的位置。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防滑棱为直角棱。所述的防滑棱相对于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高度为5mm,相邻的防滑棱之间的距离为15mm,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长度为300mm,所述的周向部分对地接触面(15)的宽度为30mm。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3的装置用于各种地形的条件下的车辆脱困。

在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的试验场地上构建了一处深50cm,长100米,宽5米,两端有上升缓坡连接平直地面的浅坑。该浅坑的底部为水泥混凝土。

使用的试验车辆为某合资品牌2驱suv,轮胎为普通防滑轮胎。

地形1:冰面

在冬天进行该实验。在大雪天气之后,动员了本厂工人将雪集中扫到该浅坑内,在洒水化雪后等待其自然形成为10cm厚的平整冰面。试验人员驾驶试验车辆,以大扭矩高转速进入该浅坑。在浅坑内前进了10米左右之后,四轮均在冰面失去抓地力并且开始打滑。将实施例1-3的三种装置之一固定到四个车轮上,每个车轮上固定2个,随后试验人员试图进行脱困。

实施例1的装置在汽车前进27米之后再次陷入打滑,车身开始颤动。于是继续安装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直到车轮上的五个窗口均安装了该装置。再次踩油门试图脱困,成功不间断驾驶离开浅坑并且登上平坦地面。

实施例2的装置在汽车前进20米之后再次陷入打滑,车身开始颤动。于是继续安装实施例2所述的装置,直到车轮上的五个窗口均安装了该装置。再次踩油门试图脱困,成功不间断驾驶离开浅坑并且登上平坦地面。

实施例3的装置在汽车前进40米之后再次陷入打滑,车身开始颤动。于是继续安装实施例3所述的装置,直到车轮上的五个窗口均安装了该装置。再次踩油门试图脱困,成功不间断驾驶离开浅坑并且登上平坦地面。

从冰面的试验结果可以得知,本发明的装置的技术效果在于,可以在安装较少的装置的情况下,使得汽车摆脱在冰面打滑现象,使得司机或者救援人员能够进行更多的其他解救方式(例如在汽车前方铺设稻草垫或者树枝)。在全部安装装置的情况下,汽车可以轻松地在光滑的冰面上行驶,从而彻底脱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