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电动乘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989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乘用车,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动乘用车。



背景技术:

电动乘用车近年来发展很快,基本上还是延续传统燃油车技术设计思路,选择一个合适的底盘架构作为基础平台,把电池、电机、电控即所谓三电构成的动力总成与平台科学动态匹配,依据原有空气流体风阻要求设计车身造型,各种性能参数指标已经与燃油汽车相同,有的如提速性能还普遍超过燃油汽车。

从实际的市场接受度来看,电动乘用车目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续驶里程较短、充电时间过长、制造成本较高这三个方面,很明显基本就是电池问题,钛酸锂电池以10分钟概念率先解决了充电时间问题,但因另外两个问题难以解决而被认为不合适,事实上,既然解决了充电时间问题,就没有必要强调续驶里程长短了,如果可以不用搭载太多容量的电池,整车成本自然就会明显下降,能快充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和环保减排的方向是公租共享模式,这种观点认为,如果未来出行十分便利,个人没有必要专门养车,钛酸锂乘用车作为公租车的优势相当明显,过去面临的三个问题都解决了,但公租涉及更深层次的安全问题和便利问题,无线充电方式有望进一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由于没有外露电极当然更加安全,充电装置可以灵活移动也比现在更加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动乘用车,无线充电装置位于车身内部,无线充电装置是一个初级感应板对应两侧夾两个次级感应板,一个初级感应板位于外部充电装置上,两个次级感应板单向并联到车载动力电池上共同给动力电池充电。

本发明带来的优点是,为实现共享公租创造物质条件,更加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发明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初级感应板;20:次级感应板;30:隔离元件;40:电池系统;50:充电装置。

当电动乘用车需要充电时,从外部充电装置(50)上引出一个初级感应板(10)直接插入到车身上设计的插槽内,与车身上的两侧次级感应板(20)紧密接触,充电装置(50)电源导通后,通过磁共振方式在次级感应板(20)上产生感应电流,这些电流通过各自的单向导通隔离元件(30)给车载电池系统(40)充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