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逃生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6857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逃生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快速逃生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逐渐递增,对于密集型的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负荷日益加重,如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在高峰时段通常会拥挤不堪。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火灾或者设备故障等事故,往往因为车上人员拥挤而上下车的车门过于狭小,无法及时疏散人群,导致了很多悲剧的发生。现有技术中传统逃生设备安全性不高,逃生效率低,易发生二次伤害,且往往结构复杂,解锁的速度和可靠性较差,难以维护,保养和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快速逃生门,通过将公共交通工具的侧围改为逃生通道,提升乘客的逃生速度,减少二次伤害的发生,完全采用机械传递装置,上门采用平移式逃生门,开启时占用两侧的空间小,又增加了逃生通道的面积,更便于在上下班高峰期车流密集时开启逃生,增加了在恶劣复杂极端条件下逃生的可靠性;与电动,气动装置相比,更为安全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逃生门,包括上车门、下车门、车体,所述上车门通过两个托举臂和两个支撑杆连接车体,所述下车门通过门轴连接车体,所述下车门顶部为锲形,所述上车门底部对应所述下车门顶部位置留有豁口,所述下车门内侧设有锁扣,所述车体内对应所述锁扣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一侧连接开口导轨,所述开口导轨内设有滑块,所述开口导轨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开口导轨对应通孔上方设有导杆,所述导杆底部为锲形,所述导杆顶部连接紧急按钮。

所述上车门内侧两边缘设有托举臂,托举臂通过臂轴与车体连接,所述托举臂后方连接圆形弹簧杆,所述圆形弹簧杆通过压缩,被装入套筒,套筒被固定于车体上,被压缩的圆形弹簧杆作为上车门运动的动力装置,上车门的内侧两底端连接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车体。

所述上车门内设有车窗。

所述上车门连接臂轴一侧,下车门连接门轴一侧设有软性密封垫。

所述滑块一侧位于所述开口导轨通孔上方,所述滑块另一侧为锲形,且顶部与所述开口导轨另一侧对齐。

所述紧急按钮位于所述车体内壁,所述紧急按钮上方设有保护盒,所述导杆贯穿所述保护盒底部,所述保护盒顶部设有玻璃层。所述门窗与所述玻璃层均采用钢化玻璃。

本发明创造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创造结构合理,通过采用公交车侧围改为逃生通道,提升乘客的逃生速度,采用机械传递装置,增加了在恶劣复杂条件下逃生的可靠性,下车门在逃生时还可作为阶梯使用,设备操作简单易维护,可有效提高事故发生时乘客人员的逃生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快速逃生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快速逃生门的上车门没有触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快速逃生门上车门触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快速逃生门的上,下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快速逃生门的开口导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已公交车为例。一种快速逃生门,包括上车门1、下车门2、车体9,所述上车门1通过两个托举臂7和两个支撑杆8连接车体9,所述下车门2通过门轴4连接车体9,所述下车门2顶部为锲形,所述上车门1底部对应所述下车门2顶部位置留有豁口,所述下车门2内侧设有锁扣11,所述车体9内对应所述锁扣11位置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一侧连接开口导轨13,所述开口导轨13内设有滑块14,所述开口导轨13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开口导轨13对应通孔上方设有导杆15,所述导杆15底部为锲形,所述导杆15顶部连接紧急按钮16,用于事故时方便乘客打开车门使用。

所述上车门1内侧两边缘设有托举臂7,托举臂7通过臂轴3与车体9连接,所述托举臂7后方连接圆形弹簧杆6,所述圆形弹簧杆6通过压缩,被装入套筒5,套筒5被固定于车体9上,被压缩的圆形弹簧杆6作为上车门1运动的动力装置,其储存的弹性势能是上车门1上升运动的动力来源,用于事故时带动上车门1,当发生紧急情况,圆形弹簧杆6沿着套筒5内壁的轨道释放张力,做近似圆周运动,进而带动上车门1上升,同时两根支撑杆8承担一部分上车门1的重力。上车门1的内侧两底端连接支撑杆8的一端,支撑杆8的另一端连接车体9。

所述上车门1内设有车窗10,车窗10采用钢化玻璃,强度高且破碎时不会对乘客造成伤害。

所述上车门1连接臂轴3一侧,下车门2连接门轴4一侧设有软性密封垫17,平常时密封车门。

所述滑块14一侧位于所述开口导轨13通孔上方,所述滑块14另一侧为锲形,且顶部与所述开口导轨13另一侧对齐。保证导杆15推动滑块14时,滑块14能伸入到凹槽12中顶出锁扣11。

所述紧急按钮16位于所述车体9内壁,所述紧急按钮16上方设有保护盒18,所述导杆15贯穿所述保护盒18底部,所述保护盒18顶部设有玻璃层19,用于平常时,对紧急按钮16的保护。

具体的,当发生事故时,乘客可利用车内的安全锤打碎玻璃层19,按下紧急按钮16,此时导杆15往下伸入到下方开口导轨13通孔中,将滑块14顶向凹槽12,当滑块14伸入凹槽12中,锁扣11被顶起,此时逃生门系统开启(图2到图3):上车门1内侧托举臂7连接的圆形弹簧杆6的弹簧在挤压状态下释放,在其瞬间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圆形弹簧杆6沿着套筒5内壁的轨道释放张力,做近似圆周运动,托举臂7绕臂轴3旋转进而带动上车门1上升,同时两根支撑杆8承担一部分上车门1的重力。下车门2被释放,在重力带动下绕门轴4旋转落下,乘客从下车门2上走出公交车,进行疏散;司机则可通过驾驶操作区控制动力装置强制顶起车门,使乘客走出公交车。

本发明创造结构合理,通过采用公交车侧围改为逃生通道,可增加乘客的逃生面积,提升乘客的逃生速度,使没有经过逃生训练的乘客和体力较弱的老人、小孩也可以迅速逃生,完全采用机械传递装置,增加了在恶劣复杂,极端条件下逃生的可靠性,对比电动,气动等其他动力的传递装置,更为稳定安全。上车门1采用的圆形弹簧杆6相比直筒液压杆节省空间,在普通非紧急状态下可以作为扶手。上车门1采用平移式逃生门,开启时占用公交车两侧的空间小,更便于在上下班高峰期车流密集时开启逃生。下车门2在逃生时还可作为阶梯使用,设备操作简单易维护,可有效提高事故发生时乘客人员的逃生速度,通过紧急按钮16、驾驶操作区控制的多重设置,提高事故时安全门的打开的速度与效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逃生门,包括上车门、下车门、车体,所述上车门通过两个托举臂和两个支撑杆连接车体,所述下车门通过门轴连接车体,所述下车门顶部为锲形,所述上车门底部对应所述下车门顶部位置留有豁口,所述下车门内侧设有锁扣,所述车体内对应所述锁扣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一侧连接开口导轨,所述开口导轨内设有滑块,所述开口导轨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开口导轨对应通孔上方设有导杆,所述导杆底部为锲形,所述导杆顶部连接紧急按钮。本发明结构合理,通过采用公交车侧围改为逃生通道,增加乘客的逃生空间,本发明创造完全采用机械装置,不同于其他电动,气动逃生装置,增加了在恶劣复杂条件或者极端条件下逃生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宇;李沛然;张彬彦;王伟达;叶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3.20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