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不可见光判定行车环境的双色温车灯及判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287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不可见光判定行车环境的双色温车灯及判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备判断当前行车环境进而实现色温自动切换功能的车灯及其基于不可见光的行车环境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车灯是行车时的主要照明光源,车灯的好差对行车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风、雨、夜、雾等不同使用场景和使用时段中,车灯对行车时的路况观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色温、亮度是车灯的主要两个性能指标,其中,亮度由灯体工作工率以及工作方式所限,目前较流行的led式的车灯,在亮度上已能很好的满足行车使用的需要,而另一个主要参数色温会影响人的视觉感知,进而影响人对行车路况的观察,同时色温还关乎着照明光线的环境穿透性,在雨、雾、霾、雪等,低色温较高色温可有效提高光线的环境穿透性,进而提高在上述环境下行车的安全性,而在晴天环境下,高色温由于更为接近日光,有利于进行路况观察,综合所述即为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对车灯的色温需要也不同。但,目前的车灯一般不具备有色温变换功能,不能很好的满足行车中不同使用场景的不同使用需要。

虽然有少部分车灯装置具备有色温切换功能,但仅能实现手动的切换,且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不便,在行车过程中手动切换灯车色温还可能千万驾驶者分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肉眼不可见光,实现低成本行车环境判断的双色温车灯及判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不可见光判定行车环境的双色温车灯,包括车灯本体,车灯本体为led形式的车灯,车灯本体中的发光单元至少可进行两种色温光线的变换;车灯本体的前端面上上设有至少一个不可见光发射源、至少一个反射光接收器,不可见光发射源与反射光接收器间设置有一块隔离板;不可见光发射源埋嵌入在车灯本体前端设置的槽中,前端不露出车灯本体的前端表面;车灯本体内设有与反射光接收器相连的前置放大电路、与前置放大电路相连的mcu,以及与mcu相连的无线收发模组。

进一步的说,不可见光发射源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波长低于400nm或高于760nm。

进一步的说,反射光接收器为光敏三极管。

进一步的说,车灯本体上设置有两组不同色温的led发光灯珠。

进一步的说,车灯本体上设置有一颗具备有双色温切换功能的led发光灯珠。

进一步的说,无线收发模组为rf433模块。

本发明还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车灯本体、控制盒,车灯本体与控制盒间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进行交互,车灯本体中的发光单元至少可进行两种色温光线的变换,车灯本体内设有发光控制电路以及无线收发模组;控制盒上设有至少一个不可见光发射源、至少一个反射光接收器,不可见光发射源与反射光接收器间设置有一块隔离板;控制盒内设有与反射光接收器相连的前置放大电路、与前置放大电路相连的mcu,以及与mcu相连的无线收发模组。

进一步的说,控制盒内置有电池。

进一步的说,控制盒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不可见光调节车灯色温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车灯被开启处于工作状态时,不可见光发射源发射出光线波长低于400nm或高于760nm的眼肉不可见光,在不可见光中载入38khz的标识信号;

步骤二:在车灯被开启处于工作状态时,反射光接收器接收接收环境光线,并将接收的环境光线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信号放大,以5v作为最大放大值,被放大后的信息经处理,识别出载有38khz的标识的目标光线信号,计算出所接收的该目标光线信号的电压强度值;

步骤三:处理芯片对经步骤三中得到的电压强度值进行对比,当电压强度值低于1v时,忽略该信号值,当电压强度值为1-2v时,判断为雨、雾天气,并控制车灯调整工作色温,当电压强度值高于2v时,忽略该信号值。

步骤四:处理芯片将通过步骤三得到控制判断,并将控制判断转为控制信号发送给车灯,控制各车灯当中的工作色温。

进一步的的说,步骤四中的处理芯片可以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方式发送给各车灯本体,也可以是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发送给车灯本体。

进一步的说,作为一种优选,步骤一中的不可见光为紫外线。

进一步的说,步骤三中,判断为雨雾天气时,车灯工作色温为低色温值。

本发明工作时,利用肉眼不可见光实现对光前行车环境的自动侦测判定,利用不可见光的穿透性差的特点,可对当前车灯前方的透光性进行一个快速判断,进而判断其是否需要切色穿透性强的色温,以保证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相较于其它判定方案,使用的成本低,效果好,判定的准确性高,有利于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双色温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理解,现结合附图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车灯本体1,车灯本体1为led形式的车灯,车灯本体1中的发光单元2至少可进行两种色温光线的变换;车灯本体1的前端面上上设有至少一个不可见光发射源3、至少一个反射光接收器4,不可见光发射源与反射光接收器间设置有一块隔离板5;不可见光发射源3埋嵌入在车灯本体1前端设置的槽中,前端不露出车灯本体1的前端表面;车灯本体1内设有与反射光接收器4相连的前置放大电路、与前置放大电路相连的mcu,以及与mcu相连的无线收发模组。不可见光发射源3为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波长为400nm。反射光接收器4为光敏三极管。车灯本体1上设置有一颗具备有双色温切换功能的led发光灯珠。无线收发模组为rf433模块。

工作时,利用光敏三极管接收接收因空气中的颗粒和水珠的阻碍以及环境本身的环境光线,并将所得到的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发送给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将信号进行预设倍数放大,放大后的电信号发送给mcu中部分引脚,mcu通过对电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出38khz的电信号,将记录下该信号值的电压强度值,根据该电压强度值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对车灯本体内的发光单元的工作色温进行控制,同时,利用rf433模块对另一内置有r433模块的并具备双色温变换功能的车灯进行工作状态的无线遥控,实现汽车双车灯的同步色温切换。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车灯本体6、控制盒7,车灯本体6与控制盒7间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进行交互,车灯本体6中的发光单元至少可进行两种色温光线的变换,车灯本体6内设有发光控制电路以及无线收发模组;控制盒7上设有至少一个不可见光发射源、至少一个反射光接收器,不可见光发射源与反射光接收器间设置有一块隔离板;控制盒7内设有与反射光接收器相连的前置放大电路、与前置放大电路相连的mcu,以及与mcu相连的无线收发模组。

工作时,利用控制盒7内的不可见光发射源发射350nm的紫外线,将所得到的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发送给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将信号进行预设倍数放大,放大后的电信号发送给mcu中部分引脚,mcu通过对电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出38khz的电信号,将记录下该信号值的电压强度值,根据该电压强度值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构通过rf433发送给车灯本体6,进而实现两车灯本体6间的同步色温变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