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乘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173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扩展车内乘用空间的多功能乘用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现在非常注重精神层面的自由,为了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最近几年房车发展迅速,房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受到旅游爱好者的欢迎,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现有的房车存在体积小,空间有限,很多房车采用拓展机构来实现,安装拓展不方便,且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高乘用车空间的多功能乘用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可以开合的隔离密封门或隔离密封窗,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天窗,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设置有隔热顶板,所述隔热顶板上设置有床垫;

所述可折叠厢体包括设置于车顶上部的顶板,所述顶板周边向下延伸有连续的围板,所述围板具有预设的高度,所述围板内侧顶板与车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将所述顶板顶升预设的高度,所述围板内侧顶板与车顶周边之间分别设置有能够相对放平或竖立的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

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需要展开时,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升起,所述顶板与车顶周边之间的前板、后板以及左右侧板分别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使其分别呈竖立状态,其竖立的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与顶板、车顶围绕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形成可折叠的厢体的腔体,所述腔体为上层休息区;

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折叠时,首先左右侧板相对放平,其后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下落,前板与后板随之相对放平,当所述顶板下落完毕时,所述顶板周边的围板与车顶表面接触形成密封,完成可折叠厢体的折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升降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与车顶之间前后两端的前升降机构与后升降机构,所述前升降机构与后升降机构分别连接动力部,以驱动其升高/降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升降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与车顶之间前后两端的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所述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分别通过丝杠连接前步进电机与后步进电机,以驱动其升高/降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前板连接的前驱动机构,与后板连接的后驱动机构,与左右侧板连接的中部驱动机构;

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前升降机构上侧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连接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一端连接前板,另一端连接前升降机构底部,当所述前升降机构升高/降低时,带动第一滑轮上下移动,以拉动前板竖立/放平;

所述后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后升降机构上侧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一端连接后板,另一端连接后升降机构底部,当所述后升降机构升高/降低时,带动第二滑轮上下移动,以拉动后板竖立/放平;

所述中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开口前侧中部的中部步进电机,所述中部步进电机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滑块,所述中部步进电机分别通过丝杠连接滑块,以驱动两侧的滑块能够向开口前侧中部/两侧移动,所述两侧的滑块分别通过拉杆连接左右侧板,以使滑块向开口前侧中部/两侧移动时,拉动所述左右侧板竖立/放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前板连接的前驱动机构,与后板连接的后驱动机构,与左侧板连接的左驱动机构,与右侧板连接的右驱动机构;

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前步进电机,所述前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卷筒,所述卷筒连接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通过设置于顶板前部的第一滑轮连接前板,所述前步进电机驱动卷筒,以使第一拉绳拉动前板使其呈竖立状态;

所述后驱动机构包括后步进电机,所述后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卷筒,所述卷筒连接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通过设置于顶板后部的第二滑轮连接后板,所述后步进电机驱动卷筒,以使第二拉绳拉动后板使其呈竖立状态;

所述左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所述第三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卷筒,所述卷筒连接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通过设置于顶板左侧的第三滑轮连接左侧板,所述第三步进电机驱动卷筒,以使第三拉绳拉动左侧板使其呈竖立状态;

所述右驱动机构包括第四步进电机,所述第四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卷筒,所述卷筒连接第四拉绳,所述第四拉绳通过设置于顶板右侧的第四滑轮连接后侧板,所述第四步进电机驱动卷筒,以使第四拉绳拉动右侧板使其呈竖立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后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后车厢门,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后厢体,所述后厢体能够沿滑轨伸出/伸入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后厢体一端具有通口与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导通,另一端具有可以开合的后厢体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前板通过第一转轴与顶板上的前板下支板活动连接,前板上支板位于前板上部,当所述前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前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前板下支板、前板上支板啮合,所述啮合面为阶梯面且设置有电磁锁,当前板呈竖立状态时,电磁锁能够将前板与前板上支板锁死;

所述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顶板上的后板下支板活动连接,后板上支板位于后板上部,当所述后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后板下支板、后板上支板啮合,所述啮合面为阶梯面且设置有电磁锁,当后板呈竖立状态时,电磁锁能够将后板与后板上支板锁死;

所述左侧板通过第三转轴与顶板上的左侧板下支板活动连接,左侧板上支板位于左侧板上部,当所述左侧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左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左侧板下支板、左侧板上支板啮合,所述啮合面为阶梯面且设置有电磁锁,当左侧板呈竖立状态时,电磁锁能够将左侧板与左侧板上支板锁死;

所述右侧板通过第四转轴与顶板上的右侧板下支板活动连接,右侧板上支板位于右侧板上部,当所述右侧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右侧板下支板、右侧板上支板啮合,所述啮合面为阶梯面且设置有电磁锁,当右侧板呈竖立状态时,电磁锁能够将右侧板与右侧板上支板锁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左右侧板以及后板分别连接扭力弹簧,以使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分别在常态在始终具有向内放平的扭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内设置有三排座椅。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其乘用空间大,在车顶上部设置可以自动折叠的厢体,有效增加了使用面积,实现了空间利用最优化。其结构简单、造价低,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功能乘用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功能乘用车可折叠的厢体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功能乘用车后车厢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右部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右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8是图2的b-b向视图;

图9为发明实施例2的多功能乘用车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发明实施例2的多功能乘用车驱动机构呈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如图1-图8所示,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2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可以开合的隔离密封门或隔离密封窗,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天窗1.1,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可以开合的天窗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16设置有隔热顶板15,所述隔热顶板上设置有床垫14;

所述可折叠厢体包括设置于车顶上部的顶板3,所述顶板周边向下延伸有连续的围板3.1,所述围板具有预设的高度,所述围板内侧顶板与车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将所述顶板顶升预设的高度,所述围板内侧顶板与车顶周边之间分别设置有能够放平或竖立的前板4、左右侧板9、10以及后板5,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需要展开时,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升起,所述顶板与车顶周边之间的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分别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使其分别呈竖立状态,其竖立的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与顶板、车顶围绕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形成可折叠的厢体的腔体,所述腔体为上层休息区;

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折叠时,首先左右侧板相对放平,其后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下落,前板与后板随之相对放平,当所述顶板下落完毕时,所述顶板周边的围板与车顶表面接触形成密封,完成可折叠厢体的折叠,其围板可防止围板内部配件外露造成损坏。

所述升降机构为设置于顶板与车顶之间前后两端的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8.1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8.2,所述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8.1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8.2结构相同,所述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8.1包括交叉臂、上滑轨8.1.1,下滑轨8.1.2,中部转轴8.1.3,所述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8.2包括交叉臂、上滑轨、中部转轴、下滑轨,所述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分别通过丝杠连接前步进电机与后步进电机7,以驱动其升高/降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前板连接的前驱动机构,与后板连接的后驱动机构,与左右侧板连接的中部驱动机构;

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前升降机构上侧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可设置于前升降机构上侧的顶板下表面,所述第一滑轮连接有第一拉绳6.1,所述第一拉绳一端连接前板4,另一端连接前升降机构8.1底部,当所述前升降机构8.1升高/降低时,带动第一滑轮上下移动,以拉动前板竖立/放平;

所述后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后升降机构上侧的第二滑轮20,所述第二滑轮可设置于后升降机构上侧的顶板下表面,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有第二拉绳6.2,所述第二拉绳一端连接后板5,另一端连接后升降机构底部,当所述后升降机构8.2升高/降低时,带动第二滑轮20上下移动,以拉动后板竖立/放平;

所述中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开口前侧中部的中部步进电机26,所述中部步进电机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轨27,所述导轨上设置滑块28,所述中部步进电机分别通过丝杠连接滑块,以驱动两侧的滑块能够向开口前侧中部/两侧移动,所述两侧的滑块分别通过拉杆29连接左右侧板9、10,以使滑块向开口前侧中部/两侧移动时,拉动所述左右侧板竖立/放平;

所述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分别连接扭力弹簧,以使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分别在常态在始终具有向内放平的扭力。

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后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后车厢门22、17,后车厢门22、17分别具有拉杆23、24,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表面19设置有滑轨18,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后厢体21,所述后厢体能够沿滑轨伸出/伸入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后厢体一端具有可以开合的天窗与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导通,另一端具有可以开合的后厢体门21,后支脚25用于支撑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防止后部空间过重造成安全隐患。

所述前板4通过第一转轴4.3与顶板上的前板下支板4.2活动连接,前板上支板4.1位于前板上部,当所述前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前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前板下支板、前板上支板啮合,所述啮合面为阶梯面且设置有电磁锁,当前板呈竖立状态时,电磁锁能够将前板与前板上支板锁死;;

所述后板通过第二转轴5.3与顶板上的后板下支板5.2活动连接,后板上支板5.1位于后板上部,当所述后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后板下支板、后板上支板啮合,所述啮合面为阶梯面且设置有电磁锁,当后板呈竖立状态时,电磁锁能够将后板与后板上支板锁死;

所述左侧板9通过第三转轴与顶板上的左侧板下支板9.2活动连接,左侧板上9.1支板位于左侧板上部,当所述左侧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左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左侧板下支板、左侧板上支板啮合,所述啮合面为阶梯面且设置有电磁锁,当左侧板呈竖立状态时,电磁锁能够将左侧板与左侧板上支板锁死;

所述右侧板10通过第四转轴与顶板上的右侧板下支板10.2活动连接,右侧板上支板10.1位于右侧板上部,当所述右侧板呈竖立状态时,所述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右侧板下支板、右侧板上支板啮合,所述啮合面为阶梯面且设置有电磁锁,当右侧板呈竖立状态时,电磁锁能够将右侧板与右侧板上支板锁死;

上述啮合阶梯面能够有效增加密封性。

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内设置有三排座椅。

使用时,可以开合的天窗打开,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板向上升起,同时,前板与后板竖立,其后左右侧板竖立,使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与顶板、车顶围绕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所述车顶后部的开口与所述腔体连通,开口设置梯子,车内人员可通过梯子进入腔体内,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设置有隔热顶板与床垫,以供车内人员休息。所述后车厢门打开,后厢体可通过滑轨滑出,以增加车体使用空间,后厢体内可设置卫浴或灶台等很生活日常设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其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的驱动机构采用另一种形式,其他部分不变。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前板连接的前驱动机构,与后板连接的后驱动机构,与左侧板连接的左驱动机构,与右侧板连接的右驱动机构;

所述前驱动机构与后驱动机构结构相同,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后驱动机构包括后步进电机7,所述后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卷筒,所述卷筒连接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6.2通过设置于顶板后部的第二滑轮20连接后板,所述后步进电机驱动卷筒,以使第二拉绳拉动后板使其呈竖立状态,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前步进电机,所述前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卷筒,所述卷筒连接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通过设置于顶板前部的第一滑轮连接前板,所述前步进电机驱动卷筒,以使第一拉绳拉动前板使其呈竖立状态;

所述左驱动机构与右驱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左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30,所述第三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卷筒,所述卷筒连接第三拉绳32,所述第三拉绳32通过设置于顶板左侧的第三滑轮36连接左侧板,所述第三步进电机驱动卷筒,以使第三拉绳拉动左侧板使其呈竖立状态;所述右驱动机构包括第四步进电机31,所述第四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具有卷筒,所述卷筒连接第四拉绳33,所述第四拉绳33通过设置于顶板右侧的第四滑轮35连接后侧板,所述第四步进电机驱动卷筒,以使第四拉绳拉动右侧板使其呈竖立状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出的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其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驱动机构采用另一种形式,其他部分不变。所述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分别具有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分别通过齿轮连接一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驱动齿轮、连接轴转动前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完成各板的竖立与放平。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其乘坐空间大,在车顶上部设置可以自动折叠的厢体,有效增加了使用面积,实现了空间利用最优化。其结构简单、造价低,稳定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