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802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的控制,尤其涉及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夜间开车时,如果后车过于接近或者后车打开远光灯,会造成后视镜反射强光,造成驾驶员视觉的不适,甚至造成驾驶员短暂的视觉丧失。即使强光消失,由于视觉残留的效果,在驾驶员的视网膜留有盲点,因而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这样的视觉残留现象可长达1.4秒,此即特克斯勒消逝效应(troxlerfadingeffect)。若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车,1.4秒内车辆已经行驶约38米,是事故的潜在危险。自动防眩后视镜可藉由自动降低镜片对强光的反射率的方式,避免影响驾驶员的反应。

因应后视镜反射强光而设计的电致变色自动防眩后视镜片,具备快速着色、低电力消耗、多阶变色等特点,控制器藉由感光元件侦测后方车灯光照强度,适时适度自动改变镜片反射率,可避免使用者因眩光所产生的眼睛不适或视觉残影,增加夜间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

然而,对于最新使用影像串流的手段,在车尾上设置一个高清晰度高画质摄影镜头,并於后视镜內部設置高像素的(liquidcrystaldisplay,lcd)液晶显示屏,當液晶显示屏未開啟時,設置在液晶显示屏前方的电致变镜片可以當作傳統的后视镜功能,当有反射强光發生,传统后视镜作用不佳的时候,可開啟车尾的摄影镜头並切换至液晶显示屏上顯示車后的影像,以让驾驶员的视野更广,并更清楚车辆后方的状况。但当电致变色自动防眩后视镜片运行以减少反射率时,同时也会造成电致变色后方的显示单元的画面穿透率降低而影响画面亮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以在自动防眩光的同时保证显示画面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以在自动防眩光的同时保证显示画面的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该后视镜包含电致变色元件、显示单元,该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包含:

确定该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是否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

当该第一眩光值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

根据该第一温度值与该第一眩光值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电压值;

根据该第一电压值以及该第一温度值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

依据该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以补偿该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含:

确定该后视镜的第二眩光值是否未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

当该第二眩光值未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二温度值;

根据该第二温度值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

根据该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该显示单元的该背光亮度以恢复该显示单元的正常显示状态。

较佳的,确定该后视镜的该第二眩光值是否未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的步骤包含:

判断该后视镜的正面感光器感测的正面感光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

若该正面感光值小于或等于该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确定该第二眩光值未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

较佳的,确定该后视镜的该第一眩光值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的步骤包含:

判断该后视镜的正面感光器感测的正面感光值是否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

当该正面感光值大于该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第一眩光值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含:

确定环境亮度是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

当该第一眩光值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的步骤包含:

当确定该环境亮度达到该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且该第一眩光值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镜控制系统,包含后视镜以及处理器,该后视镜,包含电致变色元件、电致变色温度感测器以及显示单元,电致变色温度感测器设置于该电致变色元件上,电致变色温度感测器用于感测该电致变色元件的温度,该显示单元包含背光模块;该处理器,用于:确定环境亮度是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并确定该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是否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当确定该环境亮度达到该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且该第一眩光值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根据该第一温度值与该第一眩光值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电压值,根据该第一电压值以及该第一温度值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依据该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该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以补偿该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较佳的,该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该后视镜的第二眩光值是否未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

当该第二眩光值未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二温度值;

根据该第二温度值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

根据该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该背光模块的该背光亮度以恢复该显示单元的正常显示状态。

较佳的,该后视镜还包含:正面感光器,设置于该后视镜的正面,该正面感光器用于感测该后视镜的正面感光值;

该处理器还用于判断该正面感光器感测的该正面感光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当该正面感光值大于该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第二眩光值未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

较佳的,该后视镜还包含:正面感光器,设置于该后视镜的正面,该正面感光器用于感测该后视镜的正面感光值;

该处理器还用于判断该正面感光器感测的该正面感光值是否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当该正面感光值大于该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第一眩光值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

较佳的,该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环境亮度是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当确定该环境亮度达到该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且该第一眩光值超过该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该电致变色元件的该第一温度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能够确定电致变色元件因温度影响的穿透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而根据时间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可针对电致变色元件进行温度、电压补偿校正,使得即使电致变色元件运行导致降低后方显示单元的画面穿透率,都能够维持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画面影像的亮度与清晰度,即在自动防眩光的同时保证了后视镜上显示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图1所示,后视镜控制系统10包含后视镜11以及处理器12,后视镜10与处理器12相连接。后视镜10包含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元件111、电致变色温度感测器112以及显示单元113,其中,电致变色温度感测器112设置于电致变色元件111上,电致变色温度感测器112用于感测电致变色元件111的温度,显示单元113包含背光模块1131,电致变色元件111設置於显示单元113的前方,使用者透過电致变色元件111看到显示单元113內的影像。处理器12用于确定后视镜11的第一眩光值是否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当确定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与第一眩光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111的第一电压值,根据第一电压值以及第一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111的穿透率变化曲线,依据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背光模块1131的背光亮度以补偿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进一步,后视镜11还可以包含正面感光器,正面感光器设置于后视镜11的正面,正面感光器用于感测后视镜11的正面感光值。处理器12还用于判断正面感光器感测的正面感光值是否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当正面感光值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时,确定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

进一步,处理器12还用于:确定后视镜11的第二眩光值是否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当第二眩光值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二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根据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以恢复显示单元的正常显示状态。较佳的,处理器12还用于判断正面感光器感测的正面感光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当正面感光值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时,确定第二眩光值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

进一步,处理器12还用于确定后视镜11所处的环境亮度是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当确定环境亮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且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111的第一温度值。进一步,后视镜11还可以包含背面感光器,背面感光器设置于后视镜11的背面,背面感光器用于感测后视镜11的背面感光值。较佳的,处理器12还用于判断背面感光器感测的背面感光值是否小于预设背面感光门槛值,当背面感光值小于预设背面感光门槛值时,确定环境亮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01、确定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是否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

s102、当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具体的,当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根据电致变色温度感测器感测的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其中,当确定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即可确定需要开启防眩光的功能,此时,可以改变电致变色元件的镜片反射率,进而避免使用者因眩光所产生的眼睛不适或视觉残影。

s103、根据第一温度值与第一眩光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电压值。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温度值与第一眩光值由预设的温度值、眩光值与电压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

s104、根据第一电压值以及第一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电压值以及第一温度值由预设的电压值、温度值与穿透率变化曲线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

s105、依据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以补偿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具体的,可以通过调整背光模块提供给背光模块的背光源脉冲宽度调制值(pulse-widthmodulation,pwm)来调整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以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201、确定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是否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

s202、当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具体的,当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根据电致变色温度感测器感测的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其中,当确定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即可确定需要开启防眩光的功能,此时,可以改变电致变色元件的镜片反射率,进而避免使用者因眩光所产生的眼睛不适或视觉残影。

s203、根据第一温度值与第一眩光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电压值。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温度值与第一眩光值由预设的温度值、眩光值与电压值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

s204、根据第一电压值以及第一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电压值以及第一温度值由预设的电压值、温度值与穿透率变化曲线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

s205、依据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以补偿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具体的,可以通过调整背光模块提供给背光模块的背光源脉冲宽度调制值(pulse-widthmodulation,pwm)来调整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以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

s206、确定后视镜的第二眩光值是否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

s207、当第二眩光值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二温度值。其中,当确定后视镜的第二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即可确定可以关闭防眩光的功能,此时,可以恢复电致变色元件的镜片反射率。

s208、根据第二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

s209、根据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以恢复显示单元的正常显示状态。

较佳的,确定后视镜的第二眩光值是否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的步骤可以包含:判断后视镜的正面感光器感测的正面感光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若正面感光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确定第二眩光值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若正面感光值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返回判断后视镜的正面感光器感测的正面感光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的步骤。

较佳的,确定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的步骤可以包含:判断后视镜的正面感光器感测的正面感光值是否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当正面感光值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时,确定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若正面感光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返回判断后视镜的正面感光器感测的正面感光值是否大于预设正面感光门槛值的步骤。

进一步,方法还包含:确定环境亮度是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则,上述当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的步骤可以包含:当确定环境亮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且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较佳的,确定环境亮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的步骤可以包含:判断后视镜的背面感光器感测的背面感光值是否小于预设背面感光门槛值;当背面感光值小于预设背面感光门槛值时,确定环境亮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当背面感光值大于或等于预设背面感光门槛值时,返回判断后视镜的背面感光器感测的背面感光值是否小于预设背面感光门槛值的步骤。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确定环境亮度是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确定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是否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两个步骤执行没有先后顺序的要求,即两个步骤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先后执行,以下图4以先确定环境亮度是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确定环境亮度是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当确定环境亮度未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时,再次执行此步骤s401。

s402、当确定环境亮度达到预设环境亮度门槛值时,确定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是否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当确定第一眩光值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返回步骤s401。其中,当确定后视镜的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即可确定需要开启防眩光的功能,此时,可以改变电致变色元件的镜片反射率,进而避免使用者因眩光所产生的眼睛不适或视觉残影。

s403、当确定第一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温度值。

s404、根据第一温度值与第一眩光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一电压值。

s405、根据第一电压值以及第一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穿透率变化曲线。

s406、依据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以补偿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s407、确定后视镜的第二眩光值是否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

s408、当第二眩光值未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第二温度值。其中,当确定后视镜的第二眩光值超过预设眩光门槛值时,即可确定可以关闭防眩光的功能,此时,可以恢复电致变色元件的镜片反射率。

s409、根据第二温度值确定电致变色元件的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

s410、根据褪色穿透率变化曲线随时间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以恢复显示单元的正常显示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能够确定电致变色元件因温度影响的穿透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而根据时间调整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可针对电致变色元件进行温度、电压补偿校正,使得即使电致变色元件运行导致降低后方显示单元的画面穿透率,能够补偿显示画面的闪动现象进而能够维持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画面影像的亮度与清晰度,即在自动防眩光的同时保证了后视镜上显示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