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6959阅读:1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盲区监测系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正开始广泛运用于各类车型上,图1为汽车盲区监测系统作用示意图,车v1左右外视镜的盲区分别为lmb、rmb,当车v2驶入车v1左外后视镜lmb盲区内时,盲区监测系统报警提示灯就会点亮或闪烁,提醒驾驶员小心变道及驾驶,如果此时车v1打转向灯开关(左)准备变道,系统则发出“bibi”报警提示音,进一步提示驾驶员变道存在碰撞危险。

目前的汽车盲区监测系统,报警提示音通常或由集成在盲区监测主机内的蜂鸣器发音,或由集成于汽车仪表内的蜂鸣器工作发音。无论是左侧盲区内存在危险打左转向灯开关时的声音报警提示,还是右侧盲区内存在危险打右转向灯开关时的声音报警提示,发音的器件皆为同一个,因此音源在车上位置也是一个,参见如图1中音源100。并且,不论危险状态的不同,目前所有汽车盲区监测系统的“bibi”报警提示音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现有的设计中,音源处于同一位置,发声于同一器件,因此在声音本身上也不便于驾驶员对来自左或右边盲区的危险做方位判断。同时,不方便系统对左右盲区声音报警做功能扩展提升,如在非转向灯开关开启的情况下,系统需要进行声音报警提示等。

同时,针对不同的危险状态情况,没有区别的声音报警方式,也存在驾驶员不能更准确直观把握危险的状态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施上述的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系统,该系统结构经过改进,功能经过扩展,功用性大幅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方法,具体为:

1)在汽车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

2)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分别设置于汽车内的左右两侧;

3)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均与汽车的主控单元连接,并由主控单元控制其工作;

4)汽车左侧盲区存在车辆,达到危险状态时,主控单元控制左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声音报警提示;

5)汽车右侧盲区存在车辆,达到危险状态时,主控单元控制右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声音报警提示;

6)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分别形成具有声音方位感的提示音,驾驶员以不同的声音方位来直观判断车辆侧部的危险状况。

进一步,所述汽车拐弯行驶、沿环形道路行驶时,在拐弯侧存在危险车辆时,位于拐弯侧的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盲区报警提示;在非拐弯侧存在危险车辆时,位于非拐弯侧的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盲区报警提示。

进一步,所述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均设置有针对不同的危险状态而发出不同的声音,以作区别声音。

进一步,所述区别声音为大小不同的声音、频率不同的声音、报警次数不同的声音。

进一步,所述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分别为汽车音响系统的左扬声器、右扬声器,在进行盲区报警提示时,如果汽车音响处于工作状态,则音响系统自动降低原来的音量,保证盲区报警提示音的大小,以保证报警提示音的识别度。

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系统,包括主控单元、相互独立设置的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及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其中,左报警提示音单元设置于车内左侧来提供左方位的提示音,右报警提示音单元设置于车内右侧来提供右方位的提示音,主控单元监测车辆左侧、右侧的危险状况,并以此分别控制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声音报警提示,驾驶员以不同的声音方位来直观判断车辆侧部的危险状况。

进一步,所述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为左右独立分别布置的蜂鸣器。

进一步,所述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分别为汽车音响系统的左扬声器、右扬声器。

进一步,所述汽车音响系统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控制报警提示音的音量大于所述汽车音响系统播放的其他声音音量。

本发明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方法及系统通过创新设计,使得汽车盲区监测系统的功用性大幅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汽车盲区监测系统作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系统的左侧音源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系统的右侧音源布置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发明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为了提供针对不同的危险状态情况,发出具有区别的声音报警方式,本发明一种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方法,具体为:

1)在汽车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

2)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分别设置于汽车内的左右两侧;

3)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均与汽车的主控单元连接,并由主控单元控制其工作;

4)汽车左侧盲区存在车辆,达到危险状态时,主控单元控制左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声音报警提示;

5)汽车右侧盲区存在车辆,达到危险状态时,主控单元控制右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声音报警提示;

6)左报警提示音单元、右报警提示音单元分别形成具有声音方位感的提示音,驾驶员以不同的声音方位来直观判断车辆侧部的危险状况。

如图2所示,为了实施上述方法,本发明一种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图中未示)、相互独立设置的左报警提示音单元10及右报警提示音单元20,其中,左报警提示音单元10设置于车内左侧来提供左方位的提示音,右报警提示音单元20设置于车内右侧来提供右方位的提示音,主控单元监测车辆左侧、右侧的危险状况,并以此分别控制左报警提示音单元10、右报警提示音单元20进行声音报警提示,驾驶员以不同的声音方位来直观判断车辆侧部的危险状况。

常规使用时,左报警提示音单元10、右报警提示音单元20可单独进行安装,可设置为左右独立分别布置的蜂鸣器。为了节约成本、提高音质质量,左报警提示音单元10、右报警提示音单元20也可直接设置为汽车音响系统的左扬声器、右扬声器。

如图1、图2、图3所示,当汽车左侧盲区lmb存在车辆,达到危险状态时,左报警提示音单元10声音报警提示;当汽车右侧盲区rmb存在车辆,达到危险状态时,右报警提示音单元20声音报警提示,左报警提示音单元10、右报警提示音单元20独立互不相关。因此驾驶员在声音上就可以直观的知道是汽车左还是右盲区内存在危险车辆。

在汽车拐弯行驶、沿环形道路行驶时,经常转向信号灯开启的方向与汽车实际并入道路的方向有不同,也因此经常在实际汽车并入侧发生碰撞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在并入侧是需要系统声音报警的。本发明的设计方式,设置有左右不同的音源,因此则可以满足以上行驶状态报警需要:在拐弯侧存在危险车辆时,位于拐弯侧的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盲区报警提示;在非拐弯侧存在危险车辆时,位于非拐弯侧的报警提示音单元进行盲区报警提示。从而使得驾驶员对两侧行驶状态做直接的判断,也不会产生声音混淆,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因此,故本发明左右音源的设计方式便利于盲区监测系统的功能优化、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汽车行驶时,很多驾驶员在汽车变道时忘记或故意未开启左、右转向灯信号,这种行驶状态,优化的盲区监测系统同样需要采用本发明左、右音源的设计方式。

左报警提示音单元10、右报警提示音单元20可以是左右独立分别布置的蜂鸣器,也可以是采用原车汽车音响系统的左扬声器、右扬声器。汽车音响系统与主控单元连接,主控单元控制报警提示音的音量大于所述汽车音响系统播放的其他声音音量。在进行盲区报警提示时,如果汽车音响处于工作状态,则音响系统可以自动降低原来的音量,保证盲区报警提示音的大小,以保证报警提示音的识别度。同时,采用原车音响扬声器报警也使得报警声音质效果相对蜂鸣器得以大幅提升。因此,采用原车音响系统左扬声器、右扬声器来进行声音报警提示,既提高了系统的功用性,也节省了需独立布置的两个蜂鸣器,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此外,不论是独立的蜂鸣器,还是利用原车音响左右扬声器来工作,本发明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系统,在不同的危险状态时,采用发出不同的声音,以作区别。该不同的声音,可以是不同的声音大小、或不同的声音频率、报警次数等,本发明主要以声音大小来区别。即,在危险状态为一般危险状态时,音源发出常规声音大小;在极其危险状态事,音源发出加强声音大小,从而使得驾驶员对整体的状态有更直观的把握。危险状态的划定,以本车辆的行驶速度、后车对本车的相对速度、距离作为参数。当本车车速较低、后车相对本车速度较低、距离较远时,报警条件满足情况下,盲区报警提示为常规声音大小;当本车车速高、后车相对本车速度高、距离近时,报警条件满足情况下,盲区报警提示则为加强声音大小。

综上,汽车盲区监测报警提示方法及系统通过创新设计,使得汽车盲区监测系统的功用性大幅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