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的多功能储料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5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的多功能储料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储物配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多功能储料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额提高,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已逐渐得到普及,为了在汽车能够方便地存放各种小物件(例如,钥匙、充电宝、名片等),汽车上常常会配置各种储物盒。

现有技术中汽车上使用的储物盒的构造复杂,拆卸与安装均费时费力,使用极其不便;此外,当储料盒损坏之后,需要将整个储物盒拆卸掉进行更换,如此也会大大增加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多功能储料盒,储料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储料盒的拆装效率及维修效率,同时降低储料盒的维修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多功能储料盒,包括盒体、转动连接于盒体的盒盖、装设于盒体与盒盖之间的复位扭簧,盒体设有容置槽,盒盖用于遮盖容置槽;所述盒盖设有卡持臂,卡持臂设有卡头,盒体、盒盖之间的转动处与卡头彼此间隔设置,盒体装设有用于卡持卡头的锁扣,锁扣包括装设于盒体的锁体及滑动连接于锁体的扣体,扣体设有用于卡持卡头的弹性卡臂,锁体设有用于抵接弹性卡臂的抵接面。

优选地,所述盒体装设有缓冲件,缓冲件设有突伸出容置槽的底壁的支撑部及突伸出容置槽的侧壁的抵接部,支撑部的自由端与抵接部的自由端均容设于容置槽内。

优选地,所述缓冲件包括贴设于盒体外侧的底板,支撑部、抵接部均与底板连接,盒体设有贯穿容置槽的底壁的第一通孔及贯穿容置槽的侧壁的第二通孔,支撑部经由第一通孔突伸入容置槽内,抵接部经由第二通孔突伸入容置槽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部围绕容置槽的底壁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

优选地,所述锁扣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锁体及扣体,锁体设有滑槽及与滑槽连通的顶出孔,滑槽自锁体一端的外表面凹设而成,顶出孔贯穿锁体的另一端,扣体滑动连接于滑槽内,复位弹簧容设于滑槽内,扣体远离弹性卡臂的一端用于遮盖顶出孔,抵接面为滑槽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锁体设有第一突块,第一突块自锁体的表面突设而成,锁体设有弹性片,弹性片设有与第一突块间隔的第二突块,盒体夹持于第一突块与第二突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扣体还包括滑动连接于锁体的基部,弹性卡臂与基部连接,弹性卡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卡臂位于基部的同一侧,两个弹性卡臂朝远离基部的方向并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突伸而成。

优选地,所述卡头的两侧均设置有凹坑,凹坑自卡头的表面凹设而成,两个弹性卡臂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凸扣,两个弹性卡臂的凸扣用于分别突伸入卡头两侧的凹坑内。

优选地,所述盒盖包括用于遮盖容置槽的板体部、自板体部同向突伸而出的两个转盘部,两个转盘部彼此间隔设置,两个转盘部分别转动连接于盒体的两侧,复位扭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复位扭簧分别装设于两个转盘部与盒体之间,卡持臂与一个转盘部连接。

优选地,另一所述转盘部设有扇形轮齿,盒体可拆卸地连接有过渡板、装设于过渡板的基板、转动连接于基板并与扇形轮齿啮合的齿轮,过渡板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限位块及彼此间隔的两个卡勾,两个限位块分别抵接基板的上下两端,两个卡勾分别扣持基板的左右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当储料盒的盒体、盒盖或锁扣损坏后,仅需单独更换盒体、盒体或锁扣,无需更换整个储料盒;本发明的储料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储料盒的拆装效率及维修效率,同时降低储料盒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锁扣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锁扣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过渡板、基板及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盒体2—盒盖3—复位扭簧

4—容置槽5—卡持臂6—卡头

7—锁扣8—锁体9—扣体

11—弹性卡臂12—抵接面13—缓冲件

14—支撑部15—抵接部16—底板

17—复位弹簧18—滑槽19—顶出孔

21—第一突块22—弹性片23—第二突块

24—基部25—凹坑26—凸扣

27—板体部28—转盘部29—扇形轮齿

31—过渡板32—基板33—齿轮

34—限位块35—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多功能储料盒,包括盒体1、转动连接在盒体1上的盒盖2、装设在盒体1与盒盖2之间的复位扭簧3,盒体1上设有容置槽4,容置槽4自盒体1的顶面凹设而成,盒盖2用于遮盖容置槽4;所述盒盖2上设置有卡持臂5,卡持臂5的自由端设置有卡头6,盒体1、盒盖2之间的转动处与卡头6彼此间隔设置,盒体1装设有用于卡持卡头6的锁扣7,锁扣7包括装设在盒体1上的锁体8及滑动连接在锁体8上的扣体9,扣体9上设置有用于卡持卡头6的弹性卡臂11,锁体8设置有用于抵接在弹性卡臂11上的抵接面12。

实际使用时,当需要闭合盒盖2时,转动盒盖2使得盒盖2相对盒体1转动,直至盒盖2的卡头6突伸入锁扣7的扣体9内,利用扣体9的弹性卡臂11卡接住卡头6,此时盒盖2遮盖盒体1的容置槽4,并利用卡头6与锁扣7的配合使得盒盖2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复位扭簧3处于压缩状态,抵接面12抵接住弹性卡臂11,防止复位扭簧3驱动盒盖2使得卡头6与弹性卡臂11分离而致使盒盖2反向转动;当需要开启盒盖2时,滑动扣体9使得抵接面12不再抵接弹性卡臂11,当弹性卡臂11与抵接面12分离后,复位扭簧3在弹性力作用下驱动卡头6与弹性卡臂11彼此分离,进而利用复位扭簧3的弹性力驱动盒盖2反向转动,直至盒盖2处于开合状态,此时盒盖2不再遮盖盒体1的容置槽4;当储料盒的盒体1、盒盖2或锁扣7损坏后,仅需单独更换盒体1、盒体1或锁扣7,无需更换整个储料盒;本发明的储料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储料盒的拆装效率及维修效率,同时降低储料盒的维修成本。

所述盒体1装设有缓冲件13,缓冲件13设置有突伸出容置槽4的底壁的支撑部14及突伸出容置槽4的侧壁的抵接部15,支撑部14的自由端与抵接部15的自由端均容设在容置槽4内,即支撑部14与抵接部15均突伸入容置槽4内。当外界的物件(如茶杯或饮料瓶等)容置到盒体1的容置槽4内之后,利用支撑部14及抵接部15抵接在物件的外表面上,避免物件的外表面直接与盒体1接触,在汽车的行进过程中,利用支撑部14及抵接部15缓冲容置槽4内的物件,避免因汽车的振动颠簸而致使容置槽4内的物件与盒体1发生撞击。优选地,缓冲件13采用硅胶制成,当然,缓冲件13亦可采用乳胶丝或其它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缓冲件13包括贴设在盒体1的外表面上的底板16,支撑部14、抵接部15均与底板16连接,盒体1设置有贯穿容置槽4的底壁的第一通孔及贯穿容置槽4的侧壁的第二通孔,支撑部14经由第一通孔突伸入容置槽4内,抵接部15经由第二通孔突伸入容置槽4内。相较于缓冲件13安装在容置槽4内,在本发明的储料盒的使用过程中,防止物件取出时将缓冲件13一起带出,延长储料盒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强储料盒构造的美观性。

所述支撑部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部14围绕容置槽4的底壁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4呈弧形,抵接部15呈球面形;考虑到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茶杯及饮料瓶均大致为圆形底壁,实际使用时,利用多个支撑部14的环形阵列布局,确保茶杯或饮料瓶稳稳放入到容置槽4内,避免容置槽4内的茶杯或饮料瓶发生侧翻。此外,多个支撑部14支撑起茶杯或饮料瓶,防止茶杯的底壁或饮料瓶的底壁与容置槽4的底壁直接接触,当茶杯或饮料瓶内的少量液体溅出时,可以适当降低甚至避免茶杯或饮料瓶溅出的少量液体粘附到茶杯底壁的外壁面上或饮料瓶底壁的外表面上。

所述锁扣7还包括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锁体8上及扣体9上,锁体8设置有滑槽18及与滑槽18连通的顶出孔19,滑槽18自锁体8一端的外表面凹设而成,顶出孔19贯穿锁体8的另一端,扣体9滑动连接在滑槽18内,复位弹簧17容设在滑槽18内,扣体9远离弹性卡臂11的一端用于遮盖顶出孔19,抵接面12为滑槽18的侧壁。

当需要开启盒盖2时,利用外界的顶出杆经由顶出孔19顶持扣体9,使得扣体9相对锁体8滑动,直至弹性卡臂11从滑槽18内移出,使得抵接面12(即滑槽18的侧壁)不再抵接弹性卡臂11,然后复位扭簧3在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连带弹性卡臂11与抵接面12分离,使得卡头6相对盒体1反向转动,卡头6转动时连带盒盖2相对盒体1反向转动,直至盒盖2转动至开启状态,此时盒盖2打开容置槽4而不再遮盖容置槽4。

所述锁体8上设有第一突块21,第一突块21自锁体8的外表面突设而成,锁体8设有弹性片22,弹性片22设有与第一突块21间隔的第二突块23,盒体1夹持在第一突块21与第二突块23之间。实际制造时,将锁扣7的锁体8插入到盒体1的安装孔内,在锁体8的插入过程中,盒体1的安装孔的内壁挤压锁体8的弹性片22,使得弹性片22内缩,直至第一突块21抵接在盒体1一端的外表面上,此时弹性片22穿过盒体1的安装孔,第二突块23抵接在盒体1另一端的外表面上,利用第一突块21与第二突块23夹持住盒体1,无需借助外界的螺钉等即可实现锁体8与盒体1的安装,提升锁体8与盒体1的安装效率及拆卸效率。

所述扣体9还包括滑动连接在锁体8的滑槽18内的基部24,弹性卡臂11与基部24连接,弹性卡臂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卡臂11位于基部24的同一侧,两个弹性卡臂11朝远离基部24的方向并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突伸而成。当盒盖2闭合时,卡头6挤压进入两个弹性卡臂11之间,两个弹性卡臂11均挤入锁体8的滑槽18内,利用滑槽18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抵接在两个弹性卡臂11上,避免两个弹性卡臂11过于张开而导致卡头6不能被紧紧夹住;当卡头6被两个弹性卡臂11夹住之后,使得盒盖2持续保持在闭合位置。

当需要盒盖2开启时,外界的顶出杆经由顶出孔19顶持扣体9的基部24,进而使得两个弹性卡臂11从滑槽18内移出,滑槽18的侧壁不再顶持两个弹性卡臂11,盒盖2在复位扭簧3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相对盒体1转动,带动卡头6从两个弹性卡臂11之间移出,直至盒盖2转动至开启状态,利用复位扭簧3将盒盖2保持在开启状态。

所述卡头6的两侧均设置有凹坑25,凹坑25自卡头6的外表面凹设而成,两个弹性卡臂11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凸扣26,两个弹性卡臂11的凸扣26用于分别突伸入卡头6两侧的凹坑25内。当卡头6突伸入两个弹性卡臂11之间后,两个弹性卡臂11的凸扣26突伸入卡头6的凹坑25内,利用凸扣26的侧壁与凹坑25的侧壁相互抵接,进而使得弹性卡臂11与卡头6扣合在一起。

所述盒盖2包括用于遮盖容置槽4的板体部27、自板体部27同向突伸而出的两个转盘部28,两个转盘部28均位于板体部27的下方,两个转盘部28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转盘部28分别转动连接在盒体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转盘部28经由外界的枢轴枢接在盒体1上,复位扭簧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复位扭簧3分别装设在两个转盘部28与盒体1之间,卡持臂5与一个转盘部28连接。优选地,两个转盘部28均设有多个限位卡孔,多个限位卡孔围绕转盘部28的转动中心轴线呈环形设置,复位扭簧3的一端容置在一个限位卡孔内,复位扭簧3的另一端抵接在盒体1上,实际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使用者可以有选择地将复位弹簧17装入到任意一个限位卡孔内,进而实现盒盖2转动回复力大小的调节,即实现对开启盒盖2时复位弹簧17的驱动力大小的调节。

通过设置两个转盘部28及两个复位扭簧3,在盒盖2打开或闭合的过程中,确保盒盖2的两端受力均衡,同时确保盒盖2具有足够的弹性力自动开启。本实施例中,板体部27与转盘部28之间的夹角为90°,实际使用时,卡持臂5转过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板体部27的开启或闭合,缩短盒盖2开启时及闭合时所用的时间,提升本发明的储料盒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另一所述转盘部28上设有扇形轮齿29,盒体1可拆卸地连接有过渡板31、装设在过渡板31上的基板32、转动连接在基板32上并与扇形轮齿29啮合的齿轮33,过渡板31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限位块34及彼此间隔的两个卡勾35,两个限位块34分别抵接基板32的上下两端,两个卡勾35分别扣持基板32的左右两端。

通过设置扇形轮齿29及齿轮33,利用扇形轮齿29与齿轮33之间的摩擦力延长盒盖2从闭合状态至开启状态所需的时间,使得盒盖2缓慢开启,防止盒盖2因突然打开而碰撞使用者。此外,当扇形轮齿29的所有齿均与齿轮33啮合完之后,盒盖2即不再转动,防止因盒盖2过度转动而致使盒盖2与盒体1之间发生挤压损伤,延长本发明储料盒的使用寿命。

实际制造时,将过渡板31安装在盒体1上,将基板32装入到两个限位块34之间,利用两个限位块34挡至基板32的上下两端,防止基板32相对过渡板31上下移动;利用两个卡勾35卡持住基板32的左右两端,一方面防止基板32左右移动,另一方面防止基板32从过渡板31上脱落,同时亦无需借助外界的螺钉将基板32与过渡板31连接在一起,提升齿轮33的安装效率及拆卸效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