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372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安全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连接于汽车座椅上供儿童乘坐,并通过安全带把乘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儿童束缚在儿童安全座椅上以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由于儿童安全座椅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儿童在汽车发生紧急制动或意外碰撞时所受到的伤害,因此,儿童安全座椅很快被消费者所接收,并且慢慢普及。随着儿童安全座椅在汽车上的广泛使用,相应地,对用于固定儿童安全座椅的固定机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isofix固定机构正式基于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的。isofix固定机构,它是一个关于在汽车中安置儿童安全座椅的新标准,该标准正为众多的汽车制造商所接受,而制造上述的标准的目的就是使得儿童安全座椅的安装变动快速和简单。具体操作是,在汽车出厂时,汽车制造商就在汽车座椅上安装有isofix接口,而儿童安全座椅的生厂商只需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安装isofix接头即可,借助isofix接头插入isofix接口内,从而使儿童安全座椅可以轻易的连接于汽车座椅上,因而实现所有安装在汽车上的儿童安全座椅具有互换性的目的。

目前,现有的isofix固定机构都是以插接扣合的方式插接于汽车上的isofix接口内的,其安装方便,但是解锁时,其需要很大的作用力才能解锁。尤其是负载时,由于行驶时儿童安全座椅一般会往前推,isofix接口便会紧紧的拉住isofix接口,导致isofix开启时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推动推钮进行解锁。另外一方面,由于其解锁需要较大的作用力,因而其通常只设有一个推钮7用于解锁,而在某些情况下,则有可能误启而意外解锁,因而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减少负载开启力,并具有防误操作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其包括连接框架、卡合件、驱动件,在所述连接框架的一端设有呈开口状的锁合腔,所述卡合件设有卡勾部,当连接物卡入所述锁合腔时,所述卡合件的卡勾部旋入所述锁合腔而封闭所述锁合腔的开口,且所述卡合件的卡勾部可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旋出所述锁合腔而开启所述锁合腔的开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件上设有跑道型的活动孔,在所述活动孔内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框架固接,所述活动孔的大小使得所述卡合件可相对所述第一销轴转动并沿所述驱动件的移动方向进行位移,在所述连接框架的设有锁合腔的一端端部内设有可抵接所述卡勾部的第一阻挡部,当向外拉动卡接在所述锁合腔内的连接物时,所述连接物作用于所述卡勾部而带动所述卡合件运动至其卡勾部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相抵接而减少通过驱动件限制卡勾部不主动从锁合腔旋出时的作用力,进而可减少通过驱动件驱使卡勾部旋出所述锁合腔时所需的开启作用力。

所述卡合件设有向内凹陷的抵接部,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可卡入所述抵接部,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推钮连接,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卡合件之间设有弹性牵引件,所述弹性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卡合件连接。

在所述推钮上设有防误启保护件,所述防误启保护件与所述推钮联动,在锁紧状态下,所述防误启保护件限制住所述推钮而使得所述推钮无法被推动,当操作所述防误启保护件时,所述防误启保护件对所述推钮的限制被解除而使得所述推钮可被推动。

在所述连接框架上设有安装所述推钮的推钮孔,在所述推钮孔的内壁上设有内凹的定位部,所述推钮设于所述推钮孔内并可沿推钮孔方向移动,所述防误启保护件与所述推钮连接,所述防误启保护件可沿与所述推钮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按压,在所述防误启保护件上设有形状与所述定位部相匹配的凸部,在锁紧状态下,所述防误启保护件的凸部卡与所述定位部内而可限制所述推钮移动,当沿与推钮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按压所述防误启保护件时,所述凸部脱出所述定位部而解除对所述推钮的限制。

在所述推钮上设有安装所述防误启保护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推钮孔垂直,所述防误启保护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防误启保护件的顶部伸出所述安装孔而延伸至所述推钮孔,在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误启保护件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框架或推钮抵接。

所述连接框架被构造成具有可抵接所述卡合件的第二阻挡部,当所述卡勾部运动至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相抵接时,所述卡合件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接。

所述第一阻挡部由所述连接框架的壁部向其内部延伸而形成,其突出于所述连接框架的内壁,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驱动件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二阻挡部由所述连接框架本身的形状而形成,所述连接框架的设有锁合腔的一端被构成具有倾斜的角度,该倾斜的角度与所述卡合件的移动方向及卡合件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卡合件移动至其卡勾部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相抵接时,所述卡合件与所述连接框架的设有倾斜的角度的内壁相抵接。

本发明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在卡合件上设置跑道型的活动孔,并在连接框架上设置阻挡部,从而使得所述卡合件具有一定的位移而可活动至其卡勾部与所述阻挡部抵接,从而可由阻挡部和设于活动孔内的第一销轴来阻挡卡合件的转动,进而将原本由驱动件限制卡合件转动的作用力转移到阻挡部和第一销轴上,从而可减少所述驱动件所承受的作用力,进而可容易通过推钮带动所述驱动件从所述卡合件的抵接部内脱出,从而实现以较小的开启力进行开锁。此外,本发明还设有防误启保护件,其在锁紧状态时可限制推钮运动,使得推钮无法被推动,从而避免误启而意外打开所述连接机构。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使用方便,可减少用户打开时所需的开启力,并可避免误启,其可提高安全性,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卡合件所在平面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处于锁紧时的剖视图,该视图示出了卡入连接物时进行锁紧时的状态。

图4是处于锁紧时的另一剖视图,该视图示出了卡合件由于被外拉而使得其卡勾部与第一阻挡部抵接时的状态。

图5是处于打开时的剖视图,该视图示出了卡合件在推钮作用下而使其卡勾部旋出第一阻挡部时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的锁紧和打开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卡合件、驱动件和推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沿防误启保护件进行剖切时的剖视图,该图省去了外壳。

图10是沿防误启保护件的凸部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视图示出了防误启的运动结构。

图11是去掉外壳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推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防误启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连接框架1、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调节孔13、锁合腔14、销轴孔15、推钮孔16、定位部17、第一阻挡部18、第二阻挡部19、卡合件2、活动孔21、卡勾部22、抵接部23、挂孔24、驱动件3、通孔31、限制部32、插孔33、第一销轴41、第二销轴42、弹性牵引件5、防误启保护件6、凸部61、弹簧孔62、凸沿63、推钮7、定位柱71、手柄部72、安装孔73、色彩标识74、外壳8、上壳81和下壳82、复位弹簧9。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在负载开启时开启力较大的问题,其次在于解决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易误启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要点在于,将卡合件2的活动孔21设置成跑道型,并在连接框架1的内部设置阻挡部,从而可将传统的通过驱动件3限制卡合件2运动的结构改变成通过连接框架1的的阻挡部来限制卡合件2的运动,从而减少对驱动件3的依赖,使得卡合件2的锁紧不仅仅由驱动件3决定,从而减少驱动件3在卡合件2锁紧时所承受的作用力,进而可减少通过驱动件3驱使卡合件2开启时所需的开启作用力。其次,本发明通过还通过设置防误启保护件6来防止推钮7的误启,从而可进一步加强儿童安全座椅连接结构的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7、图8所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框架1、卡合件2、驱动件3、第一销轴41、弹性牵引件5、防误启保护件6、推钮7。进一步的,其还可包括外壳8。

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框架1包括对合连接的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所述连接框架1整体呈长状,其一端用来连接汽车座椅上的isofix接口,其另一端用来与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所述连接框架1的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连接的一端通常设有若干个调节孔13,其用于调节与儿童安全座椅连接的位置。所述连接框架1的用来连接isofix接口的一端被构造成具有呈开口状的锁合腔14。所述锁合腔14由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端部内凹而形成,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端部设有形状相同的内凹口,所述内凹口便形成了所述锁合腔14。

如图7、图14所示,在所述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分别设有销轴孔15,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销轴41。当所述第一销轴41安装于所述销轴孔15内时,所述第一销轴41与所述连接框架1垂直。

如图7、图14所示,在所述连接框架1上还还设有推钮孔16,其用于装设所述推钮7和防误启保护件6。所述推钮孔16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其为矩形孔。在为实现防误启保护功能,在所述推钮孔16的内壁上设有内凹的定位部17。为使用力均匀,在所述推钮孔16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定位部17。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而设置一个或多个定位部17。所述定位部17的形状不限,其可用于卡持而阻止物件自动脱出即可。所述推钮孔16既可设于第一连接框架1上,也可设于第二连接框架1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框架1和第二连接框架1上设有位置和形状分别相对应的推钮孔16。

如图7、图14所示,为减轻开启作用力,在所述连接框架1上设有阻挡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包括第一阻挡部18和第二阻挡部19。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也可仅包括第一阻挡部18。所述第一阻挡部18设于所述连接框架1的设有锁合腔14的一端的内部,其由连接框架1的壁部向连接框架1的内部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阻挡部18是形成于所述连接框架1内壁上并突出于该内壁的突出物。所述第一阻挡部18与驱动件3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同时,其还垂直于所述第一销轴41。所述第一阻挡部18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定,其不局限于说明书附图中所示意的具体形状。所述第一阻挡部18的位置,与所述卡合件2的形状及卡合件2的活动孔21的尺寸相关联,其应在卡合件2沿锁合腔14方向移动至最大位移时而阻挡所述卡合件2的卡勾部22,使得卡勾部22无法主动从所述锁合腔14内旋出,从而保持锁紧状态。同时,所述第一阻挡部18还可用于在卡合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抵接所述卡合件2的卡勾部22和抵接部23之间的部位,使得卡合件2保持该打开状态。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阻挡部19用于辅助阻挡,当所述卡合件2的卡勾部22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阻挡部18抵接时,所述第二阻挡部19用于与所述卡合件2的其他部位相抵接,从而进一步加强阻挡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部19由所述连接框架1本身的形状而形成。所述连接框架1的设有锁合腔14的一端被构造成具有倾斜的角度,该倾斜的角度与所述第一阻挡部18分别位于所述锁合腔14的两侧,该倾斜的角度与所述卡合件2的形状及移动路径相匹配,其可在卡合件2移动至与第一阻挡部18相抵接时与所述卡合件2的外壁相抵接,从而与所述第一阻挡部18共同阻挡所述卡合件2,使得卡合件2在处于锁紧状态时使其卡勾部22无法主动从所述锁合腔14内旋出,从而在保持锁紧状态的同时减少驱动件3所承受的作用力,或者在所述卡合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而阻挡所述卡合件2继续转动而保持该打开状态。

所述第一阻挡部18和第二阻挡部19既可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1上,也可形成在第二连接框架1上,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其共同设于第一连接框架1上。

如图1~图8所示,所述卡合件2用于使所述锁合腔14的开口打开或关闭,其呈块状。在所述卡合件2上设有活动孔21,所述活动孔21呈跑道形状,其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销轴41的外径,从而使得所述卡合件2既可绕所述第一销轴41转动,并可改变所述卡合件2相对所述第一销轴41转动时的中心,从而使得所述卡合件2可相对所述第一销轴41沿驱动件3的移动方向产生位移。所述卡合件2通过其活动孔21而套设于所述第一销轴41上,并可进行转动。在所述卡合件2设有卡勾部22,所述卡勾部22朝向所述锁合腔14和所述第一阻挡部18,当所述卡勾部22旋入所述锁合腔14时,其可封闭住所述锁合腔14的开口而与所述锁合腔14共同形成环状的通孔31,从而可使得连接物连接在其内而无法松脱,进而实现连接功能。所述卡勾部22的形状应使得当其旋出所述锁合腔14时,其不遮挡所述锁合腔14,从而可打开所述锁合腔14的开口而释放连接物。此外,在所述卡勾部22上还设有向内陷的抵接部23。所述抵接部23朝向所述驱动件3方向,其用于插接所述驱动件3的端部,从而可通过驱动件3限制所述卡合件2转动,进而保持锁紧状态。所述抵接部2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与所述驱动件3的端部形状相匹配。此外,在所述卡合件2上还设有挂孔24,其用于连接所述弹性牵引件5。本实施例中,所述挂孔24与所述卡勾部22位于所述活动孔21的不同侧,从而使得所述弹性牵引件5可带动所述卡合件2转动而使得其卡勾部22旋入旋出所述锁合腔14。

如图2~图8所示,所述驱动件3用于驱使所述卡合件2运动,其呈条形。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件3的一端对应于所述卡合件2的抵接部23而可插入至所述抵接部23内,其另一端与所述推钮7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卡合件2之间设有弹性牵引件5。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牵引件5为弹簧,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牵引件5也可为其他弹性物体。在所述驱动件3的中部设有通孔31,其用于挂接所述弹性牵引件5。所述弹性牵引件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合件2的挂孔24内,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3的通孔31内。所述弹性牵引件5处于拉伸状态,其可提供较大的牵引力。为使所述驱动件3保持直线位移,在所述驱动件3上设有突出的限制部32,在所述连接框架1上设有相应的限制槽,所述限制部32插装于所述限制槽内并可进行直线位移。于此同时,还可在所述驱动件3的一侧设置第二销轴42,利用第二销轴42来保持驱动件3的直线位移。所述第二销轴42可通过公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1和第二连接框架1之间,并与所述驱动件3的表面相切。所述驱动件3与所述推钮7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驱动件3的端部设有若干个插孔33,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推钮7。

如图8所示,所述推钮7用于推动实现解锁,其与所述驱动件3固定连接,其设于所述连接框架1的推钮孔16内,并可沿所述推钮孔16进行推动。为避免误启,所述推钮7与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联动设置,在锁紧状态下,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限制住所述推钮7而使得所述推钮7无法被推动,当操作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时,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对所述推钮7的限制被接触而使得所述推钮7可被推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所述推钮7的侧部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柱71,其与所述驱动件3的插孔33位置相对应,其定位柱71插装于所述驱动件3的插孔33内而与所述驱动件3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推钮7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手柄部72,所述手柄部72用于用户作用而推动所述推钮7。所述手柄部72穿过所述连接框架1的推钮孔16而伸出至所述连接框架1外。在所述推钮7的中部设有安装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的安装孔73。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73与所述手柄部72相邻,其由推钮7的顶部贯通至推钮7的底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73也可设于推钮7的其他部位,其也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成盲孔状。所述安装孔73的形状尺寸与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的外部形状相匹配。为方便显示该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的打开或锁紧状态,在所述推钮7的顶部表面上还设有色彩标识74。当未推动所述推钮7时,所述色彩标识74暴露于所述推钮孔16而可被观察到,当推动所述推钮7时,所述色彩标识74随推钮7的移动而被推至被所述连接框架1遮挡住。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色彩标识74显露出来时,表示该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处于锁紧状态,当所述色标识74被遮挡时,表示该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10所示,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装设于所述推钮7的安装孔73内,其用于防止推钮7被意外推动。如图10、图13所示,在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的侧壁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即所述安装孔73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凸部61。所述凸部61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推钮孔16上的定位部17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凸部61可嵌入至所述定位部17内而阻止所述推钮7移动。为使防误启保护件6在释放后复位,在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框架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相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框架1相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安装孔73为盲孔,则所述复位弹簧9的一端与防误启保护件6相抵接,其另一端则与所述安装孔73的底部,即推钮7相抵接。为方便装设所述复位弹簧9,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3所示,在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的底侧还设有弹簧孔62,所述弹簧孔62为盲孔,其由防误启保护件6的底部沿其顶部方向内凹延伸而成。为使的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不脱出所述推钮7的安装孔73,在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的底部设有突出于其侧壁表面的凸沿63,在所述安装孔73内设有与之相应的台阶,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安装于所述推钮7的安装孔73内时,防误启保护件6的凸沿63被所述安装孔73内的台阶所限制住而无法从安装孔73内脱出,而只能沿弹簧方向按压进行移动。

此外,其还可包括有外壳8。所述外壳8包括对合连接的上壳81和下壳82。所述上壳81和下壳82的形状与所述连接框架1的形状相匹配,其对合连接而将所述连接框架1包围在其内部。在所述外壳8上设有与所述锁合腔14和推钮孔16相对应的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外壳8将所述所述连接框架1包围在其内部,而只露出所述锁合腔14、推钮7及防误启保护件6。

藉此,便形成了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连接机构。

如图5所示,在打开状态下,所述推钮7和防误启保护件6由所述推钮孔16而伸出至所述推钮孔16外,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的凸部61不位于所述推钮孔16的定位部17内,其凸部61的顶部位于所述连接框架1的内侧,所述色彩标识74被遮挡,所述推钮7位于距离所述锁合腔14最远的距离处;而卡合件2在弹性牵引件5的作用下而处于打开状态,其卡勾部22位于所述锁合腔14的开口外而使所述锁合腔14呈开口状,而卡合件2的侧壁与第二阻挡部19,即连接框架1的内壁抵接,卡勾部22和抵接部23之间的部位与第一阻挡部18抵接而使得所述卡合件2保持该打开状态。

如图6a、6b所示,当卡入isofix接口时,所述isofix接口作用于所述卡勾部22与所述抵接部23之间的部位上,从而使所述卡合件2的卡勾部22向第一抵接部18方向转动而旋入所述锁合腔14,从而封闭住该锁合腔14的开口;此时,所述驱动件3沿锁合腔14方向移动而插入至所述卡合件2的抵接部23内,锁住所述卡合件2而使得其无法继续转动;同时,所述卡合件2的移动带动所述推钮7朝锁合腔14方向移动。当所述推钮7移动至最大位置时,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的凸部61对应于所述推钮孔16上的定位部17,此时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向上回弹,从而使得所述凸部61的顶部上移至所述推钮孔16的定位部17内而限制住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和推钮7,使得推钮7无法进行任何移动,从而防止所述推钮7被误操作开启。此时,其处于锁紧时的状态如图3、图6b所示,同时,该状态也是空载时的状态。

如图6c所示,当处于负载状态时,汽车行驶过程中,儿童安全座椅会前推,而儿童安全座椅前推时会使得isofix接口(图6中的黑色填充物)对所述卡合件2的卡勾部22施加作用力而朝锁合腔14方向拉动所述卡勾部22,使得所述卡合件2最大移动至其卡勾部22被所述第一阻挡部18所阻挡,其内壁被所述第二阻挡部19所阻挡,此时,如图4、图6c所示,第一阻挡部18和第二阻挡部19共同阻止所述卡勾部22由所述锁合腔14内旋出。由于所述卡合件2的活动孔21大于所述第一销轴41的外径,卡合件2的转动中心便会偏离而使得其与所述驱动件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卡合件2的抵接部23与所述驱动件3的端部错开一定距离,进而使得整个卡合件2主要由所述第一阻挡部18、第一销轴41、第二阻挡部19来限制其转动,而驱动件3仅提供小部分作用力或不提供作用力来限制所述卡合件2转动。这样,当需要解锁时,按压所述防误启保护件6,并轻轻用力推动所述推钮7,所述驱动件3的端部便可较容易的从所述抵接部23脱出,而卡合件2在所述弹性牵引件5的牵引下,其绕所述第一销轴41转动,且其转动中心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其卡勾部22可旋出所述锁合腔14而打开所述锁合腔14的开口,其过程如图6c至图6d所示。当所述卡合件2转动时,其最大转动至其侧壁被所述第二阻挡部19所阻挡,其卡勾部22与抵接部23之间的部位被所述第一阻挡部18阻挡,从而可保持住该开口打开状态(如图5所示)。在上述解锁过程中,由于整个卡合件2主要由第一阻挡部18、第一销轴41、第二阻挡部19来限制其转动,因而驱动件3仅提供小部分作用力或不提供作用力来限制所述卡合件2转动,因此,便可减少负载开启力,使得该连接机构易于推动推钮进行解锁。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