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部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370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导电部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部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设置于车辆的电装件通过将电装件经由接地线、接地端子、托架等与车身电连接的所谓车身接地来接地(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1873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其中,存在车身、托架的表面通常由具有防锈性的涂膜(以下称作“防锈涂膜”。)覆盖的情况。因此,当将接地端子(导电部件)固定于车身、托架等(被固定构件)时,为了确保接地端子与车身、托架等的导通性,需要将供接地端子固定的部分的防锈涂膜剥离。其结果是,有可能在剥离了防锈涂膜的部分生锈,从而导致防锈性降低。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被固定构件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确保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之间的导通性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具备:被固定构件,其用于配置导电部件,且具有导电性;以及按压构件,其对配置于所述被固定构件的所述导电部件进行按压而将所述导电部件固定于所述被固定构件,所述被固定构件具备在通过所述按压构件固定了所述导电部件时被按压的被按压面,所述被固定构件中的至少所述被按压面由防锈涂膜覆盖,所述防锈涂膜具有呈层状重叠的多个金属薄片以及将所述多个金属薄片结合的粘合剂。

(2)在上述导电部件固定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按压构件为螺栓,在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被固定构件的所述被按压面之间夹持所述导电部件,在所述被固定构件设置有供所述螺栓螺纹接合的螺栓孔。

(3)在上述导电部件固定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螺栓具有导电性,所述螺栓中的与所述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面、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以及所述螺栓孔的内壁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由所述防锈涂膜覆盖。

(4)在上述导电部件固定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导电部件为接地端子,所述被固定构件为车身以及车身侧托架中的任一者。

在上述(1)的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中,被固定构件的被按压面由具有呈层状重叠的多个金属薄片以及将多个金属薄片结合的粘合剂的防锈涂膜覆盖。由此,当防锈涂膜受到导电部件按压时,防锈涂膜被压缩,多个金属薄片彼此接触,防锈涂膜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通过防锈涂膜来导通,因此,无需剥离被固定构件的防锈涂膜就能够确保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之间的导通性。因此,上述(1)的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无需使被固定构件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确保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之间的导通性。

在上述(2)的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中,按压构件为螺栓,在螺栓的头部与被固定构件的被按压面之间夹持导电部件,在被固定构件设置供螺栓螺纹接合的螺栓孔。由此,防锈涂膜当螺栓紧固时在螺栓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容易被压缩而具有导电性,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通过防锈涂膜来导通。因此,上述(2)的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无需使被固定构件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容易地确保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之间的导通性。

在上述(3)的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中,螺栓具有导电性,螺栓中的与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面、螺栓的外螺纹部以及螺栓孔的内壁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由防锈涂膜覆盖。由此,防锈涂膜当螺栓紧固时具有导电性。因而,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导通,除此之外,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通过螺栓来导通,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之间的导通路径增加。因此,上述(3)的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无需使被固定构件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确保导电部件与被固定构件之间的导通性。

在上述(4)的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中,导电部件为接地端子,被固定构件设置于车身以及车身侧托架中的任一者,因此,通过将设置于车辆的电装件与接地端子连接,无需剥离被固定构件的防锈涂膜而通过车身接地就能够实现电装件的接地。因此,上述(4)的方案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无需使被固定构件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实现车身接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图1的防锈涂膜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中的第二螺栓的紧固扭矩与电阻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的示意剖视图。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中,导电部件为接地端子100。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具备托架10(被固定构件、车身侧托架)、第一螺栓20以及第二螺栓30(按压构件)。

托架10例如通过铁等金属材料而形成为平板状,具有导电性。在托架10的一侧部(第一侧部)11(图1中为右侧部)的上表面10a形成有供第一螺栓20插通的第一插通孔51。托架10的一侧部11配置于车身200的表面200a。在车身200设置有供第一螺栓20螺纹接合的第一螺栓孔61。

在托架10的另一侧部(第二侧部)12(图1中为左侧部)的上表面10a配置有接地端子100。在接地端子100形成有供第二螺栓30插通的端子插通孔50。在托架10的另一侧部12的上表面10a中的与端子插通孔50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供第二螺栓30插通的第二插通孔52。

在另一侧部12的下表面10b处,在第二插通孔52的外侧部分,以中心与第二插通孔52的中心一致的方式焊接有焊接螺母70。焊接螺母70具有供第二螺栓30螺纹接合的第二螺栓孔62(螺栓孔)。

第一螺栓20通过金属材料形成,具有导电性。第一螺栓20的外螺纹部22插通托架10的第一插通孔51并与车身200的第一螺栓孔61螺纹接合。由此,托架10的一侧部11被第一螺栓20的头部21按压,由头部21与车身200的表面200a夹持而固定于车身200。

第二螺栓30通过金属材料形成,具有导电性。第二螺栓30的外螺纹部32插通接地端子100的端子插通孔50与托架10的第二插通孔52并与焊接螺母70的第二螺栓孔62螺纹接合。由此,接地端子100被第二螺栓30的头部31按压,由头部31与托架10的被按压面10c夹持而固定于另一侧部12。被按压面10c是在通过紧固第二螺栓30来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受到接地端子100按压的部分。

在托架10的表面、第一螺栓20的表面、第二螺栓30的表面以及焊接螺母70的表面分别通过交美特(注册商标)而形成防锈涂膜80。通过在托架10的表面形成防锈涂膜80,在托架10的被按压面10c形成防锈涂膜80。

图2是防锈涂膜80的剖视图。图2示出形成于托架10的被按压面10c的防锈涂膜80的剖面。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于其他面的防锈涂膜80的剖面也与图2相同。

如图2所示,防锈涂膜80具有呈层状层叠的多个金属薄片81、以及将多个金属薄片81结合的粘合剂82。金属薄片是形成为薄片状(扁平状)的金属颗粒。防锈涂膜80通过如此构成而具有防锈性以及绝缘性。防锈涂膜80当被按压时维持防锈性,并且防锈涂膜80变形而使多个金属薄片81彼此接触,由此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防锈涂膜8当解除按压状态时再次具有绝缘性。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中,以下,对第一螺栓20以及第二螺栓30紧固时的导通性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当第一螺栓20紧固时,第一螺栓20与托架10通过防锈涂膜80、80来导通。具体说明,当第一螺栓20紧固时,在第一螺栓20的头部21的下表面形成的防锈涂膜80与在托架10的一侧部11的上表面10a形成的防锈涂膜8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被按压。由此,双方的防锈涂膜80、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第一螺栓20的头部21与托架10的一侧部11通过双方的防锈涂膜80、80来导通。

另外,当第一螺栓20紧固时,第一螺栓20与车身2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具体说明,当第一螺栓20紧固时,在第一螺栓20的外螺纹部22的表面形成的防锈涂膜8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被按压。由此,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第一螺栓20的外螺纹部22与车身2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

另外,当第一螺栓20紧固时,托架10与车身2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具体说明,当第一螺栓20紧固时,在托架10的一侧部11的下表面10b形成的防锈涂膜8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被按压。由此,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托架10的一侧部11与车身2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

当第二螺栓30紧固时,第二螺栓30与接地端子1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具体说明,当第二螺栓30紧固时,在第二螺栓30的头部31的下表面形成的防锈涂膜8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被按压。由此,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第二螺栓30的头部31与接地端子1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

另外,当第二螺栓30紧固时,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具体说明,在托架10的被按压面10c形成的防锈涂膜8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被按压。由此,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

因而,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中,当第一螺栓20以及第二螺栓30紧固时,至少形成以下的四个导通路径a~d。

(1)导通路径a:从接地端子100经由托架10到达车身200的导通路径

(2)导通路径b:从接地端子100经由托架10与第一螺栓20到达车身200的导通路径

(3)导通路径c:从接地端子100经由第二螺栓30与托架10到达车身200的导通路径

(4)导通路径d:从接地端子100经由第二螺栓30、托架10与第一螺栓20到达车身200的导通路径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作为被固定构件的托架10的被按压面10c由具有呈层状重叠的多个金属薄片81、以及将多个金属薄片81结合的粘合剂82的防锈涂膜80覆盖。由此,防锈涂膜80当受到作为导电部件的接地端子100按压时,防锈涂膜被压缩,多个金属薄片81彼此接触而使防锈涂膜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因此,无需剥离托架10的防锈涂膜80就能够确保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之间的导通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无需使托架10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确保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之间的导通性。

另外,在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中,按压构件为第二螺栓30,在第二螺栓30的头部31与托架10的被按压面10c之间夹持接地端子100,在托架10设置供第二螺栓30螺纹接合的第二螺栓孔62。由此,防锈涂膜80当第二螺栓30紧固时在第二螺栓30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容易被压缩而具有导电性,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无需使托架10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容易地确保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之间的导通性。

另外,第二螺栓30具有导电性,第二螺栓30的与接地端子100接触的接触面、第二螺栓30的外螺纹部32以及第二螺栓孔62的内壁面由防锈涂膜80覆盖。由此,防锈涂膜80当第二螺栓30紧固时具有导电性。因而,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导通,除此之外,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通过第二螺栓30来导通,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之间的导通路径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无需使托架10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提高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之间的导通性。

另外,导电部件为接地端子100,被固定构件为设置于车身200的托架10,因此,通过将设置于车辆的电装件(未图示)与接地端子100连接,无需剥离托架10的防锈涂膜80而是通过车身接地就能够实现电装件的接地。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无需使托架10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实现车身接地。

(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的示意剖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具备车身200(被固定构件)以及螺栓110(按压构件)。

在车身200的表面配置有接地端子100。在车身200的表面中的与接地端子100的端子插通孔50对应的部分设置有供螺栓110螺纹接合的螺栓孔120。

螺栓110由金属材料形成,具有导电性。螺栓110的外螺纹部112插通接地端子100的端子插通孔50并与车身200的螺栓孔120螺纹接合。由此,接地端子10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被螺栓110的头部111按压。接地端子100由螺栓110的头部111与车身200的被按压面200c夹持而固定于车身200。被按压面200c是在螺栓110按压接地端子100时车身200的表面中的受到接地端子100按压的部分。

在车身200的表面以及螺栓110的表面分别形成有防锈涂膜80。由此,在车身200的被按压面200c形成有防锈涂膜80。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中,以下,对螺栓110紧固时的导通性进行说明。

当螺栓110紧固时,接地端子100与车身2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具体说明,当螺栓110紧固时,在车身200的被按压面200c形成的防锈涂膜8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被按压。由此,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接地端子100与车身2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

另外,当螺栓110紧固时,螺栓110与接地端子1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具体说明,当螺栓110紧固时,在螺栓110的头部111的下表面形成的防锈涂膜8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被按压。由此,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螺栓110的头部111与接地端子1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

另外,当螺栓110紧固时,螺栓110与车身200经由防锈涂膜80来导通。具体说明,当螺栓110紧固时,在螺栓110的外螺纹部112的表面形成的防锈涂膜80在所产生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被按压。由此,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螺栓110的外螺纹部112与车身2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

因而,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中,当螺栓110紧固时,至少形成以下的两个导通路径e、f。

(1)导通路径e:从接地端子100直接到达车身200的导通路径

(2)导通路径f:从接地端子100经由螺栓110到达车身200的导通路径

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具备供接地端子100配置的车身200、以及对配置于车身200的接地端子100进行按压而使其固定于车身200的螺栓110。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中,在螺栓110按压接地端子100时受到接地端子100按压的车身200的被按压面200c形成有防锈涂膜80。

由此,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当防锈涂膜80在接地端子100固定时受到接地端子100按压时,防锈涂膜80变形,多个金属薄片81彼此接触而使防锈涂膜80具有导电性。其结果是,接地端子100与车身200通过防锈涂膜80来导通,因此,无需剥离车身200的防锈涂膜80就能够确保接地端子100与车身200之间的导通性。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无需使车身200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确保接地端子100与车身200之间的导通性。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导电部件为接地端子100,被固定构件为车身200。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设置于车辆的电装件(未图示)与接地端子100连接,无需剥离车身200的防锈涂膜80而通过车身接地就能够实现电装件的接地。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01无需使车身200的防锈性降低就能够实现车身接地。

接下来,示出实施例以及实验结果来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说明的实施例仅是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201的剖视图。在实施例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201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实施例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201中,在车身200与托架10之间夹设有绝缘纸210。第二螺栓30在绝缘纸210的下方侧与螺母220螺纹接合。螺母220与托架10夹持绝缘纸210。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例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201中,测定相对于第二螺栓30的紧固扭矩的电阻值。向接地端子100流通电流,在车身200侧测定电阻值。将测定结果示于图5的图表。

图5是示出实施例的导电部件固定结构201中的第二螺栓30的紧固扭矩与电阻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如图5的图表所示可知,当第二螺栓30的紧固扭矩(换言之,所产生的轴向力)变大时,电阻值变低。也就是说,当接地端子100固定于托架10时,接地端子100与托架10之间的防锈涂膜80被按压,从而确保导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参照附图来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其技术范围内考虑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为接地端子100,但导电部件并不限定于接地端子100,只要是被按压构件按压而具有通电性的部件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构件而采用第二螺栓30,在第二实施方式作为按压构件而采用螺栓110,但按压构件并不限定于第二螺栓30以及螺栓110,只要是按压导电部件而将其固定于被固定构件的部件即可。因而,例如,按压构件也可以是具有规定的压接力的夹子、夹紧构件等。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螺栓30的表面形成防锈涂膜8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螺栓110的表面形成防锈涂膜80,但也可以在第二螺栓孔62、螺栓孔120的内壁面形成防锈涂膜80。另外,也可以在螺栓(第二螺栓30、螺栓110)的表面与螺栓孔(第二螺栓孔62、螺栓孔120)的内壁面的双方形成防锈涂膜8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作为被固定构件的托架10的表面以及第二螺栓30的表面形成防锈涂膜8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车身200的表面以及螺栓110的表面形成防锈涂膜80,但只要至少在被固定构件的被按压面(托架10的被按压面10c、车身200的被按压面200c)形成防锈涂膜80即可。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将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101应用于车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导电部件固定结构1、101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车辆,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用途。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适当置换成公知的构成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