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风道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83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风道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均是采用冷凝器外置设计。具体的做法是在汽车的顶部设置用以容纳冷凝器的壳体,并且在壳体的顶部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内与冷凝器换热后在从排风口排出。采用这样的结构,容易出现积雪将进风口和排风口堵住,造成空气流通不畅,影响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风道结构及汽车,其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能够保证风道畅通,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用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和挡板;

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和侧壁,所述侧壁为两个,并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两侧,形成向下开口的容纳腔;

在所述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至少一个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轴线水平的第二通气孔,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进入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二通气孔流出,或者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进入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一通气孔流出;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上方,并连接在所述顶板上,用以遮挡所述通气孔。

较优地,还包括第一风机;

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通气孔或第二通气孔对应;用以驱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进入或流出。

较优地,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并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对应的位置,以驱动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进入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二通气孔流出。

较优地,两个所述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气孔;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壁上的所述第二通气孔相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与两个所述侧壁上的所述第二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

较优地,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上,以驱动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进入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一通气孔流出。

较优地,两个所述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气孔;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通气孔相对应。

较优地,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隔板,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隔板能够将所述第一通气孔分隔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对应的第一通气孔a和与第二容纳腔对应的第一通气孔b,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中;

两个所述侧壁分别为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对应的第一侧壁和与第二容纳腔对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通气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通气孔a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二通气孔b;

所述第一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内部,并分别对应所述第二通气孔a和所述第二通气孔b。

较优地,还包括连接部件;

所述挡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并能够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允许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

较优地,所述连接部件为格栅。

较优地,所述连接部件竖直设置;和/或,在沿气流进入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方向所述连接部件向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倾斜。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盖和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汽车用风道结构;

所述汽车用风道结构的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车盖上,并且所述容纳腔的所述开口正对所述车盖。

较优地,所述车盖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用以使所述汽车的内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通气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换热器,并且在与所述第四通气孔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能够驱动所述汽车内部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气孔进入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后通过所述第四通气孔流回所述汽车内部。

本发明的提供的汽车用风道结构,采用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上方,并连接在所述顶板上,用以遮挡所述通气孔的技术方案,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能够保证风道畅通,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汽车用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的汽车用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中的汽车中的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顶板;111、第一通气孔;112、第一通气孔a;113、第一通气孔b;12、侧壁;121、第二通气孔;122、第一侧壁;123、第二侧壁;124、第二通气孔a;125、第二通气孔b;13、容纳腔;131、第一容纳腔;132、第二容纳腔;14、隔板;2、挡板;3、第一换热器;4、第一风机;5、连接部件;6、车盖;61、第三通气孔;62、第四通气孔;7、第二换热器;8、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用风道结构,包括壳体1和挡板2。壳体1包括顶板11和侧壁12,侧壁12为两个,并分别连接在顶板11的两侧,形成向下开口(图未示出)的容纳腔13。在容纳腔13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器3,顶板11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11,至少一个侧壁12上设置有轴线水平的第二通气孔121,外部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111进入容纳腔13,并与第一换热器3换热后从第二通气孔121流出,或者外部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121进入容纳腔13,并与第一换热器3换热后从第一通气孔111流出。挡板2设置在第一通气孔111的上方,并连接在顶板11上,用以遮挡通气孔。由于挡板2设置在第一通气孔111的上方,能够防止积雪对第一通气孔111造成封堵,同时由于第二通气孔121的轴线为水平的,积雪也不可能对第二通气孔121在成封堵,因此能够保证容纳腔13内气流畅通,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具体使用时可将壳体1设置在车盖6上,并且使容纳腔13的开口与车盖6相对。其中第一换热器3可以是冷凝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风机4。第一风机4设置在容纳腔13内部,并与第一通气孔111或第二通气孔121对应;用以驱动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111和第二通气孔121进入或流出。通过将第一风机4设置在容纳腔13内部,能够避免第一风机4裸露在壳体1的外部,进而避免第一风机4冻结导致无法启动的现象发生。

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第一风机4为离心风机,并设置在与第二通气孔121对应的位置,以驱动外部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111进入容纳腔13、与第一换热器3换热后从第二通气孔121流出。在实际制作中,可如图中所示,两个侧壁12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121。此时第一换热器3的数量也可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侧壁12上的第二通气孔121相对应,同理第一风机4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与两个侧壁12上的第二通气孔121相对应的位置。

挡板2与壳体1之间具体的连接方式可如图1中所示,包括连接部件5。挡板2通过连接部件5连接在壳体1上,并能够与壳体1之间形成允许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其中,连接部件5可以为格栅,但并不限于此。具体地,连接部件5竖直设置;和/或,在沿气流进入第一通气孔111的方向连接部件5向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倾斜。这样可以使雨雪顺利排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第一风机4设置在与第一通气孔111相对应的位置上,以驱动外部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121进入容纳腔13、与第一换热器3换热后从第一通气孔111流出。其中第一风机4也可以采用离心风机。进一步地,如图中所示,两个侧壁12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121。第一换热器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第二通气孔121相对应。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容纳腔13内设置有隔板14,以将容纳腔13分隔成第一容纳腔131和第二容纳腔132,隔板14能够将第一通气孔111分隔成与第一容纳腔131对应的第一通气孔a112和与第二容纳腔132对应的第一通气孔b113,第一换热器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31和第二容纳腔132中。两个侧壁12分别为与第一容纳腔131对应的第一侧壁122和与第二容纳腔132对应的第二侧壁123,第二通气孔121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122上的第二通气孔a124和设置在第二侧壁123上的第二通气孔b125。第一风机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风机4分别位于第一容纳腔131和第二容纳腔132内部,并分别对应第二通气孔a124和第二通气孔b125。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空气分别通过第一容纳腔131和第二容纳腔132进行两路流通,即使其中有一路出现封堵,或者其中的第一换热器3出现故障,另一路也可以保证其所对应的第一换热器3有效工作,提高了工作适应性。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与壳体1之间具体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一种汽车,包括车盖6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汽车用风道结构。如图3所示,汽车用风道结构的壳体1连接在车盖6上,并且容纳腔13的开口正对车盖6。进一步地,车盖6与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通气孔61和第四通气孔62,用以使汽车的内部能够通过第三通气孔61和第四通孔与容纳腔13连通;在容纳腔13内与第三通气孔6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换热器7,并且在与第四通气孔62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风机8,第二风机8能够驱动汽车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三通气孔61进入容纳腔13,并与第二换热器7换热后通过第四通气孔62流回汽车内部。其中第二换热器7可以是蒸发器。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容纳腔13的内部空间,从而减少了空调系统对汽车内部空间的占有量。需要说明的是,如图中所示,第三通气孔61和第四通气孔62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以上,第二换热器7的数量可以与第三通气孔6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二风机8可以与第四通气孔6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以上实施例使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保证风道畅通,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