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5308发布日期:2018-06-23 00:2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这种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比较大,所以对于安装的电池在充电或者放电时,受热过大后,容易使得外部的零件发热发烫,且不大便于拆卸、更换内部存放的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动车,包括,行车件,内部设有驱动,包括轮盘,所述轮盘为两组且每组设有两个车轮;行车支撑件,放置在所述行车件的上方,区分为乘客区和驾驶区,所述驾驶区的左侧为驾驶者的开车区间,右侧为进车区;以及,外壳,具有内部凹陷的容置空间,套设于所述行车支撑件后,容置空间密闭,包括外壳凹槽一、外壳凹槽二、外壳凹槽三和外壳凹槽四;其中,所述外壳凹槽一和所述外壳凹槽四的横截面为圆弧状,放置所述车轮;所述外壳凹槽二与所述进车区处相对应;所述外壳凹槽三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外壳凹槽二同侧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能源电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乘客区区分为快座区、爱心座区和久座区,所述快座区的位置与所述外壳凹槽一的位置相对应,且三个为一整体;所述爱心座区单独放置,所述久座区置于所述外壳凹槽三的边端至行车支撑件末端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能源电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行车支撑件还包括动力电池仓、启动电池仓和加热器油箱仓,所述动力电池仓置于所述外壳凹槽一和所述外壳凹槽四之间,所述启动电池仓和加热器油箱仓分别置于所述行车支撑件末端位置的左右两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能源电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凹槽四的两侧分别设有检修门,检测置于所述行车支撑件上的器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能源电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电池仓内放置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内盖和外盖,其中,所述内盖区分为内盖正面和内盖反面,包括内盖第一槽、内盖第二槽和内盖第一凸起,所述内盖第一槽自所述内盖正面向所述内盖反面凹陷形成,且所述内盖第一槽凸出于所述内盖反面的所在面;所述内盖第二槽是自所述内盖反面向所述内盖正面凹陷形成;所述内盖第一凸起设于所述内盖反面的表面,并凸出所述内盖反面的所在面;外盖,包括外盖通孔和外盖通槽,所述外盖通孔与所述内盖第一凸起互相卡扣锁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充分利用电能解决交通方式的问题,合理的利用了资源,并使得资源变得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行车支撑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外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行车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放置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拆卸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端边绝缘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内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外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二铜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密封隔挡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三铜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铜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绝缘块和端边连接条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栓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栓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的整体结构反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块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块的反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实施板块无间隙时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新能源电动车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实施板块有间隙时装置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电动车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新能源电动车的主体包括行车件900、行车支撑件1000和外壳1100,在行车件900内部设有驱动,包括轮盘901,轮盘901为两组,且每组的两端设有两个车轮901a。

行车支撑件1000放置在行车件900的上方,且区分为乘客区1001和驾驶区1002,驾驶区1002的左侧为驾驶者的开车区间,右侧为车区1002a,其中,乘客区1001包括快座区1001a、爱心座区1001b和久座区1001c。

外壳1100具有内部凹陷的容置空间,套设于行车支撑件1000后,容置空间密闭,因为乘客区1001和驾驶区1002均分布在行车支撑件1000的上方,因此快座区1001a、爱心座区1001b和久座区1001c置于外壳1100和行车支撑件1000之间的容置空间内。外壳1100包括外壳凹槽一1101、外壳凹槽二1102、外壳凹槽三1103和外壳凹槽四1104。其中,外壳凹槽一1101和外壳凹槽四1104的横截面为圆弧状,车轮901a通过外壳凹槽一1101和外壳凹槽四1104露在外面,在地面行走。较佳的,外壳凹槽二1102与进车区1002a处相对应,乘客通过外壳凹槽二1102处进入到容置空间(即车厢内),这里所述的进车区1002a,是为了便于开关门所留置的空间。外壳凹槽三1103设于外壳1100与外壳凹槽二1102同侧的中间位置,乘客通过外壳凹槽三1103从车厢内出去。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外壳凹槽二1102和外壳凹槽三1103为客流量的进口和出口,但是若在本实施例中只设有一个槽,也可实现达到的效果。

较佳的,乘客区1001区分为快座区1001a、爱心座区1001b和久座区1001c,快座区1001a的位置与外壳凹槽一1101的位置相对应,且三个为一个整体。例如,外壳凹槽一1101的半径为585米,则设置快座区1001a的长度优选为1370米。较佳的,为了更加的利用车厢内的容置空间,将快座区1001a的座位放置在车厢的边上,贴近外壳1100处。爱心座区1001b单独放置,在设有外壳凹槽三1103的一边放置2个座位,另一边放置3个。久座区1001c置于外壳凹槽三1103的边端至行车支撑件1000的末端位置,因为外壳凹槽四1104,所以久座区1001c的高度会高出所述爱心座区1001b,为了使乘客便于行走,高度设置为阶梯型的坡度,在阶梯上设置座位。

较佳的,行车支撑件1000还包括动力电池仓1003、启动电池仓1004和加热器油箱仓1005,动力电池仓1003置于外壳凹槽一1101和外壳凹槽四1104之间,启动电池仓1004和加热器油箱仓1005分别置于行车支撑件1000末端位置的左右两端。

较佳的,外壳凹槽四1104的两侧分别设有检修门1104a,检测置于行车支撑件1000上的器件。

参照图4~12,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电动车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该装置的主体包括内盖100、外盖200、密封隔挡件300和盖体连接件400。具体实施方式为:内盖100区分为内盖正面101和内盖反面102,其包括内盖第一槽103、内盖第二槽104和内盖第一凸起105,内盖第一槽103自内盖正面101向内盖反面102凹陷形成,且内盖第一槽103凸出于内盖反面102的所在面。内盖第二槽104是自内盖反面102向内盖正面101凹陷形成,第一凸起105设于内盖反面102的表面,并凸出于内盖反面102的所在面。内盖第二槽104均匀间隔的分布在内盖100上,内盖第一槽103设置为阶梯型,槽内设有两个台阶增大摩擦力,更好的与外盖200卡合。外盖200包括外盖通孔201和外盖通槽202,外盖通孔201与内盖第一凸起105互相卡扣锁紧。

盖体连接件400为“L”型,包括边绝缘块401和端边连接条402。其中,边绝缘块401包括连接螺纹孔401a和连接凸起401b,且连接螺纹孔401a和连接凸起401b置于不同的面,连接凸起401b向外凸起的方向与盖体连接件400“L”型弯曲的方向一致。较佳的,边绝缘块401设有盖体凹槽401c,连接螺纹孔401a放置在盖体凹槽401c中,并贯穿盖体凹槽401c所在的面。

密封挡板300包括挡板通孔301和挡板凹槽302,挡板通孔301与连接凸起401b相配合,端边连接条402一端与内盖100相连接,另一端与端边绝缘块401相连接。

较佳的,连接凸起401b凸出于表面的距离不小于挡板凹槽302的槽深的一般,避免板通孔301与连接凸起401b相配合时卡扣不牢靠。

较佳的,该装置的主体还包括铜排500和电池700,且铜排500置于内盖第二槽104中,其包括第一铜排501一端设于第二槽104中,另一端抵触至端边连接条402的端边,固定端边连接条402的位置。电池700置于内盖100与密封隔挡件30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铜排500区分为第一铜排501、第二铜排502和第三铜排503,第一铜排501类似于“瓦楞状”,中间延伸处一个长条,长条的末端为设有圆孔。第二铜排502为之带有一个阶梯的阶梯状,各个相邻面之间的夹角为90°,两端的面上分别设有通孔,第三铜排503两面放置在内盖第二槽104中,另一端抵触在端边连接条402上,对端边连接条402限位。

具体的,该装置的主体包括内盖100、外盖200、密封隔挡件300、盖体连接件400、铜排500和电池700。具体实施方式为:内盖100区分为内盖正面101和内盖反面102,其包括内盖第一槽103、内盖第二槽104和内盖第一凸起105,内盖第一槽103自内盖正面101向内盖反面102凹陷形成,且内盖第一槽103凸出于内盖反面102的所在面。内盖第二槽104是自内盖反面102向内盖正面101凹陷形成,第一凸起105设于内盖反面102的表面,并凸出于内盖反面102的所在面。内盖第二槽104均匀间隔的分布在内盖100上,内盖第一槽103设置为阶梯型,槽内设有两个台阶增大摩擦力,更好的与外盖200卡合。外盖200包括外盖通孔201和外盖通槽202,外盖通孔201与内盖第一凸起105互相卡扣锁紧。

盖体连接件400为“L”型,包括边绝缘块401和端边连接条402。其中,边绝缘块401包括连接螺纹孔401a和连接凸起401b,且连接螺纹孔401a和连接凸起401b置于不同的面,连接凸起401b向外凸起的方向与盖体连接件400“L”型弯曲的方向一致。较佳的,边绝缘块401设有盖体凹槽401c,连接螺纹孔401a放置在盖体凹槽401c中,并贯穿盖体凹槽401c所在的面。

密封挡板300包括挡板通孔301和挡板凹槽302,挡板通孔301与连接凸起401b相配合,端边连接条402一端与内盖100相连接,另一端与端边绝缘块401相连接。

铜排500置于内盖第二槽104中,其包括第一铜排501一端设于第二槽104中,另一端抵触至端边连接条402的端边,固定端边连接条402的位置。电池700置于内盖100与密封隔挡件30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较佳的,在电池的外层还设有密封板800,通过密封板800、密封隔挡件300和内盖100将电池密封放置在四者组成的容置空间内。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内盖第二槽104的下方放置一个电池700,并通过上方的铜排500,强电流传出来。

较佳的,在电池700与密封板800之间、密封挡板300与电池700之间设有隔热板,防止电池700因为充电或者放电时间过长,从而使外部器件变得发烫的问题。

参照图13~27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电动车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连接方式不同。具体地,该连接方式中包括第一卡合件601,第一卡合件601包括第一螺栓柱601a、第二螺栓柱601b和第三螺栓柱601c。

其中,第一螺栓柱601a为中空的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R-1,外部设有第一外螺纹R-2,在第一螺栓柱601a的一端设有挡位块601a-2,另一端设有定位凹槽601a-1,每个定位凹槽601a-1的两边分别设有两个卡爪定位孔601a-3,为使得更为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601a-1以3个为例,故卡爪定位孔601a-3为6个。第一内螺纹R-1和第一外螺纹R-2的螺纹均自挡位块601a-2处向设有定位凹槽601a-1端延伸,且第一外螺纹R-2的设置成的宽度a与定位凹槽601a-1的槽深b之和不大于第一螺栓柱601a的总长c。第一螺栓柱601a还包括卡爪601a-4,卡爪601a-4两端设有卡爪定位柱601a-5,卡爪601a-4嵌合在定位凹槽601a-1中(参照附图,因为定位凹槽601a-1以3个为例作说明,因此卡爪601a-4也以3个做阐述),且卡爪定位柱601a-5置于卡爪定位孔601a-3中,使得卡爪601a-4可以绕着所述卡爪定位柱601a-5旋转。

第二螺栓柱601b设有第二外螺纹R-3,第二外螺纹R-3与第一内螺纹R-1相配合,使得第二螺栓柱601b套合在第一螺栓柱601a中,此时,第二螺栓柱601b的插入端到第一螺栓柱601a带有定位凹槽601a-1一端的距离小于定位凹槽601a-1的槽深b。第二螺栓柱601b与第一螺栓柱601a的配合插入端设有尖顶凸起D,当第二螺栓柱601b与第一螺栓柱601a完全配合时,尖顶凸起D顶起卡爪601a-4,使得卡爪601a-4绕着卡爪定位柱601a-5旋转,使得卡爪601a-4之间张开。

第三螺栓柱601c的外侧设有第三外螺纹R-4,内部设有第二内螺纹R-5,通过第二内螺纹R-5与第一外螺纹R-2的配合,使得第一螺栓柱601a和第三螺栓柱601c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第二螺栓柱601b微微旋进第一螺栓柱601a中,但是不完全旋进(使得此时第二螺栓柱601b的尖顶凸起D碰不到卡爪601a-4),第一螺栓柱601a完全旋进第三螺栓柱601c。将装置穿过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然后旋转第二螺栓柱601b,卡爪601a-4张开,然后旋转第三螺栓柱601c,第三螺栓柱601c、第一螺栓柱601a和第二螺栓柱601b一起往后退,此时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两者固定连接。

较佳的,本装置的主体还包括第二卡合件602,通过第二卡合件602和第一卡合件601相互配合,实现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可以存在间隙连接,也可以无间隙配合。

第二卡合件602包括第一卡块602a、第二卡块602b、第三卡块602c和第四卡块602d。第一卡块602a的内侧设有第三内螺纹R-6,第三内螺纹R-6与所述第三外螺纹R-4配合,使得第一卡块602a套设于第三螺栓柱601c。第一卡块602a设有第四凸起602a-1,第四凸起602a-1的形状与第二卡块602b相同。第二卡块602b包括第一嵌合端Q-1,第一嵌合端Q-1设有第三凹槽602b-1,第三卡块602c包括第二嵌合端Q-2,第二嵌合端Q-2设有第一凸起602c-1和第四凹槽602c-2,第四卡块602d包括第三嵌合端Q-3,第三嵌合端Q-3上设有第二凸起602d-1。其中,第三凹槽602b-1与第一凸起602c-1配合,使得第一嵌合端Q-1和第二嵌合端Q-2贴合,第二凸起602d-1和第四凹槽602c-2配合,使得第二嵌合端Q-2和第三嵌合端Q-3贴合。

需要说明说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螺栓柱601c上设有第一凹槽601c-1,第一凹槽601c-1上设有第二凹槽601c-2,第二凹槽601c-2的长度d、第三外螺纹R-4的长度e以及第二挡板601c-3厚度g之和,不大于第三螺栓柱601c的长度f。第四卡块602d中空的圆环内设有第三凸起602d-2,第三凸起602d-2与第二凹槽601c-2相配合,对第四卡块602d限位,使其不能旋转。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卡件603和弹性垫604,弹性卡件603放置在第一凹槽601c-1中,对第二卡合件602进行限位,弹性垫604放置在第四卡块602d与托板202之间,使得第二卡块602b、第三卡块602c和第四卡块602d之间能被弹性挤压。其中,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第一通孔E-1与第二卡块602b大小相同,两者配合。第二通孔E-2与第一卡块602a大小相同,两者相互卡合,且这本实施例中,第三卡块602c和第四卡块602d的大小与第二卡块602b大小相同,所以第一卡块602a的第四凸起602a-1、第二卡块602b、第三卡块602c和第四卡块602d均可以穿过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

在实施的过程中,处于初始状态时,将装置同时穿过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且此时第二螺栓柱601b微微旋进第一螺栓柱601a中,但是不完全旋进(使得此时第二螺栓柱601b的尖顶凸起D碰不到卡爪601a-4),第一螺栓柱601a完全旋进第三螺栓柱601c。然后旋转第二螺栓柱601b,卡爪601a-4张开,然后旋转第三螺栓柱601c,此时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通过卡爪601a-4和第一卡块602a之间挤压,使得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两者固定连接,此时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之间无间隙连接。因为在旋转第三螺栓柱601c时,第四卡块602d的第三凸起602d-2与第二凹槽601c-2相配合,使得第四卡块602d随着第三螺栓柱601c一起旋转,此时第四卡块602d由于第三凸起602d-2与第二凹槽601c-2之间产生的力,迫使第二凸起602d-1与第四凹槽602c-2脱离配合,因为第四卡块602d上的第三嵌合端Q-3凸出于中空的圆环,因而第四卡块602d在旋转后第三嵌合端Q-3旋转至第二嵌合端Q-2的侧面,此时第三卡块602c和第四卡块602d两者相贴合,实现了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之间有间隙的连接。

较佳的,第四卡块602d设有斜面602d-3,当需要拆卸时,反转第三螺栓柱601c,使其带动第四卡块602d反转,反转过程中,第三卡块602c顺着斜面602d-3往上走,直至第二嵌合端Q-2和第三嵌合端Q-3贴合,此时第二卡合件602均嵌合在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的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中。再反转第二螺栓柱601b,使其远离第一螺栓柱601a,当第一螺栓柱601a的卡爪601a-4均闭合后,将该装置从边绝缘块401与端边连接条402中抽出,实现拆卸。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