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含多功能附件雨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23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含多功能附件雨刮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含多功能附件NFB雨刮外形及装配连接方式,尤其是一种新型含多功能附件雨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雨刮系统的不断优化及发展,消费者对于雨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雨刮的发展也向多元化延伸,随着雨刮类型的不断增加,市场上的雨刮配套使用的附件也变的五花八门,为了能安装上和汽车配套的雨刮器,消费者在选购雨刮时往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在确定雨刮与汽车附件的配套问题上。同时单一的雨刮附件设计使得消费者只能使用这一款雨刮器,限制了消费者选择其他类型的雨刮产品的权利,雨刮附件的单一结构不利于消费者得到更多更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含多功能附件雨刮结构;该附件雨刮结构是对传统的雨刮附件进行了改变,取消了传统的附件的单一配合方式,改为多种配合方式集中于同一款雨刮之上的结构,在不更换雨刮附件的基础上,该结构能同时满足装配多种雨刮,实现完美的配合。该结构不仅方便消费者在不增加附件的情况下更换雨刮时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可以节约更换附件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含多功能附件雨刮结构,其包括雨刮接头、附件Ⅰ、附件Ⅱ、支架、附件盖Ⅰ、附件盖Ⅱ、两个侧边护盖、一个骨架、两个铆钉、两个环扣、两个分支、两个弹片、一个刷片。附件包括附件Ⅰ和附件Ⅱ,附件盖包括,其特征是:在附件Ⅰ上设有附件Ⅰ连接孔,在支架上装有承接轴, 承接轴为一端封闭的半空心结构,内设有导柱筒。且承接轴两端设有倒角,在承接轴的一侧设有让位槽,在承接轴卡入附件连接孔内,起固定连接作用。同时支架还具有导流效果,在支架上设有卡块和垫块,在骨架上设有卡槽,在骨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护盖连接孔,支架与骨架的配合采用卡块、卡槽,将骨架卡入支架之中,在骨架接触支架的垫块的同时,卡块卡在骨架的卡槽处将骨架卡紧。装配简单,结构牢固。

在侧边护盖的内侧设有卡扣和凸包,骨架与侧边护盖采用凸包和护盖连接孔进行配合,将侧边护盖的凸包卡入骨架的护盖连接孔中,结构简单,配合紧密。

在附件Ⅰ上还设有凸包Ⅰ、凸包Ⅱ、凸块Ⅰ、凸块Ⅱ、压块、连接孔、U型柱、凹槽凸块、垫块槽、轴、卡扣、滑道,在附件Ⅰ连接孔的一侧设有连接孔,在连接孔的下方设有轴压槽,在附件Ⅰ的底部边缘设有滑道,在滑道的外侧设有凸块Ⅱ。

在附件Ⅰ的顶部一端设有压块,在附件Ⅰ的中部内部设有U型柱、凸包Ⅱ。在凸包Ⅱ一侧设有凹槽凸块,在附件Ⅰ的另一端两侧设有卡扣Ⅰ。

在附件盖Ⅰ上的一端内侧设有凹槽、垫块,在附件盖Ⅰ的中间设有侧面凹槽。附件Ⅰ的轴卡入附件盖Ⅰ的凹槽内,附件盖Ⅰ沿轴自由旋转,装配完成后,向下按压附件盖,将卡扣卡入附件盖Ⅰ的侧面凹槽内。

在附件Ⅱ的前端两侧设有卡块Ⅰ,中部设有支架孔和轴孔,在支架孔和轴孔的中间底部两侧边上设有挡块。在附件Ⅱ的上部一端设有轴Ⅰ,另一端设有凸台,在支架孔和轴孔的之间内设有对称的凸包Ⅲ,在附件Ⅱ(B2Ⅰ)上装有附件盖Ⅱ,在附件盖Ⅱ上的内侧一端设有C型轴槽和垫块Ⅰ。在附件盖Ⅱ的外侧两边设有侧面凹槽ⅠB231。 该组附件可以和十种雨刮接头配合。 所述的雨刮接头为9*3U型接头、9*4U型接头、燕尾式22接头、勾板式22接头、侧锁式22接头、侧插式接头、燕尾按压式接头、侧锁式17接头、勾板式16接头,刺刀式接头。

所述的燕尾式接头顶部设有顶端凸块,两侧设有卡槽Ⅰ。 所述的燕尾按压式接头上设有固定孔、顶部设有顶端凸包,中部设有压块,两侧设有卡槽Ⅱ。

所述的侧插式接头顶端一侧设有轴Ⅰ,在轴上设有连接轴。

所述的侧锁式17接头上设有L型勾,在有L型勾的一侧设有连接轴Ⅰ。

所述的勾板式16接头上设有一个方形凸台孔,在勾板式接头的底部设有内侧设有四组凸包Ⅳ。

所述的刺刀式接头上一端设有固定孔,中部设有圆形凸台孔。

方案一、9*3U型接头卡入U型柱中,凸包Ⅱ对其起到固定限制作用。

方案二、9*4U型接头可以卡入U型柱中,凸包Ⅱ对其起到固定限制作用。 方案三、燕尾式接头可以卡入凸包Ⅰ,向下按压使燕尾式接头固定于凹槽凸块;

方案四、勾板式22接头可以沿滑道穿入附件Ⅰ,凸块Ⅱ和凸块Ⅰ限制勾板式22接头的前后移动;

方案五、侧锁式接头可以插入支架承接轴的导柱筒内,起到固定作用。

方案六、侧插式接头可以插入连接孔中,起到连接固定作用。附件盖中的凹槽可与附件Ⅱ的轴配合转动,向下按压附件盖,可将卡扣按入凹槽中,起到固定作用;

方案七、燕尾按压式接头装配方案为将卡槽卡在附件Ⅰ的凸包Ⅰ上,卡块卡在压块下面,同时向下按压燕尾按压式接头,使顶端凸块卡入附件Ⅰ的凹槽凸块结构中,完成组装。

方案八、侧锁式接头含有L型勾、连接轴Ⅰ,其连接轴Ⅰ结构可插入附件Ⅱ的轴孔内,L型勾卡在附件上起固定作用;

方案九、勾板式16接头。装配时,可将勾板式16接头穿入附件Ⅱ)中,四组凸包结构限制勾板式16接头的上下移动,挡块限制其前进方向,凸台卡入方形凸台孔内,防止其退出;

方案十、刺刀式接头含有圆形凸台孔结构,将刺刀式接头与附件Ⅱ配合,将凸台卡入圆形凸台孔内,四组凸包限制其左右晃动,端部将附件盖按下,垫块压在A处,限制其上下移动。

附件盖Ⅰ中的凹槽可与附件Ⅰ的轴配合转动,向下按压附件盖Ⅰ,可将卡扣按入侧面凹槽中,起到固定作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附件将十款附件的配合方式及优点集中于同一组附件上,可应用于市面上的大多数附件,应用范围广,适应性高,可以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整体爆炸图。

图3为图1中附件Ⅰ与支架的分解图。

图4为图2支架与导流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图2中侧边护盖与骨架的安装分解图。

图6为图1中附件Ⅰ与支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附件Ⅱ与支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附件盖Ⅰ、附件Ⅰ与支架的安装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附件盖Ⅱ、附件Ⅱ与支架的安装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方案一的附件Ⅰ、支架与9*3U型接头的装配效果图。

图11、12为方案一的附件Ⅰ与9*3U型接头的装配效果图。

图13为方案二的附件Ⅰ与9*4U型接头的装配效果图。

图14为方案三的附件Ⅰ雨刮与燕尾式接头与的装配分解图。

图15为图14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勾板式22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方案四的附件雨刮与勾板式22接头的安装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方案五中的侧锁式22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方案五中的附件Ⅰ与侧锁式22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方案六附件Ⅰ与侧插式接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3图22中附件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方案六附件Ⅰ与侧插式接头的装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5、26为方案七附件Ⅱ与燕尾按压式接头的装配图。

图27、28、29为方案八的附件Ⅱ与侧锁式接头的装配图。

图30、31为方案九附件Ⅱ与勾板式接头的装配图。

图32、图33和图34为方案十附件Ⅱ与刺刀式接头的装配图。

图中,(B1Ⅰ)附件、(B2Ⅰ)附件、(B1Ⅱ)支架、(B1Ⅲ)附件盖Ⅰ、(B2Ⅲ)附件盖Ⅱ、(BⅣ)侧边护盖、(BⅤ)骨架、(BⅥ)压条、(BⅦ)刷片、(AⅠ) 9*3U型接头、(AⅡ)9*4U型接头、(AⅢ)燕尾式接头、(AⅣ)勾板式22接头、(AⅤ)侧锁式22接头、(AⅥ)侧插式接头、(AⅦ)燕尾按压式接头、(AⅧ)侧锁式17接头、(AⅨ)勾板式16接头、(AⅩ)刺刀式接头、(B100)凸包Ⅱ、(B101)附件Ⅰ连接孔、(B102)U型柱、(B103)凸包Ⅰ、(B104)凸块Ⅰ、(B105)连接孔、(B106)轴、(B107)凹槽凸块、(B108)凸台、(B109)滑道、(B110)凸块Ⅱ、(B111)压块、(B112)轴压槽、(B113)卡扣、(B114)垫块槽、(B121)承接轴、(B122)让位槽、(B123)导柱筒、(B131)凹槽、(B132)侧面凹槽、(B133)垫块、(B200)支架孔、(B201)轴Ⅰ、(B202)卡块Ⅰ、(B203)轴孔、(B204)挡块、(B205)凸包Ⅲ、(B206)凸台Ⅰ、(B231)凹槽、(B232)垫块、(B233)C型轴槽、(B501)卡槽、(B502)铆钉孔、(B503)护盖连接孔, (B504)凸包, (B505)卡扣、(A301)卡槽Ⅰ、(A302)顶端凸块、(A401)L型卡槽、(A501)L型钩、(A502)导柱、(A601)轴Ⅰ、(A602)连接轴、(A701)卡槽Ⅱ、(A702)顶端凸块、(A703)卡块、(A801)L型勾、(A802)连接轴Ⅰ、(A901)凸包Ⅳ、(A902)方形凸台孔、(A1001)圆形凸台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中,本实用新型包括雨刮接头、附件、支架(B1Ⅱ)、附件盖、两个侧边护盖(BⅣ)、一个骨架(BⅤ)、两个(BⅥ)铆钉孔(B502)、两个环扣(BⅦ)、两个分支(BⅧ)、两个(弹片BⅨ)、一个刷片(BⅩ)。附件包括附件Ⅰ(B1Ⅰ)和附件Ⅱ(B2Ⅰ),附件盖包括附件盖Ⅰ(B1Ⅲ)和附件盖Ⅱ(B2Ⅲ),在附件Ⅰ(B1Ⅰ)上设有附件Ⅰ连接孔(B101),在支架(B1Ⅱ)上装有承接轴(B121), 承接轴(B121)为一端封闭的半空心结构,内设有导柱筒(B123),且承接轴(B121)两端设有倒角,在承接轴(B121)的一侧设有让位槽(B122),在承接轴(B121)卡入附件Ⅰ连接孔(B101)内,起固定连接作用。同时支架(B1Ⅱ)还具有导流效果,在支架(B1Ⅱ)上设有卡块(B234)和垫块(B235),在骨架(BV)上设有卡槽(B501),在骨架(BV)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护盖连接孔(B503),支架(B1Ⅱ)与骨架(BV)的配合采用卡块、卡槽,将骨架(BⅤ)卡入支架(B1Ⅱ)之中,在骨架(BⅤ)接触支架(B1Ⅱ)的垫块(B235)的同时,卡块(B234)卡在骨架的卡槽(B501)处将骨架卡紧,装配简单,结构牢固。

所述的附件Ⅰ(B1Ⅱ)和附件Ⅱ(B2Ⅰ)有多种配合结构,可以和十种雨刮接头配合。

所述的雨刮接头为9*3U型接头、9*4U型接头、燕尾式22接头(AⅢ)、勾板式22接头(AⅣ)、侧锁式22接头(AⅤ)、侧插式接头(AⅥ)、燕尾按压式接头(AⅦ)、侧锁式17接头(AⅧ)、勾板式16接头(AⅨ),刺刀式接头(AⅩ),为已有市售产品。

参照图5中,在侧边护盖(BⅣ)的内侧设有凸包(B504),骨架(BⅤ)与侧边护盖(BⅣ)采用凸包和护盖连接孔进行配合,将侧边护盖(BⅣ)的凸包(B504)卡入骨架的护盖连接孔(B503)中,结构简单,配合紧密。

参照图8中,在附件Ⅰ(B1Ⅱ)上还设有凸包Ⅰ(B103)、凸包Ⅱ(B100)、凸块Ⅰ(B104)、凸块Ⅱ(B110)、压块(B111)、连接孔(B105)、U型柱(B102)、凹槽凸块(B107)、垫块槽(B114)、轴(B106)、卡扣Ⅰ(B113)、滑道(B109),在附件Ⅰ(B1Ⅱ)连接孔(B101)的一侧设有连接孔(B105),在连接孔(B105)的下方设有轴压槽(B112),在附件Ⅰ(B1Ⅱ)的底部边缘设有滑道(B109),在滑道(B109)的外侧设有凸块Ⅱ(B110)。

在附件Ⅰ(B1Ⅱ)的顶部一端设有压块(B111),在附件Ⅰ(B1Ⅱ)的中部内部设有U型柱(B102)、凸包Ⅱ(B100)。在凸包Ⅱ(B100)一侧设有凹槽凸块(B107),在附件Ⅰ(B1Ⅱ)的另一端两侧设有卡扣Ⅰ(B113)。

在附件盖Ⅰ(B1Ⅲ)上的一端内侧设有凹槽(B131)、垫块(B133),在附件盖Ⅰ(B1Ⅲ)的中间设有侧面凹槽(B132)。附件盖Ⅰ(B1Ⅲ)中的凹槽(B131)可与附件Ⅰ(B1Ⅰ)的轴(B106)配合转动,向下按压附件盖Ⅰ(B1Ⅲ),可将卡扣Ⅰ(B113)按入侧面凹槽(B132)中,起到固定作用。

参照图6、图7、图9,在附件Ⅱ(B2Ⅰ)的前端两侧设有卡块Ⅰ(B202),中部设有支架孔(B200)和轴孔(B203),在支架孔(B200)和轴孔(B203)的中间底部两侧边上设有挡块(B204)。在附件Ⅱ(B2Ⅰ)的上部一端设有轴Ⅰ(201),另一端设有凸台Ⅰ(B206),在支架孔(B200)和轴孔(203)的之间内设有对称的凸包Ⅲ(B205),在附件Ⅱ(B2Ⅰ)上装有附件盖Ⅱ(B2Ⅲ),在附件盖Ⅱ(B2Ⅲ)上的内侧一端设有C型轴槽(B233)和垫块Ⅰ(B232)。在附件盖Ⅱ(B2Ⅲ)的外侧两边设有侧面凹槽Ⅰ(B231)。

参照图10、图11和图12,为方案一9*3U型接头(AⅠ)与附件Ⅰ(B1Ⅱ)配合,9*3U型接头(AⅠ)卡入U型柱(B102)中,凸包Ⅱ(B100)对其起到固定限制作用;

参照图13,为方案二9*4U型接头(AⅡ)与附件Ⅰ(B1Ⅱ)配合,9*4U型接头(AⅡ)可以卡入U型柱(B102)中,凸包Ⅱ(B100)对其起到固定限制作用;

参照图14、图15,为方案三燕尾式接头与附件Ⅰ(B1Ⅱ)配合,在燕尾式接头顶部设有顶端凸块(B302),两侧设有卡槽Ⅰ(A301)。燕尾式接头(AⅢ)可以卡入附件Ⅰ(B1Ⅱ)上的凸包Ⅰ(B103),向下按压使燕尾式接头(AⅢ)固定于附件Ⅰ(B1Ⅱ)上的凹槽凸块(B107)上;

参照图16、图17和图18,为方案四勾板式接头22(AⅣ)与附件Ⅰ(B1Ⅰ)配合,在勾板式接头22(AⅣ)的顶部设有L型卡槽(A401)。勾板式接头22(AⅣ)可以沿滑道(B109)穿入附件Ⅰ(B1Ⅰ),凸块Ⅱ(B110)和凸块Ⅰ(B104)限制勾板式接头22(AⅣ)的前后移动。

参照图19、图20和图21,为方案五侧锁式22接头(AⅤ)与附件Ⅰ(B1Ⅰ)配合,侧锁式22接头(AⅤ)顶端设有L型钩,在L型钩的下方设有导柱(A502),侧锁式22接头可以插入支架承接轴(B121)的导柱筒(B123)内,起到固定作用。

参照图22、图23、图24方案六侧插式接头(AⅥ)与附件Ⅰ(B1Ⅰ)配合,所述的侧插式AVI接头顶端一侧设有轴Ⅰ(A601),在轴上设有连接轴(A602),可以插入连接孔(B105)中,起到连接固定作用。附件盖Ⅰ(B1Ⅲ)中的凹槽(B131)可与附件Ⅰ(B1Ⅰ)的轴(B106)配合转动,向下按压附件盖(B1Ⅲ),可将卡扣(B113)按入凹槽(B132)中,起到固定作用;

参照图25和图26为方案七燕尾按压式接头(AⅦ)与附件Ⅰ(B1Ⅰ)配合,将卡槽(A701)卡在附件Ⅰ(B1Ⅰ)的凸包Ⅰ(B103)上,卡块(A703)卡在压块(B111)下面,同时向下按压燕尾按压式接头(AⅦ),使顶端凸块(A702)卡入附件Ⅰ(B1Ⅰ)的凹槽凸块(B107)结构中,完成组装。

参照图27和图28和图29,为方案八侧锁式接头(AⅧ)与附件Ⅱ(B2Ⅰ)配合, 侧锁式接头(AⅧ)含有L型勾(A801)、连接轴Ⅰ(A802),其连接轴Ⅰ(A802)结构可插入附件Ⅱ(B2Ⅰ)的(B203)轴孔内,L型勾(A801)卡在附件上起固定作用;

参照图30、图31,为方案九勾板式16接头(AⅨ)与附件Ⅱ(B2Ⅰ)配合, 勾板式接头16(AⅨ)上设有一个方形凸台孔(A902),在勾板式接头的底部设有内侧设有四组凸包Ⅳ(A901)。装配时可将勾板式接头16(AⅨ)勾板式接头穿入附件Ⅱ(B2Ⅰ)中,四组凸包(A901)结构限制勾板式16接头(AⅨ)的上下移动,挡块(B204)限制其前进方向,凸台(B206)卡入方形凸台孔(A902)内,防止其退出。

参照图32、图33和图34为方案十,刺刀式接头(AⅩ)与附件Ⅱ(B2Ⅰ)的配合,刺刀式接头(AⅩ)上一端设有固定孔,中部设有圆形凸台孔(1001)。将凸台(B206)卡入圆形凸台孔(A1001)内,四组凸包(B205)限制其左右晃动,端部将附件盖(B2Ⅲ)按下,垫块(B232)压在A处,限制其上下移动。装配简单,结构牢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