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10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光源改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汽车驾驶灯的远光灯、近光灯对汽车行驶安全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均会配置远光灯和近光灯,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远光灯、近光灯灯型的光源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使用过程中只能进行远光灯、近光灯的打开或者关闭,不能再进行其它调节。

由于汽车行驶的环境、天气等多种不稳定性因素,其对汽车灯光的要求不同,而且汽车灯光质量直接威胁到驾驶员的安全。因此,对汽车车灯进行加改装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种途径。而决定加改装后汽车车灯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则是对应的控制电路。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该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能够对驾驶灯的远光灯、近光灯进行开启、关闭、亮度调节控制,调控更加方便,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设置有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和远光灯驱动控制单元,所述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控制近光灯,所述远光灯驱动控制单元控制远光灯。

优选的,上述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设置有电容C52、电容C53、电容C54、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MOS管Q51、二极管D52、电感L51、电容C55和芯片IC51;

电容C52一端、电容C53一端、电容C54一端、电阻R51一端、电阻R52一端、芯片IC51的6脚、二极管D52的负极均接VCC电位,电容C52另一端、电容C53另一端、电容C54另一端、电阻R54一端、芯片IC51的2脚、MOS管Q51的源极均接地;

电阻R51另一端、电阻R52另一端、电容C55一端与芯片IC51的4脚连接,电容C55另一端与电感L51的一端连接,电感L5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2的正极、MOS管Q51的漏极连接,MOS管Q51的栅极与电阻R55一端连接,电阻R55另一端与芯片IC51的1脚连接,电阻R54另一端、电阻R53一端与芯片IC51的3脚连接,电阻R53另一端作为远光信号输入接点;

待调控的远光灯连接于电容C55的两端。

优选的,上述芯片IC51的型号为VAS1210。

优选的,上述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设置有电容C56、电容C57、电容C58、电阻R56、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510、MOS管Q52、二极管D53、电感L52、电容C59和芯片IC52;

电容C56一端、电容C57一端、电容C58一端、电阻R56一端、电阻R57一端、芯片IC52的6脚、二极管D53的负极均接VCC电位,电容C56另一端、电容C57另一端、电容C58另一端、电阻R59一端、芯片IC52的2脚、MOS管Q52的源极均接地;

电阻R56另一端、电阻R57另一端、电容C59一端与芯片IC52的4脚连接,电容C59另一端与电感L52的一端连接,电感L5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3的正极、MOS管Q52的漏极连接,MOS管Q52的栅极与电阻R510一端连接,电阻R510另一端与芯片IC52的1脚连接,电阻R59另一端、电阻R58一端与芯片IC52的3脚连接,电阻R58另一端作为远光信号输入接点;

待调控的远光灯连接于电容C59的两端。

优选的,上述芯片IC52的型号为VAS1210。

优选的,上述的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还设置有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设置有二极管D51、瞬态抑制器TVS5和电容C51;

二极管D51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正极连接,二极管D51负极与瞬态抑制器TVS5一端、电容C51一端连接,瞬态抑制器TVS5另一端、电容C51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负极连接,二极管D51负极的电位为VCC。

优选的,待调控的远光灯由多个串联的LED灯珠构成,待调控的近光灯由多个串联的LED灯珠构成。

优选的,待调控的远光灯由3至8颗串联的LED灯珠构成,待调控的近光灯由3至8颗串联的LED灯珠构成。

优选的,LED灯珠的颜色为白光或者黄光。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设置有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和远光灯驱动控制单元,所述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控制近光灯,所述远光灯驱动控制单元控制远光灯。该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能够对驾驶灯的远光灯、近光灯进行开启、关闭、亮度调节控制,调控更加方便,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的电路图。

在图1中,包括:

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10、远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20、

近光灯530、远光灯540、稳压单元55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如图1所示,设置有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10和远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20,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10控制近光灯530,远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20控制远光灯540。

具体的,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10设置有电容C52、电容C53、电容C54、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MOS管Q51、二极管D52、电感L51、电容C55和芯片IC51。

电容C52一端、电容C53一端、电容C54一端、电阻R51一端、电阻R52一端、芯片IC51的6脚、二极管D52的负极均接VCC电位,电容C52另一端、电容C53另一端、电容C54另一端、电阻R54一端、芯片IC51的2脚、MOS管Q51的源极均接地。

电阻R51另一端、电阻R52另一端、电容C55一端与芯片IC51的4脚连接,电容C55另一端与电感L51的一端连接,电感L5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2的正极、MOS管Q51的漏极连接,MOS管Q51的栅极与电阻R55一端连接,电阻R55另一端与芯片IC51的1脚连接,电阻R54另一端、电阻R53一端与芯片IC51的3脚连接,电阻R53另一端作为远光信号输入接点。待调控的远光灯530连接于电容C55的两端。

芯片IC51的型号为VAS1210。

具体的,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10设置有电容C56、电容C57、电容C58、电阻R56、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510、MOS管Q52、二极管D53、电感L52、电容C59和芯片IC52。

电容C56一端、电容C57一端、电容C58一端、电阻R56一端、电阻R57一端、芯片IC52的6脚、二极管D53的负极均接VCC电位,电容C56另一端、电容C57另一端、电容C58另一端、电阻R59一端、芯片IC52的2脚、MOS管Q52的源极均接地。

电阻R56另一端、电阻R57另一端、电容C59一端与芯片IC52的4脚连接,电容C59另一端与电感L52的一端连接,电感L5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3的正极、MOS管Q52的漏极连接,MOS管Q52的栅极与电阻R510一端连接,电阻R510另一端与芯片IC52的1脚连接,电阻R59另一端、电阻R58一端与芯片IC52的3脚连接,电阻R58另一端作为远光信号输入接点。待调控的远光灯540连接于电容C59的两端。

芯片IC52的型号为VAS1210。

该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还设置有稳压单元550,所述稳压单元550设置有二极管D51、瞬态抑制器TVS5和电容C51。

二极管D51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正极连接,二极管D51负极与瞬态抑制器TVS5一端、电容C51一端连接,瞬态抑制器TVS5另一端、电容C51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负极连接,二极管D51负极的电位为VCC。稳压单位为整体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保障整体电路有效工作。

待调控的远光灯由多个串联的LED灯珠构成,待调控的近光灯由多个串联的LED灯珠构成。具体的,待调控的远光灯由3至8颗串联的LED灯珠构成,待调控的近光灯由3至8颗串联的LED灯珠构成。LED灯珠的颜色为白光或者黄光。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其使用时会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远光信号输入接口、近光信号输入接口对应与电阻R53另一端、电阻R58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通过近光信号输入接口输出近光灯开启、关闭、亮度调节信号至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10,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10根据接收的信号,使得电容C55的电流也对应产生、变零、增大或减小,从而实现对近光灯530的开启、关闭、亮度调节。控制模块通过远光信号输入接口输出远光灯开启、关闭、亮度调节信号至近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10,远光灯驱动控制单元520根据接收的信号,使得电容C59的电流也对应产生、变零、增大或减小,从而实现对远光灯540的开启、关闭、亮度调节。

该车载驾驶灯的远近光灯型光源调控电路能够对驾驶灯的远光灯、近光灯进行开启、关闭、亮度调节控制,调控更加方便,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