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丁车的高耐久后轮悬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3917阅读:3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丁车的高耐久后轮悬挂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卡丁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卡丁车的高耐久后轮悬挂机构。



背景技术:

卡丁车是英文KARTING的译音,意为微型运动汽车,卡丁车运动于1940年在东欧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才在欧美普及并迅速发展起来。它的结构极其简单一个车架,一台两冲程发动机,四个独立车轮便构成了卡丁车的全部。因其具有易于驾驶,安全而又刺激的特点,所以迅速风靡世界。

卡丁车的后轮轴都是设置在一个轴支架上,然后通过该轴支架与卡丁车的车架连接,而轴支架与车架的连接部分还都会装有一个避震器以达到避震效果,避震器的一端固设在车架上,另一端连接着轴支架,现有的这种具有避震器的卡丁车,其轴支架与避震器端部的连接处通常偏离轴支架与后轮轴的连接处,也就是这两处连接处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后轮轴受力后,轴支架具有一定的抬升趋势,而由于轴支架与避震器端部的连接处相对较远,很容易导致轴支架断裂,如图2所述,N处的后轮轴将力传给轴支架,轴支架的A段会很容易断裂。

而且现有的卡丁车用避震器的规格是固定的,在实际行驶中,卡丁车的避震效果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的舒适度,所以避震的幅度大小需要一定的调节性才会更好。避震器上的弹簧在受力过久后还容易损坏,损坏后需要更换避震器上的弹簧,现有的避震器都需要整根拆下,然后再重新安装在车体内,相对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卡丁车的后轮轴支架和避震器连接位置规划不合理容易导致轴支架断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卡丁车的高耐久后轮悬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卡丁车的高耐久后轮悬挂机构,它包括后轮轴、轴支架和避震装置,所述的后轮轴连接在轴支架上,轴支架与车架连接在其之间设置着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避震装置一端固设在车架上,另一端与轴支架弹性连接,避震装置与轴支架的连接处临近轴支架与后轮轴的连接处。

所述的避震装置包括主杆、副杆和弹簧,所述的主杆一端固连在车架上,主杆的杆端向内开设有一内置槽,内置槽的外壁上设有内螺纹,副杆的尺寸与内置槽相匹配且其部分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副杆的一端通过外螺纹和外螺纹机械连接在主杆内,上述轴支架上具有一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一穿孔,副杆的另一端穿过该穿孔,弹簧的两侧分别顶压在车架和连接块上。

所述的连接块上还开设有一拆卸口,拆卸口位于穿孔旁并恰好处于弹簧的端部处,弹簧旋转后能穿过该拆卸口从连接块的另一侧卸出,拆卸口处可拆卸连接有一堵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悬挂机构的后轮轴、避震装置均临近连接在轴支架上,有效地避免了轴支架断裂;而且本机构中采用了新颖的避震装置,主杆、副杆之间的长度可调节设计使得本机构的避震效果可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而且本装置具有拆卸口,弹簧损坏后直接从拆卸口转出,然后新的弹簧又能从拆卸口转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避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轮轴;2、轴支架;3、避震装置;4、车架;5、主杆;6、副杆;7、弹簧;8、拆卸口;9、堵塞;1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卡丁车的高耐久后轮悬挂机构包括后轮轴1、轴支架2和避震装置3,所述的后轮轴1连接在轴支架2上,轴支架2与车架4连接在其之间设置着避震装置3,避震装置3一端固设在车架4上,另一端与轴支架2弹性连接,避震装置3与轴支架2的连接处临近轴支架2与后轮轴1的连接处。对比图2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后轮轴1、避震装置3均临近连接在轴支架2上,使得轴支架2不容易折断。

如图3所示,避震装置3包括主杆5、副杆6和弹簧7,主杆5一端固连在车架4上,主杆5的杆端向内开设有一内置槽,内置槽的外壁上设有内螺纹,副杆6的尺寸与内置槽相匹配且其部分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副杆6的一端通过外螺纹和外螺纹机械连接在主杆5内,上述轴支架2上具有一连接块10,连接块10上开设有一穿孔,副杆6的另一端穿过该穿孔,弹簧7的两侧分别顶压在车架4和连接块上。连接块10上还开设有一拆卸口8,拆卸口8位于穿孔旁并恰好处于弹簧7的端部处,弹簧7旋转后能穿过该拆卸口8从连接块10的另一侧卸出,拆卸口8处可拆卸连接有一堵塞9。

调节避震效果时候,旋转副杆6,因为副杆6通过螺纹方式设置在主杆5内,所以副杆6转动后副杆6、主杆5的总长度会改变,这样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使得避震效果也能得到调节,而且具有调节功能后还能使用不同规模的弹簧7,根据有可选性。

当弹簧7损坏而需要更换弹簧7时,打开堵塞9,然后转动弹簧7,使弹簧7的一端进入拆卸口8内,然后不断的旋转弹簧7便能使整根弹簧7转出,然后拿出新的弹簧7反过来转回去,再将堵塞9塞回拆卸口8。这样的拆装方式不需要将整个避震装置3从车体内拆下,更为简便。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