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391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半挂车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半挂车通常包括底架、设置在底架下方的行走机构以及设置在底架上方的载货台。底架与行走机构通过悬挂系统连接在一起。悬挂系统是车辆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不仅影响整车的承载能力,而且对整车行驶平顺性、制动性能的影响也非常大。因半挂车本身的特殊用途,半挂车悬挂系统在使用中,往往又有其需特别关注的一些特性,如额定承载、悬挂自重、自身的弯曲程度等,由于半挂车的车身较长,在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容易造成车身左右摇摆不定,转弯时车身摇晃,影响其他车辆,不利于行驶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半挂车悬挂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悬挂系统容易造成车身左右摇摆不定,转弯时车身摇晃,影响其他车辆,不利于行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半挂车悬挂系统,包括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和车轴固定件,所述前支架和中支架之间以及中支架和后支架之间均连接有若干个钢板弹簧,两个所述车轴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分别固定在两组钢板弹簧的底端中心位置处,且两个所述车轴固定件通过拉杆分别连接在前支架和中支架的底端,所述前支架和中支架之间以及中支架和后支架之间均安装有折叠型拉板和蜂窝橡胶板,所述蜂窝橡胶板位于折叠型拉板的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钢板弹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一起,且所述钢板弹簧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前支架和中支架以及中支架和后支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支架和中支架的底端安装有转动连接件,所述拉杆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转动连接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折叠型拉板为折叠型的钢板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蜂窝橡胶板为蜂窝状的橡胶板。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悬挂系统通过设有折叠型拉板和蜂窝橡胶板,可以使半挂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身稳定,转弯时,折叠型拉板可以牵引中支架以及后支架随着前支架的转弯路线进行转弯,且车身稳定,使半挂车稳定的行驶,避免对其他车辆造成影响,有利于保证半挂车安全行驶,便于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支架;2、中支架;3、后支架;4、车轴固定件;5、钢板弹簧;6、拉杆;7、折叠型拉板;8、蜂窝橡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挂车悬挂系统,包括前支架1、中支架2、后支架3和车轴固定件4,前支架1和中支架2之间以及中支架2和后支架3之间均连接有若干个钢板弹簧5,具有减震作用,避免行驶过程中,车身剧烈晃动,而导致车祸的情况出现,两个车轴固定件4通过固定件分别固定在两组钢板弹簧5的底端中心位置处,车轴固定件4可以连接车轮,便于半挂车行驶,且两个车轴固定件4通过拉杆6分别连接在前支架1和中支架2的底端,拉杆6可以在固定车轴固定件4,使半挂车直线行驶时,车轮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便于行驶,前支架1和中支架2之间以及中支架2和后支架3之间均安装有折叠型拉板7和蜂窝橡胶板8,转弯时,折叠型拉板8可以牵引中支架2以及后支架3随着前支架1的转弯路线进行转弯,且车身稳定,蜂窝橡胶板8可以防止车身左右晃动,且具有减震作用,不仅可以防止钢板弹簧5损坏折叠型橡胶板7,而且可以增加悬挂系统的减震作用,蜂窝橡胶板8位于折叠型拉板7的底端。

若干个钢板弹簧5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一起,防止若干个钢板弹簧5散架,且钢板弹簧5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前支架1和中支架2以及中支架2和后支架3之间,便于拆卸更换钢板弹簧5。

前支架1和中支架2的底端安装有转动连接件,拉杆6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转动连接件上,便于振动时,拉杆6随着车轴连接件4上下晃动。

折叠型拉板7为折叠型的钢板片,使折叠型拉板7可以拉伸,且具有弹性。

蜂窝橡胶板8为蜂窝状的橡胶板,增加橡胶板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悬挂系统通过设有折叠型拉板7和蜂窝橡胶板8,可以使半挂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身稳定,转弯时,折叠型拉板8可以牵引中支架2以及后支架3随着前支架1的转弯路线进行转弯,且车身稳定,使半挂车稳定的行驶,避免对其他车辆造成影响,有利于保证半挂车安全行驶,便于使用和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