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水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167阅读:1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水杯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杯座,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水杯座,具体适用于稳定固定水杯座中的水杯。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室内均设置有水杯座,当直径较小的水杯放入水杯座时,容易发生晃动,甚至掉出水杯座损坏水杯。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740000A,公开日为2006年3月1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水杯座,包括基座,其具有多个承接座且在每个承接座的侧壁的预定部位形成有多个安装孔。此水杯座还包括安装在基座的每个安装孔之后的中空壳体、插入到中空壳体中的支撑部件、及提供于支撑部件与中空壳体之间的复位弹簧。本发明给出的水杯座能够稳定地支撑具有各种各样的尺寸和形状的饮料罐。虽然该发明能够固定水杯底部,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该发明仅能固定底部有环形凸起的水杯或饮料瓶,对于底部为圆柱形或道圆锥台型的水杯固定效果较差,容易造成水杯掉落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杯容易晃动掉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杯不易晃动的车用水杯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用水杯座,包括杯桶和固定架,所述杯桶设置于固定架的中部;所述杯桶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杯夹和第二弹性杯夹,所述第一弹性杯夹和第二弹性杯夹的下端均与杯桶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杯夹的顶部设置于杯桶上的第一杯夹孔内,所述第二弹性杯夹的顶部设置于杯桶上的第二杯夹孔内。

所述固定架包括弧形后壁、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弧形后壁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接,所述杯桶设置于弧形后壁内,所述杯桶与弧形后壁之间设置有回位胶带,所述回位胶带的一端经过第一弹性杯夹中部的回位槽后与第一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回位胶带的另一端经过第二弹性杯夹中部的回位槽后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杯夹包括固定柄、凹形回弹臂和夹头,所述夹头的底部通过凹形回弹臂与固定柄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回弹臂的中部设置有回位槽,所述回位槽内设置有回位胶带;

所述第一弹性杯夹与第二弹性杯夹结构相同。

所述凹形回弹臂包括下臂、中臂和上臂,所述固定柄的顶部通过下臂与中臂的底步相连接,所述中臂的顶部通过上臂与夹头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中臂上开设有回位槽,所述固定柄与下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臂与中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中臂与上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臂与上臂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

所述凹形回弹臂由弹性材料制造。

所述固定柄通过杯夹插架与杯桶相连接,所述杯夹插架与杯桶之间形成有插孔,所述固定柄与插孔插入配合。

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通过螺栓与车体相连接。

所述杯桶的深度为150毫米–200毫米,所述杯桶的内直径为150毫米–200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水杯座中在杯桶的两侧设置弹性杯夹利用弹性杯夹固定杯桶内的水杯,由于弹性杯夹具有弹性,无论是大直径的水杯还是小直径的水瓶均能固定于弹性杯夹之间,有效减小水杯的晃动,避免水杯因固定不牢而掉落,提高了水杯座的可靠性。因此,本设计能够固定不同尺寸的水杯,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水杯掉落。

2、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水杯座中在杯桶与弧形后壁之间设置回位胶带,利用回位胶带的弹性,使第一弹性杯夹和第二弹性杯夹具有一个回弹力,提高第一弹性杯夹和第二弹性杯夹的压紧强度,使弹性杯夹的固定更加稳固。因此,本设计夹持力大,水杯夹持牢固。

3、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水杯座中杯桶的深度为150毫米–200毫米,杯桶的内直径为150毫米–200毫米,这样的设计能后有效防止水杯座中的杯体倾倒,提高了水杯座的安全性。因此,本设计的水杯座杯桶深度大,能够放置较大尺寸的水杯,且能够有效防止杯体倾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杯桶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弹性杯夹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弹性杯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杯桶1、第一杯夹孔11、第二杯夹孔12、杯夹插架13、固定架2、弧形后壁21、第一固定板22、第二固定板23、第一弹性杯夹3、回位槽31、固定柄32、凹形回弹臂33、夹头34、下臂35、中臂36、上臂37、第二弹性杯夹4、回位胶带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车用水杯座,包括杯桶1和固定架2,所述杯桶1设置于固定架2的中部;所述杯桶1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杯夹3和第二弹性杯夹4,所述第一弹性杯夹3和第二弹性杯夹4的下端均与杯桶1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杯夹3的顶部设置于杯桶1上的第一杯夹孔11内,所述第二弹性杯夹4的顶部设置于杯桶1上的第二杯夹孔12内。

所述固定架2包括弧形后壁21、第一固定板22和第二固定板23,所述第一固定板22通过弧形后壁21与第二固定板23相连接,所述杯桶1设置于弧形后壁21内,所述杯桶1与弧形后壁21之间设置有回位胶带5,所述回位胶带5的一端经过第一弹性杯夹3中部的回位槽31后与第一固定板22相连接,所述回位胶带5的另一端经过第二弹性杯夹4中部的回位槽后与第二固定板23相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杯夹3包括固定柄32、凹形回弹臂33和夹头34,所述夹头34的底部通过凹形回弹臂33与固定柄32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回弹臂33的中部设置有回位槽31,所述回位槽31内设置有回位胶带5;

所述第一弹性杯夹3与第二弹性杯夹4结构相同。

所述凹形回弹臂33包括下臂35、中臂36和上臂37,所述固定柄32的顶部通过下臂35与中臂36的底步相连接,所述中臂36的顶部通过上臂37与夹头3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中臂36上开设有回位槽31,所述固定柄32与下臂35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臂35与中臂3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中臂36与上臂3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臂35与上臂37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

所述凹形回弹臂33由弹性材料制造。

所述固定柄32通过杯夹插架13与杯桶1相连接,所述杯夹插架13与杯桶1之间形成有插孔14,所述固定柄32与插孔14插入配合。

所述固定架2上的第一固定板22和第二固定板23均通过螺栓与车体相连接。

所述杯桶1的深度为150毫米–200毫米,所述杯桶1的内直径为150毫米–20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所述回位胶带5的两端各通过一个L型支架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2和第二固定板23上。

弹性杯夹上设置有凹形回弹臂,有利于杯体的夹紧。

实施例1:

一种车用水杯座,包括杯桶1和固定架2,所述杯桶1设置于固定架2的中部;所述杯桶1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杯夹3和第二弹性杯夹4,所述第一弹性杯夹3和第二弹性杯夹4的下端均与杯桶1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杯夹3的顶部设置于杯桶1上的第一杯夹孔11内,所述第二弹性杯夹4的顶部设置于杯桶1上的第二杯夹孔12内;所述第一弹性杯夹3包括固定柄32、凹形回弹臂33和夹头34,所述夹头34的底部通过凹形回弹臂33与固定柄32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回弹臂33的中部设置有回位槽31,所述回位槽31内设置有回位胶带5;所述第一弹性杯夹3与第二弹性杯夹4结构相同。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固定架2包括弧形后壁21、第一固定板22和第二固定板23,所述第一固定板22通过弧形后壁21与第二固定板23相连接,所述杯桶1设置于弧形后壁21内,所述杯桶1与弧形后壁21之间设置有回位胶带5,所述回位胶带5的一端经过第一弹性杯夹3中部的回位槽31后与第一固定板22相连接,所述回位胶带5的另一端经过第二弹性杯夹4中部的回位槽后与第二固定板23相连接;所述固定架2上的第一固定板22和第二固定板23均通过螺栓与车体相连接。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凹形回弹臂33包括下臂35、中臂36和上臂37,所述固定柄32的顶部通过下臂35与中臂36的底步相连接,所述中臂36的顶部通过上臂37与夹头3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中臂36上开设有回位槽31,所述固定柄32与下臂35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臂35与中臂3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中臂36与上臂3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臂35与上臂37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所述凹形回弹臂33由弹性材料制造。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固定柄32通过杯夹插架13与杯桶1相连接,所述杯夹插架13与杯桶1之间形成有插孔14,所述固定柄32与插孔14插入配合;所述杯桶1的深度为150毫米–200毫米,所述杯桶1的内直径为150毫米–200毫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