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轴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9238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轴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半轴总成。



背景技术:

半轴总成的主要功能是传动动力总成的驱动动力至车轮,促使车轮行驶。半轴总成不仅要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还要承受来自车轮的垂直力、侧向力以及牵引力和制动力所形成的纵向力,因此其是汽车上易损部件之一。

传统的半轴总成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万向节、第一万向节护套、驱动半轴、第二万向节护套、第二万向节和第二连接轴,该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万向节护套连接形成有供驱动半轴穿入的第一运动腔室,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发动机的扭矩时,该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万向节护套的连接处之间容易出现松动,由于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万向节护套的连接处之间出现松动会影响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长期下来后,灰尘会一直进入至第一运动腔室内,由于灰尘进入至第一运动腔室内,会造成第一运动腔室内的零部件极易磨损,影响了半轴总成的性能,要经常更换,从而缩短了半轴总成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车轮套在第二连接轴上,该第二连接轴受到车轮承载力时,第二连接轴容易出现断裂现象发生,整体强度较差,从而缩短了从而缩短了半轴总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半轴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半轴总成,包括半轴总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总成本体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万向节、第一万向节护套、驱动半轴、第二万向节护套、第二万向节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万向节护套连接形成有供驱动半轴穿入的第一运动腔室,所述驱动半轴的一端穿入第一运动腔室内且与第一万向节通过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二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与第二万向节护套连接形成有供驱动半轴穿入的第二运动腔室,所述驱动半轴的另一端穿入第二运动腔室内且与第二万向节通过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包括第二外罩,所述第二万向节护套包括第二套体,所述第二外罩朝向第二套体的端面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第二套体朝向第二外罩的端面设置有与连接凹槽适配的连接凸起,所述第二套体背离连接凸起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套体固定于第二外罩外壁上的卡箍;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底设置有放置槽,该放置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连接轴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轴段和连接轴段,该过渡轴段与第二套体固定连接,所述过渡轴段的直径大于连接轴段的直径,所述过渡轴段与连接轴段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增加过渡轴段与连接轴段连接强度的环形加强槽,所述环形加强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壁、第二加强壁、第三加强壁和第四加强壁,该第一加强壁与第二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二加强壁与第三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三加强壁与第四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外罩朝向第一套体的端面设置有连接凹槽和第一套体朝向第一外罩的端面设置有与连接凹槽适配的连接凸起,首先通过第一套体上的连接凸起与第一外罩上的连接凹槽连接,然后再通过第一套体上的安装槽内的卡箍将第一套体固定于第一外罩外壁上,最终保证了第一套体与第一外罩连接更加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发动机的扭矩时,保证了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万向节护套的连接处之间不会出现松动,保证了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万向节护套的连接处密封性,长期下来后,避免灰尘一直进入至第一运动腔室内造成第一运动腔室内的零部件极易磨损,从而延长了半轴总成的使用寿命。在连接凹槽的槽底设置有放置槽,该放置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受到连接凸起挤压自身会有个复位力,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套体与第一外罩连接处的密封性,进一步的避免了灰尘进入第一运动腔室内造成第一运动腔室内的零部件极易磨损,从而延长了半轴总成的使用寿命。第二连接轴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轴段和连接轴段,在过渡轴段与连接轴段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增加过渡轴段与连接轴段连接强度的环形加强槽,环形加强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壁、第二加强壁、第三加强壁和第四加强壁,该第一加强壁与第二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二加强壁与第三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三加强壁与第四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通过在过渡轴段和连接轴段的连接处设置了环形加强槽,提高了过渡轴段和连接轴段的连接处的强度,提高了第二连接轴抗承载能力,保证了第二连接轴受到车轮承载力时,第二连接轴不容易出现断裂现象发生,整体强度较强,从而延长了半轴总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方向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套体套于第二外罩的外壁上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方便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轴总成,包括半轴总成本体,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半轴总成本体包括第一连接轴1、第一万向节2、第一万向节护套3、驱动半轴4、第二万向节护套5、第二万向节6和第二连接轴7,所述第一连接轴1的一端与第一万向节2连接,所述第一万向节2与第一万向节护套3连接形成有供驱动半轴4穿入的第一运动腔室200,所述驱动半轴4的一端穿入第一运动腔室200内且与第一万向节2通过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4的一端与第二万向节6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6与第二万向节护套4连接形成有供驱动半轴4穿入的第二运动腔室600,所述驱动半轴4的另一端穿入第二运动腔室600内且与第二万向节6通过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6包括第二外罩,所述第二万向节护套5包括第二套体,所述第二外罩朝向第二套体的端面设置有连接凹槽60,所述第二套体朝向第二外罩的端面设置有与连接凹槽60适配的连接凸起50,所述第二套体背离连接凸起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槽500,该安装槽500内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套体固定于第二外罩外壁上的卡箍501;所述连接凹槽60的槽底设置有放置槽600,该放置槽600内设置有密封圈8;所述第二连接轴7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轴段71和连接轴段72,该过渡轴段71与第二套体固定连接,所述过渡轴段71的直径大于连接轴段72的直径,所述过渡轴段71与连接轴段72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增加过渡轴段71与连接轴段72连接强度的环形加强槽73,所述环形加强槽7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壁731、第二加强壁732、第三加强壁733和第四加强壁734,该第一加强壁731与第二加强壁732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二加强壁732与第三加强壁733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三加强壁733与第四加强壁734所成的角为钝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外罩朝向第一套体的端面设置有连接凹槽和第一套体朝向第一外罩的端面设置有与连接凹槽适配的连接凸起,首先通过第一套体上的连接凸起与第一外罩上的连接凹槽连接,然后再通过第一套体上的安装槽内的卡箍将第一套体固定于第一外罩外壁上,最终保证了第一套体与第一外罩连接更加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发动机的扭矩时,保证了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万向节护套的连接处之间不会出现松动,保证了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万向节护套的连接处密封性,长期下来后,避免灰尘一直进入至第一运动腔室内造成第一运动腔室内的零部件极易磨损,从而延长了半轴总成的使用寿命。在连接凹槽的槽底设置有放置槽,该放置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受到连接凸起挤压自身会有个复位力,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套体与第一外罩连接处的密封性,进一步的避免了灰尘进入第一运动腔室内造成第一运动腔室内的零部件极易磨损,从而延长了半轴总成的使用寿命。第二连接轴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轴段和连接轴段,在过渡轴段与连接轴段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增加过渡轴段与连接轴段连接强度的环形加强槽,环形加强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壁、第二加强壁、第三加强壁和第四加强壁,该第一加强壁与第二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二加强壁与第三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三加强壁与第四加强壁所成的角为钝角,通过在过渡轴段和连接轴段的连接处设置了环形加强槽,提高了过渡轴段和连接轴段的连接处的强度,提高了第二连接轴抗承载能力,保证了第二连接轴受到车轮承载力时,第二连接轴不容易出现断裂现象发生,整体强度较强,从而延长了半轴总成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凹槽60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方向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套体套于第二外罩的外壁上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方便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