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座椅安全带声光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846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座椅安全带声光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车载座椅安全带警示声光警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线对应多个或单个的座椅的安全带警示的声光警示器产品使用及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机动车中一般都装有舒适的乘客座椅并对应有座位号,如中巴车、公交客车、卧铺长途空调车和客运大巴士等,车内座位号及座位安全带等安全装置给乘客的对票入座管理提供了管理方便与安全保障;但因为每个座位上的安全带对于乘客在座位上活动有一定束缚,导致很多乘客乘车后不喜欢系安全带的习惯系好安全带,这给运行中的车辆在各种紧急避让,刹车时带来运动惯性力使乘客会因为未系安全带,带来不稳定与座位时冲击力造成意外伤害。然后车内乘客众多司机与工作人员无法做到及时的一一对应的检查与督导,而且车内乘客有时候中途上下车。所以会留下乘客忘记及时系好安全带。

为消除上述危害,目前有些车内安装了--在座位安装了座位安全带声音警示诸如等蜂鸣器警示提示乘坐时未系好安全带声音蜂鸣器警示装置,该装置一般装在座椅座位上,还有安装座位傍边侧墙上。但是该产品因为声音尖锐,且每个座位安置在乘客上车后,车未行使时,乘客入座后会因为一些原因来来回回的导致车内声音提示装置不断,会严重干扰到车内其他乘客与司机,上述几种座椅虽然安装带安全带未系警示装置,但存在严重影响乘客与司机行为,另外在安装上需要在座位椅子上增加大量连线布置。而且乘客众多,声音吵杂,会严重影响到乘客与司机,并且无法做到精准的准确行车时状态的提示及车内大众的监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无线座椅安全带声光警示装置,带有无线发射与压力感应开关与安全带扣位开关、无线接收光电警示与语音提示、自动检车辆内车位座椅乘客入座后未系安全带的声光与语音提示功能,直到座椅乘客系好安全带解除声光或语音自动解除的无线信号控制系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座椅安全带声光警示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和车门关闭检测及语音提示装置;其中:

车门关闭检测及语音提示装置,其包括主控芯片一、电源一、用以检测车门是否关上的车门感应器、用以车门关闭提示的语音模块及车门关闭时的车门信号输出模块,主控芯片一分别连接电源一、车门感应器、语音模块和车门信号输出模块;

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其包括主控芯片二、电源二、信号发射模块、用以学习信号接收警示装置的学习按键、用以检测座椅上是否有人体坐下的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安全带是否扣上的扣口感应器及用以接收车门关闭信号的车门信号输入模块,主控芯片二分别连接电源二、信号发射模块、学习按键、压力传感器、安全带扣口感应器及车门信号输入模块;

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其包括主控芯片三、电源三、信号接收模块、用以学习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的学习按键、用以警示作用的警示指示灯及用以接收车门关闭信号的车门信号输入模块,主控芯片三分别连接电源三、信号接收模块、学习按键、指示灯及车门信号输入模块。

进一步,所述的车门关闭检测及语音提示装置安装在车门边上或车门上方。

进一步,所述的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直接安装在座椅下,采用车内电源或自带带电池。

进一步,所述的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安装在车内座椅上方的的车内风道下方,与车内风道上座位阅读灯及座位出风口位置形成整体安装方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无线的声光提示,对应乘客或车内其他的乘客有很明显的精准座位安全带未系的闪光提示,已经坐到座位而未系好安全带乘客起到很好光电提示并有辅助的语音提示。语音辅助提示是在连接车内车门关闭信号辅助下做出最后语音辅助提示,极大的方便了乘客在上车后车未行使时,乘客在座位上便于休息与互动。本装置系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座位上的乘客座位安全带检测系统与对应的每个座位的光电显示是精准一对一的座位号光电提示,并且精准定位到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座位号,语音提示是只有一个辅助的语音提示,并且是车辆关闭车门即将行驶做出最后的语音辅助提示,便于车内的所有人员监督。而且采用无线对应传输信号,避免大量布线问题给车内带来工艺走线布置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门关闭检测及语音提示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无线座椅安全带声光警示装置,包括车门关闭检测及语音提示装置1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2、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3;其中:

车门关闭检测及语音提示装置1,其包括主控芯片一11、电源一12、用以检测车门是否关上的车门感应器13、用以车门关闭提示的语音模块14及车门关闭时的车门信号输出模块15,主控芯片一11分别连接电源一12、车门感应器13、语音模块14和车门信号输出模块15;所述的车门关闭检测及语音提示装置1安装在车门边上或车门上方。车门感应器在车门关闭时才进行光电提示方便乘客上车,车辆未行驶时乘客的休息。

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2,其包括主控芯片二21、电源二22、信号发射模块23、用以学习信号接收警示装置的学习按键24、用以检测座椅上是否有人体坐下的压力传感器25、用以检测安全带是否扣上的扣口感应器26及用以接收车门关闭信号的车门信号输入模块27,主控芯片二21分别连接电源二22、信号发射模块23、学习按键24、压力传感器25、安全带扣口感应器26及车门信号输入模块27;所述的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2直接安装在座椅下,采用车内电源或自带带电池。

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3,其包括主控芯片三31、电源三32、信号接收模块33、用以学习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的学习按键34、用以警示作用的警示指示灯35及用以接收车门关闭信号的车门信号输入模块36,主控芯片三31分别连接电源三32、信号接收模块33、学习按键34、指示灯35及车门信号输入模块36。所述的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3安装在车内座椅上方的的车内风道下方,与车内风道上座位阅读灯及座位出风口位置形成整体安装方式。接收警示装置为2合一的方式,一个接收警示装置可配对2个发射装置大大节省了资源。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车门感应器检测到车门已经关闭时,车门感应器会发出一个信号给车门关闭检测及语音提示装置的主控芯片一,当主控芯片一接收到这个信号时会输出两个信号,一个信号给车门信号输出模块给到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和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的车门信号输入模块,另一个信号给语音模块并有辅助的语音提示。

当车门关闭车内座椅上有人坐下时,座椅传感器会发出一个信号给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的主控制芯片二,当主控制芯片二接收到这个信号时会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发射出一个带有该信号功能编码的430MHz的信号,而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接收到相应信号功能编码的430MHz信号时系统会有警示指示灯闪烁;

当车门关闭车内座椅上有人坐下,又系上安全带时,这时座椅传感器和安全带扣口感应器会各发出一个信号给座椅安全带信号发射装置的主控制芯片三,当主控制芯片三接收到这两个信号时会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发射出一个带有该2个信号功能编码的430MHz的信号,而座椅安全带信号接收警示装置接收到相应信号功能编码的430MHz信号时系统的警示指示灯灭。

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无线的声光提示,对应乘客或车内其他的乘客有很明显的精准座位安全带未系的闪光提示,已经坐到座位而未系好安全带乘客起到很好光电提示并有辅助的语音提示。语音辅助提示是在连接车内车门关闭信号辅助下做出最后语音辅助提示,极大的方便了乘客在上车后车未行使时,乘客在座位上便于休息与互动。

本装置系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座位上的乘客座位安全带检测系统与对应的每个座位的光电显示是精准一对一的座位号光电提示,并且是分离状态采用无线数据传输,语音提示是利用现有的安装在车顶内的上下乘客门方或驾驶室前顶或现有车内音响系统,无须独立的增加成本安装多个语音提示系统。而且语音提示是在车门关闭后车辆运行后才予以语音提示,并便于车内的所有司乘人员的共同监督,在语音提示时,对应的声光警示光电显示会在各未系好安全带的乘客显眼位置做出准确的带座位号的光电提示,使未系好安全带的乘客快速感知自己是否系好安全带,并在周边乘客提示与监督下系好安全带解除光电警示。直至所有未系好安全带乘客系好后,语音提示才会自动解除不会出现重复语音提示。极大方便了在车未行驶或车门未关闭时间段,不需要乘客坐在座位上马上系好安全带带来的不方便、也不需要声音警示乱响打扰到其他乘客与司机。

本实用新型极大的节约产品与车内用电,而且该装置采用无线检测数据传输,避免大量布线问题给车内带来工艺走线布置成本。并且在车门未关闭车辆未行使时,光电警示与语音警示处于非工作状态,极大对产品能耗起到节约,又不打扰到车停止状态时,乘客不需要安全带束缚,且可以避免车未行驶时乘客入座后休息未及时系好全带带来的声光警示的打扰。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