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保养的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011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保养的脚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轮,特别是一种更方便保养的脚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脚轮通常包括滚轮本体、横轴和支架,横轴将滚轮本体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再固定在需要安装脚轮的支座上。脚轮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注润滑油。通常是将滚轮拆下,将润滑油点到需要横轴与滚轮本体相连接处,达到润滑的目的。这种脚轮润滑方式比较麻烦,需要拆卸脚轮,而且润滑油容易滴落到地面上沾污地面,润滑的方式并不是很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方便保养的脚轮,这种方便保养的脚轮,包括滚轮本体、支架和横轴,所述横轴穿过滚轮本体中心,横轴两端固定在支架上,其中,所述滚轮本体中心设有通孔,通孔内套设有轴承,横轴套设在轴承内部且与轴承内侧面紧密配合;所述横轴内部设有注油槽,注油槽一端与横轴端部的注油口相通,注油槽另一端与轴承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槽为L型。润滑油从注油槽的一端进入,从注油槽另一端流出,进入到轴承处进行润滑。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槽为T型。润滑油从T型的一端进入,从T型的两端流出,进入到轴承处进行润滑,润滑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口设有相适配的堵头,需要润滑时将堵头拆卸,注油结束后塞上堵头,防止润滑油流出沾污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横轴为一带帽螺栓,带帽螺栓包括固定螺帽和活动螺帽,所述注油口设在固定螺帽端部,活动螺帽用于将横轴锁紧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本体靠近通孔处设有向两侧凸出的凸面,所述凸面的高度从靠近通孔处向远离通孔处逐渐变小,到接近滚轮本体外沿时再逐渐变大。

本实用新型这种方便保养的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脚轮设有注油槽,注油槽一端与横轴端部相通,另一端与轴承相通,需要注油时,将润滑油从注油口注入,润滑油通过注油槽留到轴承处,注油方式简单,不用将脚轮拆下。配合堵头,能够防止润滑油流出沾污地面。将堵头堵上后,脚轮进行滚动,润滑油能够更全面的润滑轴承。

2.注油槽可以为L型或T型,方便将润滑油从注油口处引至轴承处。

3. 滚轮本体靠近通孔处设有向两侧凸出的凸面,凸面的高度从靠近通孔处向远离通孔处逐渐变小,到接近滚轮本体外沿时再逐渐变大,这种结构不仅能够节省滚轮本体的原材料,而且结构稳定性方便比现有技术通过增加加强筋的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本体1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横轴3部分为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横轴3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横轴3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4,这种方便保养的脚轮,包括滚轮本体1、支架2和横轴3,所述横轴3穿过滚轮本体1中心,横轴3两端固定在支架2上,滚轮本体1中心设有通孔4,通孔4内套设有轴承5,横轴3套设在轴承5内部且与轴承5内侧面紧密配合;横轴3内部设有注油槽31,注油槽31一端与横轴端部的注油口32相通,注油槽31另一端与轴承5相通。

滚轮本体1靠近通孔4处设有向两侧凸出的凸面6,所述凸面6的高度从靠近通孔4处向远离通孔4处逐渐变小,到接近滚轮本体1外沿时再逐渐变大,在凸面6高度变小再逐渐变大的过渡段形成凹槽7,因此滚轮本体1形成带有凸面6以及凹槽7的形状结构。这种结构相对完全实心的结构更节省材料,经测试表明,这种滚轮本体结构稳定性更强。

本实施例中,注油槽31为T型,注油口32设有相适配的堵头33。需要注油时将堵头33打开,将润滑油注入到注油槽31后,再将堵头33塞上,防止润滑油滴落到地面上。

本实施例中,横轴3为一带帽螺栓,带帽螺栓包括固定螺帽34和活动螺帽35,所述注油口32设在固定螺帽34端部,活动螺帽35用于将横轴锁紧在支架2上。实际安装时,将横轴3从支架上穿过,再穿过轴承5内,从另一个支架上穿出,用活动螺帽35将横轴3固定在支架2上,再将安装好的脚轮固定在支座8上,完成脚轮的安装。当脚轮需要添加润滑油时,将堵头33取下,将润滑油从注油口33注入,再将堵头塞上,防止润滑油滴落。脚轮开始滚动时,润滑油从注油槽31流到轴承上,达到润滑效果。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注油槽31为L型。注油槽31的形状不限定为T型或L型,也可以是带弧度的弯槽。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