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小车的悬浮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431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小车的悬浮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小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小车的悬浮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小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机器人小车的车底通常设有四个从动轮,四个从动轮分布于机器人小车的车底的四角。机器人小车的主动轮一般有两个,两主动轮分布于车底的中部。四个从动轮与车底的距离为固定值。当地面为平地时,机器人小车可以平稳地行驶。当地面有凹坑时,机器人小车的主动轮会陷入凹坑。此时,主动轮会处于悬空状态,无法与凹坑的坑壁或坑底抵接,主动轮处于空转、打滑的状态。打滑的主动轮无法驱动机器人小车前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机器人小车的悬浮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机器人小车的悬浮驱动系统,其包括前架板和后架板;前架板和后架板均为竖向分布;前架板上设有转轴和转轴驱动的车轮,转轴为横向分布;后架板设有U形的槽孔,转轴穿设于槽孔;前架板和后架板之间设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前架板和后架板;前架板上固设有导向块,后架板设有竖向分布的导杆,导杆穿设于导向块。

较佳地,弹性部件为弹簧。

较佳地,弹簧为竖向分布。

较佳地,前架板上设有前凸起部,后架板上设有后凸起部,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

较佳地,导杆的两端均设有支撑块,两支撑块均固设于后架板。

较佳地,转轴和车轮之间设有用以驱动车轮的皮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使用本实用新型悬浮驱动系统的机器人小车,当行走的地方有凹坑时,主动轮进入凹坑,转轴在U形的槽孔内下移,主动轮不会空转,在主动轮的驱动下,机器人小车可以顺利通过凹坑。本实用新型的悬浮驱动系统可以使机器人小车可以适应各种路况,具有适应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弹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机器人小车的悬浮驱动系统,其包括前架板10和后架板20;前架板10和后架板20均为竖向分布。前架板10上设有转轴30和转轴驱动的车轮40,转轴30和车轮40之间设有皮带31,转轴30通过皮带31驱动车轮40,转轴30为横向分布。后架板20设有U形的槽孔21,转轴30穿设于槽孔21。

前架板10和后架板20之间设有弹簧50,弹簧50为竖向分布。前架板10上设有前凸起部11,后架板20上设有后凸起部22,弹簧5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凸起部11和后凸起部22。

前架板10上固设有导向块12,后架板20设有竖向分布的导杆23,导杆23穿设于导向块12。导杆23的两端均设有支撑块24,两支撑块24均固设于后架板20。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驱动系统安装于机器人小车的车架的底部。机器人小车有四个从动轮,分布于车底的四个角。本实用新型的车轮40为主动轮,主动轮为两个,分布于车底的中部。在平地上行走时,转轴驱动主动轮,机器人小车前行。当机器人小车行走的地方有凹坑时,主动轮进入凹坑,转轴在U形的槽孔内下移。当主动轮抵接凹坑的坑壁时,转轴带动主动轮,主动轮不会空转。在主动轮的驱动下,机器人小车可以顺利通过凹坑。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驱动系统可以使机器人小车可以适应各种路况,具有适应广的优点。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