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6156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及应用该充电接口结构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对于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新能源汽车来说,需要特地为其设计电池充电接口,用于充电枪的插入充电。

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一般是设置在整车的前部格栅处或侧面油箱口附近,但这样既浪费了整车设计空间,还增加了制造成本。另外,充电接口的外盖所采用的结构,一般既要满足外观与原车的一致,又需兼顾成本及使用便利性;而车标虽然是每辆汽车的必备元件,但其功能单一,如前置车标一般设置在汽车的前脸,仅起到品牌标志的标识功能,故还具备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分利用车标后部空间且使用方便安全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及应用该充电接口结构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包括横梁、充电口安装支架、充电口内盖、格栅板以及车标座。横梁设置于车内。充电口安装支架锁固于横梁的中部,充电口安装支架具有第一充电开口和多个安装孔,第一充电开口正对于车载充电插口,多个安装孔设置于第一充电开口的四周。充电口内盖通过多个安装孔锁附于充电口安装支架,充电口内盖具有第二充电开口和用以覆盖第二充电开口的掀盖,第二充电开口正对于第一充电开口,掀盖可上下翻转地设置于第二充电开口上,掀盖于闭合状态时遮蔽第一充电开口。格栅板设置于横梁的一侧,充电口内盖设置于充电口安装支架和格栅板之间,格栅板的车标区内具有第三充电开口、转轴连接孔和卡扣连接部,第三充电开口正对于第二充电开口,转轴连接孔和卡扣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第三充电开口的两侧,掀盖于开启状态时穿过第三充电开口。车标座通过转轴连接孔固定连接于格栅板且对应于格栅板的车标区,车标座的正面具有车标,车标座的背面具有对应于转轴连接孔的转轴部和对应于卡扣连接部的锁扣部,锁扣部于车标座沿格栅板表面旋转至遮蔽第三充电开口时与卡扣连接部卡合。

较佳地,车标座的转轴部360度可旋转地设置于格栅板的转轴连接孔内。

较佳地,转轴部为圆周带有凸起的柱体。

较佳地,车标于车标座沿格栅板表面旋转中始终背对于第三充电开口。

较佳地,充电口安装支架具有朝向格栅板延伸的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横梁,第一充电开口设置于弯折结构的另一端。进一步地,充电口内盖设置于弯折结构的另一端。

较佳地,第三充电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充电开口的开口面积。

较佳地,横梁为车内水箱上横梁。进一步地,格栅板锁附于横梁的前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含如上所述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中,旋转式车标座便于充电时的开启与闭合,且不用担心车标座丢失;利用横梁和格栅板夹设固定充电接口使得自身更牢靠,且通过车标座和充电口内盖的双向开启实现了充电口的双层遮挡,大大提升了充电接口的稳定性、防水性及安全性;车身上无需再为充电口额外开设通孔,从而扩展了整车的设计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梁及充电口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梁、充电口安装支架及充电口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格栅板内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标座内侧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应用该充电接口结构的电动汽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100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梁1及充电口安装支架2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梁1、充电口安装支架2及充电口内盖3的结构示意图。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100包括横梁1、充电口安装支架2、充电口内盖3、格栅板4和车标座5。横梁1设置于车内。在实际应用中,横梁1可以为车内水箱上横梁。优选地,格栅板4锁附于横梁1的前方。

请继续参见图2,充电口安装支架2锁固于横梁1的中部,充电口安装支架2具有第一充电开口21和多个安装孔22,第一充电开口21正对于车载充电插口,多个安装孔22设置于第一充电开口21的四周。

请继续参见图3,充电口内盖3通过多个安装孔22锁附于充电口安装支架2,充电口内盖3具有第二充电开口31和用以覆盖第二充电开口31的掀盖32,第二充电开口31正对于第一充电开口21,掀盖32可上下翻转地设置于第二充电开口31上,掀盖32于闭合状态时遮蔽第一充电开口31。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口安装支架2具有朝向格栅板4延伸的弯折结构20,弯折结构20的一端连接于横梁1,第一充电开口21设置于弯折结构20的另一端。优选地,充电口内盖3设置于弯折结构20的另一端。

格栅板4设置于横梁1的一侧,充电口内盖3设置于充电口安装支架2和格栅板4之间。请结合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格栅板4内侧的示意图。格栅板4的车标区40内具有第三充电开口41、转轴连接孔42和卡扣连接部43,第三充电开口41正对于第二充电开口31,转轴连接孔42和卡扣连接部43分别设置于第三充电开口41的两侧,掀盖32于开启状态时穿过第三充电开口41。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充电开口4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充电开口31的开口面积。第三充电开口41、第二充电开口31及第一充电开口21基本重合,形成外部充电枪插入车载充电插口的通道,掀盖32作为这一通道的一道屏障,用以防水防尘。在实际应用中,格栅板4上内还具有用以锁附格栅板4的多个螺接孔。

请结合参见图1和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标座5内侧的示意图。车标座5通过转轴连接孔42固定连接于格栅板4且对应于格栅板4的车标区40,车标座5的正面具有车标51,车标座5的背面具有对应于转轴连接孔42的转轴部52和对应于卡扣连接部43的锁扣部53,锁扣部53于车标座5沿格栅板4表面旋转至遮蔽第三充电开口41时与卡扣连接部43卡合(对应于图4或图6所示的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车标座5的转轴部52三百六十度可旋转地设置于格栅板4的转轴连接孔42内。优选地,转轴部52为圆周带有凸起521的柱体,用以使车标座5无法从格栅板4上拔出但又不影响车标座5沿格栅板4表面旋转。在实际应用中,车标51于车标座5沿格栅板4表面旋转中始终背对于第三充电开口41。上述旋盖式设计既可以保证车标座5不与车体分离,又可避免车标座5与前述掀盖32之间相互干渉,还同时使得车标51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一直正对于外。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车标座也可以设计为翻盖式,只要避免车标座与掀盖之间发生干渉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200可以为纯电动汽车,也可以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包含如上各实施例所述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100。请参见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应用该充电接口结构的电动汽车的示意图。图6对应的实施例是以前车标座作为示例,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100设置于引擎盖201的下方和前保险杠202的上方,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充电接口的防撞安全性;但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后车标座,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车标的充电接口结构中,旋转式车标座便于充电时的开启与闭合,且不用担心车标座丢失;利用横梁和格栅板夹设固定充电接口使得自身更牢靠,且通过车标座和充电口内盖的双向开启实现了充电口的双层遮挡,从而大大提升了充电接口的稳定性、防水性及安全性;车身上无需再为充电口额外开设通孔,还扩展了整车的设计空间。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