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2196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液罐固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剂储液罐是指连接在空调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用于储存从冷凝器中冷凝下的制冷剂。制冷剂储液罐可以通过储存冷凝液来避免冷凝液在冷凝器积存过多,从而使传热面积变小,具有降低冷凝器负荷的功能;同时,制冷剂储液罐可以适应由于蒸发器的负荷变动导致对制冷剂供应量的需求,即当蒸发器负荷增大时,需供应的制冷剂的量同时增大,这时,制冷剂储液罐的存液可以满足供给;当增发器负荷减小时,对制冷剂的需求也随之减少,多余的制剂冷可以储存在储液罐中。由上可知,冷凝液的流向将会影响到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功能,而储液罐的放置将会影响到冷凝液的流向。因此,储液罐的放置至关重要。

汽车空调制冷剂储液罐通过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与蒸发器连接,储液罐和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两者平行放置即两者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汽车运动时,由于颠簸或抖动,会导致储液罐配管的晃动,使其中心线与储液罐的中心线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继而导致储液罐内冷凝液由于高度差而流动。因此,如何固定储液罐是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储液罐的固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包括:本体架,所述本体架分别设置在储液罐的两端;所述本体架上边设置有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且设置有与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相匹配的固定装置;所述本体架底边设置有储液罐,且设置有与储液罐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本体架上边与底边的高度差使储液罐的中心与储液罐配管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架呈“几”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架侧面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的支撑面与本体架底边等高。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支撑面为与储液罐相匹配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体架上边设置有与储液罐配管相匹配的固定装置,可以把储液罐配管固定在本体架上边,防止因汽车的颠簸或抖动导致储液罐配管的晃动;通过本体架上边与底边的高度差使储液罐的中心与储液罐配管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储液罐配管的中心线与储液罐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实现了储液罐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继而实现了冷凝液的稳定流向,且提高了制冷效果和使得整体结构紧凑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剖面图。

图中:(1)本体架、(2)储液罐、(3)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11)本体架上边、(12)本体架底边、(13)固定装置、(14)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地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结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固定装置剖面图。由图可知,

一种制冷剂储液罐安装装置,包括:本体架(1),所述本体架(1)分别设置在储液罐(2)的两端;所述本体架上边(11)设置有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3),且设置有与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3)相匹配的固定装置(13);所述本体架底边(12)设置有储液罐(2),且设置有与储液罐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本体架上边(11)与底边(12)的高度差使储液罐(2)的中心与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3)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本体架上边(11)设置有与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3)相匹配的固定装置(13),可以把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3)固定在本体架上边(11),防止因汽车的颠簸或抖动导致储液罐配管(3)的晃动;通过本体架底边(12)设置有储液罐(2)连接的固定装置,使得储液罐(2)固定在本体架(1)上,防止其前后晃动;通过本体架上边(11)与底边(12)的高度差使储液罐(2)的中心与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3)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3)的中心线与储液罐(2)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实现了储液罐(2)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继而实现了冷凝液的稳定流向,且提高了制冷效果和使得整体结构紧凑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架(1)呈“几”字型结构,不仅利于本体架(1)固定连接在空调内部,而且利于储液罐(2)和储液罐液体流向配管(3)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架(1)侧面设置有支撑体(14),支撑体(14)的支撑面与本体架底边(12)等高,支撑体(14)用于放置储液罐(2),实现了储液罐(2)的简单和快速的安装,且支撑体(14)的支撑面与本体架底边(12)等高,使得储液罐(2)始终处于一个水平放置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14)的支撑面为与储液罐(2)相匹配的弧面,支撑体(14)的弧面可以呈合抱之势来支撑储液罐(2),防止储液罐(2)的左右晃动。

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