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180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真空泵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来支撑真空泵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泵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新能源车相对于采用传统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机动车来说更加环保,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推广。因新能源车上的驱动电机已经逐步取代了发动机,导致制动助力所需的真空源消失了,因此整车开始使用电子真空泵作为新的真空源。

然而,电子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如果电子真空泵直接安装在车身上后,可能会导致整车的低频振动,使驾驶员及乘客感觉不舒适。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电子真空泵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支撑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真空泵存在的易引起整车低频振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电子真空泵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电子真空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机动车内的悬置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电子真空泵之间的每个连接处均设置有减振块,且所述减振块为柔性结构件;所述减振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电子真空泵贴合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U形槽部和第一翻边部,所述U形槽部包括槽底板、第一槽壁板和第二槽壁板,所述第一槽壁板和所述第二槽壁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槽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U形槽部的第一槽壁板的顶部连接,且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U形槽部的槽底板平行;所述电子真空泵位于所述U形槽部的槽内;所述U形槽部的槽底板与所述悬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平板部和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平板部连接,且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平板部垂直设置;所述平板部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电子真空泵上的电机配合;

所述平板部平行于所述U形槽部的槽底板;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一翻边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第二槽壁板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平板部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减振块嵌入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减振块上开设有中心通孔;所述电子真空泵上的螺栓位于所述减振块的中心通孔内,且所述减振块卡在所述电子真空泵上的螺栓的头部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块和所述定位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减振块和多个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减振块分别嵌入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定位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一翻边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第二槽壁板的顶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翻边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槽壁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平板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翻边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后与所述第二螺母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壁板与所述第一翻边部之间为平滑曲面,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二翻边部之间也为平滑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块为橡胶结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金属结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分析其结构可知:所述真空泵支撑装置主要由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组成;其中,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开口设置。

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第二支撑架位于第一支撑架的顶部,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电子真空泵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架与机动车内的悬置可拆卸连接。

很显然,电子真空泵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可以按如下两种过程安装到机动车的悬置上:第一种,先将第一支撑架安装到悬置上,同时,将电子真空泵与第二支撑架连接到一起,然后,将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连接到一起即可;第二种,先将电子真空泵安装到第二支撑架上,然后,将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连接在一起,最后,将第一支撑架安装到悬置上;两种安装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因电子真空泵与第二支撑架连接,故而当其工作发生振动时,会带动第二支撑架振动;因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连接,故而第二支撑架产生振动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架振动;又因第一支撑架与机动车内的悬置连接,故而第一支撑架产生振动时,会将振动传递给机动车内的悬置;机动车内的悬置本身就有能够控制振动的传递的功能,因此,电子真空泵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被悬置控制。电子真空泵与汽车本体之间只通过悬置连接,没有直接连接的连接点;因此,电子真空泵产生的振动会全部由悬置控制后传递给汽车本体,经悬置控制后的振动会得到很大的减弱,减小了汽车本体受到的来自电子真空泵的振动,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因电子真空泵与第二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架与悬置可拆卸连接;故电子真空泵可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上自由安装与拆卸,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还可从机动车的悬置上自由安装与拆卸;如此设置便于电子真空泵的检修与更换,同时也便于对真空泵支撑装置的检修与更换。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能够减小汽车本体受到的来自电子真空泵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各个部件的连接,方便了对电子真空泵的检修与更换,以及对真空泵支撑装置的检修与更换,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与电子真空泵以及悬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与电子真空泵以及悬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中的第一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中的第二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中的减震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支撑架;11-U形槽部;111-槽底板;112-第一槽壁板;113-第二槽壁板;1131-第二通孔;1132-第二螺栓;12-第一翻边部;121-第一通孔;122-第一螺栓;2-第二支撑架;21-平板部;211-安装孔;212-定位孔;213-第三通孔;22-第二翻边部;221-第四通孔;3-减振块;31-中心通孔;4-电子真空泵;41-电机;42-螺栓;5-悬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

电子真空泵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之间;所述电子真空泵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2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与机动车内的悬置5可拆卸连接。

很显然,电子真空泵4和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可以按如下两种过程安装到机动车的悬置5上:第一种,先将第一支撑架1安装到悬置5上,同时,将电子真空泵4与第二支撑架2连接到一起,然后,将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连接到一起即可;第二种,先将电子真空泵4安装到第二支撑架2上,然后,将第二支撑架2与第一支撑架1连接在一起,最后,将第一支撑架1安装到悬置5上;两种安装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因电子真空泵4与第二支撑架2连接,故而当其工作发生振动时,会带动第二支撑架2振动;因第二支撑架2与第一支撑架1连接,故而第二支撑架2产生振动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架1振动;又因第一支撑架1与机动车内的悬置5连接,故而第一支撑架1产生振动时,会将振动传递给机动车内的悬置5;机动车内的悬置5本身就有能够控制振动的传递的功能,因此,电子真空泵4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被悬置5控制。电子真空泵4与汽车本体之间只通过悬置5连接,没有直接连接的连接点;因此,电子真空泵4产生的振动会全部由悬置5控制后传递给汽车本体,经悬置5控制后的振动会得到很大的减弱,减小了汽车本体受到的来自电子真空泵4的振动,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因电子真空泵4与第二支撑架2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架2与第一支撑架1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架1与悬置5可拆卸连接;故电子真空泵4可从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上自由安装与拆卸,且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还可从机动车的悬置5上自由安装与拆卸;如此设置便于电子真空泵4的检修与更换,同时也便于对真空泵支撑装置的检修与更换。

因此,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能够减小汽车本体受到的来自电子真空泵4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各个部件的连接,方便了对电子真空泵4的检修与更换,以及对真空泵支撑装置的检修与更换,非常实用。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真空泵支撑装置,同时也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真空泵支撑装置的技术结构关系;例如: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真空泵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电子真空泵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所述电子真空泵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2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与机动车内的悬置5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其与实施例一中的真空泵支撑装置的主要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还涉及了具体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二中的真空泵支撑装置,其对具体结构有了更多的具体结构特点;例如:增加了一些技术特征,并对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有关本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的具体结构以及技术效果如下:

为了进一步减小电子真空泵4传递到汽车本体上的振动,在第二支撑架2与电子真空泵4之间的每个连接点均设置采用柔性材料(例如橡胶、硅胶、软胶等可产生一定可复位变形量的材料)制造的减振块3,并将减振块3分别与第二支撑架2和电子真空泵4贴合接触,也就是说只要第二支撑架2与电子真空泵4有接触的位置,就会存在减振块3;这样,电子真空泵4产生的振动就会全部经减振块3削弱后才传递到第二支撑架2上,进一步减小了最终传递到汽车本体上的振动。

参见图3和图4,在第一支撑架1的具体结构中,包括有U形槽部11,该U形槽部11主要由位于底部的槽底板111、以及连接在槽底板111两侧的第一槽壁板112和第二槽壁板113组成;参见图5,在第二支撑架2的具体结构中,包括有平板部21,将平板部21设置在U形槽部11的槽顶,在平板部21上还开设有安装孔211;这样,电子真空泵4就可以设置在U形槽部11的槽内,并将电子真空泵4上的电机41安装在平板部21的安装孔211内,同时,将电子真空泵4与平板部21连接,以使得电子真空泵4能够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上。其中,为了使得平板部21受到的来自电子真空泵4的压力更加均衡,将平板部21设置为平行于U形槽部11的槽底板111。

为了便于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的连接,在U形槽部11的第一槽壁板112的顶部连接第一翻边部12,并在平板部21上连接第二翻边部22;将第一翻边部12与平板部21可拆卸连接,并将第二翻边部22与U形槽部11的第二槽壁板113的顶部可拆卸连接。为了进一步方便第一翻边部12与平板部21的连接,并保证连接处的稳定性,将第一翻边部12设置为与U形槽部11的槽底板111平行;同时,为了进一步方便第二翻边部22与平板部21的连接,并保证连接处的稳定性,将第二翻边部22设置为与平板部21垂直。因此,电子真空泵4就可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的U形槽部11的槽内,并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的平板部21上。

进一步的,在第二支撑架2的平板部21上开设有定位孔212,并将减振块3嵌入在定位孔212内;参见图6,在减振块3上开设有中心通孔31,并将电子真空泵4上的螺栓42塞入减振块3上的中心通孔31内,使得减振块3能够被卡在电子真空泵4上的螺栓42的头部和与螺栓42配合的螺母之间,实现位置的固定;这样,就使得减振块3固定在了第二支撑架2与电子真空泵4的连接处,并承担了隔离第二支撑架2与电子真空泵4的作用,使得电子真空泵4产生的振动全部被减振块3削弱之后才传递到第二支撑架2上。

为了使得平板部21与电子真空泵4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在平板部21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212,并配合设置有多个减振块3;多个减振块3与多个定位孔212一一对应设置,并将多个减振块3分别嵌入在对应的定位孔212内。

进一步的,将多个定位孔212均匀分布在安装孔211的周围,以使得平板部21受到的来自电子真空泵4的压力更加平衡。

优选的,可将平板部21与第一翻边部12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翻边部22与第二槽壁板113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螺纹连接既可实现可拆卸的目的,又能保证连接处的稳定性,非常适用。

具体结构中,在第一翻边部12上开设第一通孔121,在第二槽壁板113的顶端开设第二通孔1131;相应的,在平板部21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21对应的第三通孔213,在第二翻边部22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1131对应的第四通孔221;利用第一螺栓12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21和第三通孔213后,用第一螺母将其紧固,同时,利用第二螺栓1132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131和第四通孔221后,用第二螺母将其紧固;这样,便实现了平板部21与第一翻边部12的螺纹连接,以及第二翻边部22与第二槽壁板113之间的螺纹连接。

为了增强第一支撑架1的结构强度,将第一槽壁板112与第一翻边部12之间采用平滑曲面过渡连接;同时,为了增强第二支撑架2的结构强度,将平板部21与第二翻边部22之间也采用平滑曲面过渡连接。

优选的,减振块3可采用橡胶材料制造,以使得减振块3能够起到减振的作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以保证其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真空泵支撑装置,其克服了传统的电子真空泵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泵支撑装置,能够减小汽车本体受到的来自电子真空泵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各个部件的连接,方便了对电子真空泵的检修与更换,以及对真空泵支撑装置的检修与更换;具有实用性强,结构稳定等技术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