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4974阅读:1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内后视镜通常是可拆卸地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的。在公告号为CN204736765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内后视镜与前挡的连接结构,它包括内后视镜和前档,所述前档上固定有镜座,所述内后视镜的镜脚内设有卡爪,所述卡爪包括一体化连接的安装板和多个簧片,所述多个簧片间隔均匀固定于安装板边缘,所述镜座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侧面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内后视镜通过多个簧片与多个卡槽过盈配合安装于镜座上。但是这类结构对簧片的材料性能和精度要求非常高,需要多次冲压成形,其制造成本高,在安装时受材料性能影响和装配力度影响,经常会出现簧片断裂、松动、弹性不足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以实现汽车支杆单元与前挡风玻璃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包括底座以及支杆单元,所述底座适于安装在一前挡风玻璃上,所述支杆单元适于与汽车内后视镜连接,所述支杆单元包括支杆本体、弹性件、卡盘以及连接座,所述弹性件、所述卡盘以及所述连接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杆本体的上端,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支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卡盘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抵于所述连接座的底面,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座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座的底面形成数个通孔,所述卡盘在与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向上延伸形成数个卡接部,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通孔延伸到所述通孔外,所述底座的底面具有与各所述卡接部对应的定位孔,当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座卡接时,所述卡接部处于所述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连接端,所述底座的侧壁沿圆周形成与所述连接端对应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具有一竖直段和一横向段,所述连接端适于经过所述连接槽的竖直段后旋转卡入所述连接槽的横向段。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包括沿圆周等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端,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形成与各所述连接端对应的多个所述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的竖直段与横向段之间具有倾斜过渡斜面,所述倾斜过渡斜面对所述连接端在所述连接槽内的转动起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卡盘安装腔,所述卡盘设于所述卡盘安装腔内,所述支杆本体的上端面具有弹性件安装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弹性件安装槽内,从而当所述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杆本体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于所述卡盘。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的两侧形成斜面,以在所述卡接部转入或转出所述定位孔时起引导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杆单元上分别设有对准结构,当所述支杆单元上的对准结构与所述底座的上对准结构对齐时,所述连接端刚好与所述连接槽的竖直段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的对准结构为一缺口,所述支杆单元上的对准结构为一凸起。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底座与支杆单元的装配简单便捷、省时省力;

(2)底座与支杆单元多次拆装后稳定性高,各零部件不容易损坏或断裂;

(3)底座与支杆单元装配时为旋转卡接,不占用内饰空间;

(4)通过简单、低成本的方式,提高了底座与支杆单元的连接稳定性,实现了底座与支杆单元更便捷地安装以及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支杆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支杆单元与底座分离的状态;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显示了支杆单元与底座连接的状态。

图中:10、底座;11、连接槽;12、定位孔;111、竖直段;112、横向段;113、过渡斜面;20、支杆单元;21、支杆本体;210、弹性件安装槽;22、弹性件;23、卡盘;231、卡接部;24、连接座;240、卡盘安装腔;242、连接臂;2421、连接端;243、通孔;25、螺钉;30、前挡风玻璃;41、缺口;4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0以及支杆单元20。底座10固定于前挡风玻璃30上,支杆单元20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10上,另一端适于与汽车内后视镜连接。

支杆单元20包括支杆本体21、弹性件22、卡盘23以及连接座24。

弹性件22、卡盘23以及连接座24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支杆本体21的上端。支杆本体21的下端适于与汽车内后视镜连接。卡盘23在弹性件22的作用下抵于连接座24的底面。连接座24与支杆本体21通过一螺钉25固定连接。连接座24与底座10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连接。

连接座24包括连接臂242,连接臂242从连接座24的底面上延伸。连接臂242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连接端2421。如图6所示,底座10的侧壁沿圆周形成与连接端2421对应的倒L形连接槽11,即连接槽11具有一竖直段111以及一横向段112。连接座24与底座10连接时,连接端2421先进入连接槽11的竖直段111,然后向上移动连接座24使连接端2421移动到竖直段111与横向段112的连接处,然后旋转连接座24,使连接端2421卡入连接槽11的横向段112内。

优选地,连接槽11的竖直段111与横向段112之间具有倾斜过渡斜面113,以使得连接座24相对于底座10的转动更加流畅,使用者将连接座24与底座10连接时,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地,连接座24包括沿圆周等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端2421,底座10的侧壁上形成与各连接端2421对应的多个连接槽11。

连接座24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一卡盘安装腔240。卡盘23设于卡盘安装腔240内。支杆本体21的上端面具有弹性件安装槽210,弹性件22设于弹性件安装槽210内,从而当连接座24通过螺钉25安装在支杆本体21上时,弹性件22的上端抵于卡盘23。连接座24的底面沿圆周等间隔地形成多个通孔243。卡盘23在与各通孔243对应的位置向上延伸形成卡接部231。弹性件22抵于卡盘23,使得卡盘23的卡接部231保持在通孔243上方。连接座24通过通孔243与卡接部231的配合,使卡盘23只能沿通孔243上下移动,而不能相对于连接座24发生转动,也即当连接座24转动时,带动卡盘23同步转动。

底座10的底面具有与各卡接部231对应的定位孔12,当连接座24的连接端2421卡入连接槽11的横向段112内时,卡接部231在弹性件22的作用下保持在定位孔12内。

当连接端2421处于连接槽11的竖直段111时,定位孔12未与卡接部231相对,此时卡接部231在底座10下端面的作用下被压缩进入通孔243内,当连接端2421从连接槽11的竖直段111转动到横向段112内后,卡接部231也转动到与定位孔12相对的位置,此时卡盘23在弹性件22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卡接部231卡入定位孔12内,发出“咔哒”的声音,提示安装者支杆单元20安装到位。安装到位时,支杆单元20与底座10的连接状态如图7所示。

优选地,卡接部231的两侧形成斜面,以在卡接部231转入或转出定位孔12时起引导作用,使得连接座24相对于底座10的旋转更加流畅、便捷。

当需要支杆单元20与底座10分离时,反向旋转支杆单元20,连接座24转动的同时将底座10卡盘23向下挤压,当卡接部231与定位孔12完全分离,同时连接端2421转动到竖直段111内时,轻拉支杆单元20,即可将支杆单元20与底座10分离。

通过卡接部231与定位孔12的配合,保证了支杆单元20与底座10不会轻易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了连接座24与底座10连接的稳定性。

底座10与支杆单元20上分别设有对准结构,当支杆单元20上的对准结构与底座10的上对准结构对齐时,连接座24的连接端2421刚好与连接槽11的竖直段111对应,如图5所示。

进一步地,底座10上的对准结构为一缺口41,支杆单元20上的对准结构为一凸起42,安装支杆单元20时,使凸起42对准缺口41,此时连接座24的连接端2421刚好与连接槽11的竖直段111对应。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