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415发布日期:2018-06-15 22:0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属于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越来越多,对其散热用的直流风扇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根据敬阳达这些年跟新能源汽车厂家接触得来的经验,一般对直流风扇有以下要求。

1.高风量:要求风量大,这样散热快,我们常出货的有200*200*60,我们称为20060

2.质量稳定:质保期3年以上,不允许中途因直流风扇自身原因停转,我们都用双滚珠轴承,常温寿命达50000小时

3.防尘:长期处于户外的设备,要控制直流风扇受尘埃的影响

4.防水:日晒雨淋的设备,不能因为有雨水飘过而造成直流风扇出现异常。

5.安全性能:符合UL安规,确保符合相关安全特性。

建设充电设施的目的是让待充电车辆在较短时间内补充50-60%以上的电能,其中直流快充1-2h可充满,交流慢充6-8h充满。对于人们来说当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充电速度加快的话,电流和电压会增高,导致热量快速且大量产生。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1130575.6的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壳体。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风机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隔板上,使用时,抽风装置使充电桩壳体的内腔中的空气通过进气口以及出气口与外部空气交换,这样充电桩壳体内腔中的空气发生流动,有效避免充电桩壳体中发生凝露现象,由于风机设置在充电桩内部,可以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提升了充电桩的环境适应能力。现有的充电桩的散热装置结构不够稳固,不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减少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不佳,各零件在长期使用下产生的热量将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以解决现有的充电桩的散热装置结构不够稳固,不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减少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不佳,各零件在长期使用下产生的热量将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外框体、交流式充电枪、充电桩主体、电路管理控制系统、太阳能供电装置、控制座体、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所述充电桩主体与外框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交流式充电枪设于充电桩主体侧边,所述交流式充电枪与传输线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线一端内嵌于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外表层上设有控制座体,所述充电桩主体、控制座体相互平行,所述控制座体、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座体表层上设有触摸屏、插卡口和紧急按钮,所述触摸屏设于插卡口上方,所述触摸屏内嵌于控制座体,所述紧急按钮装设在插卡口下方,所述控制座体内部电路管理控制系统,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设于充电桩主体内部,所述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装设在控制座体背部,所述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与太阳能供电装置相接触,所述交流式充电枪由电源发射孔、充电头、外壳、控制按钮、槽孔和连接头组成,所述电源发射孔内嵌于充电头,所述充电头与外壳固定连接并相互垂直,所述槽孔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按钮设于外壳顶端,所述外壳底部与连接头焊接,所述连接头与传输线固定连接,所述电路管理控制系统由热敏微打模块、语音模块、SD卡接入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微控制器、无线通讯接口、红外接收模块、电度表、电池管理模块、报警电路组成,所述热敏微打模块、语音模块、SD卡接入模块、控制电路模块、无线通讯接口、红外接收模块、电度表、电池管理模块、报警电路与微控制器通过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与触摸屏通过电相连,所述制电路模块上设有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所述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由散热框体、导热槽、第一格栅散流器、第二格栅散流器组成,所述导热槽、第一格栅散流器设于散热框体内部,所述导热槽、第一格栅散流器相互平行,所述导热槽与控制座体背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格栅散流器设于散热框体外层,所述第一格栅散流器由支撑底板、耐压板、导热板、缓冲块、内层耐压板、挤压口、支撑架和多层格栅散热窗组成,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底部焊接于支撑底板,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中心与支撑架垂直,所述支撑架与缓冲块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挤压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耐压板装设在支撑底板前后端,所述内层耐压板设于耐压板、缓冲块之间,所述导热板与多层格栅散热窗垂直,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上设有竖形格栅、分流孔和空气流通出口,所述竖形格栅并排依次设于多层格栅散热窗,所述竖形格栅之间形成分流孔,所述竖形格栅底部与空气流通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头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屏由柔性透明显示面板、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不导电分离点、玻璃基层和控制板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透明显示面板设于玻璃基层顶端,所述柔性透明显示面板与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依次连接,所述不导电分离点固定设于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控制板内嵌于第二透明导电层。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主体侧端设有插枪接口,所述交流式充电枪搭设于插枪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主体为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枪接口用于放置交流式充电枪。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式充电枪可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由太阳能光伏组件、立杆、蓄电池组、控制器和逆变器组成,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立杆与充电桩主体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蓄电池组、逆变器与控制器通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智控输入模块和智能双向模块,所述智能双向模块与蓄电池组通过电相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首先将充电桩主体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使用者可将特定的充电卡插在控制座体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插卡口进行刷卡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触摸屏能够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然后拿下交流式充电枪为电动车进行充电,充电桩主体内部的各零件在使用中能够产生高温热源,此时导热槽将热源进行吸入并导向第一格栅散流器、第二格栅散流器,多层格栅散热窗增大了散热面积,将热量由空气流通出口带出,散热效果好,耐压板、缓冲块、内层耐压板对多层格栅散热窗起到缓冲抗压的功能。例如,可将充电桩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使其散热器结构更加够稳固,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增加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加大散热面积,散热效果好,能够保证充电桩部件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交流式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格栅散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层格栅散热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框体-1、交流式充电枪-2、充电桩主体-3、电路管理控制系统-4、太阳能供电装置-5、控制座体-6、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7、传输线-21、电源发射孔-22、充电头-23、外壳-24、控制按钮-25、槽孔-26、连接头-27、热敏微打模块-41、语音模块-42、SD卡接入模块-43、控制电路模块-44、微控制器-45、无线通讯接口-46、红外接收模块-47、电度表-48、电池管理模块-49、报警电路-410、电流传感器-441、电压传感器-442、散热框体-71、导热槽-72、第一格栅散流器-73、第二格栅散流器-74、支撑底板-731、耐压板-732、导热板-733、缓冲块-734、内层耐压板-735、挤压口-736、支撑架-737、多层格栅散热窗-738、竖形格栅-7381、分流孔-7382、空气流通出口-7383、触摸屏-61、插卡口-62、紧急按钮-63、太阳能光伏组件-51、立杆-52、蓄电池组-53、控制器-54、逆变器-55、智控输入模块-541、智能双向模块-5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外框体1、交流式充电枪2、充电桩主体3、电路管理控制系统4、太阳能供电装置5、控制座体6、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7,所述充电桩主体3与外框体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交流式充电枪2设于充电桩主体3侧边,所述交流式充电枪2与传输线21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线21一端内嵌于充电桩主体3,所述充电桩主体3外表层上设有控制座体6,所述充电桩主体3、控制座体6相互平行,所述控制座体6、充电桩主体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座体6表层上设有触摸屏61、插卡口62和紧急按钮63,所述触摸屏61设于插卡口62上方,所述触摸屏61内嵌于控制座体6,所述紧急按钮63装设在插卡口62下方,所述控制座体6内部电路管理控制系统4,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5设于充电桩主体3内部,所述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7装设在控制座体6背部,所述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7与太阳能供电装置5相接触,所述交流式充电枪2由电源发射孔22、充电头23、外壳24、控制按钮25、槽孔26和连接头27组成,所述电源发射孔22内嵌于充电头23,所述充电头23与外壳24固定连接并相互垂直,所述槽孔26与外壳2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按钮25设于外壳24顶端,所述外壳24底部与连接头27焊接,所述连接头27与传输线21固定连接,所述电路管理控制系统4由热敏微打模块41、语音模块42、SD卡接入模块43、控制电路模块44、微控制器45、无线通讯接口46、红外接收模块47、电度表48、电池管理模块49、报警电路410组成,所述热敏微打模块41、语音模块42、SD卡接入模块43、控制电路模块44、无线通讯接口46、红外接收模块47、电度表48、电池管理模块49、报警电路410与微控制器45通过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45与触摸屏61通过电相连,所述制电路模块44上设有电流传感器441和电压传感器442,所述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7由散热框体71、导热槽72、第一格栅散流器73、第二格栅散流器74组成,所述导热槽72、第一格栅散流器73设于散热框体71内部,所述导热槽72、第一格栅散流器73相互平行,所述导热槽72与控制座体6背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格栅散流器74设于散热框体71外层,所述第一格栅散流器73由支撑底板731、耐压板732、导热板733、缓冲块734、内层耐压板735、挤压口736、支撑架737和多层格栅散热窗738组成,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738底部焊接于支撑底板731,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738中心与支撑架737垂直,所述支撑架737与缓冲块734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734、挤压口73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耐压板732装设在支撑底板731前后端,所述内层耐压板735设于耐压板732、缓冲块734之间,所述导热板733与多层格栅散热窗738垂直,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738上设有竖形格栅7381、分流孔7382和空气流通出口7383,所述竖形格栅7381并排依次设于多层格栅散热窗738,所述竖形格栅7381之间形成分流孔7382,所述竖形格栅7381底部与空气流通出口7383连接,所述充电头2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触摸屏61由柔性透明显示面板611、第一透明导电层612、第二透明导电层613、不导电分离点614、玻璃基层615和控制板616组成,所述柔性透明显示面板611设于玻璃基层615顶端,所述柔性透明显示面板61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612、第二透明导电层613依次连接,所述不导电分离点614固定设于第二透明导电层613,所述控制板616内嵌于第二透明导电层613,所述充电桩主体3侧端设有插枪接口31,所述交流式充电枪2搭设于插枪接口31,所述充电桩主体3为方形结构,所述插枪接口31用于放置交流式充电枪2,所述交流式充电枪2可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本专利所说的耐压板73是具有较高强度、良好韧性和焊接性,用于制造潜水器和潜艇耐压壳体的钢板。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的时候,首先将充电桩主体3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使用者可将特定的充电卡插在控制座体6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插卡口6进行刷卡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触摸屏61能够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然后拿下交流式充电枪2为电动车进行充电,充电桩主体3内部的各零件在使用中能够产生高温热源,此时导热槽72将热源进行吸入并导向第一格栅散流器73、第二格栅散流器74,多层格栅散热窗738增大了散热面积,将热量由空气流通出口7383带出,散热效果好,耐压板732、缓冲块734、内层耐压板735对多层格栅散热窗738起到缓冲抗压的功能。例如,可将充电桩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外框体1、交流式充电枪2、充电桩主体3、电路管理控制系统4、太阳能供电装置5、控制座体6、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7、传输线21、电源发射孔22、充电头23、外壳24、控制按钮25、槽孔26、连接头27、热敏微打模块41、语音模块42、SD卡接入模块43、控制电路模块44、微控制器45、无线通讯接口46、红外接收模块47、电度表48、电池管理模块49、报警电路410、电流传感器441、电压传感器442、散热框体71、导热槽72、第一格栅散流器73、第二格栅散流器74、支撑底板731、耐压板732、导热板733、缓冲块734、内层耐压板735、挤压口736、支撑架737、多层格栅散热窗738、竖形格栅7381、分流孔7382、空气流通出口7383、触摸屏61、插卡口62、紧急按钮63、太阳能光伏组件51、立杆52、蓄电池组53、控制器54、逆变器55、智控输入模块541、智能双向模块54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散热器结构不够稳固,不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减少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不佳,各零件在长期使用下产生的热量将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通过设有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使其散热器结构更加够稳固,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增加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加大散热面积,散热效果好,能够保证充电桩部件的正常运行,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充电桩高效散热格栅装置7由散热框体71、导热槽72、第一格栅散流器73、第二格栅散流器74组成,所述导热槽72、第一格栅散流器73设于散热框体71内部,所述导热槽72、第一格栅散流器73相互平行,所述导热槽72与控制座体6背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格栅散流器74设于散热框体71外层,所述第一格栅散流器73由支撑底板731、耐压板732、导热板733、缓冲块734、内层耐压板735、挤压口736、支撑架737和多层格栅散热窗738组成,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738底部焊接于支撑底板731,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738中心与支撑架737垂直,所述支撑架737与缓冲块734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734、挤压口73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耐压板732装设在支撑底板731前后端,所述内层耐压板735设于耐压板732、缓冲块734之间,所述导热板733与多层格栅散热窗738垂直,所述多层格栅散热窗738上设有竖形格栅7381、分流孔7382和空气流通出口7383,所述竖形格栅7381并排依次设于多层格栅散热窗738,所述竖形格栅7381之间形成分流孔7382,所述竖形格栅7381底部与空气流通出口7383连接。

实施例2

请参阅图8至图9,为了为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的充电模式实现最佳节能的状态,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51将太阳光的热量进行采集,并转换为电能,由蓄电池组53实现对电动车快速充电。

如图8-9所示:述太阳能供电装置5由太阳能光伏组件51、立杆52、蓄电池组53、控制器54和逆变器55组成,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51通过立杆52与充电桩主体3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51、蓄电池组53、逆变器55与控制器54通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4上设有智控输入模块541和智能双向模块542,所述智能双向模块542与蓄电池组53通过电相连。

首先将太阳能光伏组件51安装在充电桩主体3顶部,并由立杆52进行固定,太阳能光伏组件51将光伏能量转换为电能,多余能量进行存储至蓄电池组53,当不足能量时进行补偿,确保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优状态下。首先,太阳能光伏组件51通过智能汇流器,实现多支路、多角度光伏组件间无干扰进行供电,其次,利用蓄电池组53智双向模块实现将多余能量存储,不足能量补偿,保障电动车充电正常,最后,利用蓄电池充电器,实现对电动车快速充电。

基于先进的模糊MPPT控制技术,可以始终保持太阳能光伏组件51以最大功率向外输出能量,实现对电动车是否接入进行智能在线检测,确保无车无输出,降低系统损耗,同时采用四层电路板设计,减低系统的EMC干扰,并可以实时将发电量以总线方式传送出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