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0223发布日期:2018-07-04 06:4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换热的装置;它可以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如图1所示,现有纯电动客车的空调系统安装在客车的顶部,且该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的冷凝器风道和蒸发器风道。其中,在冷凝器风道中,在冷凝风机12的作用下,客车外的空气由进风口11进入冷凝器风道中,与冷凝器14换热后,再由出风口13排出。其中,冷凝器风道的进风口11、出风口13均朝上设置(即,开设在壳体的顶部),且冷凝风机12外置设置(该冷凝风机12具体为轴流风机;冷凝风机安置在出风口13处)。在蒸发器风道中,蒸发风机16将车厢内的空气由回风口17吸入后使其与蒸发器15换热后,由出风口18排到车厢内。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的纯电动客车的空调系统至少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由于冷凝器风道的进风口、出风口均朝上设置,在冻雨或暴雪天气时,冷凝器风道的进风口、出风口容易堆积雪层,封堵风道,从而无法通风;(2)由于冷凝风机外置设置,冷凝风机会冻结,导致空调系统无法启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车辆空调系统在雨雪天气能正常稳定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其中,所述冷凝器风道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部、与顶板连接的侧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部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第一风机,用于使外界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壳体内,并经过冷凝器换热后,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到所述第一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上;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的腔体壁上,且所述第一腔体为所述冷凝器风道装置的进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三腔体的腔体壁上,且所述第三腔体为所述冷凝器风道装置的出风风道;所述冷凝器安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安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一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靠近所述第三腔体的一侧;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选用离心式风机。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倾斜安置,且冷凝器的倾斜度为30-60°。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形成凹部;和/或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形成凹部。

优选地,所述凹部用于容置车辆空调系统的蒸发器风道装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其中,车辆空调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风道装置。

优选地,所述车辆空调系统还包括蒸发器风道装置;其中,所述蒸发器风道装置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形成所述车辆空调系统的壳体;且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车厢内部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的底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均形成凹部时:

所述蒸发器风道装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蒸发器风道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另一个蒸发器风道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风道装置的底部和冷凝器风道装置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用于安装在车辆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倾斜安置,且蒸发器的倾斜度为3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风道装置通过将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冷凝器风道装置的侧部,从而实现冷凝器风道装置的侧进风、侧出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上进风、上出风而言,本实施例的冷凝器风道装置在雨雪天气时,由于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不朝上设置,从而不会出现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被封堵的现象发生,进而能确保车辆空调系统在雨雪天气能正常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即,冷凝器风道装置中),这样的话,在在冻雨或暴雪天气时,第一风机不会冻结,从而进一步确保车辆空调系统在雨雪天气能正常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的第一风机优选使用离心式风机;一方面在将离心式风机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还能确保不增加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可以实现同样性能;另一方面与现有车辆空调系统使用的轴流风机相比,离心式风机具有强大的静压,可以用来克服风道结构改变(由现有的上进上出改为一侧进,另一侧出)带来的阻力,同时保证风量不衰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的冷凝器倾斜安置在第二腔体中,且冷凝器的倾斜度为30-60°。通过这样设置,能进一步降低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腔体的底部相对于第二腔体的底部形成凹部;和/或第三腔体的底部相对于第二腔体的底部形成凹部。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车辆空调系统中的蒸发器风道安置在上述凹部处,从而进一步能减小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系统,该车辆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冷凝器风道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系统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纯电动客车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用在车辆空调系统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器风道装置2包括:第一壳体、冷凝器23及第一风机22。其中,冷凝器23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包括顶部、与顶部连接的侧部(在此提到的第一壳体的顶部、侧部在冷凝器风道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顶部作为冷凝器风道装置的顶部(最上端的板体),侧部位于冷凝器风道装置的侧部(用于连接顶部和底部的板体);其中,第一壳体的侧部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214和第一出风口215。其中,在第一风机22的作用下,使外界空气由第一进风口214进入第一壳体内,并经过冷凝器23换热后,由第一出风口215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风道装置通过将第一进风口214、第一出风口215设置在冷凝器风道装置的侧部,从而实现冷凝器风道装置的侧进风、侧出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上进风、上出风而言,本实施例的冷凝器风道装置在雨雪天气时,由于第一进风口214、第一出风口215不朝上设置,从而不会出现第一进风口214、第一出风口215被封堵的现象发生,进而能确保车辆空调系统在雨雪天气能正常稳定运行。

较佳地,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的侧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其中,第一进风口214开设在壳体的第一侧部上;第一出风口215开设在壳体的第二侧部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顶部为封闭式结构。

实施例2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机22安装在第一壳体内。与现有技术的车辆空调系统中冷凝器风道的外置式冷凝风机相比,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风机22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即,冷凝器风道装置中),这样的话,在在冻雨或暴雪天气时,第一风机不会冻结,从而进一步确保车辆空调系统在雨雪天气能正常稳定运行。

较佳地,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的第一风机22优选使用离心式风机。与现有车辆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轴流风机相比,本实施例选用离心式风机,一方面,在将离心式风机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还能确保不增加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可以实现同样性能;相比轴流风机,离心式风机具有强大的静压,可以用来克服风道结构改变(由现有的上进上出改为一侧进,另一侧出)带来的阻力,同时保证风量不衰减。

实施例3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对冷凝器风道装置的结构设计如下:第一壳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体213、第二腔体212及第三腔体211。其中,第一进风口214开设在第一腔体213的腔体壁上,且第一腔体213开设在冷凝器风道装置的进风风道。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三腔体211的腔体壁上,且第三腔体211为冷凝器风道装置的出风风道;冷凝器23、第一风机22均安置在第二腔体22中。较佳地,第一风机22位于第二腔体212中的靠近第三腔体211的一侧;冷凝器213位于第二腔体212中的靠近第一腔体213的一侧。较佳地,第一风机22的出风口朝向第一出风口215设置;第一风机的进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214设置。较佳地,第一风机22封闭第二腔体212和第三腔体211的连通处(通过离心式风机可以实现该效果)。

在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风道装置通过上述设置能实现在确保冷凝器风道装置换热性能的同时,还能确保不增加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器23倾斜安置在第二腔体212中,且冷凝器的倾斜度为30-60°(在此的倾斜度指的是蒸发器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通过这样设置,能进一步减小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

较佳地,第一腔体213的底部相对于第二腔体212的底部形成凹部。和/或第三腔体211的底部相对于第二腔体212的底部形成凹部。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车辆空调系统中的蒸发器风道安置在上述凹部处,从而进一步能减小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

实施例4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调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风道装置2。

较佳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系统还包括蒸发器风道装置3;其中,蒸发器风道装置3包括:第二壳体、蒸发器32、第二风机33;其中,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连接,形成车辆空调系统的壳体;且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车厢内部的第二进风口312和第二出风口311。蒸发器32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第二风机33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且安装在第二出风口311处。

较佳地,本实施例蒸发器风道装置3中的蒸发器32倾斜安置,且蒸发器的倾斜度为30-60°(在此的倾斜度指的是蒸发器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这样设置在不影响换热性能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蒸发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

较佳地,冷凝器风道装置2和蒸发器风道装置3的位置设计有以下两种:

第一、当冷凝器风道装置2的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体213、第二腔体212及第三腔体211,且第一腔体213的底部相对于第二腔体212的底部形成凹部时:蒸发器风道装置3安装在该凹部。或者第三腔体211的底部相对于第二腔体212的底部形成凹部时:蒸发器风道装置3安装在该凹部。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减小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

第二、当冷凝器风道装置2的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体213、第二腔体212及第三腔体211,且第一腔体213和第三腔体211的底部相对于第二腔体212的底部均形成凹部时:蒸发器风道装置3为两个;其中一个蒸发器风道装置安装在第一腔体213的底部,另一个蒸发器风道装置安装在第三腔体211的底部。通过该种方式的设计,在减小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换热性能。

较佳地,上述两种设计的蒸发器风道装置3的底部和冷凝器风道装置2的第二腔体的底部均用于安装在车辆的顶部。较佳地,蒸发器风道装置3的形状与凹部的形状相适配。较佳地,蒸发器风道装置2的底部和冷凝器风道装置3的第二腔体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上。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凝器风道装置、冷凝器、蒸发器风道装置及蒸发器是依据车辆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定义的。若车辆空调设备在制热时,上述定义的冷凝器及冷凝器风道装置能实现制冷的功能。相应地,上述定义的蒸发器及蒸发器风道装置能实现制热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通过将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冷凝器风道装置的侧部,从而实现冷凝器风道装置的侧进风、侧出风;在雨雪天气时,由于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不朝上设置,从而不会出现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被封堵的现象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风道装置将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从而不会出现风机冻结的情形发生,最终能确保车辆空调系统在雨雪天气能正常稳定运行。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对冷凝器风道装置的结构进行设计、及蒸发器风道装置的安装位置进行设计,进一步实现不影响车辆空调系统换热性能的基础上,还能减小车辆空调系统的厚度的目的。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