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小车的手动自动两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260发布日期:2018-08-08 09:0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轨道小车的手动自动两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轨道车辆检修统技术领域,进行自动检修的技术方法是以机器人,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集成的轨道车辆检修小车,简称轨道小车。轨道小车安装在轨道车辆专用检修地沟上,采用蓄电池供电,对车辆检修部位进行快速的图像采集。

对于轨道小车来讲,蓄电池充电装置是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之一,它的功能是将电网的电能转化为轨道小车车载蓄电池的电能。现有的充电技术是轨道小车停在指定的充电位置上,人工将充电枪插入轨道小车的充电插座,其中,充电枪与外部电源相连;在确认充电枪与充电插座连接好后,人工选择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可是,采用自动检修的技术的车辆检修小车,由于每次充电需要人员操作,影响检修作业整体效果,要做到检修过程无人化智能化,所以需要一款能自动充电,自行检测充电连接状态的充电装置,为了维修和检查,最好也能手动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小车的手动自动两用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自动两用充电装置,包括:固定侧充电桩、小车侧充电接口、轨道小车、充电电池和地基,所述固定侧充电桩固定在地基上,所述轨道小车在轨道上行走,当充电电池需要充电时,轨道小车移动到固定侧充电桩的相应位置,由移动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给固定检测确定装置,防护装置一将自动打开,自动充电头组件将自动充电头插入到小车侧充电接口,完成自动充电。其中手动的充电方式,是由于轨道小车因各种不能准确停留在固定侧充电桩的相应位置时,收人工拿取手动充电枪,插入到充电座的位置,完成手动充电的过程。

手动充电枪与自动充电头组件采用同样标准规格的充电口,该接口通过电缆线与另一端充电桩装置相连。上述小车侧充电接口中的充电座能适应手动充电枪与自动充电头组件两种充电方式,充电座通过电缆线与另一端充电电池相互连接。

轨道小车依靠其内部安装的主控制平台软件监控到充电电池电量不足需要充电,进而执行自动充电程序。当主控制平台软件发出充电指令时轨道小车移动到固定侧充电桩的相应位置,此时首先进行的是对轨道小车与固定侧充电桩相关位置的检测,检测方式是依靠由移动检测装置与固定检测确定装置之间信号交换并确认。而且充电过程能与检测小车的控制系统也是基于此装置进行的信号传输。

用于执行自动充电枪插入充电动作和充电口防护的动作由电动推杆1、电动推杆2、电动推杆3分别作为相应的驱动设备进行往复直线运动。

电源共用充电机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

本实用新型能在轨道小车需要充电的时候自动充电,自行检测充电连接状态,而且充电过程能与检测小车的控制系统进行的信号传输,充电枪与充电口之间配有信号通讯功能,对充电枪到位确认等信号进行判断,确保充电稳定可靠。同时,为了防止机械结构上的异常导致的维修和检查,也能手动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用于有固定行驶路线的小车进行自动充电,并在有轨道小车有异常的情况下不能停放在指定位置,或者采用手动充电枪进行紧急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概略结构图,也是自动充电状态图;

图2是固定侧充电桩局部切开结构图,(a)是右视图,(b)是主视图,(c)是俯视图;

图3是固定侧充电桩待机状态图,(a)是右视图,(b)是主视图,(c)是俯视图;

图4是充电桩端自动充电头组件立体图;

图5是充电桩端充电口防护机构立体图;

图6是小车侧充电接口组件结构图,(a)是后视图,(b)是主视图,(c)是立体图;

图7是小车端充电座组件待机状态图;

其中:01-00固定侧充电桩,02-00小车侧充电接口,03-00轨道小车,04-00充电电池, 05-00地基,01-01充电桩机柜,01-02自动充电枪出口,01-03固定检测装置,01-04充电机电能转换模块,01-05手动充电枪,01-06动充电头组件,01-06-01电动推杆固定座1,01-06-02电动推杆1,01-06-03滑动板,01-06-04自动充电枪的配线端子,01-06-05自动充电枪的固定座,01-06-06自动充电枪,01-06-07直线滑轨,01-06-08自动充电头组件的安装底座,01-06-09调整螺栓1,01-06-10调整螺栓2,01-07电气控制模块,01-08充电口防护机构,01-08-01防护板1,01-08-02导向板,01-08-03电动推杆2,01-08-04电动推杆固定座2,01-09固定充电桩用的底座,01-10固定充电桩用的膨胀螺栓,02-01轨道小车车身,02-02电动推杆3,02-03充电座,02-04充电座面板,02-05启动开关,02-06指示灯,02-07移动检测装置,02-08电动推杆固定座3,02-09防护板2,02-10充电座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该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动自动两用充电系统概略结构图,也是自动充电状态图,其中箭头a1表示充电枪的插入充电方向。

手动自动两用充电系统,包括01-00固定侧充电桩,02-00小车侧充电接口,03-00轨道小车,04-00充电电池,05-00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01-00固定侧充电桩,固定在05-00地基上,03-00轨道小车在轨道上行走,当04-00充电电池需要充电时,03-00轨道小车移动到01-00固定侧充电桩的相应位置,由02-07移动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给01-03固定检测装置。01-08充电口防护机构一将自动打开,01-06自动充电头组件将自动充电头插入到02-00小车侧充电接口,完成自动充电。其中手动的充电方式,是由于03-00轨道小车因各种不能准确停留在01-00固定侧充电桩的相应位置时,收人工拿取01-05手动充电枪,插入到02-03充电座的位置,完成手动充电的过程。其中01-05手动充电枪与01-06自动充电头组件的电源共用01-04充电机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

附图2是固定侧充电桩局部切开结构图,(a)是右视图,(b)是主视图,(c)是俯视图。此图是固定侧充电桩自动充电状态。在此状态下,自动充电枪的枪头对着小车车身上的充电座,手动充电枪插入固定用的空座上。图中01-02自动充电枪出口,由于充电枪是带点设备,所以在出口设置了一个01-08充电口防护机构防止异物侵入。所述01-08充电口防护机构的结构形式见附图5充电桩端充电口防护机构立体图,采用01-08-03电动推杆2推动01-08-01防护板1,在自动充电待机状态时封住01-02自动充电枪出口。所述01-05手动充电枪与01-06自动充电头组件的电源共用01-04充电机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

附图3是固定侧充电桩待机状态图,(a)是右视图,(b)是主视图,(c)是俯视图。此时设备处于待机状态,01-05手动充电枪与01-06-06自动充电枪均在待机位置,01-02自动充电枪出口处于封闭状态。在此状态下,01-03固定检测装置等待03-00轨道小车的充电信号。

所述01-03固定检测装置是采用无线感应传输技术与03-00轨道小车中的02-07移动检测装置进行通信,能够在充电过程中对03-00轨道小车中的04-00充电电池进行电量监控,能够准确判断充电机连接器与03-00轨道小车连接器接连状态。当充电连接器与03-00轨道小车的4-00充电电池正确连接后,充电机才允许启动充电过程;当充电机检测到与03-00轨道小车的4-00充电电池系统的连接不正常时,能够立即停止充电,并发出报警信息。所述04-00充电电池是由蓄电池并联或串联而成的电池组合。04-00充电电池具备完善的充电保护功能,防止对车辆进行过充,安全性高。一般由监测、保护电路、电气、通讯接口、热管理装置等组成,用BMS表示。BMS主要用于对04-00充电电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进行管理,提高04-00充电电池使用寿命,并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

附图4是充电桩端自动充电头组件立体图。在附图1中01-06-02电动推杆1推动01-06-03滑动板前后直线动作,而又在01-06-03滑动板上方固定安装01-06-06自动充电枪,01-06-03滑动板下方连接的是01-06-07直线滑轨的滑块,使得前进动作精准稳定。整个装置由01-06-08自动充电头组件的安装底座安装在01-00固定侧充电桩箱体内。01-06-09调整螺栓1和01-06-10调整螺栓2对自动充电头组件进行水平竖直方向上调整,使01-06-06自动充电枪能够对准02-03充电座位置。

附图6是小车侧充电接口组件结构图,(a)是后视图,(b)是主视图,(c)是立体图;此处结构的组成是以02-03充电座和02-07移动检测装置为核心的多功能组件,具备充电接入、充电监测、通讯管理、电能控制等功能。其中02-07移动检测装置是与01-03固定检测装置通讯交换,信充电号确认作用。当03-00轨道小车的主控制平台软件监控到04-00充电电池电量不足需要充电时,由03-00轨道小车移动到01-00固定侧充电桩的相应位置,由02-07移动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给01-03固定检测装置。01-09防护装置一将自动打开,01-06自动充电头组件将自动充电头插入到02-00小车侧充电接口,完成自动充电。所述02-05启动开关是03-00轨道小车设备启动开关,采用旋钮或者按钮形式对设备供电进行控制。02-06指示灯是指示03-00轨道小车工作状态灯,当灯亮标识设备正在工作状态。在02-00小车侧充电接口组件中,把多种功能集中在一起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控制,也是本实用新型考虑到的内容之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