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阻尼定位结构的操控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590发布日期:2018-09-14 23:05阅读:9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操控手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阻尼定位结构的操控手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迅猛发展,车辆的更新换代更快,用户对车辆的驾驶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操控手柄一般通过设置止动装置进行中位止动,但是,这种止动装置的启动力矩偏小,尤其是当客户要求加长手柄力臂时,启动力矩就更小,操控者“中位”感觉更加不明显。另外,操控手柄上的摩擦盘定位机构提供的操控摩擦力矩偏小,在工程车辆发生强振动时,很难保证操纵杆在特定位置时输出稳定的模拟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阻尼定位结构的操控手柄,能够增大操控手柄的“中位”启动力矩,提升操控者的触感体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阻尼定位结构的操控手柄,包括主体件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件上的操纵杆;所述操控手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件上的阻尼定位装置;所述阻尼定位装置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主体件连接;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沿垂直于所述操纵杆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操纵杆连接;及

对称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两侧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两个止动组件,两个所述止动组件均与所述传动轴弹性抵接,并能够将所述操纵杆锁止在中位。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止动组件均包括:

止动主体,所述止动主体的一端面开设有U型的第一凹槽;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弹簧,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底面与所述连接块之间;及

棘爪,所述棘爪设置于所述连接块的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棘爪沿所述传动轴的径向与所述传动轴外周面抵接;

所述传动轴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两个弧形的第一卡槽,当所述操纵杆位于中位时,两个所述棘爪分别卡入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棘爪同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连接块的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面开设与所述转轴的外径相配合的第二卡槽及与所述第二卡槽连通的避让槽,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棘爪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定位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的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下方的阻尼片,所述阻尼片的顶面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周面接触;

分设于所述阻尼片及所述支撑板的两侧的两个衬板;及

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一个所述衬板、所述阻尼片、另一个所述衬板及所述支撑板,且所述螺栓与所述阻尼片及两个所述衬板之间的紧固力可调节。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径小于所述衬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朝向所述传动轴的一侧设有圆环形的凸台,所述传动轴同轴伸入所述凸台内,并与所述凸台转动连接;所述凸台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同轴连接有一个或多个摩擦片。

进一步地,所述操控手柄还包括:

同轴套设在所述操纵杆上的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通过过渡连接板与所述主体件连接;及

连接在所述主体件上的电位计,所述电位计连接在所述主体件上,并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止动组件增大操纵杆的“中位”启动力矩,提升操控者的触感体验。

2、利用摩擦片及阻尼组件对传动轴的阻尼定位作用,增大摩擦力矩,不需要操控者时刻维护手柄位置,同时可避免因设备或机械振动导致信号输出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方便用户使用。

3、阻尼组件对传动轴的阻尼力可调节,能够满足各种工况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阻尼定位结构的操控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阻尼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阻尼定位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止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件10;导槽11;过渡连接板12;通孔121;操纵杆20;第一防护罩21;阻尼定位装置30;支撑板31;调节孔311;凸台312;传动轴32;第一卡槽321;止动组件33;止动主体331;连接块332;弹簧333;棘爪334;转轴335;阻尼片34;衬板35;摩擦片36;电位计40;第二防护罩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具有阻尼定位结构的操控手柄,包括主体件10、设置于主体件10上的操纵杆20及连接于主体件10上的阻尼定位装置30。其中,主体件10上设置有用于导引操纵杆20摆动的导槽11;阻尼定位装置30包括支撑板31、传动轴32及两个止动组件33,支撑板31与主体件10连接;传动轴32沿垂直于操纵杆20的轴线方向设置,传动轴32的一端与支撑板31连接,传动轴32的另一端与操纵杆20连接;两个止动组件33对称设置于传动轴32的两侧并连接在支撑板31上,两个止动组件33均与传动轴32弹性抵接,并能够将操纵杆20锁止在中位。本实用新型的操控手柄,利用两个止动组件33增大操纵杆20的“中位”启动力矩,提升操控者的触感体验。

具体的,两个止动组件33均包括止动主体331、连接块332、弹簧333及棘爪334,其中,止动主体331的一端面开设有U型的第一凹槽;连接块332设置于第一凹槽内,并能够沿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弹簧333连接于第一凹槽的内底面与连接块332之间;棘爪334设置于连接块332的远离弹簧333的一端,并与连接块332转动连接,且棘爪334沿传动轴32的径向与传动轴32外周面抵接;传动轴32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两个弧形的第一卡槽321,当操纵杆20位于中位时,两个棘爪334分别卡入两个第一卡槽321内,有效防止传动轴32在中位时发生晃动;弹簧33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为实现棘爪334与连接块332的转动连接,棘爪334同轴连接有转轴335;连接块332的远离弹簧333的一端面开设与转轴335的外径相配合的第二卡槽及与第二卡槽连通的避让槽,转轴335位于第二卡槽内,棘爪334位于避让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阻尼定位装置30还包括连接在支撑板31上并用于对传动轴32起阻尼作用的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包括位于传动轴32的下方的阻尼片34、分设于阻尼片34两侧的两个衬板35及螺栓,其中,阻尼片34的顶面与传动轴32的外周面接触;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一个衬板35、阻尼片34、另一个衬板35及支撑板31,且螺栓与阻尼片34及两个衬板35之间的紧固力可调节。通过阻尼片34与传动轴32的外周侧面接触,从而增大操纵杆20的摩擦力矩,不需要操控者时刻维护操纵杆20的位置;同时可避免因设备或机械振动导致信号输出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使用比较方便。

为进一步提高阻尼片34的阻尼力,可在阻尼片34的顶面开设弧形的第二凹槽,其中,第二凹槽的内弧面与传动轴32的外周侧面贴合。

为实现对阻尼片34的阻尼力的调节,在支撑板31上开设有调节孔311,螺栓穿过调节孔311;调节孔311的内径小于衬板35的宽度。

为进一步增大操纵杆20的摩擦力矩,在支撑板31的朝向传动轴32的一侧设有圆环形的凸台312,传动轴32同轴伸入凸台312内,并与凸台312转动连接;凸台312与传动轴32之间同轴连接有一个或多个摩擦片36。

另外,操控手柄还包括同轴套设在操纵杆20上的第一防护罩21、连接在主体件10上的电位计40及套设在主体件10的外侧的第二防护罩50,其中,第一防护罩21通过过渡连接板12与主体件10连接;过渡连接板12上开设有用于操纵杆20穿过的通孔121。电位计40连接在主体件10上,并与传动轴32同轴连接。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