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3395发布日期:2018-10-23 22:40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接地回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回流装置用电刷接地电刷,配置在接地回流装置中,作为机车主电路的一部分,安装在机车转向架的轴箱上,用以主电路回流接地的功能,其导出的电流与电机功率同步,如专利CN203888642U申请书中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回流装置体积较大、恒力弹簧的安装和拆卸的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但是在解决此问题时忽略了装置本身为室外设备其在长时间使用时容易造成腐蚀的情况,同时拆卸时过程复杂,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解决了装置本身为室外设备其在长时间使用时容易造成腐蚀的情况,同时拆卸时过程复杂,降低了其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台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限位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与第二限位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半箱体,所述下半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分别套接有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二限位板的另一侧,所述转轴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随动环和第二随动环,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随动环的表面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二随动环的表面铰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内凹孔,所述内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珠,所述限位珠与安装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半箱体的上表面铰接有上半箱体,所述上半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下半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扣与卡槽卡接。

优选的,所述上半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拉环,所述手拉环的位置位于上半箱体的对称中心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表面螺纹旋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转杆,所述手转杆的数量为两根。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位于安装板的对称中心线上。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通过设置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二限位板的另一侧,转轴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随动环和第二随动环,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随动环的表面铰接,第二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二随动环的表面铰接,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利用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随动环和第二随动环向转轴中间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利用安装块将安装板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方便对安装板表面的回流装置进行整体拆卸。

(2)、该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内凹孔,内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珠,限位珠与安装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限位珠对安装板进行限位,避免使用过程中安装板位置发生偏移,影响使用效果。

(3)、该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台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台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限位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与第二限位杆的表面滑动连接,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避免使用时下半箱体发生纵向与横向偏移,方便对下半箱体的固定,提升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连接管结构俯视图。

图中:1固定台、2限位块、3第一滑槽、4第一限位杆、5第二限位杆、6第二滑槽、7下半箱体、8第一限位板、9第二限位板、10第三滑槽、11安装板、12安装块、13转动杆、14第一活动杆、15第二活动杆、16转轴、17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第一随动环、20第二随动环、21内凹孔、22弹簧、23限位珠、24上半箱体、25卡扣、26卡槽、27手拉环、28手转杆、29回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包括固定台1,固定台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固定台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4,第一限位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5,限位块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6,第二滑槽6的内壁与第二限位杆5的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固定台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4,第一限位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5,限位块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6,第二滑槽6的内壁与第二限位杆5的表面滑动连接,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对下半箱体7整体进行安装,同时设置安装箱体避免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蚀的情况,提升其实用性,第二限位杆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半箱体7,下半箱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8和第二限位板9,第一限位板8与第二限位板9的表面开设有第三滑槽10,第三滑槽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安装块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表面分别套接有第一活动杆14和第二活动杆15。第一限位板8的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二限位板9的另一侧,转轴1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8,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8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8表面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连接管17与第二连接管18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随动环19和第二随动环20,第一活动杆14的一端与第一随动环19的表面铰接,第二活动杆15的一端与第二随动环20的表面铰接,第一限位板8与第二限位板9的表面均开设有内凹孔21,内凹孔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珠23,限位珠23的数量为四个,在使用方便从四个点对安装板11进行固定,提高其限位效果,方便用户使用,限位珠23的直径大于内凹孔21的直径,限位珠23与安装板1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下半箱体7的上表面铰接有上半箱体24,上半箱体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25,下半箱体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槽26,卡扣25与卡槽26卡接,上半箱体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拉环27,所述手拉环27的位置位于上半箱体24的对称中心线上,通过设置上半箱体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拉环27,所述手拉环27的位置位于上半箱体24的对称中心线上,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对上半箱体24进行开启,下半箱体7的上表面铰接有上半箱体24,上半箱体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25,下半箱体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槽26,卡扣25与卡槽26卡接,转轴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转杆28,手转杆28的数量为两根,安装板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回流装置29,回流装置29位于安装板11的对称中心线上。

综上所述,该高铁动力系统接地回流装置,转轴16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二限位板9的另一侧,转轴1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8,第一连接管17与第二连接管18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随动环19和第二随动环20,第一活动杆14的一端与第一随动环19的表面铰接,第二活动杆15的一端与第二随动环20的表面铰接,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利用转轴16的转动带动第一随动环19和第二随动环20向转轴16中间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活动杆14和第二活动杆15利用安装块12将安装板11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方便对安装板11表面的回流装置29进行整体拆卸,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8与第二限位板9的表面均开设有内凹孔21,内凹孔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珠23,限位珠23与安装板1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限位珠23对安装板11进行限位,避免使用过程中安装板11位置发生偏移,影响使用效果。

工作原理: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一限位杆4滑入第一滑槽3内壁,滑入过程中第一限位杆4表面的第二限位5同时滑入第二滑槽6内,方便快捷,使用时转动转轴16的转动带动第一随动环19和第二随动环20向转轴16中间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活动杆14和第二活动杆15利用安装块12将安装板11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方便对安装板11表面的回流装置29进行整体拆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