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底部的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1552发布日期:2018-09-15 00:0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清洗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车辆底部的清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对车辆车体的消毒都是个引人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在抗震救灾、核化救援、海关、医院、养殖业等特殊环境,对于车辆消毒程度的要求更高。以前是在洗消池中配制化学消毒剂,这样在车辆通过洗消池时对车辆轮胎进行消毒,另外还配备手动喷雾器对车辆外部喷洒药剂,由于洗消池中化学消毒剂容易被污染,此种消毒方式难易保证车辆底部的消毒效果。

为了提高车辆底部的清洗消毒效果,我司之前研发了一款车辆底盘洗消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喷洒车、洗消管、运行轨道、轨道支架;所述轨道支架设置在地面上,其上安装有运行轨道;所述驱动装置与平移小车设置在运行轨道上,所述洗消管道与平移小车相连,所述平移小车上设置有喷杆和喷嘴。即通过一个连通有洗消管的喷洒车从待清洗消毒车辆的底盘下方驶过,洗消管将洗消池内的洗消液传输至喷洒车处并从喷洒车上喷出,在喷洒车移动的过程中对车辆进行消毒清洗。

但是经过多次实际洗消后发现此种消毒方式在保证了车辆底部消毒效果的同时,又存在一个新的问题:当需要对车辆底部进行反复清洗消毒时,需要使用绞盘对洗消管进行盘绕,喷洒车在反向移动的过程中对车辆底部进行二次清洗消毒,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使得清洗消毒变得非常繁琐;如果喷洒车直接反向行驶,底盘与地面之间的狭小空间又会使得洗消管随喷洒车移动的过程中发生缠绕,导致清洗消毒不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消管在狭小空间内随喷洒车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缠绕的车辆底部清理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用于车辆底部的清理设备,包括机架、轨道、洗消管、喷洒车和驱动机构,所述喷洒车上设置清洗管和消毒管,所述清洗管上安装有喷嘴;所述洗消管的一端与洗消池连通,所述洗消管的另一端沿轨道一侧延伸至轨道另一侧,且洗消管的另一端与喷嘴连通;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直流电机、链条、驱动轮、牵引绳、从动轮和第一齿轮,所述驱动轮转动设置于机架上且驱动轮通过链条与直流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轮通过牵引绳与驱动轮连接,所述牵引绳与喷洒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驱动辊同轴连接且第一齿轮与洗消管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齿轮传送洗消管移动的方向与喷洒车移动的方向相反。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驱动机构和轨道配合,在车辆保持静止的情况下,喷洒车于轨道上往复运动,同时在洗消管与喷嘴的配合下,对车辆底部进行反复清洗消毒,洗消效果很好,再通过将洗消管分布于轨道两侧的方式,喷洒车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无需盘绕洗消管,简化了程序,同时洗消管按照既定路线运行,确保洗消管在狭小的空间内不会出现缠绕的问题,实现了车辆的顺利清洗消毒;其中,直流电机输出轴通过链条将旋转运动传递至驱动轮,能有效抵消牵引绳张紧力对直流电机输出轴的破坏;同时,驱动机构带动喷洒车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齿轮通过摩擦力带动远离喷洒车一端的洗消管移动,其中洗消管的移动方向与喷洒车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此实现对洗消管的及时收放,有效克服了由于洗消场地较狭窄而无法对车辆进行洗消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由若干导轨组件通过可拆卸连接而成。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导轨采用导轨组件拼接而成的方式,可以将原有展开撤收步骤减少一半,极大提高了导轨的拆装便捷性。

进一步的,所述洗消管上套设有拖链。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拖链具有单向弯曲特性,通过拖链对洗消管进行运动限制,进一步确保了洗消管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处设有调节从动轮与驱动轮距离的张紧机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经过多次洗消后,为了避免从动轮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导致牵引绳停止运行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张紧机构能及时调整从动轮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确保喷洒车的顺利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处的机架上安装有能对牵引绳进行导向的导向轮,所述张紧机构上安装有能对牵引绳进行导向的导向块。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导向轮和导向块均能按压住牵引绳,从而增加牵引绳与驱动轮以及牵引绳与驱动轮的接触面积,极大提高了牵引绳与驱动轮以及从动轮之间的摩擦力,确保牵引绳顺利带动喷洒车移动;同时导向块与导向轮配合使用,在牵引绳运转的过程中,能有效防止牵引绳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上发生偏移,而且,导向轮和导向块在提高牵引绳与从动轮以及主动轮之间摩擦力的同时,还能将洗消过程中残留在牵引绳上的残渣去除。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杆、检测块和第二齿轮,所述检测杆转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检测杆的一端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检测杆的另一端与检测块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块位于驱动轮、从动轮和牵引绳围成的空间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张紧机构调节牵引绳张紧的过程中,通过第二齿轮带动检测杆和检测块转动,根据位于驱动轮和从动轮两侧的牵引绳是否与检测块接触,可直观地检测出牵引绳绷紧与否;而且,检测块的转动方向与牵引绳的转动方向相反,检测块在转动的同时还能将牵引绳上遗留的残渣去除。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呈“v”字形。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使喷嘴从不同方向对车辆底部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洗消更彻底。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上设有对洗消管进行限位的导向槽。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导向槽能对拖链以及洗消管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进一步确保洗消管不会发生缠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车辆底部的清理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喷洒车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向块与钢丝绳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导向块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洗消池1、洗消管2、轨道3、喷洒车4、清洗管5、消毒管6、喷嘴7、单向拖链8、防水直流电机9、链条10、转动轴11、驱动轮12、钢丝绳13、从动轮14、第一齿轮15、导向轮16、检测杆17、检测块18、第二齿轮19、卡口20、支撑轴21、光轴22、螺杆23、螺母24、导向块25、弧形槽26。

如图1所示的用于车辆底部的清理设备,包括洗消池1、洗消管2、驱动机构、检测机构、轨道3、喷洒车4和张紧机构。导轨由四个导轨组件组成,导轨组件间通过螺栓进行拼接,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导轨的拆装便捷性。喷洒车4滑动设置于轨道3上,喷洒车4上设置有清洗管5和消毒管6,清洗管5上安装有喷嘴7,喷嘴7呈“v”字形,能从不同方向对车辆底部进行清洗。其中如图2所示,清洗管5两端螺纹连接有拓展清洗管,每根拓展清洗管上分别安装有喷嘴7,消毒管6两端也安装有拓展消毒管,这样能对不同宽度的车辆进行清洗消毒。

如图1所示,洗消管2右端与洗消池1连通,洗消管2左端沿轨道3上侧布置,弯曲后延伸至轨道3下侧,并与喷洒车4连通,洗消池1内的消毒液经洗消管2后从喷嘴7处喷出。洗消管2上套设有单向拖链8,轨道3内侧开有导向槽,导向槽能对单向拖链8和洗消管2进行限位。

驱动机构包括防水直流电机9、链条10、转动轴11、驱动轮12、钢丝绳13和从动轮14。防水直流电机9固定在机架上,转动轴11转动设置于机架上,转动轴11通过链条10与防水直流电机9输出轴连接。转动轴11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的齿面与单向拖链8的右端接触,第一齿轮15转动的过程中能通过摩擦力带动单向拖链8以及洗消管2移动。驱动轮12同轴连接在转动轴11下端,钢丝绳13绕过驱动轮12后与从动轮14连接,而且钢丝绳13与喷洒车4固定连接。其中,驱动轮12左侧的机架上还转动设置有导向轮16,导向轮16向下按压钢丝绳13,使得钢丝绳13与驱动轮12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增大了钢丝绳13与驱动轮12之间的摩擦力。

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杆17、检测块18和第二齿轮19,检测杆17转动设置于机架上,检测杆17的上端与第二齿轮19同轴固定连接,而且第二齿轮19与第一齿轮15啮合;检测杆17的下端与检测块18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检测块18上下两端开有卡口20,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14上下两侧的钢丝绳13位于卡口20内。当钢丝绳13绷直时,检测块18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检测块18接触,但是当钢丝绳13未绷直时,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14上侧的钢丝绳13会松弛地下垂,在检测块18转动的过程中,检测块18的卡口20处会不断与钢丝绳13撞击,从而直观地检测出钢丝绳13未绷直。

张紧机构包括滚珠丝杠副、一根支撑轴21和两根光轴22,两根光轴22平行固定设置于机架上。滚珠丝杠副包括螺杆23与螺母24,螺母24与螺杆23螺纹配合;支撑轴21与螺母24固定连接,而且支撑轴21两端分别与光轴22滑动连接,其中从动轮14转动设置于支撑轴21上。支撑轴21上还固定有呈“l”形的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有导向块25,其中导向块25如图4所示,导向块25上开有弧形槽26,图1中的钢丝绳13便位于弧形槽26内。通过正反向转动螺杆23,能实现螺母24左右移动,从而使得从动轮14向左右移动,方便调节从动轮14与驱动轮12之间的距离,进而使钢丝绳13绷直。

启动防水直流电机9后,防水直流电机9输出轴反向转动,从而通过链条10带动转动轴11、驱动轮12以及第一齿轮15反向转动。驱动轮12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摩擦力带动钢丝绳13反方向运转,从而带动喷洒车4向左移动,喷洒车4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对车辆底部进行清洗消毒。第一齿轮15与驱动轮12同时反向转动,第一齿轮15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摩擦力带动单向拖链8和洗消管2向右移动,及时对洗消管2进行收回,不会出现洗消管2缠绕的问题,而且有效解决了喷洒车4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洗消管2也一直向左移动的问题,非常适用于洗消场地较为狭窄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