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8463发布日期:2018-08-14 17:4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



背景技术:

乘用车普通头枕的作用一般是为驾乘人员头部提供支撑,普通后排头枕不具前后翻转功能,不能根据驾驶人员的习惯和安全需要,将头枕向前翻转,以提供驾驶人员足够的视野空间。同时普通后排头枕在座椅放倒时,不能翻转头枕,以提供足够的后备箱空间,降低了头枕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推出的一些翻转头枕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使得头枕的制作成本上升,不适合用在一般的乘用车上,且解锁结构比较复杂,解锁不便捷,头枕反复翻转时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结构很容易损坏,造成头枕无法翻转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包括:头枕,其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

支杆,其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头枕下端;

棘轮,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杆上;

锁止组件,其转动连接于所述头枕内部,所述锁止组件下端活动卡接于所述棘轮上端;

解锁组件,其活动插设于所述头枕内,所述解锁组件一端抵靠于所述锁止组件上端;

当所述解锁组件移动时,所述锁止组件能够转动并与棘轮解锁且所述头枕能够绕其与支杆的连接处翻转。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连接块,其转动连接于所述头枕内部,所述连接块上端与所述解锁组件一端活动连接;

棘爪,其转动连接于所述头枕内部且与所述连接块固定,所述棘爪下端活动卡接于所述棘轮上端。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棘爪下端设有锁止凸块,所述棘轮上端开设有锁止凹槽,所述棘爪下端能够伸入至锁止凹槽内且锁止凸块一侧能够抵靠于所述锁止凹槽侧端面。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连接块侧端面上设有解锁块,所述解锁块具有解锁斜面,所述解锁组件一端设有弧形解锁槽,所述解锁斜面抵靠于所述弧形解锁槽端部。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棘轮的两侧均固连有第一扭簧,每个第一扭簧均套设于所述支杆上且第一扭簧的一端并与头枕下端卡接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头枕内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块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块侧端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抵靠于所述连接块侧端面,第二扭簧另一端抵靠于所述连接轴上。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按钮,所述按钮活动插接于所述头枕侧端面,所述按钮一端连接有推块,所述弧形解锁槽开设于推块端部。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推块下端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顶靠与所述头枕内部。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头枕内部设有限位组片,所述推块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组片插设于所述限位槽中。

在上述的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头枕中,所述头枕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一端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能够抵靠于所述连接块上端,所述滑动块一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头枕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可翻转式汽车头枕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头枕翻转便捷,解锁过程中顺滑,操作手感好,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相对位置不会轻易的发生变化,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可翻转式汽车头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解锁组件、锁止组件以及棘轮的连接关系图;

图3是解锁组件与棘轮的锁止状态图。

图4是本可翻转式汽车头枕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头枕1、支杆2、棘轮3、连接块4、棘爪5、锁止凸块6、锁止凹槽7、解锁块8、解锁斜面9、弧形解锁槽10、第一扭簧11、连接轴12、第二扭簧13、按钮14、推块15、第一复位弹簧16、限位组片17、限位槽18、滑动块19、倾斜面20、第二复位弹簧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可翻转式汽车头枕1,包括:头枕1,其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

支杆2,其上端转动连接于头枕1下端;

棘轮3,其固定连接于支杆2上;

锁止组件,其转动连接于头枕1内部,所知组件下端活动卡接于棘轮3上端;

解锁组件,其活动插设于头枕1内,解锁组件一端抵靠于锁止组件上端;

当解锁组件移动时,能够带动锁止组件转动并与棘轮3解锁。

锁止组件下端活动卡接于棘轮3上端,且锁止组件的一端抵靠于棘轮3一端,当头枕1产生翻转趋势时,棘轮3能够给与锁止组件一个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能够保证锁止组件不可相对棘轮3移动,即锁止组件不能够与棘轮3分离,又因为锁止组件连接于头枕1内部,所以当锁止组件无法与棘轮3分离的情况下头枕1也无法发生位移,即头枕1不能够绕其于支杆2的连接处转动,保证头枕1在竖直状态时能够正常使用。

需要翻转头枕1时,按压解锁组件,解锁组件移动并带动锁止组件转动,此时锁止组件下端发生转动后与棘轮3分离,此时当头枕1受到翻转的力的时候,棘轮3不能够再给锁止组件提供反作用力,这样就能够实现头枕1的翻转,本申请相对于对比文件而言,其所使用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交底,解锁步骤少,一方面能够方便驾乘者快速便捷的翻转头枕1,另一方面由于配合关系比较简单,所以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损坏率有大幅度的降低,保证了本申请中翻转头枕1的使用寿命。

锁止组件包括:连接块4,其转动连接于头枕1内部,连接块4上端与解锁组件一端活动连接;

棘爪5,其转动连接于头枕1内部且与连接块4固定,棘爪5下端活动卡接于棘轮3上端。

连接块4上端与解锁组件一端活动连接,当解锁组件移动时能够带动连接块4转动,因为棘爪5与连接块4固定连接,当连接块4转动时能够带动棘爪5转动,又因为棘爪5下端与棘轮3上端为活动卡接,所以当棘爪5转动时其下端能够与棘轮3上端分离,即此时当头枕1受到翻转的力的时候,棘轮3不能够再给棘爪5提供反作用力,进而头枕1能够发生转动。

棘爪5下端设有锁止凸块6,棘轮3上端开设有锁止凹槽7,棘爪5下端能够伸入至锁止凹槽7内且锁止凸块6一侧能够抵靠于锁止凹槽7侧端面。

锁止凸块6一侧抵靠于锁止凹槽7侧端面,头枕1具有翻转趋势时,锁止凹槽7能够为锁止凸块6提供反作用力,用以保证非解锁状态下头枕1能报保持竖直状态,连接块4转动后,锁止凸块6能够与锁止凹槽7侧端分离,进而头枕1能够实现翻转,当头枕1翻转后,松开解锁组件,连接块4恢复原始位置,即相当于锁止凸块6也恢复至原始位置,但是由于头枕1已经翻转,头枕1与棘轮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即锁止凸块6与棘轮3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锁止凸块6位于棘轮3的外侧且与棘轮3的外侧相抵靠,在这种状态下,头枕1由翻转位置恢复至竖直位置的过程中,锁止凸块6会慢慢向上沿着棘轮3的外侧面转动,这样的运动方式能够保证锁止凸块6匀速转动,直至棘爪5下端伸入至锁止凹槽7内且锁止凸块6能够与锁止凹槽7内侧端面相贴合,由于锁止凸块6为匀速转动,这样能够避免棘爪5与棘轮3卡合瞬间的力过大而造成棘轮3损坏以及棘轮3与支杆2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提高本申请结构之间的稳定性,提高本申请的使用寿命。

连接块4侧端面上设有解锁块8,解锁块8具有解锁斜面9,解锁组件一端设有弧形解锁槽10,解锁斜面9抵靠于弧形解锁槽10端部。

解锁斜面9抵靠于弧形解锁槽10端部,由于弧形解锁槽10的端部为开口状态,其开口为弧形状,所以当解锁组件向解锁块8方向移动时,解锁斜面9能够与弧形解锁槽10的端部相配合,使得解锁块8能够向弧形解锁槽10底端移动,同时弧形解锁槽10相对于解锁斜面9的接触位置逐渐向下移动,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解锁更为顺滑。

棘轮3的两侧均固连有第一扭簧11,每个第一扭簧11均套设于支杆2上且第一扭簧11的一端并与头枕1下端卡接连接。

第一扭簧11具有扭力,因为其一端固连与棘轮3上,另一端卡接于头枕1下端,当解锁组件与棘轮3解锁后,第一扭簧11的扭力能够自动带动头枕1转动,相对于普通的翻转式头枕1,本申请能够实现更便捷的翻转头枕1的目的。

头枕1内设有连接轴12,连接块4可转动的套设于连接轴12上,连接块4侧端套设有第二扭簧13,第二扭簧13的一端抵靠于连接块4侧端面,第二扭簧13另一端抵靠于连接轴12上。

因为第二扭簧13的一端抵靠于连接块4侧端面,所以当连接块4转动时第二扭簧13能够受力发生形变,进而第二扭簧13能够产生回弹力,翻转完成后松开解锁组件,第二扭簧13的回弹力能够带动连接块4恢复原始位置,当头枕1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扭簧13能够保证连接块4不会轻易发生转动,保证结构之间的稳定性。

解锁组件包括按钮14,按钮14活动插接于头枕1侧端面,按钮14一端连接有推块15,弧形解锁槽10开设于推块15端部。按压按钮14即可带动推块15移动,进而能够实现解锁动作。

推块15下端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6,第一复位弹簧16的一端顶靠与头枕1内部,松开按钮14时,第一复位弹簧16能够带动推块15恢复原始位置,方便下一次解锁。

头枕1内部设有限位组片17,推块15上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组片17插设于限位槽18中,限位片插设于限位槽18内,这样就能够限制推块15的位置,保证推块15按规定移动路径移动。

头枕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9,滑动块19一端具有倾斜面20,倾斜面20能够抵靠于连接块4上端,滑动块19一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21,第二复位弹簧21一端连接于头枕1内,因为倾斜面20抵靠于连接块4上端,滑动块19移动时,倾斜面20能够带动连接块4转动,这样也能够实现锁止组件与棘轮3解锁,达到翻转头枕1的目的,避免解锁组件失效时无法翻转头枕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